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逆流伐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呜嗬——呜嗬——”
“呜嗬——呜嗬——”
喊声中充满着敌意的挑战意味,是清兵们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徬徨四顾,能看见西边山头上出现了一片杂乱的人影。这些黑色的小小的身影,在山岭上健步如飞,衬着天幕看得十分清晰。
“大概,他们发现我们了。”
清军游击陈亦新眯起眼睛,正想看个仔细,人影已经隐没在树林草丛里了。
但瞬息间,东面一带山岭又出现了一片同样的喊声:
“呜嗬——呜嗬——”
“呜嗬——呜嗬——”
陈亦新把目光移向东面一带山头,很快,健步如飞的身影又隐没了。
这里是一个山垇,远远近近都是蓊郁的森林和竹林,只有一小片一小片的耕地。近处有几间房子,十分简陋,墙是用竹子编的,房顶篷着一些木板,压着一些石头,但人影却是一个也不见。
“他娘x的,里面什么也看不见,老子一下踹到灶火坑里去了。”一个清兵从草房里钻出来,跺着脚上的灰,丧气地骂道。
“轰!”一声爆炸在旁边的草房里传出,烟雾升腾,草木横飞。两个离得近的清兵被飞溅的竹木击中,捂着伤口跌倒呼痛。另一个进入草房的清兵显然没那么幸运,惨叫着从倒塌的草房中艰难爬出,一条腿被炸得血肉模糊。
自犯钢轮火!陈亦新咬了咬牙,随后又无声地叹了口气,心中暗想:看起来,今天的行动又不会顺利了。
作为其中一路的先锋,陈亦新最早见识了“自犯钢轮火”,但都是在相对狭窄的路上,在草房中遇到机关,却还是第一次。
不管怎样,他今天的任务是率队走出这个山垇,占领前方的制高点,等候大队的到来。对于东西山岭上的蛮夷,陈亦新虽感头痛,却并不认为是很大的威胁,也不认为这些袒胸露臂、装备简陋的粗野家伙敢于阻挡他的部队的进攻。
但很快,随着前方战斗的开始,陈亦新知道自己错了。之前的小规模战斗,并不是明军畏战,也不是用蛮夷土兵当炮灰,而是要选择合适的阵地,以便发挥最大的威力。
由于明军使用的火枪很多是从安南、缅甸缴获的,从汉军手中缴获的鸟枪只有一少半。而安南、缅甸使用的火枪虽然威力大,却显得笨重,只能在长矛兵和胸墙堑壕的掩护下,组成固定的阵地来对抗敌军,难以为步兵们提供充足灵活的火力。所以,在朱永兴的熏陶下,明军更喜欢防守阻击,而不是战阵厮杀。
尽管取得了几次胜利,但明军依然是以小搏大的哀兵之势。朱永兴在局面未打开之前,定下的战略也是以守为主,利用滇省的气候,以及多山的地形,不断消耗清军的力量。
作为穿越者,朱永兴当然知道火枪在历史上的发展趋势。燧发枪,刺刀,或者刺刀,燧发枪,这是可以不分前后的顺序。但现在明军手中的火枪口径偏大,重量偏沉,即便装上刺刀,也很难舞动灵活。所以,他并没有急于让工匠们制造刺刀,而是先全力赶造制作简单、见效快的武器。比如地雷、手榴弹、轰天炮和天威炮。
当然,这并意味着朱永兴放弃了在武器方面的革新和改进。现在,西方已经生产出了口径在15毫米以下,尺寸也和现代步枪相差无几的火枪。虽然牺牲了破坏力,但配上刺刀的话,普及至全军装备,还是非常可行的。
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有雄厚的财力。朱永兴不准备国产化,而是要大量进口。进口的标准一是要火枪型号合适,二是要能被改造成燧发枪,至少进口火枪的枪管可以被拆卸利用。
现在可不是提倡国货的时候,用熟铁卷制,质量不好保证;直接钻,时间太慢,差不多一个月才能钻出一根。用这样的生产速度,想要装备全军,黄瓜菜都凉了。
既然燧发枪和刺刀都暂时难以实现,朱永兴便只能进行小的改进,以提高明军的防御能力。象定装弹药,弹丸用蘸油的绸布包裹,一个可以提高射速,另一个则能提高射击精度。而胸墙、堑壕,再加上曲射炮、地雷、手榴弹,更使明军的防御具有了很大的威力。
………………
炮弹在清军的攻击队列中弹跳、滚动,带来的是惊惶、恐惧的喊叫,以及队列的混乱。这便是延时引信的一个作用,从打乱敌人队形来看,倒比触发引信更有效果。
“轰”、“轰”、“轰”……崩飞的石子和弹片给清军带来了伤亡,哀嚎、惨叫声响成了一片。
陈亦新恨恨地一跺脚,敌人居高临下,利用完备的工事,封锁了前出山垇的道路,几番冲击之下,不仅伤亡惨重,而且毫无进展。即便是有红夷大炮,在这样的地形地势下,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吧?陈亦新对明军的防御体系十分的头痛,却又想不出应对之法。
一个将领带着败兵退了下来,面带羞愧,低头而立,等着陈亦新的雷霆怒火。而出乎他意料的是,陈亦新并没有发火,而是轻轻叹息一声,然后便是沉默无语。
好半晌,陈亦新才开口说道:“敌人居高临下,占有地利如此进攻,看来无法奏效。唯今之计,当是从东、西两面的山岭迂回夹击。只是山高林密,要小心那些蛮夷猴子。”
“将军,卑职愿率一哨人马,由山岭而进。”这个将领赶忙躬身请缨。
陈亦新沉吟了一下,说道:“那便辛苦你了。本将率部在此佯攻,策应你的迂回。”
“卑职遵令。”清军将领躬身一礼,便去招集兵丁。先退进山垇,再寻路攀山。
太阳正在当空,陈亦新把部队在山桠口处摆开,继续牵制着坚守的明军,却没有继续发动进攻,而是耐心等着迂回部队... -->>
“呜嗬——呜嗬——”
“呜嗬——呜嗬——”
喊声中充满着敌意的挑战意味,是清兵们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徬徨四顾,能看见西边山头上出现了一片杂乱的人影。这些黑色的小小的身影,在山岭上健步如飞,衬着天幕看得十分清晰。
“大概,他们发现我们了。”
清军游击陈亦新眯起眼睛,正想看个仔细,人影已经隐没在树林草丛里了。
但瞬息间,东面一带山岭又出现了一片同样的喊声:
“呜嗬——呜嗬——”
“呜嗬——呜嗬——”
陈亦新把目光移向东面一带山头,很快,健步如飞的身影又隐没了。
这里是一个山垇,远远近近都是蓊郁的森林和竹林,只有一小片一小片的耕地。近处有几间房子,十分简陋,墙是用竹子编的,房顶篷着一些木板,压着一些石头,但人影却是一个也不见。
“他娘x的,里面什么也看不见,老子一下踹到灶火坑里去了。”一个清兵从草房里钻出来,跺着脚上的灰,丧气地骂道。
“轰!”一声爆炸在旁边的草房里传出,烟雾升腾,草木横飞。两个离得近的清兵被飞溅的竹木击中,捂着伤口跌倒呼痛。另一个进入草房的清兵显然没那么幸运,惨叫着从倒塌的草房中艰难爬出,一条腿被炸得血肉模糊。
自犯钢轮火!陈亦新咬了咬牙,随后又无声地叹了口气,心中暗想:看起来,今天的行动又不会顺利了。
作为其中一路的先锋,陈亦新最早见识了“自犯钢轮火”,但都是在相对狭窄的路上,在草房中遇到机关,却还是第一次。
不管怎样,他今天的任务是率队走出这个山垇,占领前方的制高点,等候大队的到来。对于东西山岭上的蛮夷,陈亦新虽感头痛,却并不认为是很大的威胁,也不认为这些袒胸露臂、装备简陋的粗野家伙敢于阻挡他的部队的进攻。
但很快,随着前方战斗的开始,陈亦新知道自己错了。之前的小规模战斗,并不是明军畏战,也不是用蛮夷土兵当炮灰,而是要选择合适的阵地,以便发挥最大的威力。
由于明军使用的火枪很多是从安南、缅甸缴获的,从汉军手中缴获的鸟枪只有一少半。而安南、缅甸使用的火枪虽然威力大,却显得笨重,只能在长矛兵和胸墙堑壕的掩护下,组成固定的阵地来对抗敌军,难以为步兵们提供充足灵活的火力。所以,在朱永兴的熏陶下,明军更喜欢防守阻击,而不是战阵厮杀。
尽管取得了几次胜利,但明军依然是以小搏大的哀兵之势。朱永兴在局面未打开之前,定下的战略也是以守为主,利用滇省的气候,以及多山的地形,不断消耗清军的力量。
作为穿越者,朱永兴当然知道火枪在历史上的发展趋势。燧发枪,刺刀,或者刺刀,燧发枪,这是可以不分前后的顺序。但现在明军手中的火枪口径偏大,重量偏沉,即便装上刺刀,也很难舞动灵活。所以,他并没有急于让工匠们制造刺刀,而是先全力赶造制作简单、见效快的武器。比如地雷、手榴弹、轰天炮和天威炮。
当然,这并意味着朱永兴放弃了在武器方面的革新和改进。现在,西方已经生产出了口径在15毫米以下,尺寸也和现代步枪相差无几的火枪。虽然牺牲了破坏力,但配上刺刀的话,普及至全军装备,还是非常可行的。
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有雄厚的财力。朱永兴不准备国产化,而是要大量进口。进口的标准一是要火枪型号合适,二是要能被改造成燧发枪,至少进口火枪的枪管可以被拆卸利用。
现在可不是提倡国货的时候,用熟铁卷制,质量不好保证;直接钻,时间太慢,差不多一个月才能钻出一根。用这样的生产速度,想要装备全军,黄瓜菜都凉了。
既然燧发枪和刺刀都暂时难以实现,朱永兴便只能进行小的改进,以提高明军的防御能力。象定装弹药,弹丸用蘸油的绸布包裹,一个可以提高射速,另一个则能提高射击精度。而胸墙、堑壕,再加上曲射炮、地雷、手榴弹,更使明军的防御具有了很大的威力。
………………
炮弹在清军的攻击队列中弹跳、滚动,带来的是惊惶、恐惧的喊叫,以及队列的混乱。这便是延时引信的一个作用,从打乱敌人队形来看,倒比触发引信更有效果。
“轰”、“轰”、“轰”……崩飞的石子和弹片给清军带来了伤亡,哀嚎、惨叫声响成了一片。
陈亦新恨恨地一跺脚,敌人居高临下,利用完备的工事,封锁了前出山垇的道路,几番冲击之下,不仅伤亡惨重,而且毫无进展。即便是有红夷大炮,在这样的地形地势下,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吧?陈亦新对明军的防御体系十分的头痛,却又想不出应对之法。
一个将领带着败兵退了下来,面带羞愧,低头而立,等着陈亦新的雷霆怒火。而出乎他意料的是,陈亦新并没有发火,而是轻轻叹息一声,然后便是沉默无语。
好半晌,陈亦新才开口说道:“敌人居高临下,占有地利如此进攻,看来无法奏效。唯今之计,当是从东、西两面的山岭迂回夹击。只是山高林密,要小心那些蛮夷猴子。”
“将军,卑职愿率一哨人马,由山岭而进。”这个将领赶忙躬身请缨。
陈亦新沉吟了一下,说道:“那便辛苦你了。本将率部在此佯攻,策应你的迂回。”
“卑职遵令。”清军将领躬身一礼,便去招集兵丁。先退进山垇,再寻路攀山。
太阳正在当空,陈亦新把部队在山桠口处摆开,继续牵制着坚守的明军,却没有继续发动进攻,而是耐心等着迂回部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