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我的家通往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唐家收藏有一些宝刀。其中有一把全长111.5厘米,刀背上有18字错金铭文:“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炼大刀吉羊宜子孙。”
这说明,此刀用钢是经过了三十次锻打的。
这还不算什么,周梁在唐家还看到一把刀,铭文是“中平元年五月丙午造作支刀百练清钢上应星宿”。
这是经过了一百次锻打的钢材,也就是传说中的“百炼钢”了。
以前,我国都是采用低温锻打渗碳法来炼钢。东汉年间,我国已经开始采用炒钢法炼钢。也就是把生铁块融化成铁水,然后不停地搅拌,冷却后形成海绵状的钢锭。然后反复锻打排除杂质。
炒钢法提高了制钢的效率,能制造出更加优质的钢材。西方在十七世纪以前都还没有学会炒钢法,依然使用落后的低温锻打渗碳法。因为炒钢法需要加热到一千四百度以上,将铁块融化成液体,技术要求比较高。
这个时代的钢材等级,就是按照三十炼、五十炼、七十炼、百炼来分的。三十炼已经算是一口好刀了,值得用错金铭文来告诉后来人。而最好的宝刀,就用百炼钢打成。
百炼钢极耗工时,上等的工匠打造一把百炼钢刀,需要半年左右。可想而知,百炼钢是无法作为制式兵器普及到军队里的。
普通的兵刃,可没有这么讲究,有个十炼就不错了。
周梁也知道,直接跳跃到现代的炼钢技术,是不可能的。就算他自己是个理工男,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克服各种技术关卡。除非他什么也不干,一辈子就和炼钢技术卯上,钻研几十年,或许还可以在缺乏现代炼钢设备的条件下,炼出现代标准的钢材。
他来到汉末,并不想做一个技术研究者。可是练兵结束之后,他还是不得不天天往工坊跑。他将搜集到的灌钢法资料编写成一本册子。令工匠们依照这个方法来打造兵刃。
灌钢法的实质,就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一把百炼钢刀,通体都是百炼钢。但是刀体与刀背部分其实不需要这么硬的钢,柔韧一些更好。灌钢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刀刃部分是百炼钢,其他部分是生铁渗碳钢。这样打造出来的钢刀,具有百炼钢刀的锋利,还更加柔韧,不易折断。造价与工时都大幅下降。
灌钢法据说是南北朝时期发明的,到唐朝已经普及,宋明以后还发明了不少改进技术。
周梁把这几千年的技术成就都编写进炼钢手册里面,等工匠们实际证实这些技术可行之后,他就将这本炼钢手册印刷出来。
对于此时的工匠来说,这些领先这个时代的技术,实现起来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难度。这些技术就如同雕版印刷一样,没有早一千年出现,是因为没人灵光一现想到这个办法,而不是这个办法的原理有多么高深。
我国古代的技术进步缓慢,没有一套科学逻辑思维。新技术的出现,基本靠运气,而不是靠科学的方法。
如果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懂得科学方法的人才,中国的社会肯定会迎来一次技术爆发。到时候,周梁只需说出一些设想,比如火药、火炮等等,技术人员就一定可以研究得出来,无需周梁自己亲自去实验。
工匠们用了一周时间... -->>
唐家收藏有一些宝刀。其中有一把全长111.5厘米,刀背上有18字错金铭文:“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炼大刀吉羊宜子孙。”
这说明,此刀用钢是经过了三十次锻打的。
这还不算什么,周梁在唐家还看到一把刀,铭文是“中平元年五月丙午造作支刀百练清钢上应星宿”。
这是经过了一百次锻打的钢材,也就是传说中的“百炼钢”了。
以前,我国都是采用低温锻打渗碳法来炼钢。东汉年间,我国已经开始采用炒钢法炼钢。也就是把生铁块融化成铁水,然后不停地搅拌,冷却后形成海绵状的钢锭。然后反复锻打排除杂质。
炒钢法提高了制钢的效率,能制造出更加优质的钢材。西方在十七世纪以前都还没有学会炒钢法,依然使用落后的低温锻打渗碳法。因为炒钢法需要加热到一千四百度以上,将铁块融化成液体,技术要求比较高。
这个时代的钢材等级,就是按照三十炼、五十炼、七十炼、百炼来分的。三十炼已经算是一口好刀了,值得用错金铭文来告诉后来人。而最好的宝刀,就用百炼钢打成。
百炼钢极耗工时,上等的工匠打造一把百炼钢刀,需要半年左右。可想而知,百炼钢是无法作为制式兵器普及到军队里的。
普通的兵刃,可没有这么讲究,有个十炼就不错了。
周梁也知道,直接跳跃到现代的炼钢技术,是不可能的。就算他自己是个理工男,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克服各种技术关卡。除非他什么也不干,一辈子就和炼钢技术卯上,钻研几十年,或许还可以在缺乏现代炼钢设备的条件下,炼出现代标准的钢材。
他来到汉末,并不想做一个技术研究者。可是练兵结束之后,他还是不得不天天往工坊跑。他将搜集到的灌钢法资料编写成一本册子。令工匠们依照这个方法来打造兵刃。
灌钢法的实质,就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一把百炼钢刀,通体都是百炼钢。但是刀体与刀背部分其实不需要这么硬的钢,柔韧一些更好。灌钢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刀刃部分是百炼钢,其他部分是生铁渗碳钢。这样打造出来的钢刀,具有百炼钢刀的锋利,还更加柔韧,不易折断。造价与工时都大幅下降。
灌钢法据说是南北朝时期发明的,到唐朝已经普及,宋明以后还发明了不少改进技术。
周梁把这几千年的技术成就都编写进炼钢手册里面,等工匠们实际证实这些技术可行之后,他就将这本炼钢手册印刷出来。
对于此时的工匠来说,这些领先这个时代的技术,实现起来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难度。这些技术就如同雕版印刷一样,没有早一千年出现,是因为没人灵光一现想到这个办法,而不是这个办法的原理有多么高深。
我国古代的技术进步缓慢,没有一套科学逻辑思维。新技术的出现,基本靠运气,而不是靠科学的方法。
如果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懂得科学方法的人才,中国的社会肯定会迎来一次技术爆发。到时候,周梁只需说出一些设想,比如火药、火炮等等,技术人员就一定可以研究得出来,无需周梁自己亲自去实验。
工匠们用了一周时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