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尽管已经判断清楚了中国的战略方向,但俾斯麦还是很谨慎,并没有向任何人透露普鲁士有联合中国的打算。
他反倒发现奥地利跟中国外交部门之间走的很近,似乎在进行秘密外交活动,奥地利在这次革命中,也被俄国狠狠咬了一块肉,瓜分波兰的领土都被俄国夺走了。这块领土上有波兰重要的工业区加利西亚,加上其他领地总人口超过五百万,奥地利绝不甘心失去这里。
因为这块领土,当年瓜分的时候,也不是奥地利随意要求的,而是有历史渊源的。
早在十三世纪,马扎尔人组建的匈牙利王国就扩张到了这一带。1221年,匈牙利国王安德鲁二世就已经将“加利西亚与洛多梅里亚之王”的头衔正式加入其冕号中,其中的加利西亚位于波兰,而洛多梅里亚就是俄罗斯帝国的沃利尼亚地区,也被俄国这次直接夺走。
1527年哈布斯堡家族继承匈牙利王位时,哈布斯堡家族也继承了这一头衔,但领土却已经不在匈牙利的控制下,而是被曾经强盛一时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夺走。1772年,奥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女王和波希米亚女王玛丽娅·特蕾莎就是利用这一头衔作为第一次瓜分波兰的名义。
俄国人现在夺走了这些土地,奥地利皇帝只剩下了头衔,自然不可能善罢甘休。显然奥地利也看到了中国跟俄国的矛盾,在试图跟中国建立同盟关系,共同对抗俄国。
奥地利的国力和地理位置,让他们不用太过于担心英国的干涉,但普鲁士不行,普鲁士跟英国隔海相望,英国是普鲁士最大的贸易伙伴,一旦普鲁士跟英国交恶,英国人一方面封锁普鲁士港口,随时都可能登陆普鲁士作战。英国的影响力,也足以让他们拉拢到对抗普鲁士的陆地盟友,其中肯定就有来自德意志地区的邦国,甚至有可能有丹麦、瑞典这样的北欧强邻。
因此即便知道奥地利在尝试跟中国结盟,俾斯麦依然保持沉默,而是在中国进行考察,他需要更了解一下这个国家的国力。
他对江宁的关心不多,不像所有西方人那样,很欣赏江宁城的花园城市风貌,不关心那一处处长满荷花,但其实是作为城市雨水调节功能的水塘,也不关心中国人结合了古罗马和中国传统技术打造的地下排污水道,也对那种高达三丈,用铁质构建搭建起来的,桥上能跑火车,桥下能走行人和马车的高架铁路不感兴趣。
他感兴趣的是中国的工业区,是中国的兵工厂。
所以他在京城理顺了一些工作之后,就赶去了松江府,这里是中国目前最繁荣的地区,他在这里果然看到了中国最现代的一面。
由于还没有到高层建筑时代,地平建筑为主的城市,往往框架都会很大,结果这里的工厂沿着吴淞江、黄浦江这样的运输水道,将上海、华亭、青浦都连接了起来,当然并不是全面覆盖,就是沿着河流成带状分布。
这里主要是棉纺织工业为主,还有发达的航运、造船、机械等工业,以及依托这些工业发展起来的金融和商业。俾斯麦在欧洲任何地方都没有见到规模如此庞大的工商业密集区,甚至他在英国见到的情景,也比不上这里。沿着吴淞江进入太湖流域,这里的工业区虽然没有连接在一起,而是分散在苏州、湖州两座大城市,可是这两座城市本身,却只隔着一个太湖,相当于用水路连接在一起。
另外太湖周边的无锡、常州、嘉兴都是非常繁华的大城市,人口都有三四十万。再往南的杭州、宁波,还都是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根据中国人自己公布的数据,以太湖为中心,西到江宁府,东到松江府,北到长江,南到杭州,总计九府一州的狭小土地上,生活着中国人口的十分之一以上,总计高达四千万人,而且其中八成居住在城市,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比欧洲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都多。除了大城市外,还有不计其数的繁华城镇,放在欧洲都是规模可观的城市。
而这样的工业区域,中国还有两处,一处在福建,一处在广东,规模上有所不如,但发达程度上犹有过之。比如福建地区的机器工业,广东的冶铁工业,都远超长江口一带。
俾斯麦看过这里之后,就明白了一件事,英国人在许多地方喜欢夸大其词,但有一点他们没有说错,要对抗中国,必须整个欧洲联合起来。甚至整个欧洲联合起来,都稍有不如。单凭长江口的财富,俾斯麦认为,就足以发动一场七年战争规模的大战。
之后俾斯麦没有南下,他认为没有去看的意义,他去了北方,他想看看中国相对落后,但正在快速发展的区域,北方沿海地区。
受到松江府一带的影响,周边地区反而落后,资本、人力和资源都向中心地区汇聚,造成了一个资源黑洞,周边地区反而是最受其害的。结果江苏北部反而不如山东沿海发展好,俾斯麦在山东看到了规模稍弱,但在快速成长的纺织工业。看到了数量众多的繁华的港口,山东三面靠海,海岸线长度在中国首屈一指,尽管从海外输送原料较为困难,但本地的矿产相对丰富,煤铁资源都在开发,山东南部的棉花种植颇具规模。
但山东并不是北方的经济中心,俾斯麦认为北方最好的城市是天津。这里依靠海港,东北的资源向这里集中,蒙古、西伯利亚的资源通过铁路在这里汇聚,出口是一方面,带来了繁荣的运输业,庞大的港口设施,和商船队,但也有大量资源在这里加工。
以东北的农产品为材料的粮食加工业,面粉工业、榨油工业都十分发达;从草原地区进口的生皮、羊毛在这里诞生了皮革和毛纺织工业。滦州、邯郸地区的煤铁在这里进行加工,形成了规模相当冶金和机械工业,可以说整个北方的资源,都能通过铁路和运河以及港口,支撑这座城市的发展,俾斯麦认为这座城市的潜力不可估量,而且以现在的水平,已经跟普鲁士西部的鲁尔区相当,甚至还有过之。
俾斯麦还听说,邯郸、开滦也有一些冶金业,东北地区以沈阳为中心的煤铁工业也相当庞大。但他没必要去一一考察,从天津就可窥豹一斑,这里对战争的意义不在于财政支持,更多在于潜力,这里的工业力量足以为数以百万计的中国軍队提供武器装备。
一番考察之后,俾斯麦陷入了沉思。中国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好了,从世界范围来看,他们位于欧亚大陆的... -->>
尽管已经判断清楚了中国的战略方向,但俾斯麦还是很谨慎,并没有向任何人透露普鲁士有联合中国的打算。
他反倒发现奥地利跟中国外交部门之间走的很近,似乎在进行秘密外交活动,奥地利在这次革命中,也被俄国狠狠咬了一块肉,瓜分波兰的领土都被俄国夺走了。这块领土上有波兰重要的工业区加利西亚,加上其他领地总人口超过五百万,奥地利绝不甘心失去这里。
因为这块领土,当年瓜分的时候,也不是奥地利随意要求的,而是有历史渊源的。
早在十三世纪,马扎尔人组建的匈牙利王国就扩张到了这一带。1221年,匈牙利国王安德鲁二世就已经将“加利西亚与洛多梅里亚之王”的头衔正式加入其冕号中,其中的加利西亚位于波兰,而洛多梅里亚就是俄罗斯帝国的沃利尼亚地区,也被俄国这次直接夺走。
1527年哈布斯堡家族继承匈牙利王位时,哈布斯堡家族也继承了这一头衔,但领土却已经不在匈牙利的控制下,而是被曾经强盛一时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夺走。1772年,奥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女王和波希米亚女王玛丽娅·特蕾莎就是利用这一头衔作为第一次瓜分波兰的名义。
俄国人现在夺走了这些土地,奥地利皇帝只剩下了头衔,自然不可能善罢甘休。显然奥地利也看到了中国跟俄国的矛盾,在试图跟中国建立同盟关系,共同对抗俄国。
奥地利的国力和地理位置,让他们不用太过于担心英国的干涉,但普鲁士不行,普鲁士跟英国隔海相望,英国是普鲁士最大的贸易伙伴,一旦普鲁士跟英国交恶,英国人一方面封锁普鲁士港口,随时都可能登陆普鲁士作战。英国的影响力,也足以让他们拉拢到对抗普鲁士的陆地盟友,其中肯定就有来自德意志地区的邦国,甚至有可能有丹麦、瑞典这样的北欧强邻。
因此即便知道奥地利在尝试跟中国结盟,俾斯麦依然保持沉默,而是在中国进行考察,他需要更了解一下这个国家的国力。
他对江宁的关心不多,不像所有西方人那样,很欣赏江宁城的花园城市风貌,不关心那一处处长满荷花,但其实是作为城市雨水调节功能的水塘,也不关心中国人结合了古罗马和中国传统技术打造的地下排污水道,也对那种高达三丈,用铁质构建搭建起来的,桥上能跑火车,桥下能走行人和马车的高架铁路不感兴趣。
他感兴趣的是中国的工业区,是中国的兵工厂。
所以他在京城理顺了一些工作之后,就赶去了松江府,这里是中国目前最繁荣的地区,他在这里果然看到了中国最现代的一面。
由于还没有到高层建筑时代,地平建筑为主的城市,往往框架都会很大,结果这里的工厂沿着吴淞江、黄浦江这样的运输水道,将上海、华亭、青浦都连接了起来,当然并不是全面覆盖,就是沿着河流成带状分布。
这里主要是棉纺织工业为主,还有发达的航运、造船、机械等工业,以及依托这些工业发展起来的金融和商业。俾斯麦在欧洲任何地方都没有见到规模如此庞大的工商业密集区,甚至他在英国见到的情景,也比不上这里。沿着吴淞江进入太湖流域,这里的工业区虽然没有连接在一起,而是分散在苏州、湖州两座大城市,可是这两座城市本身,却只隔着一个太湖,相当于用水路连接在一起。
另外太湖周边的无锡、常州、嘉兴都是非常繁华的大城市,人口都有三四十万。再往南的杭州、宁波,还都是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根据中国人自己公布的数据,以太湖为中心,西到江宁府,东到松江府,北到长江,南到杭州,总计九府一州的狭小土地上,生活着中国人口的十分之一以上,总计高达四千万人,而且其中八成居住在城市,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比欧洲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都多。除了大城市外,还有不计其数的繁华城镇,放在欧洲都是规模可观的城市。
而这样的工业区域,中国还有两处,一处在福建,一处在广东,规模上有所不如,但发达程度上犹有过之。比如福建地区的机器工业,广东的冶铁工业,都远超长江口一带。
俾斯麦看过这里之后,就明白了一件事,英国人在许多地方喜欢夸大其词,但有一点他们没有说错,要对抗中国,必须整个欧洲联合起来。甚至整个欧洲联合起来,都稍有不如。单凭长江口的财富,俾斯麦认为,就足以发动一场七年战争规模的大战。
之后俾斯麦没有南下,他认为没有去看的意义,他去了北方,他想看看中国相对落后,但正在快速发展的区域,北方沿海地区。
受到松江府一带的影响,周边地区反而落后,资本、人力和资源都向中心地区汇聚,造成了一个资源黑洞,周边地区反而是最受其害的。结果江苏北部反而不如山东沿海发展好,俾斯麦在山东看到了规模稍弱,但在快速成长的纺织工业。看到了数量众多的繁华的港口,山东三面靠海,海岸线长度在中国首屈一指,尽管从海外输送原料较为困难,但本地的矿产相对丰富,煤铁资源都在开发,山东南部的棉花种植颇具规模。
但山东并不是北方的经济中心,俾斯麦认为北方最好的城市是天津。这里依靠海港,东北的资源向这里集中,蒙古、西伯利亚的资源通过铁路在这里汇聚,出口是一方面,带来了繁荣的运输业,庞大的港口设施,和商船队,但也有大量资源在这里加工。
以东北的农产品为材料的粮食加工业,面粉工业、榨油工业都十分发达;从草原地区进口的生皮、羊毛在这里诞生了皮革和毛纺织工业。滦州、邯郸地区的煤铁在这里进行加工,形成了规模相当冶金和机械工业,可以说整个北方的资源,都能通过铁路和运河以及港口,支撑这座城市的发展,俾斯麦认为这座城市的潜力不可估量,而且以现在的水平,已经跟普鲁士西部的鲁尔区相当,甚至还有过之。
俾斯麦还听说,邯郸、开滦也有一些冶金业,东北地区以沈阳为中心的煤铁工业也相当庞大。但他没必要去一一考察,从天津就可窥豹一斑,这里对战争的意义不在于财政支持,更多在于潜力,这里的工业力量足以为数以百万计的中国軍队提供武器装备。
一番考察之后,俾斯麦陷入了沉思。中国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好了,从世界范围来看,他们位于欧亚大陆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