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唐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场战役,竟然让倭国举国心慌,大兴土木!以上只是战败的影响之一,别急,还有两个,一个是从665年到669年,倭国连续派遣了四批使者入唐。
第二个就有点夸张了啊,667年,倭国将都城从飞鸟迁到近江!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战啊?竟然把这个统治者自称天皇的倭国吓到这样!好了。我们一起回过头看看发生在公元663年的白村江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一场战役!白村江之战1(又称白江口之战,白江之战)孙仁师率7000援兵抵达百济,与刘仁轨合兵一处,史载“兵士大振”!
欢呼的驻济军不知道,这7000援兵来得很不容易,如果没有主将刘仁轨的,他们可能就要带着失败与遗憾回国;如果没有主将刘仁轨,已经灭亡的百济可能复生!
去年,也就是公元662年。苏定方统帅的征讨高句丽的北路军因天降大雪而班师,高宗给了刘仁轨一道诏书,大意就是北路军苏定方已经回国了,独守孤城的驻济军将不但面临百济叛军的威胁。也可能受到缓过劲的高句丽的攻击,在这种情况下,驻济军要么就近撤到新罗。要么就渡海回国。刘仁轨拒绝了皇帝的好意,如果此时撤军。将前功尽弃!
虽然我远离本土,虽然我城孤兵寡。但是,只要我在,大军就在!大军在,大唐就在!现在,我不再孤单!刘仁轨开始谋划扫平叛军的计划了!现在,鬼室福信已死,扶余丰掌权,周留城已经成为叛军精神上的新都。
现在,倭国倾国而来,与百济叛军汇集一处,已经成为最大的反唐势力。时机已经到了,只要能够攻克周留,击败倭国援兵,则百济平!刘仁轨马上召开了战前会议,商讨大唐驻济军的军事计划。
在这次会议上,刘仁轨再一次显示出了其与众不同的军事思维!这种时候,基本都是属下将官先提供思路,最后由主将刘仁轨拍板。
经过一番讨论与商榷,所有将领的思路与刘仁轨达成了共识:攻克周留城!如果事情真是这么简单就省事了,当然了,也就衬托不出刘仁轨的出众的军事能力了。
属下将领们呈上了唐军的行动方针:沿白江顺流而下,水陆大军相互配合,先攻击加林城,加林城位于周留城与泗沘城之间,是沿江要塞,攻克加林城之后,再攻击周留城。
将领们的考虑与当初大唐首征高句丽时李世勣先攻克安市再攻击建安城的思路是一样的。因为泗沘城是驻济军的根据地所在,辎重粮草全部囤积于此,只有步步为营,先攻克加林城,才能确保泗沘和大军的安全!所有人都赞成这个方针。
但是,刘仁轨反对了!刘仁轨将告诉我们: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刘仁轨的意见是越过加林城,直接攻击周留城!这样的方针,刘仁轨有他的考虑:加林城地势险峻且城墙坚固,主动攻击的话,会增加本来数量就不多的唐兵的伤亡;围困的话,又旷日持久,且要分兵阻击叛军的援兵。
而周留城是叛军精神上的都城,叛军主力聚集于此,又有加林城为防御屏障。扶余丰绝对料想不到我军竟敢越过加林城,翻山越水,直接兵临周留。
所以,我们要行动迅速,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则周留可下。只要俘获伪王扶余丰,其他各地的叛军就会不战而降!刘仁轨此计,胜则大胜,败则大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三年来,我苦于兵力不足,坐视你们壮大!三年来,我虽然兵力不足,却让你们内讧!此时此刻,我将再次用我的谋略和智慧,彻底消灭你们!
决心已定的刘仁轨开始下达作战任务了: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熊津都督刘仁愿与新罗王金法敏率步骑自陆路攻击周留城;刘仁轨与别将杜爽、扶余隆率水师自白江顺流而下攻击周留城,并负责截击沿水陆逃跑的叛军。水陆俱进,相互配合!目标:贼巢周留城!
公元663年8月13日,水陆大军抵达周留城!大家可能会发现,此次军事会议上没有就如何应对倭国援兵而进行讨论,是刘仁轨忘记了吗?不是!而是因为没必要!
白江口之战2周留城,叛军巢穴。位于今韩国忠清南道舒川郡韩山一带,建于险峻的高山之上,周围有天然河流环绕,白江为其水路天险。此地居高临下,地势险要,端的是易守难攻!
661年回国的伪王扶余丰最开始选择这里作为临时国都,但是中间经历过一次迁都于避城(今韩国全罗北道金堤一带),最终还是回到此地,说明这里确实适合作为可长期坚守的根据地。
扶余丰迁出又迁回,除了发现这里的地理优势之外,还受到了一个高人的指点。这个高人就是来自倭国的小山下朴市田来津。朴市田来津是个真正的军事高手,有着敏锐的眼光和犀利的分析能力。
这不是我的杜撰,我们一起来分析下为什么说此人很厉害。661年9月,此人与狭井连槟榔等人一起护送被天皇册封为百济王的扶余丰回国。名为护送,实为监视!为什么这么说呢?百济亡后,残余势力各自为政,没有统一号令,而扶余丰的王室后裔身份,可以把各地叛军归拢到一起,成为倭国能够利用的抗衡大唐的打手!
按中国人的说法,这叫“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负责监视扶余丰的朴市田来津等人应该是时刻守候在他的身边。我想说的就是朴市田来津来到百济后,是没有时间出去观光啊旅游之类的。
虽然没有出去考察百济的地理信息,但是在662年12月份,扶余丰以周留城条件太苦为由要迁都到避城时,朴市田来津却展现出了他惊人的预测能力和军事眼光。(未完待续。。)
场战役,竟然让倭国举国心慌,大兴土木!以上只是战败的影响之一,别急,还有两个,一个是从665年到669年,倭国连续派遣了四批使者入唐。
第二个就有点夸张了啊,667年,倭国将都城从飞鸟迁到近江!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战啊?竟然把这个统治者自称天皇的倭国吓到这样!好了。我们一起回过头看看发生在公元663年的白村江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一场战役!白村江之战1(又称白江口之战,白江之战)孙仁师率7000援兵抵达百济,与刘仁轨合兵一处,史载“兵士大振”!
欢呼的驻济军不知道,这7000援兵来得很不容易,如果没有主将刘仁轨的,他们可能就要带着失败与遗憾回国;如果没有主将刘仁轨,已经灭亡的百济可能复生!
去年,也就是公元662年。苏定方统帅的征讨高句丽的北路军因天降大雪而班师,高宗给了刘仁轨一道诏书,大意就是北路军苏定方已经回国了,独守孤城的驻济军将不但面临百济叛军的威胁。也可能受到缓过劲的高句丽的攻击,在这种情况下,驻济军要么就近撤到新罗。要么就渡海回国。刘仁轨拒绝了皇帝的好意,如果此时撤军。将前功尽弃!
虽然我远离本土,虽然我城孤兵寡。但是,只要我在,大军就在!大军在,大唐就在!现在,我不再孤单!刘仁轨开始谋划扫平叛军的计划了!现在,鬼室福信已死,扶余丰掌权,周留城已经成为叛军精神上的新都。
现在,倭国倾国而来,与百济叛军汇集一处,已经成为最大的反唐势力。时机已经到了,只要能够攻克周留,击败倭国援兵,则百济平!刘仁轨马上召开了战前会议,商讨大唐驻济军的军事计划。
在这次会议上,刘仁轨再一次显示出了其与众不同的军事思维!这种时候,基本都是属下将官先提供思路,最后由主将刘仁轨拍板。
经过一番讨论与商榷,所有将领的思路与刘仁轨达成了共识:攻克周留城!如果事情真是这么简单就省事了,当然了,也就衬托不出刘仁轨的出众的军事能力了。
属下将领们呈上了唐军的行动方针:沿白江顺流而下,水陆大军相互配合,先攻击加林城,加林城位于周留城与泗沘城之间,是沿江要塞,攻克加林城之后,再攻击周留城。
将领们的考虑与当初大唐首征高句丽时李世勣先攻克安市再攻击建安城的思路是一样的。因为泗沘城是驻济军的根据地所在,辎重粮草全部囤积于此,只有步步为营,先攻克加林城,才能确保泗沘和大军的安全!所有人都赞成这个方针。
但是,刘仁轨反对了!刘仁轨将告诉我们: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刘仁轨的意见是越过加林城,直接攻击周留城!这样的方针,刘仁轨有他的考虑:加林城地势险峻且城墙坚固,主动攻击的话,会增加本来数量就不多的唐兵的伤亡;围困的话,又旷日持久,且要分兵阻击叛军的援兵。
而周留城是叛军精神上的都城,叛军主力聚集于此,又有加林城为防御屏障。扶余丰绝对料想不到我军竟敢越过加林城,翻山越水,直接兵临周留。
所以,我们要行动迅速,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则周留可下。只要俘获伪王扶余丰,其他各地的叛军就会不战而降!刘仁轨此计,胜则大胜,败则大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三年来,我苦于兵力不足,坐视你们壮大!三年来,我虽然兵力不足,却让你们内讧!此时此刻,我将再次用我的谋略和智慧,彻底消灭你们!
决心已定的刘仁轨开始下达作战任务了: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熊津都督刘仁愿与新罗王金法敏率步骑自陆路攻击周留城;刘仁轨与别将杜爽、扶余隆率水师自白江顺流而下攻击周留城,并负责截击沿水陆逃跑的叛军。水陆俱进,相互配合!目标:贼巢周留城!
公元663年8月13日,水陆大军抵达周留城!大家可能会发现,此次军事会议上没有就如何应对倭国援兵而进行讨论,是刘仁轨忘记了吗?不是!而是因为没必要!
白江口之战2周留城,叛军巢穴。位于今韩国忠清南道舒川郡韩山一带,建于险峻的高山之上,周围有天然河流环绕,白江为其水路天险。此地居高临下,地势险要,端的是易守难攻!
661年回国的伪王扶余丰最开始选择这里作为临时国都,但是中间经历过一次迁都于避城(今韩国全罗北道金堤一带),最终还是回到此地,说明这里确实适合作为可长期坚守的根据地。
扶余丰迁出又迁回,除了发现这里的地理优势之外,还受到了一个高人的指点。这个高人就是来自倭国的小山下朴市田来津。朴市田来津是个真正的军事高手,有着敏锐的眼光和犀利的分析能力。
这不是我的杜撰,我们一起来分析下为什么说此人很厉害。661年9月,此人与狭井连槟榔等人一起护送被天皇册封为百济王的扶余丰回国。名为护送,实为监视!为什么这么说呢?百济亡后,残余势力各自为政,没有统一号令,而扶余丰的王室后裔身份,可以把各地叛军归拢到一起,成为倭国能够利用的抗衡大唐的打手!
按中国人的说法,这叫“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负责监视扶余丰的朴市田来津等人应该是时刻守候在他的身边。我想说的就是朴市田来津来到百济后,是没有时间出去观光啊旅游之类的。
虽然没有出去考察百济的地理信息,但是在662年12月份,扶余丰以周留城条件太苦为由要迁都到避城时,朴市田来津却展现出了他惊人的预测能力和军事眼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