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言情文学 www.yqwx.net,唐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r />     对李昭德虎视眈眈的来俊臣,认为打击李昭德的时机已经成熟,哪里容得李昭德有丝毫喘息的机会,于是,便趁火打劫,诬陷李昭德有反谋,李昭德因此被下狱;又因来俊臣结恨甚多,触犯众怒,亦被下狱。

    如此而来,敌对双方在没有分清胜负的情况下同时被解除武装,失去了争夺胜负的任何机会,等待他们的将是没有辩解、没有胜负的最后宣判,与他们本身的是非过节毫不相干。

    李昭德入狱,来自来俊臣的诬陷,而造成李昭德下台并走上绝路,始作俑者却是那些向皇帝进谏者及其附和者!他们虽然像李昭德一样痛恨来俊臣这样一帮酷吏,也知道来俊臣是以谋反罪在陷害李昭德,

    然而,他们弹劾李昭德,看到李昭德这种结局,又会做何感想呢!武皇不会去纠缠这些细枝末叶,也绝不会容许李昭德、来俊臣做任何是非曲直的辩解。

    裁定是非曲直的只有武皇,而他们的功过是非武皇心里早有一杆称,完全用不着他们去辩解。她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处置这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人。

    她知道,来俊臣早晚会有这一天,像其他酷吏一样,他的恶行已为天下所不容,如不从严处置,势必引起公愤,祸及整个朝廷。

    而李昭德就不一样了,他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大臣,他的全部作为包括他对朝廷对天下所做出的贡献,在整个朝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抛开武承嗣、来俊臣对他由来已久的仇恨不说,虽然也有像进谏者那样的反对者,

    但同情和拥护他的毕竟是多数。不然朝廷也不会出现大多为李昭德的亲信那样的局面。

    她不相信李昭德会谋反,那是来俊臣诬陷大臣的一贯伎俩。但李昭德的专权却是不可否定的事实。

    同时,她也容不得李昭德在朝廷有那么多亲信。朋党的危害同样是危险的。

    事情未经进谏者点破则以,一旦点破了,武皇不能不高度警惕,也不能不使她权衡利弊,重新做出选择。

    宰相专权历朝历代都是忌讳的,在武皇这里也不例外。还在太宗时期,身为皇亲贵戚的长孙无忌就因权宠过盛而被朝臣秘密上表。

    太宗先是将那秘密呈送上来的表与长孙无忌过目,然后将表公之于朝臣。

    表面上太宗对长孙无忌抚慰有加,好像是要通过这件事表明他对长孙无忌充分信任的态度,拉近君臣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在不经意间向长孙无忌发出警告,最低也是在告诫和提醒长孙无忌不得擅权。

    警觉的长孙无忌还有其妹文德皇后,以盈满为戒,主动向太宗提出了辞去机要职务的要求,得到太宗的批准,不久,解除了尚书右仆射的职务。

    贞观十一年,太宗还曾下诏与包括长孙无忌在内有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等十四位功臣,世袭刺史。企图让他们离开朝廷,世代治理外州。后由于长孙无忌等以外放等于流放为由不愿接受而作罢。

    高宗时期,长孙无忌以国舅的身份辅佐皇帝,由于拥帝有功。被高宗委以重用。

    居功自傲的长孙无忌,在小辈面前,再也不像太宗时期那般谨慎。由此招来高宗及武后的强烈不满。

    为了摆脱国舅对皇权的掣肘,他们不以皇家贵戚为念。在关键的时候,借故除去了长孙无忌的官爵。流放黔州,一举打破了大臣专权的局面。

    如今,李昭德虽不能与长孙无忌同日而语,但专权的性质却没有根本的区别。

    武皇可以给予李昭德更多的信任和容忍,也可以为他施展才华提供更多的机会,创造更多的条件,但决不能放任宰相专权故伎重演,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断送武周王朝锦绣前程。

    正是这种潜在的忧虑,使她借丘愔及邓注之言,断言李昭德的所作所为“实负于国”。

    有了这个定论,那么,不管李昭德功劳有多大,贡献有多广,都必须受到制裁。在核心利益面前,任何个人的是非曲直都显得苍白无力。

    李昭德有恃无恐的行为已经成为各方利益冲突的焦点,他的存在只会加剧这种冲突,给朝廷造成很大的危害。

    武皇重用李昭德,原本就是为了利用他来制衡武氏子弟并来俊臣一班酷吏,现在,这种作用已基本达到,即使是一位英雄,也已无用武之地。

    于是,武皇经过多方权衡,最终做出了将李昭德、来俊臣同日而诛的抉择。没有个人的申辩,

    没有是非曲直的评判,完全是一种出乎朝臣出乎公众意料的判决。这对洛阳市民更是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在他们看来,来俊臣的死是罪有应得,

    死有余辜,而李昭德的死,则令人同情和惋惜,他们没有忘记李昭德为洛阳市民所做的好事。

    也就是在那个暴雨倾盆的下午,他们用泾渭分明的行动宣泄了他们的情绪。

    受到震撼的也包括武皇自己,她清楚地知道,这本身就是一种残酷的选择,没有天下人所认定的公正,也远远超出了个人的恩怨情仇。

    处理完条几上的各类奏章,已是夜深人静之时,武皇仍处于亢奋状态。侍立在旁的上官婉儿根据以往的经验,很快察觉皇上有同自己商讨朝政的意念,于是试探着轻声问道:“陛下还有何事需要吩咐婉儿?”

    武皇毫无倦意,顺着批阅奏章时的思路微笑着道:“你所办理的各类奏章泾渭分明,用词精确,言简意赅,尽合朕意。

    看来婉儿成了朕肚里的蛔虫了啊!”上官婉儿得到武皇的赞扬,并没有感到惊讶,自己所草拟的诏书或处理的文诰奏章武皇历来都是满意的,虽没有过多夸奖,但每次都可以从武皇那得出肯定和认可的脸上看出。

    经历多了,也就习以为常,故面带几分羞色,非常轻松地回答道:“陛下过奖了。

    奴婢以陛下为师,深得陛下谆谆教诲,一切呈陛下旨意,想陛下之所想,言陛下之所言,能得陛下满意,乃奴婢之荣幸。”武皇听了大为高兴。

    婉儿所言虽有些夸奖,但也是实情,联想到自己年轻时在先帝太宗身边的往事,说道:“是啊,朕像你这个年龄时有幸在先帝太宗身边服侍过十几年,目睹先帝所作所为,得益匪浅,

    以至于朕自当政以来就不时把自己的所作所为同先帝相比较,总觉得先帝那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东西啊!”婉儿深有同感,多少年过去了,

    太宗的文治武功,贞观年间所创造的辉煌,一直是武皇梦寐以求的,因而顺着武皇的话题道:“奴婢常听人说先帝敢做敢为,成就天下大事。

    陛下承先帝之遗业,得先帝之真谛,以非凡之举,创千秋伟业,天下景仰!”“天下景仰?”

    武皇听后哈哈大笑道,“婉儿你要知道,朕评判天下,然而天下也在评判朕啊!朕从来就不想尽善尽美,让天下都满意,朕只做自己所要做的!”

    稍作平静之后,武皇谈兴未尽,就把自己在太宗先帝身边所见所闻连同自己的感受,细说了一番,转而又谈到朝廷上的一些事情,时而慷慨陈词,时而慢条斯理,心情完全随着所谈事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作为自己的贴身知己,武皇可以在婉儿面前无话不谈,甚至在大臣面前也不便言的沉重话题在婉儿这里可以轻松自如地交换意见,听取婉儿的见解。

    只有在这时,在这个才貌出众的婉儿面前才可以脱去威严的外衣,袒露一颗平凡之心。

    婉儿不便插言,只能随着她的思绪和言谈,做洗耳恭听状,面上的表情也随着武皇的变化而变化。

    上官婉儿这个从十四岁开始就一直帮助武皇掌管宫中诏命文诰的侍女,在武皇身边已有十几年了,超群的智慧,出奇的才能和善解人意的心境使她成为武皇处理朝政的得力助手。

    然而,连武皇自己有时都不敢相信,这个有着杀父之仇、与自己不共戴天的女人,怎么会成为自己的亲信(未完待续。。)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