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兵力霍特曼没有看到任何影响,在他给荷兰政府的报告中,他描写道:长江上依然是那样的繁忙,商船往来如织,人们更关心的是今年的行市,而不是跟一个“夷人”的战争的胜负;江南的纺织工厂中,烟筒冒起的黑烟一如曼彻斯特那样遮蔽了天空,一车车、一船船的上等棉布、丝绸从这些工厂里不断的生产出来;战争对这个国家似乎没有任何影响,他们的皇帝只批准了一千万金两(黄金)的债券,这笔债券被他们的国家银行以两分的低息就卖了出去,在他们的投资者看来,他们国家的债券几乎没有风险。
“我并不知道英国的情况如何,但想必绝不会如此从容,他们真该考虑一下和平了。”
最后霍特曼写道。
英国人确实开始考虑和平了,战争打到现在,他们发现没有任何转机,中国这个东方帝国跟所有情报显示的一样,用现代方式武装了起来,他们的国民或许不是最勇敢的,不是最有冒险精神的,不是最具聪明才智的,但他们的国民数量多的不可思议,更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政府还能将数量如此众多的国民按照一致的方式组织在一起,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未曾出现过的事情,至少颠覆了西方的认知观念。
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人可以按照统一的观念凝聚在一起呢,印度是最接近中国人口的地区,可印度存在着几百种不同的管理方式,欧洲就更不用说了,每一个民族都有不同的生存方式,甚至同一个民族就有几十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但中国是一致的,是整齐划一的。
英国人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期待着像面对其他大帝国那样,外表看似强大,但只要轻轻一推,立刻奇迹般的倒塌,如西班牙打击阿兹特克帝国,印加帝国那样,或者亚历山大打击波斯帝国那样,至于中国是一个新兴的王朝,那又怎么样,当年阿提拉的匈奴帝国,何等的恐怖,还不是一场战役的失败就轰然倒塌。
可半年来的战争进展表明,中国人不但不会垮塌,而且越打越强。战场上英国可以打赢一场战役,甚至十场、百场战役,但中国人很快就会恢复兵力,重整旗鼓,再杀回来。
跟这样的对手作战,完全看不到胜利的方向,战争又该怎么进行?
而且除了在克里米亚半岛上,英国和奥斯曼联军跟中国軍队打了个旗鼓相当之外,在其他各条战线上,都开始呈现出劣势。
尤其是原本自信满满的印度战场,呈现出的变化让英国人十分意外。
英国人在用澳大利亚换取了印度河以东的信得等中国公司的殖民地之后,他们迅速完成了对印度地区的征服,主要是以外交和政治的方式,而不是以战争的方式。英国跟印度土邦王公订立资助条约,在他们的土地上驻扎軍队,这些王公向他们提供军费,英属印度提供保护,同时拥有贸易和商业特权。事实上就是让这些王公成为他们的保护国。通过这种方式,英国统一了印度。
在中国势力退出印度河以东之后,印度王公们迅速改变了看法,因为他们再也看不到可以对抗英属印度的力量了,所以纷纷跟英国建立起保护关系,短短五年时间,拉其普他那20个王公,中印度145个小王公,卡提阿瓦半岛145个小王公都进入了资助同盟条约体系。奥里萨和南印的一批小王公也接受了附属同盟条约。连海德拉巴、佩什瓦这样的大势力都依附了英国。马拉特联盟被英属印度吞并。整个印度地区,就剩下印度河流域的旁遮普依然保持独立,但就是这个旁遮普给英国制造了大麻烦。
最早考虑政府旁遮普的并不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而是亨利皮特当年管理的中国东印度公司,但他们失败了。旁遮普在开国君主兰吉特辛格的带领下,国势日渐强大,成功阻挡了亨利皮特的入侵。
拿破仑战争之后,兰吉特开始进行改革,他聘请了大量法国退役军官,授权法国上尉让·弗朗索瓦?阿拉德帮忙训练骑兵,让·巴普蒂斯特?文图拉帮忙负责训练步兵。
这两个法国人帮忙打造的旁遮普軍队,跟历史上同样由法军指挥的莫卧儿帝国的軍队,如孟加拉的軍队完全不一样,他们真正具备了欧洲軍队的水平和战斗力,之前英国人太小瞧旁遮普的軍队了,结果在这上面吃了大亏!
兵力霍特曼没有看到任何影响,在他给荷兰政府的报告中,他描写道:长江上依然是那样的繁忙,商船往来如织,人们更关心的是今年的行市,而不是跟一个“夷人”的战争的胜负;江南的纺织工厂中,烟筒冒起的黑烟一如曼彻斯特那样遮蔽了天空,一车车、一船船的上等棉布、丝绸从这些工厂里不断的生产出来;战争对这个国家似乎没有任何影响,他们的皇帝只批准了一千万金两(黄金)的债券,这笔债券被他们的国家银行以两分的低息就卖了出去,在他们的投资者看来,他们国家的债券几乎没有风险。
“我并不知道英国的情况如何,但想必绝不会如此从容,他们真该考虑一下和平了。”
最后霍特曼写道。
英国人确实开始考虑和平了,战争打到现在,他们发现没有任何转机,中国这个东方帝国跟所有情报显示的一样,用现代方式武装了起来,他们的国民或许不是最勇敢的,不是最有冒险精神的,不是最具聪明才智的,但他们的国民数量多的不可思议,更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政府还能将数量如此众多的国民按照一致的方式组织在一起,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未曾出现过的事情,至少颠覆了西方的认知观念。
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人可以按照统一的观念凝聚在一起呢,印度是最接近中国人口的地区,可印度存在着几百种不同的管理方式,欧洲就更不用说了,每一个民族都有不同的生存方式,甚至同一个民族就有几十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但中国是一致的,是整齐划一的。
英国人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期待着像面对其他大帝国那样,外表看似强大,但只要轻轻一推,立刻奇迹般的倒塌,如西班牙打击阿兹特克帝国,印加帝国那样,或者亚历山大打击波斯帝国那样,至于中国是一个新兴的王朝,那又怎么样,当年阿提拉的匈奴帝国,何等的恐怖,还不是一场战役的失败就轰然倒塌。
可半年来的战争进展表明,中国人不但不会垮塌,而且越打越强。战场上英国可以打赢一场战役,甚至十场、百场战役,但中国人很快就会恢复兵力,重整旗鼓,再杀回来。
跟这样的对手作战,完全看不到胜利的方向,战争又该怎么进行?
而且除了在克里米亚半岛上,英国和奥斯曼联军跟中国軍队打了个旗鼓相当之外,在其他各条战线上,都开始呈现出劣势。
尤其是原本自信满满的印度战场,呈现出的变化让英国人十分意外。
英国人在用澳大利亚换取了印度河以东的信得等中国公司的殖民地之后,他们迅速完成了对印度地区的征服,主要是以外交和政治的方式,而不是以战争的方式。英国跟印度土邦王公订立资助条约,在他们的土地上驻扎軍队,这些王公向他们提供军费,英属印度提供保护,同时拥有贸易和商业特权。事实上就是让这些王公成为他们的保护国。通过这种方式,英国统一了印度。
在中国势力退出印度河以东之后,印度王公们迅速改变了看法,因为他们再也看不到可以对抗英属印度的力量了,所以纷纷跟英国建立起保护关系,短短五年时间,拉其普他那20个王公,中印度145个小王公,卡提阿瓦半岛145个小王公都进入了资助同盟条约体系。奥里萨和南印的一批小王公也接受了附属同盟条约。连海德拉巴、佩什瓦这样的大势力都依附了英国。马拉特联盟被英属印度吞并。整个印度地区,就剩下印度河流域的旁遮普依然保持独立,但就是这个旁遮普给英国制造了大麻烦。
最早考虑政府旁遮普的并不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而是亨利皮特当年管理的中国东印度公司,但他们失败了。旁遮普在开国君主兰吉特辛格的带领下,国势日渐强大,成功阻挡了亨利皮特的入侵。
拿破仑战争之后,兰吉特开始进行改革,他聘请了大量法国退役军官,授权法国上尉让·弗朗索瓦?阿拉德帮忙训练骑兵,让·巴普蒂斯特?文图拉帮忙负责训练步兵。
这两个法国人帮忙打造的旁遮普軍队,跟历史上同样由法军指挥的莫卧儿帝国的軍队,如孟加拉的軍队完全不一样,他们真正具备了欧洲軍队的水平和战斗力,之前英国人太小瞧旁遮普的軍队了,结果在这上面吃了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