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战争从未如此热血: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金和巴丹守军一投降,温赖特就再三向日军提出请求,要求依照《日内瓦公约》优待俘虏,但盛气凌人的第14军司令部却声称,向他们投降的应该是全部美菲军,如果科雷希多岛等其他岛屿上的守军不投降,那就无条件可谈。
恶意生出来的必然是恶果,可怕的“巴丹死亡行军”应运而生。在烈日暴晒下,5万多名又饿又渴的美菲军俘虏徒步前往集中营,长达60公里的路途中,许多人或被饥饿和疾病夺去生命,或死于日军的枪口刺刀之下。
日军为的就是实施报复,以便“给他们(指美菲军俘虏)一点罪受”,其行为可以说是禽兽不如。本间对此当然要负责任,据说参谋总长杉山元前来马尼拉视察时,曾经表扬新加坡“军政森然有威”——山下对新加坡华侨进行了血腥大屠杀,杉山元的意思是这样好,杀人才杀得过瘾。
对马尼拉,杉山元的评价是“散漫无序”。本间或许是受到了这一影响,当部下递送“巴丹死亡行军”的方案时,他便向山下学习,大笔一挥予以通过。
本间后来者居上,“学习”成绩一点不比山下差,总计有一万多名美菲军俘虏丧生于“死亡行军”。也因为这一成绩,他得以赶上山下的脚步,二战结束后,山下被判绞刑,本间落了个枪决,二人被处死,均与他们下令屠杀无辜军民有着直接关系。
新加坡屠杀华侨、“巴丹死亡行军”,这两次屠杀,辻政信都是重要参与者和组织者。在“巴丹死亡行军”时期,他已调到参谋本部出任参谋,这使得他得以用大本营的名义,命令第14军肆意屠杀美菲军战俘,日军甚至拿战俘做活靶子,让新兵刺杀“练胆”,而且杀不够数不准过关。有一个日本兵因为胆子特别小,结果上司命令他一连刺死了15名俘虏。
第65旅团的一名士兵战后回忆,在一次行军中,他见到山谷路旁,堆有高约两米、长约一百米的尸体墙,那全是被杀死的战俘,日军称之为“无言之石垣”。
辻政信的行为,即便在日军中也遭到非议,有人称他是“野武士”,一个不上道的恶棍而已。这个恶棍后来逃到泰国当了“野和尚”,美军一时查不到他,因此他没像本间、山下那样被处死,后来他在东南亚旅行时下落不明,被宣布死亡。
逃到澳大利亚的三名美军战俘,都经历了可怕的“死亡行军”,被关进集中营后同样是生不如死,最后在菲律宾游击队的帮助下,他们才得以捡回一条命。
听完三人的凄惨报告,麦克阿瑟愤怒到了极点,他拟了一份给新闻界的声明,除披露“死亡行军”外,还发誓一定要对日军这种残暴的行为加以严惩。
美国政府不仅不允许发表这份声明,还禁止泄露“死亡行军”的消息。政府有政府的考虑,美国民众要是知道有“死亡行军”这回事,必然群情激愤,而且必然会要求政府调集重兵复仇,这将极大地妨碍“先欧后亚”政策的继续实施。
麦克阿瑟所能做的,只是承认巴丹的失陷,并且对巴丹守军表达自己的敬意:“那么少的兵员装备,以及他们所经历的考验和苦难,已足以证明他们所做出的贡献是重大的。”
是的,即便金和巴丹守军最终选择了投降,麦克阿瑟也知道,自己无法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士兵们予以指责,因为在关键时候,他既没能帮到自己的士兵,也没能履行同生共死的诺言。
麦克阿瑟一时悔恨交加,认为都是罗斯福、马歇尔这些人害了自己——让他到澳大利亚吧,却无兵可用;请求返回菲律宾,又不批准。假如他能够重返菲律宾,这时就可以在丛林中大打游击战了。
按照麦帅的观点,日军受兵力所限,只能控制城市,乡村拥有相当大的自由度,游击战是大有可为的。事实也证明,他的应变计划并非空想,南吕宋岛屿上的守军便采取了游击战的方案。
巴丹沦陷后,第14军分兵对南吕宋岛屿发起进攻。岛上守军大部分是美国军官指挥的菲律宾部队,士兵大多没受过正规训练,甚至还有连步枪都不会用的,这样的士兵,哪里挡得住日军的猛攻?没多久,岛上的城市便告沦陷,此前麦克阿瑟千辛万苦从澳大利亚运来、但未能送到巴丹的那些补给物资,也大半落入日军之手。
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本间就笑不出来了。菲军全部退入山地,打起了丛林游击战。
山里面没有给养,山外有。菲律宾地下抵抗组织不断送来粮食和燃料,游击队也逐步培养出了自给自足之能力,他们不仅在大山里饲养家畜,甚至还设置了小型碾米厂。
日军起初大感棘手,不过再想想,人长六尺,天下难藏,找人还不容易?
一找起来,还真不容易,因为这是在云深不知处的大山里,而且找的过程常常令人心惊胆战——游击队员以菲律宾人为主,他们会潜伏在山路上,用弓箭和长刀对小股或单个日本兵展开猎杀。
游击队别开生面的战斗,令奉命前来“讨伐”的日军损失不小,只得狼狈撤退。假若巴丹守军也能及时转入游击战,不仅可以避免像“死亡行军”这样的惨剧发生,而且能给予日军更多的还击。
南吕宋岛屿上的游击队规模不大,对本间来说尚属疥癣之疾,倒是温赖特继续在科雷希多岛进行抵抗,使得日军无法正常使用马尼拉湾,这才是必须拔除的硬钉子。
早在“死亡行军”的时候,本间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科雷希多岛。
金和巴丹守军一投降,温赖特就再三向日军提出请求,要求依照《日内瓦公约》优待俘虏,但盛气凌人的第14军司令部却声称,向他们投降的应该是全部美菲军,如果科雷希多岛等其他岛屿上的守军不投降,那就无条件可谈。
恶意生出来的必然是恶果,可怕的“巴丹死亡行军”应运而生。在烈日暴晒下,5万多名又饿又渴的美菲军俘虏徒步前往集中营,长达60公里的路途中,许多人或被饥饿和疾病夺去生命,或死于日军的枪口刺刀之下。
日军为的就是实施报复,以便“给他们(指美菲军俘虏)一点罪受”,其行为可以说是禽兽不如。本间对此当然要负责任,据说参谋总长杉山元前来马尼拉视察时,曾经表扬新加坡“军政森然有威”——山下对新加坡华侨进行了血腥大屠杀,杉山元的意思是这样好,杀人才杀得过瘾。
对马尼拉,杉山元的评价是“散漫无序”。本间或许是受到了这一影响,当部下递送“巴丹死亡行军”的方案时,他便向山下学习,大笔一挥予以通过。
本间后来者居上,“学习”成绩一点不比山下差,总计有一万多名美菲军俘虏丧生于“死亡行军”。也因为这一成绩,他得以赶上山下的脚步,二战结束后,山下被判绞刑,本间落了个枪决,二人被处死,均与他们下令屠杀无辜军民有着直接关系。
新加坡屠杀华侨、“巴丹死亡行军”,这两次屠杀,辻政信都是重要参与者和组织者。在“巴丹死亡行军”时期,他已调到参谋本部出任参谋,这使得他得以用大本营的名义,命令第14军肆意屠杀美菲军战俘,日军甚至拿战俘做活靶子,让新兵刺杀“练胆”,而且杀不够数不准过关。有一个日本兵因为胆子特别小,结果上司命令他一连刺死了15名俘虏。
第65旅团的一名士兵战后回忆,在一次行军中,他见到山谷路旁,堆有高约两米、长约一百米的尸体墙,那全是被杀死的战俘,日军称之为“无言之石垣”。
辻政信的行为,即便在日军中也遭到非议,有人称他是“野武士”,一个不上道的恶棍而已。这个恶棍后来逃到泰国当了“野和尚”,美军一时查不到他,因此他没像本间、山下那样被处死,后来他在东南亚旅行时下落不明,被宣布死亡。
逃到澳大利亚的三名美军战俘,都经历了可怕的“死亡行军”,被关进集中营后同样是生不如死,最后在菲律宾游击队的帮助下,他们才得以捡回一条命。
听完三人的凄惨报告,麦克阿瑟愤怒到了极点,他拟了一份给新闻界的声明,除披露“死亡行军”外,还发誓一定要对日军这种残暴的行为加以严惩。
美国政府不仅不允许发表这份声明,还禁止泄露“死亡行军”的消息。政府有政府的考虑,美国民众要是知道有“死亡行军”这回事,必然群情激愤,而且必然会要求政府调集重兵复仇,这将极大地妨碍“先欧后亚”政策的继续实施。
麦克阿瑟所能做的,只是承认巴丹的失陷,并且对巴丹守军表达自己的敬意:“那么少的兵员装备,以及他们所经历的考验和苦难,已足以证明他们所做出的贡献是重大的。”
是的,即便金和巴丹守军最终选择了投降,麦克阿瑟也知道,自己无法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士兵们予以指责,因为在关键时候,他既没能帮到自己的士兵,也没能履行同生共死的诺言。
麦克阿瑟一时悔恨交加,认为都是罗斯福、马歇尔这些人害了自己——让他到澳大利亚吧,却无兵可用;请求返回菲律宾,又不批准。假如他能够重返菲律宾,这时就可以在丛林中大打游击战了。
按照麦帅的观点,日军受兵力所限,只能控制城市,乡村拥有相当大的自由度,游击战是大有可为的。事实也证明,他的应变计划并非空想,南吕宋岛屿上的守军便采取了游击战的方案。
巴丹沦陷后,第14军分兵对南吕宋岛屿发起进攻。岛上守军大部分是美国军官指挥的菲律宾部队,士兵大多没受过正规训练,甚至还有连步枪都不会用的,这样的士兵,哪里挡得住日军的猛攻?没多久,岛上的城市便告沦陷,此前麦克阿瑟千辛万苦从澳大利亚运来、但未能送到巴丹的那些补给物资,也大半落入日军之手。
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本间就笑不出来了。菲军全部退入山地,打起了丛林游击战。
山里面没有给养,山外有。菲律宾地下抵抗组织不断送来粮食和燃料,游击队也逐步培养出了自给自足之能力,他们不仅在大山里饲养家畜,甚至还设置了小型碾米厂。
日军起初大感棘手,不过再想想,人长六尺,天下难藏,找人还不容易?
一找起来,还真不容易,因为这是在云深不知处的大山里,而且找的过程常常令人心惊胆战——游击队员以菲律宾人为主,他们会潜伏在山路上,用弓箭和长刀对小股或单个日本兵展开猎杀。
游击队别开生面的战斗,令奉命前来“讨伐”的日军损失不小,只得狼狈撤退。假若巴丹守军也能及时转入游击战,不仅可以避免像“死亡行军”这样的惨剧发生,而且能给予日军更多的还击。
南吕宋岛屿上的游击队规模不大,对本间来说尚属疥癣之疾,倒是温赖特继续在科雷希多岛进行抵抗,使得日军无法正常使用马尼拉湾,这才是必须拔除的硬钉子。
早在“死亡行军”的时候,本间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科雷希多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