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大明天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而张鹤鸣接到任命后,迟迟不肯动身,说是要做准备。他在京城准备了十七天后,见皇帝催得急,才慢吞吞地去了山海关。
到了山海关,他也不说去打探敌军情况,练练兵呀什么的,每天只是喝喝酒,要朝廷给蒙古人送好处,想让蒙古人顶在前面去和建奴拼。蒙古人现在狡猾得很,好处当然是要的,但打仗吗,可以,你们先打,我们会襄助的。
搞了些日子,张鹤鸣可能觉得这样下去也不太安全,于是就称病想要调回来,同时让一些东林言官弹劾他无所事事,朱由校接到奏折后,只好让他回来养病。
内阁又推荐解经邦接任,于是朱由校将宣府巡抚解经邦升为兵部右侍郎,兼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但解经邦三次上疏,力辞重任,不管皇帝怎么说,都不愿意去辽东这个死地。朱由校不由得好笑,这就是大明朝的士大夫呀,于是下旨将他革职为民,永不叙用。
没有办法了,只好由大臣们开始廷推。忙了半天,这个重任就落到了兵部左侍郎王在晋身上。
天启二年三月,皇帝下旨:升王在晋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特赐蟒玉、衣带和尚方宝剑。
袁崇焕也升为宁前兵备佥事跟着王在晋前住山海关。
送走了王在晋后,朱由校登基后的第一次殿试就要开始了。
天启二年的会试已经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分三场举行了,和历史稍有不同的是,这一次的主考是方从哲而不是叶向高,叶向高只是同考。
天启二年的殿试和以往一样(成化八年后),都是在三月十五日举行。因为是自己登基以来的第一次殿试,所以朱由校很重视,他先将自己的经筵老师袁可立擢升为通政使司左通政署司事,并且让他充廷试读卷官。
他向袁可立仔细询问了殿试的程序过程,结果却发现根本没自己什么事,殿试只是最后名次的决定,而题目内阁已经帮他出好了,他只需要在考试时出一下场,表示殿试后的各位都是天子门生即可。
不过他还是很兴奋,因为他觉得现在有些官员擅长互相攻讦而不干实事,象东林党的杨涟左光斗之类专门攻击李选侍有垂帘嫌疑的不用说,就连身为次辅的叶向高老先生也只是为了自己的弟子而不断攻击熊廷弼,至于如何对付建奴,如何增加农民的产出,是一点建议都欠奉。张鹤鸣,解经邦这些人甚至都不敢呆在辽东。他想要找一些真正能够办实事的人,而不要这些说就天下无敌,做就无能为力的嘴皮子官员,所以他把内阁出的题目改了。
三月十五日晚上,殿试开始了,朱由校待考生入场后终于隆重登场。众人行礼山呼万岁后,袁可立宣布了题目:王阳明先生主张知行合一,多年以后诸位俊杰或为巡抚,或为言官,或为经略,即择尔等志向,言明为官之方略,钦此。
袁可立将题目宣读了三遍,各位考生都还没反应过来,平日殿试总是从三代之治呀,圣人语录呀中出题,即便是从政事方面出题,也都是问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象这样自己选择志向,阐述施政方略的从来没有遇到过。不过皇帝最大,既然出了这样的题目,那当然就要按皇帝所说的来答。
考生开始答题后,朱由校百无聊赖之下,就想下去看看考生答的什么,袁可立连忙阻止了他:“陛下不可下去观看,会影响考生的。”无奈之下,只好东张西望,只见大多数考生都在思考,却有一个考生在奋笔疾书,心中大为好奇,就盯着他看,看着看着,总觉得这个人很眼熟,却不知道是在哪里见过。
那个考生似乎是感受到了他的目光,抬起头来朝这边看了一眼,朱由校却惊得站了起来,朱啸天,竟然是哥哥朱啸天,他迈步向前走去,才走一步反应过来了,他现在是在明朝,哥哥怎么可能会在明朝呢,只是一个长得象哥哥的人罢了,他颓然后退,重重地坐在了椅子上。
那个考生正好抬头,他很奇怪皇帝的异常举止,不过也只是奇怪了一下,就重新低下头来开始答题。皇帝身边的官员们虽然奇怪,却也没有人说什么,顺着皇帝的视线看去,却只是看到了正在答题的众考生。
考试时间到,众考生站起来给皇帝行礼,朱由校看到那个考生站起来后和哥哥更象了,一样肤白而瘦,一样的双目炯炯有神,唯一不同的只是哥哥颌下光光,这考生蓄有短须。而哥哥如果不是每天都剃须的话,也应该是这个样子呀。
他记住了考生的位置,收卷以后,将他的卷子拿了过来。这个考生叫卢象升,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看他的答卷,竟然是自己若为辽东经略,当如何抵御建奴,他提出应该练精兵,练奇兵,练精兵要选用最好有亲戚关系的士兵,这样可以使士气上升,且士兵之间能守望相助,而将领必须与士兵同甘共苦,这样才能得到士兵的拥戴,并对现在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而练奇兵则是用来劫营和奇袭,所以对士兵的要求较高,他认为这样一支奇兵,如果用得好,可以决定战场的胜败。
对付建奴,他认为先要练兵,练好之前都应该在辽东大城用火炮及火铳主守,练好兵之后,兵分三路,一路出兵辽西威慑建奴,一路从朝鲜处骚扰建奴后方,主力则可从辽南一路打上去,凭借明军的水军优势,当可在不长的时间内将建奴势力压缩到辽阳和沈阳附近,然后从辽西和辽南两路攻击,当可将之驱逐出边墙之外。
而张鹤鸣接到任命后,迟迟不肯动身,说是要做准备。他在京城准备了十七天后,见皇帝催得急,才慢吞吞地去了山海关。
到了山海关,他也不说去打探敌军情况,练练兵呀什么的,每天只是喝喝酒,要朝廷给蒙古人送好处,想让蒙古人顶在前面去和建奴拼。蒙古人现在狡猾得很,好处当然是要的,但打仗吗,可以,你们先打,我们会襄助的。
搞了些日子,张鹤鸣可能觉得这样下去也不太安全,于是就称病想要调回来,同时让一些东林言官弹劾他无所事事,朱由校接到奏折后,只好让他回来养病。
内阁又推荐解经邦接任,于是朱由校将宣府巡抚解经邦升为兵部右侍郎,兼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但解经邦三次上疏,力辞重任,不管皇帝怎么说,都不愿意去辽东这个死地。朱由校不由得好笑,这就是大明朝的士大夫呀,于是下旨将他革职为民,永不叙用。
没有办法了,只好由大臣们开始廷推。忙了半天,这个重任就落到了兵部左侍郎王在晋身上。
天启二年三月,皇帝下旨:升王在晋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特赐蟒玉、衣带和尚方宝剑。
袁崇焕也升为宁前兵备佥事跟着王在晋前住山海关。
送走了王在晋后,朱由校登基后的第一次殿试就要开始了。
天启二年的会试已经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分三场举行了,和历史稍有不同的是,这一次的主考是方从哲而不是叶向高,叶向高只是同考。
天启二年的殿试和以往一样(成化八年后),都是在三月十五日举行。因为是自己登基以来的第一次殿试,所以朱由校很重视,他先将自己的经筵老师袁可立擢升为通政使司左通政署司事,并且让他充廷试读卷官。
他向袁可立仔细询问了殿试的程序过程,结果却发现根本没自己什么事,殿试只是最后名次的决定,而题目内阁已经帮他出好了,他只需要在考试时出一下场,表示殿试后的各位都是天子门生即可。
不过他还是很兴奋,因为他觉得现在有些官员擅长互相攻讦而不干实事,象东林党的杨涟左光斗之类专门攻击李选侍有垂帘嫌疑的不用说,就连身为次辅的叶向高老先生也只是为了自己的弟子而不断攻击熊廷弼,至于如何对付建奴,如何增加农民的产出,是一点建议都欠奉。张鹤鸣,解经邦这些人甚至都不敢呆在辽东。他想要找一些真正能够办实事的人,而不要这些说就天下无敌,做就无能为力的嘴皮子官员,所以他把内阁出的题目改了。
三月十五日晚上,殿试开始了,朱由校待考生入场后终于隆重登场。众人行礼山呼万岁后,袁可立宣布了题目:王阳明先生主张知行合一,多年以后诸位俊杰或为巡抚,或为言官,或为经略,即择尔等志向,言明为官之方略,钦此。
袁可立将题目宣读了三遍,各位考生都还没反应过来,平日殿试总是从三代之治呀,圣人语录呀中出题,即便是从政事方面出题,也都是问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象这样自己选择志向,阐述施政方略的从来没有遇到过。不过皇帝最大,既然出了这样的题目,那当然就要按皇帝所说的来答。
考生开始答题后,朱由校百无聊赖之下,就想下去看看考生答的什么,袁可立连忙阻止了他:“陛下不可下去观看,会影响考生的。”无奈之下,只好东张西望,只见大多数考生都在思考,却有一个考生在奋笔疾书,心中大为好奇,就盯着他看,看着看着,总觉得这个人很眼熟,却不知道是在哪里见过。
那个考生似乎是感受到了他的目光,抬起头来朝这边看了一眼,朱由校却惊得站了起来,朱啸天,竟然是哥哥朱啸天,他迈步向前走去,才走一步反应过来了,他现在是在明朝,哥哥怎么可能会在明朝呢,只是一个长得象哥哥的人罢了,他颓然后退,重重地坐在了椅子上。
那个考生正好抬头,他很奇怪皇帝的异常举止,不过也只是奇怪了一下,就重新低下头来开始答题。皇帝身边的官员们虽然奇怪,却也没有人说什么,顺着皇帝的视线看去,却只是看到了正在答题的众考生。
考试时间到,众考生站起来给皇帝行礼,朱由校看到那个考生站起来后和哥哥更象了,一样肤白而瘦,一样的双目炯炯有神,唯一不同的只是哥哥颌下光光,这考生蓄有短须。而哥哥如果不是每天都剃须的话,也应该是这个样子呀。
他记住了考生的位置,收卷以后,将他的卷子拿了过来。这个考生叫卢象升,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看他的答卷,竟然是自己若为辽东经略,当如何抵御建奴,他提出应该练精兵,练奇兵,练精兵要选用最好有亲戚关系的士兵,这样可以使士气上升,且士兵之间能守望相助,而将领必须与士兵同甘共苦,这样才能得到士兵的拥戴,并对现在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而练奇兵则是用来劫营和奇袭,所以对士兵的要求较高,他认为这样一支奇兵,如果用得好,可以决定战场的胜败。
对付建奴,他认为先要练兵,练好之前都应该在辽东大城用火炮及火铳主守,练好兵之后,兵分三路,一路出兵辽西威慑建奴,一路从朝鲜处骚扰建奴后方,主力则可从辽南一路打上去,凭借明军的水军优势,当可在不长的时间内将建奴势力压缩到辽阳和沈阳附近,然后从辽西和辽南两路攻击,当可将之驱逐出边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