言情文学 www.yqwx.net,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周琅自所以撤出广州,原因很简单,他跟长麟达成了协议。
这协议只能是秘密协议,长麟没有胆子直接跟周琅签订书面的东西。
但口头协议周琅也认,因为他相信,长麟没有反悔的勇气。
协议是通过魏连理达成的。
这一次魏连理一改往日做事不积极的态度,在得知长麟做了两广总督之后,竟然主动请缨,前往广州跟长麟谈判。
朱珪在的时候,他连广州城都不敢进,无法待在福州的情况下,他就躲在澳门混日子。
可长麟一到任,他马上就来求见周琅,一副忠肝义胆的样子,信誓旦旦的表示愿意为了周琅冒死去广州一趟。
魏连理很清楚周琅盘踞广州城外的目的,其实王辅茞也清楚,他只是不理解,不接受。
魏连理清楚,他未必理解,但他能接受,对他来说,上司想要干的事情,管他有没有道理,去做就行了。
于是魏连理去了广州,这一次他要亲自跟长麟谈判,其实也算不上他主动,而是长麟的师爷主动去澳门找的魏连理。
希望跟周琅谈判,他们也看到周琅似乎没有打广州的心思,那么为什么不撤军呢,要什么条件呢,只要不过分,长麟都能答应,比如在给一笔赎城费。
就这样魏连理进入了总督府,见了总督他也不怯场,依然挺胸抬头昂扬的好似他一抬手就能摸到天一样。
就这样,当着长麟的面,双方达成了口头协议。
周琅这一次要的并不是钱,十三行整体的财务状况都不好,真勒索一笔银子,恐怕十三行这个组织就该烟消云散了。
留着这些人还有用。
这次周琅提出的要求是,两广不得对福建采取敌对行动,允许周琅派人到广东各地采购任何货物,官府不得禁止。
其实这个不需要长麟保证,通过魏连理的连利行他们可以采购到想要的任何东西,长麟也不可能去干涉。如果有地方官府找麻烦,还能通过长麟来解决。只要长麟装糊涂,真正要请他出面的可能并不大。
第一个要求,其实现在已经不重要了,最让长麟不能像朱珪那样往福建渗透,世事变迁,现在福建的地主们已经不可能向白莲教起义之前那么认同清廷,人心相背,就在方寸之间,逆转了。
因此就是长麟试图通过地主团练,慢慢渗透进入福建,让周琅只能控制城池,乡野却是举目皆敌的情况,也不可能发生。
因此这个明面上提出来的要求根本没有意义,反倒是长麟更希望福建不要来找麻烦。
第二个要求,才是真正有意义和实际的目的:周琅希望跟广东贸易。
广东有远比福建更为发达的手工业,佛山的冶铁业畅销海内外,陶瓷业、丝织业都是出口的主力,能够从广东获取货源,显然可以改变周琅外贸的局限。但外贸并不是全部,展开闽粤两地的民间贸易,前景也不太光明,福建的手工业虽然不如广东,可也能够自给自足,毕竟明代的老底子在,因为失去了外贸的有利条件,手工业萎缩了,可并不是消失了。
福建对外依赖最大的是粮食,而广东同样依赖粮食进口。相反,广州还需要福建的茶叶来维持贸易呢。
那么周琅为什么还想打通跟广东的贸易,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在凤山县的时候,现在世界茶叶的源头,就捏在周琅手里,他有中国外贸的王牌,还要广东做什么?
答案是资源。
周琅需要广东的资源,具体来说就是佛山的铁和冶铁能力。
佛山有冶铁业,有锻铁业,凡是跟铁有关的技术,这个时代的佛山已经达到了中国的最巅峰。但佛山本地并没有铁矿,而是从广州腹地的罗定、沿海的阳江等各地采购,然后集中在佛山加工。
整个佛山冶铁工匠有两三万人,年产量据广州官府统计,高达四千五百九十多万斤,这比整个福建的产量都大,而且大很多。
这主要是福建没落了,明朝时候,福建有二十七个县产铁,有五十八处铁矿开采,年产铁量高达五千万斤,比当时欧洲任何一国都高。不管是质量还是产量,当时闽铁都数第一。有哲学家、科学家之称的明末文人方以智说:“南方以闽铁为上,广铁次之,楚铁止可作锄。”写有《武备志》一书的明末将领茅元仪说,“制威远炮用闽铁,晋铁次之。”赵士祯说,“制铳须用福建铁,他铁性燥不可用。炼铁,炭火为上,北方炭贵,不得已以煤火代之,故迸... -->>
周琅自所以撤出广州,原因很简单,他跟长麟达成了协议。
这协议只能是秘密协议,长麟没有胆子直接跟周琅签订书面的东西。
但口头协议周琅也认,因为他相信,长麟没有反悔的勇气。
协议是通过魏连理达成的。
这一次魏连理一改往日做事不积极的态度,在得知长麟做了两广总督之后,竟然主动请缨,前往广州跟长麟谈判。
朱珪在的时候,他连广州城都不敢进,无法待在福州的情况下,他就躲在澳门混日子。
可长麟一到任,他马上就来求见周琅,一副忠肝义胆的样子,信誓旦旦的表示愿意为了周琅冒死去广州一趟。
魏连理很清楚周琅盘踞广州城外的目的,其实王辅茞也清楚,他只是不理解,不接受。
魏连理清楚,他未必理解,但他能接受,对他来说,上司想要干的事情,管他有没有道理,去做就行了。
于是魏连理去了广州,这一次他要亲自跟长麟谈判,其实也算不上他主动,而是长麟的师爷主动去澳门找的魏连理。
希望跟周琅谈判,他们也看到周琅似乎没有打广州的心思,那么为什么不撤军呢,要什么条件呢,只要不过分,长麟都能答应,比如在给一笔赎城费。
就这样魏连理进入了总督府,见了总督他也不怯场,依然挺胸抬头昂扬的好似他一抬手就能摸到天一样。
就这样,当着长麟的面,双方达成了口头协议。
周琅这一次要的并不是钱,十三行整体的财务状况都不好,真勒索一笔银子,恐怕十三行这个组织就该烟消云散了。
留着这些人还有用。
这次周琅提出的要求是,两广不得对福建采取敌对行动,允许周琅派人到广东各地采购任何货物,官府不得禁止。
其实这个不需要长麟保证,通过魏连理的连利行他们可以采购到想要的任何东西,长麟也不可能去干涉。如果有地方官府找麻烦,还能通过长麟来解决。只要长麟装糊涂,真正要请他出面的可能并不大。
第一个要求,其实现在已经不重要了,最让长麟不能像朱珪那样往福建渗透,世事变迁,现在福建的地主们已经不可能向白莲教起义之前那么认同清廷,人心相背,就在方寸之间,逆转了。
因此就是长麟试图通过地主团练,慢慢渗透进入福建,让周琅只能控制城池,乡野却是举目皆敌的情况,也不可能发生。
因此这个明面上提出来的要求根本没有意义,反倒是长麟更希望福建不要来找麻烦。
第二个要求,才是真正有意义和实际的目的:周琅希望跟广东贸易。
广东有远比福建更为发达的手工业,佛山的冶铁业畅销海内外,陶瓷业、丝织业都是出口的主力,能够从广东获取货源,显然可以改变周琅外贸的局限。但外贸并不是全部,展开闽粤两地的民间贸易,前景也不太光明,福建的手工业虽然不如广东,可也能够自给自足,毕竟明代的老底子在,因为失去了外贸的有利条件,手工业萎缩了,可并不是消失了。
福建对外依赖最大的是粮食,而广东同样依赖粮食进口。相反,广州还需要福建的茶叶来维持贸易呢。
那么周琅为什么还想打通跟广东的贸易,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在凤山县的时候,现在世界茶叶的源头,就捏在周琅手里,他有中国外贸的王牌,还要广东做什么?
答案是资源。
周琅需要广东的资源,具体来说就是佛山的铁和冶铁能力。
佛山有冶铁业,有锻铁业,凡是跟铁有关的技术,这个时代的佛山已经达到了中国的最巅峰。但佛山本地并没有铁矿,而是从广州腹地的罗定、沿海的阳江等各地采购,然后集中在佛山加工。
整个佛山冶铁工匠有两三万人,年产量据广州官府统计,高达四千五百九十多万斤,这比整个福建的产量都大,而且大很多。
这主要是福建没落了,明朝时候,福建有二十七个县产铁,有五十八处铁矿开采,年产铁量高达五千万斤,比当时欧洲任何一国都高。不管是质量还是产量,当时闽铁都数第一。有哲学家、科学家之称的明末文人方以智说:“南方以闽铁为上,广铁次之,楚铁止可作锄。”写有《武备志》一书的明末将领茅元仪说,“制威远炮用闽铁,晋铁次之。”赵士祯说,“制铳须用福建铁,他铁性燥不可用。炼铁,炭火为上,北方炭贵,不得已以煤火代之,故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