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唐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裴诹之兄弟名动洛阳,司空高乾请他也没请动,高欢迁都,其母亲和兄弟们都走了,只有他留了下来。独孤如愿以柳虬为行台郎中,裴诹之为都督府属,负责两府的文书。
柳虬非常敬业,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元季海高兴地说:柳郎中判的事我不用再重复看了。时人称他们“北府裴诹,南府柳虬”洛阳是一面旗帜,独孤如愿坐镇洛阳,整个河南的局势为之一变,心向西魏的东魏官吏、城民开始蠢蠢欲动。颍州长史贺若统坐不住了。
贺若统出身漠北,祖上世代为部落大人,父亲贺若伏连做过大魏云州刺史,作为勋贵子弟,贺若统自小喜欢骑马射箭,对咬文嚼字兴趣不大,但是,作为官二代,他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做笔杆子(秘书郎),那实在是个拼爹的年代。
然后,天下就乱了,那些出身代北的武人们就像历史车轮上的一个螺钉,不由自主地随着转下去,从葛荣、尔朱荣到高欢,转来转去转贺若统转到颖州做了长史,颖州的二把手。然后,魏帝元修成了出帝。
贺若统自视甚高,对高欢逐君之丑颇为不满,又因位自己既不是高欢的建义元老,又没有做出什么特殊的贡献,所以常常对前途忧心忡忡。
西魏势力渗透到河南后,贺若统仿佛眼前一亮,东西两大战的结局说明,关西已经成了气候,高欢奈何不了宇文泰,倘若此时背高欢奔西不啻为大功一件。贺若统跟儿子贺若敦密谋挟持刺史田迅归顺,但由于顾虑太多,一直犹豫不决。老子办事拖拉,儿子却是个有主见有决断的主。
十七岁的贺若敦早已有了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他学到了父亲骑马射箭的本事,也有了父亲比不了的见识,他非常赞同父亲背东向西的决定,现在见父亲拿不定主意。就劝道:大人早先在葛荣军中已经是将帅了,后来在尔朱荣手下也一直受到礼遇。
韩陵之战。阿爷屈身高欢,可是既非故人。又没有大功,如今重用不低于从前,不过是天下未定,高欢要借英雄之力。倘若天下清平,岂有继续兼容的道理。
以敦看来,恐怕将来有危亡之忧。大人原是部落酋长的一种称号,比如宇文泰的祖上就是大人,贺若家出身代北,大抵对大人这样的称号怀有特殊的感情。所以贺若敦称父亲为大人,后人以此论证大人是父亲的别称,错了!
阿爷是父亲还差不多,北朝的木兰诗不是讲过“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吗?贺若敦说中了贺若统的心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贺若统当前的困境。贺若统不禁热泪盈眶,“有如此儿子还怕祖业不兴吗”。
接下来的事就简单多了,贺若统与亲信突然发难袭击了刺史府,颖州刺史田迅做梦也想不到会被自己人出卖。稀里糊涂做了俘虏。贺若统派人向独孤如愿请降,独孤如愿派都督梁迥前往颍川受降,颍州光复。
有人不愿意了。贺若敦的反水激怒了大龟山豪杰张世显,他趁颖州刚刚易帜人心不稳的时候率军来袭。贺若敦挺身赴战,阵前连斩八人,张世显惊退。贺若统高兴地对左右道:我少年从军。经过阵仗无数,如我儿般胆略勇决者还真没见过。
我儿日后定能光大我门楣。也会成为国家名将。贺若统没有看错,贺若敦的确很厉害。不过,他最大的成功的是生了一个厉害儿子——大隋名将贺若弼。一时激起千层浪,既然有人带头了,大家就跟着起哄吧。
原左卫将军、骠骑大将军郑先护(就是跟贺拔胜一道阻击尔朱仲远而将贺拔胜逼反的那位)的儿子郑伟于陈留起兵,郑伟起家通直散骑侍郎,孝武帝西迁后回到老家,独孤如愿取洛阳后,郑伟认为元宝炬中兴有望,于是与宗人郑荣业纠合州里起兵,几天的时间便聚集了万余人,他们先下陈留,再夺梁州,将东魏刺史鹿永吉和镇城都督令狐德献给独孤如愿做了见面礼。前大司马从事中郎崔彦穆攻荥阳,抓太守苏淑,广州别驾刘志率众据城归魏。
一时各地土豪们发起的起义遍地开花,河南各州纷纷易帜。见河南就这样乱成了一锅粥,高欢真急了,宇文泰也太欺负人了,沙苑败了是我谋划不周我认输,可你居然得寸进尺跑到家里来闹,看来不给你点颜色瞧瞧,你是真的白天不懂夜的黑。高欢出手了。
高欢来人了,领兵主将不是侯景、高敖曹、韩轨、可朱浑道元,也不是高岳、彭乐、潘乐这些东军名将,他选择了任祥,事实证明,这不是个好的选择。
任祥是高欢的铁哥们,他们早在葛荣军中即相识,尔朱荣破葛荣的时候派高欢做说客说动了葛荣手下七大王反水,任祥就是其中之一。任祥后随高欢信都起兵成为建义功臣,君相反目的时候他坚定地抛弃了皇帝元修。
东魏孝静帝下诏以徐州刺史任祥为行台讨伐颍川,豫州刺史尧雄、广州刺史赵育、阳州刺史是云宝各领本州兵马参战,受任祥节度。东魏六万大军自南、东、西三个方向浩浩荡荡杀向颍川,颍川危在旦夕。独孤如愿派大都督宇文贵率步骑两千救援颖州,两千对六万,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宇文贵到达阳翟郡的时候,尧雄等三刺史的两万州兵已经到了离颍川只有三十里的马桥,任祥的四万大军也日夜兼程自彭城匆忙赶来。这些情报传到军中,宇文贵感到到军情急迫,便召集诸将共同商讨下一步的行动。
西魏兵少得可怜,别说任祥有六万大军,就是跟尧雄他们的两万人比也是以一对十,又是一场众寡悬殊的对决,宇文贵麾下诸将都认为敌众我寡不能跟敌人正面交锋。
有人认为应该顿军阳翟观望,等待时机袭击敌军,或可有一线生机。他们的潜台词是一旦颖州不利可全师而还。节度宜阳兵马事韦孝宽建议入城与贺若统兵合一处将打一家,共同守住颍川城以待后援。
凭咱们这些人依靠坚城防守应该可以坚守一段时日,等围城之敌疲乏了,独孤大都督必然派兵增援,到时候里应外合尚有破敌的机会。宇文贵见大家如此畏惧野战,稍稍有些不悦,他心中已有了第三种选择。
宇文贵对大家说:诸位,行军打仗,胜负不能以常理来论。古来以少胜多的战例很多,都是因为预先谋划决策的结果。我虽然愚昧,也认为入城与贺若合兵是上策。听宇文贵赞同大家的意见,众将不做声了,大家静静地听宇文贵说话。
宇文贵停顿了一下,扫了大家一眼接着说:大家请听我说,尧雄等人以为颍川孤城,兵力不足,又认为我等弱兵独来不足为虑,若他们全力攻城必指日可破。如攻下颍川后与任祥合兵,敌军实力更增。我军若屯兵阳翟不前,正中敌人的诡计。对,仪同言之有理,还是入城的好。
但是,宇文贵突然脸色一变,怒声道:若颍川跟贺若统完了,还要我们做什么?大家不要忘了我们此行的任务。如果现在我们先进到颍川城内,然后合兵攻敌,退则有城可守,进又出其不意,一定可以与诸君破敌。
请大家不要再有疑虑。说来说去还是要与敌人野战,看来宇文贵是铁了心要硬碰硬了,不过宇文贵所言不无道理,西魏猛将李摽、卫将军梁椿、韦孝宽等表示赞同,众人都不做声了。于是西魏军加快了行军速度,赶在尧雄到来之前进入颍川同贺若统会合。
城中人人都认为宇文贵会据城死守。贺若统请宇文贵主持城中防守事宜,宇文贵却笑道:守城的事不忙,我要借贺若大人的兵马一用。颖州兵马愿意听从宇文仪同的调遣。
好,既然如此,请贺若大人坐镇城中看我如何破贼。啊,难不成宇文公要与东军野战?贺若统脸色凝重,沉吟不语。东军渐渐逼近,宇文贵命将城中兵马聚集起来同自己一起出城,西军步骑和颍川义徒背城列阵,严阵以待。(未完待续。。)
nbsp; 裴诹之兄弟名动洛阳,司空高乾请他也没请动,高欢迁都,其母亲和兄弟们都走了,只有他留了下来。独孤如愿以柳虬为行台郎中,裴诹之为都督府属,负责两府的文书。
柳虬非常敬业,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元季海高兴地说:柳郎中判的事我不用再重复看了。时人称他们“北府裴诹,南府柳虬”洛阳是一面旗帜,独孤如愿坐镇洛阳,整个河南的局势为之一变,心向西魏的东魏官吏、城民开始蠢蠢欲动。颍州长史贺若统坐不住了。
贺若统出身漠北,祖上世代为部落大人,父亲贺若伏连做过大魏云州刺史,作为勋贵子弟,贺若统自小喜欢骑马射箭,对咬文嚼字兴趣不大,但是,作为官二代,他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做笔杆子(秘书郎),那实在是个拼爹的年代。
然后,天下就乱了,那些出身代北的武人们就像历史车轮上的一个螺钉,不由自主地随着转下去,从葛荣、尔朱荣到高欢,转来转去转贺若统转到颖州做了长史,颖州的二把手。然后,魏帝元修成了出帝。
贺若统自视甚高,对高欢逐君之丑颇为不满,又因位自己既不是高欢的建义元老,又没有做出什么特殊的贡献,所以常常对前途忧心忡忡。
西魏势力渗透到河南后,贺若统仿佛眼前一亮,东西两大战的结局说明,关西已经成了气候,高欢奈何不了宇文泰,倘若此时背高欢奔西不啻为大功一件。贺若统跟儿子贺若敦密谋挟持刺史田迅归顺,但由于顾虑太多,一直犹豫不决。老子办事拖拉,儿子却是个有主见有决断的主。
十七岁的贺若敦早已有了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他学到了父亲骑马射箭的本事,也有了父亲比不了的见识,他非常赞同父亲背东向西的决定,现在见父亲拿不定主意。就劝道:大人早先在葛荣军中已经是将帅了,后来在尔朱荣手下也一直受到礼遇。
韩陵之战。阿爷屈身高欢,可是既非故人。又没有大功,如今重用不低于从前,不过是天下未定,高欢要借英雄之力。倘若天下清平,岂有继续兼容的道理。
以敦看来,恐怕将来有危亡之忧。大人原是部落酋长的一种称号,比如宇文泰的祖上就是大人,贺若家出身代北,大抵对大人这样的称号怀有特殊的感情。所以贺若敦称父亲为大人,后人以此论证大人是父亲的别称,错了!
阿爷是父亲还差不多,北朝的木兰诗不是讲过“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吗?贺若敦说中了贺若统的心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贺若统当前的困境。贺若统不禁热泪盈眶,“有如此儿子还怕祖业不兴吗”。
接下来的事就简单多了,贺若统与亲信突然发难袭击了刺史府,颖州刺史田迅做梦也想不到会被自己人出卖。稀里糊涂做了俘虏。贺若统派人向独孤如愿请降,独孤如愿派都督梁迥前往颍川受降,颍州光复。
有人不愿意了。贺若敦的反水激怒了大龟山豪杰张世显,他趁颖州刚刚易帜人心不稳的时候率军来袭。贺若敦挺身赴战,阵前连斩八人,张世显惊退。贺若统高兴地对左右道:我少年从军。经过阵仗无数,如我儿般胆略勇决者还真没见过。
我儿日后定能光大我门楣。也会成为国家名将。贺若统没有看错,贺若敦的确很厉害。不过,他最大的成功的是生了一个厉害儿子——大隋名将贺若弼。一时激起千层浪,既然有人带头了,大家就跟着起哄吧。
原左卫将军、骠骑大将军郑先护(就是跟贺拔胜一道阻击尔朱仲远而将贺拔胜逼反的那位)的儿子郑伟于陈留起兵,郑伟起家通直散骑侍郎,孝武帝西迁后回到老家,独孤如愿取洛阳后,郑伟认为元宝炬中兴有望,于是与宗人郑荣业纠合州里起兵,几天的时间便聚集了万余人,他们先下陈留,再夺梁州,将东魏刺史鹿永吉和镇城都督令狐德献给独孤如愿做了见面礼。前大司马从事中郎崔彦穆攻荥阳,抓太守苏淑,广州别驾刘志率众据城归魏。
一时各地土豪们发起的起义遍地开花,河南各州纷纷易帜。见河南就这样乱成了一锅粥,高欢真急了,宇文泰也太欺负人了,沙苑败了是我谋划不周我认输,可你居然得寸进尺跑到家里来闹,看来不给你点颜色瞧瞧,你是真的白天不懂夜的黑。高欢出手了。
高欢来人了,领兵主将不是侯景、高敖曹、韩轨、可朱浑道元,也不是高岳、彭乐、潘乐这些东军名将,他选择了任祥,事实证明,这不是个好的选择。
任祥是高欢的铁哥们,他们早在葛荣军中即相识,尔朱荣破葛荣的时候派高欢做说客说动了葛荣手下七大王反水,任祥就是其中之一。任祥后随高欢信都起兵成为建义功臣,君相反目的时候他坚定地抛弃了皇帝元修。
东魏孝静帝下诏以徐州刺史任祥为行台讨伐颍川,豫州刺史尧雄、广州刺史赵育、阳州刺史是云宝各领本州兵马参战,受任祥节度。东魏六万大军自南、东、西三个方向浩浩荡荡杀向颍川,颍川危在旦夕。独孤如愿派大都督宇文贵率步骑两千救援颖州,两千对六万,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宇文贵到达阳翟郡的时候,尧雄等三刺史的两万州兵已经到了离颍川只有三十里的马桥,任祥的四万大军也日夜兼程自彭城匆忙赶来。这些情报传到军中,宇文贵感到到军情急迫,便召集诸将共同商讨下一步的行动。
西魏兵少得可怜,别说任祥有六万大军,就是跟尧雄他们的两万人比也是以一对十,又是一场众寡悬殊的对决,宇文贵麾下诸将都认为敌众我寡不能跟敌人正面交锋。
有人认为应该顿军阳翟观望,等待时机袭击敌军,或可有一线生机。他们的潜台词是一旦颖州不利可全师而还。节度宜阳兵马事韦孝宽建议入城与贺若统兵合一处将打一家,共同守住颍川城以待后援。
凭咱们这些人依靠坚城防守应该可以坚守一段时日,等围城之敌疲乏了,独孤大都督必然派兵增援,到时候里应外合尚有破敌的机会。宇文贵见大家如此畏惧野战,稍稍有些不悦,他心中已有了第三种选择。
宇文贵对大家说:诸位,行军打仗,胜负不能以常理来论。古来以少胜多的战例很多,都是因为预先谋划决策的结果。我虽然愚昧,也认为入城与贺若合兵是上策。听宇文贵赞同大家的意见,众将不做声了,大家静静地听宇文贵说话。
宇文贵停顿了一下,扫了大家一眼接着说:大家请听我说,尧雄等人以为颍川孤城,兵力不足,又认为我等弱兵独来不足为虑,若他们全力攻城必指日可破。如攻下颍川后与任祥合兵,敌军实力更增。我军若屯兵阳翟不前,正中敌人的诡计。对,仪同言之有理,还是入城的好。
但是,宇文贵突然脸色一变,怒声道:若颍川跟贺若统完了,还要我们做什么?大家不要忘了我们此行的任务。如果现在我们先进到颍川城内,然后合兵攻敌,退则有城可守,进又出其不意,一定可以与诸君破敌。
请大家不要再有疑虑。说来说去还是要与敌人野战,看来宇文贵是铁了心要硬碰硬了,不过宇文贵所言不无道理,西魏猛将李摽、卫将军梁椿、韦孝宽等表示赞同,众人都不做声了。于是西魏军加快了行军速度,赶在尧雄到来之前进入颍川同贺若统会合。
城中人人都认为宇文贵会据城死守。贺若统请宇文贵主持城中防守事宜,宇文贵却笑道:守城的事不忙,我要借贺若大人的兵马一用。颖州兵马愿意听从宇文仪同的调遣。
好,既然如此,请贺若大人坐镇城中看我如何破贼。啊,难不成宇文公要与东军野战?贺若统脸色凝重,沉吟不语。东军渐渐逼近,宇文贵命将城中兵马聚集起来同自己一起出城,西军步骑和颍川义徒背城列阵,严阵以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