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朱门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四十八章 名次和发榜
倘若说后世的大明乃是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那么,如今组建才十多年的大明内阁远远没有达到那个高度。永乐皇帝朱棣虽不如洪武帝朱元璋那么勤政,虽组建了内阁用于辅政,但内阁臣子只有赞襄之权而没有决策权,纵使在殿试的卷子上,朱棣也决不是主考官呈上什么就看什么。
这一日,在杨荣率读卷官等送上一甲三份卷子和其余七份佳卷,并让人抬上二三甲的所有考卷之后,他却只是略读了读那几篇文章,便命内侍在二三甲卷子中取了十几份卷子。
“人皆云治道当以道德,然道德之外亦不可无法度。昔有御史……贪横强暴,此御史乎?此廉吏乎?此沽名钓誉者乎?……拔擢骤,则人益骄矜;迁转缓,则人益蹉跎。是以百官以体察圣意为先,以安抚民心为次,是为大谬也。人皆云治道当以仁义,何谓大仁,何谓大义……”
朱棣看着手中那份卷子,颇觉得锐气扑面而来,当念出这一句更是微微一笑。他虽不是有极好容人心性的人,但既然是殿试,中和平正的文章看多了也实在没意思。见那卷子的眉批赫然是三甲末第,他不由皱起了眉头,亲自御笔批为第三,又对杨荣等人问道:“士子讥刺时政是好事,若放在三甲,旁人还以为朕没有容人之量。此文虽说不上奇文,笔法也还稍显稚嫩,但也算得上难能可贵。夏吉……唔,这名字有些意思。”
杨荣在下头一听,方才知道此番得了皇帝缘法的竟是今科那个最年少的贡士。别的考官眼观鼻鼻观心不敢多言,他既是主考官,又是阁臣,却不得不提醒一声。
“皇上所言极是。此子如今才刚刚年满十五,这自然还有少年激荡之气,是以下笔锋锐十足,臣当时在他旁边看他运笔如飞,文章倒着实写得不错。”
“年方十五?”
朱棣此时倒是讶异了。他本以为张越应是本科最年轻的,却不想居然还冒出一个更年少的士子。此时再通篇看了一遍那文章,他若有所思地沉吟了一会,几次拿起朱笔想要改那名次。最终还是搁下了笔。既然是他亲自简拔出来的,年轻就年轻,若是此子真扶不起来,那也是他自己没有器量才干,虚有少年神童之名。
有了这么一份卷子在前,他之后也就是草草看了几份,或从二甲黜落三甲,或从三甲拔入二甲。万世节那份未了之卷也被他放入了二甲之中。定了三甲座次之后,他忽地想起了张越,便吩咐把那份卷子找出来。展开来看了第一张,他便微微点了点头,待看完第二张。他却是眉头紧锁,之后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皱紧,右手食指也不自禁地轻轻敲击着台面。
“人云取天下以刀兵,治天下以仁义。此古今之至理。然中原常患蛮夷,历朝待之以仁义,多受其反噬;待之以斧钺,少能保一世太平。故而以中原之大,屡遭夷狄凌辱,仁义施而未得报,斧钺加而不得安,何也……雄主恩威并济。然三代而传则刀兵入库,军将解甲,故而以汉唐横扫天下之威,亦不免颓败一途……治道恒以礼法,礼法重在教化,唯天下无有刁民乎?无有赃官乎?无有逆狄乎……”
虽然大明地天下并非朱棣打回来的,但他以靖难起家席卷天下,一举登基为帝。最最得意的就是自己的赫赫武功。昔日对上建文帝的大军时。他虽然屡遭败绩,但若是败退必亲自引兵断后。于是军士归心,因此这雄主二字可谓是搔到了他的痒处。想当初邱福北征败北,他虽然完全可以再派一员稳重大将出征,可却义无反顾的把天下丢给太子自己亲自率军北征,最终大胜而回,那时候的意气风发他至今仍铭记在心。
他虽然自幼名师教导,但侄儿地反都能造,对圣贤之言其实并不以为然,不过是用以笼络士子,可对于那些史书之言他却一向留心。想到昔日秦皇汉武亦是赫赫武功,唐宗宋祖也曾经兵雄天下,最后那雄兵仍是化作尘土,心中难免又想到了更深的层次。
昔日父亲洪武帝为免建文帝年幼坐不稳皇位,于是诛戮功臣,结果却如何?他如今虽重武,但太子已经失之于文弱,皇太孙朱瞻基也并不像他那样热衷武事,那今后……
“然用兵多则国库竭,重赋税而百姓苦。故而昔汉武连年用兵匈奴远遁,百姓不苦匈奴而苦兵役赋税。人云升斗小民者不知大事,不观长远,然若无惠民则无使庶民感恩,纵长远于其何益?国朝赋税已重……”
朱棣往下看了一些,一直都是若有所思,当看到最末用兵富民这一条时更是哑然失笑,心想果然是... -->>
第一百四十八章 名次和发榜
倘若说后世的大明乃是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那么,如今组建才十多年的大明内阁远远没有达到那个高度。永乐皇帝朱棣虽不如洪武帝朱元璋那么勤政,虽组建了内阁用于辅政,但内阁臣子只有赞襄之权而没有决策权,纵使在殿试的卷子上,朱棣也决不是主考官呈上什么就看什么。
这一日,在杨荣率读卷官等送上一甲三份卷子和其余七份佳卷,并让人抬上二三甲的所有考卷之后,他却只是略读了读那几篇文章,便命内侍在二三甲卷子中取了十几份卷子。
“人皆云治道当以道德,然道德之外亦不可无法度。昔有御史……贪横强暴,此御史乎?此廉吏乎?此沽名钓誉者乎?……拔擢骤,则人益骄矜;迁转缓,则人益蹉跎。是以百官以体察圣意为先,以安抚民心为次,是为大谬也。人皆云治道当以仁义,何谓大仁,何谓大义……”
朱棣看着手中那份卷子,颇觉得锐气扑面而来,当念出这一句更是微微一笑。他虽不是有极好容人心性的人,但既然是殿试,中和平正的文章看多了也实在没意思。见那卷子的眉批赫然是三甲末第,他不由皱起了眉头,亲自御笔批为第三,又对杨荣等人问道:“士子讥刺时政是好事,若放在三甲,旁人还以为朕没有容人之量。此文虽说不上奇文,笔法也还稍显稚嫩,但也算得上难能可贵。夏吉……唔,这名字有些意思。”
杨荣在下头一听,方才知道此番得了皇帝缘法的竟是今科那个最年少的贡士。别的考官眼观鼻鼻观心不敢多言,他既是主考官,又是阁臣,却不得不提醒一声。
“皇上所言极是。此子如今才刚刚年满十五,这自然还有少年激荡之气,是以下笔锋锐十足,臣当时在他旁边看他运笔如飞,文章倒着实写得不错。”
“年方十五?”
朱棣此时倒是讶异了。他本以为张越应是本科最年轻的,却不想居然还冒出一个更年少的士子。此时再通篇看了一遍那文章,他若有所思地沉吟了一会,几次拿起朱笔想要改那名次。最终还是搁下了笔。既然是他亲自简拔出来的,年轻就年轻,若是此子真扶不起来,那也是他自己没有器量才干,虚有少年神童之名。
有了这么一份卷子在前,他之后也就是草草看了几份,或从二甲黜落三甲,或从三甲拔入二甲。万世节那份未了之卷也被他放入了二甲之中。定了三甲座次之后,他忽地想起了张越,便吩咐把那份卷子找出来。展开来看了第一张,他便微微点了点头,待看完第二张。他却是眉头紧锁,之后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皱紧,右手食指也不自禁地轻轻敲击着台面。
“人云取天下以刀兵,治天下以仁义。此古今之至理。然中原常患蛮夷,历朝待之以仁义,多受其反噬;待之以斧钺,少能保一世太平。故而以中原之大,屡遭夷狄凌辱,仁义施而未得报,斧钺加而不得安,何也……雄主恩威并济。然三代而传则刀兵入库,军将解甲,故而以汉唐横扫天下之威,亦不免颓败一途……治道恒以礼法,礼法重在教化,唯天下无有刁民乎?无有赃官乎?无有逆狄乎……”
虽然大明地天下并非朱棣打回来的,但他以靖难起家席卷天下,一举登基为帝。最最得意的就是自己的赫赫武功。昔日对上建文帝的大军时。他虽然屡遭败绩,但若是败退必亲自引兵断后。于是军士归心,因此这雄主二字可谓是搔到了他的痒处。想当初邱福北征败北,他虽然完全可以再派一员稳重大将出征,可却义无反顾的把天下丢给太子自己亲自率军北征,最终大胜而回,那时候的意气风发他至今仍铭记在心。
他虽然自幼名师教导,但侄儿地反都能造,对圣贤之言其实并不以为然,不过是用以笼络士子,可对于那些史书之言他却一向留心。想到昔日秦皇汉武亦是赫赫武功,唐宗宋祖也曾经兵雄天下,最后那雄兵仍是化作尘土,心中难免又想到了更深的层次。
昔日父亲洪武帝为免建文帝年幼坐不稳皇位,于是诛戮功臣,结果却如何?他如今虽重武,但太子已经失之于文弱,皇太孙朱瞻基也并不像他那样热衷武事,那今后……
“然用兵多则国库竭,重赋税而百姓苦。故而昔汉武连年用兵匈奴远遁,百姓不苦匈奴而苦兵役赋税。人云升斗小民者不知大事,不观长远,然若无惠民则无使庶民感恩,纵长远于其何益?国朝赋税已重……”
朱棣往下看了一些,一直都是若有所思,当看到最末用兵富民这一条时更是哑然失笑,心想果然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