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楚河汉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离要走上四天才能回救章邯,以前他可以日夜兼程,还可以在野外露营,但现在这些他都不行了,他要缓缓行军,还要扎营生火。最重要的是,现在他们不能立刻发现我们的行动,他们的侦查圈都缩回了自己的营地附近,王离在接到章邯的求救信之前,根本不会知道我们已经向漳水出兵了。”
听到这里,范增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亚父,”项羽把这两个字叫得清晰又响亮:“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大将等着下雪,还把营地挪出几十里,就是等这个时候吗?”范增难掩脸上的异色:“还有漳水,现在漳水已经封冻了,我们可以踏冰而过根本不花什么时间,章邯没有屏障也没有时间去警告王离了。”
“亚父,”项羽温和地说道:“作战这种事,当然要提前仔细思量了。”
“大将说的是。”范增点头道。
吕臣见状又要发言,陈婴也跃跃欲试。
可他们两个都没有范增的待遇,项羽又是一抬手阻止了他们。
接着项羽就点了两个将领的名字,命令他们立刻带领先锋出发,中途修一座营地,然后渡过漳水后再在章邯营地外二十里建立营寨,完成这一切后立刻回报自己。
“等他们建立好营寨后,我们就出去去攻击章邯。”
无论是被点名的部将,还是营帐里的其他楚将,几乎人人都是面有难色。
“我知道你们都觉得,这气候攻打章邯也很难,可兵法有言:焚舟破釜,陷于死地而后生。”
项羽不为所动,举起青铜虎符对两个将领说道:“等你们扎好最后一营的时候,你们也就该被章邯发现了,这时我会率领全军跟着过去,离开这座营地后,就烧掉这座营地;接着是中间的那座,最后向章邯进攻的时候,最后一座也会烧掉,每一个士兵都必须知道:如果不能夺去章邯的辎重和粮草,他们就会冻死在荒野里。对了,每个士兵,还有将领,也包括我,都只能带三天的粮食,兵贵神速,如果我们走得太慢让王离及时赶回的话,我们就攻不下秦军的营地了。”
“大将。”吕臣实在忍不住,不顾礼仪地大叫出声:“孙子兵法上固然说过焚舟破釜,但只是说说罢了,从来没有人做过,或许根本行不通。”
项羽一言不发地站起来,随着他魁梧的身体拔地而起,帐篷里顿时寂静无声,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望着恩威难测的项羽。
至于吕臣,在被项羽瞪视了几眼后,已然是惊恐万状。
“你要违抗我的命令吗?”项羽用低沉的声音问道。
吕臣听到这问话后,立刻伏倒在地,额头上的冷汗一颗颗地滴落:“臣不敢,大将。”
“你们还等什么?”项羽举起虎符,指着被他挑出来的先锋。
“遵命,大将。”
项羽这声吼声,让众人耳朵中都有嗡嗡之感,两个先锋急忙并肩单膝跪下,对项羽抱拳应诺:“臣等这就出发。”
“你们可以带五天的粮食。”项羽说道:“不用挖壕沟,修筑营墙,只要能避一夜寒就是大功。”
“遵命。”两个将领再次急忙应是。
“传令。”项羽的视线从满营的将领脸上一一扫过:“从今夜起,口令就是:焚舟——破釜。”
“都听见大将的命令了。”范增手扶宝剑,长身而起,对其他人喝道:“还不去准备?”
众人都散去后,只剩下范增和项羽还有项伯后,前者转身轻叹道:“陷于死地而后生,还没有人这么做过。”
“那我就来做第一个好了。”项羽轻松地笑着。
“这一切,利用天气掩盖行踪,拖延王离的行动,你都是杀宋义之前就想好了?”范增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看到的这一切,项羽的部署一环套着一环:“你见过雪吗?”
“我很小的时候,季父带我去会稽前见过,”项羽伸出手撩起他桌边的盖帘,露出了下面堆得满满的竹简:“不过我主要还是看书,我看了很多书,几乎只要闲下来就会看书。”
范增欲言又止。
“亚父请讲。”项羽鼓励道。
“赵括也看过很多书。”范增轻声说道。
闻言项羽露齿一笑,虽然他的笑容很温和,但这一笑竟然让范增有寒毛倒竖之感。
“只有我输了,才能把我比作赵括,而我是绝对不会输的。”项羽说完,就客气地问道:“亚父还有事吗?没有的话我想看书了。”
范增走后,项羽一边挑选着书,一边对项伯笑道:“叔父,看刚才吕臣吓得那个样子?”
“是啊,你季父都不曾把他吓成那个样子。”项伯感慨道,又想起了项梁主政的时候,那时项羽远没有现在这样锋芒毕露,现在没有人能和项羽并驾齐驱,整个军事会议就是他的一言堂,没有人有资格和项羽讨论,只能勉强跟上他的思路并服从他的指示。
“说起来,”项羽已经选好了一本书,正轻轻地解开这捆竹简上的绳索:“好像也就是刘邦能够顶住我的瞪视,我瞪过他一次,他身边的人腿全软了,可他居然没有乖乖地把李由的尸体交给我,嗯,要是义兄在这里,他应该能帮我把计划改得更好吧?今天这些都是竖子。”
项羽把竹简翻开,在将全身心投入进去之前,他抬头看着项伯,温和地问道:“叔父还有事吗?”
“没有。”项伯走出了族长的帐篷,轻手轻脚地把帐门放好,免得让寒风打扰了里面读书的人。
……
听探马报告说楚军过来后,章邯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冒着风雪亲自去侦察了一番,果然看到一股楚军已经度过漳水,正冒着风雪在不远处扎起了成片的帐篷。
“这,这……”虽然被项羽、刘邦打败了好几次,但入冬后章邯顿时觉得自己又有了优势,项羽那么年轻,还带着很多从来没有经历过雪地战的江西、江东兵。在今天得到报告前,章邯觉得自己还是很安全的,觉得至少在开春前没什么爆发大战的可能。
脚下的土地已经冻得如同钢铁一般,章邯实在想不通楚军怎么敢换营地,还胆大包天地把营地直接摆到了自己的营地旁。现在武器砸在地上也就是一个小点,章邯自问是绝对没法修建起防御工事来的,也不信这世上有任何人能在这种天气里做到。
结果楚军竟然就没有修筑任何防御工事,甚至根本没有任何尝试的意图,搭好帐篷后就四散开收集柴火。
“要是我夜袭,他们打算怎么办?”章邯看得目瞪口呆,但越是这样,章邯越不敢轻举妄动;他不得不想到,现在秦军行动起来其实也非常困难,章邯手下的不到两万军队分散在几十个大小不一的劳工营和粮仓里。章邯并不知道楚军后面是不是跟着援军,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楚军的疑兵之计,要是章邯派去的军队太少担心遇上楚国的后援;要是兴师动众万一楚军只是空营那秦军就白忙一场,还可能导致露出破绽。
“多派探马。”章邯很快就有了决断,同时他也冷静了下来:“就算项羽真的率领大军前来,他几万大军的辎重也得堆积如山了,带着这么多辎重他一天走不了多远。”
“是不是立刻通知武城侯?”一个郎中问道。
“不,”章邯果断地摇摇头:“还是一样,项羽根本走不快。”
带着数万大军的辎重,项羽短期内是无论如何也赶不到章邯近前的,要是章邯大惊小怪,吓得王离全军回救了,那搞不好反倒是中了项羽的计。章邯已经想到,说不定项羽就是在这里故部疑阵,想引诱部分秦军回救,然后去给巨鹿解围。
虽然章邯不介意从巨鹿撤围,但撤围的原因肯定不能是他谎报军情。
“不用怕,不要自乱阵脚。”已经想通一切的章邯彻底镇静下来,对左右说道:“只要我们不乱动,其实根本不用怕,无论如何,项羽走得都快不起来,等探马找到他的主力到底在哪里,我们就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
“焚舟!”
一个楚国卫兵警惕地看着向他走过来的一队骑士。
“破釜。”领头的骑士答道。
这个骑士被引到帐篷的深处,他向里面的将军报告道:“大将已经带着主力抵达,今夜之前全军都会抵达。”
“刚好。”将军抬头看了看天,半晌后转头对同僚说道:“要是明天开始连下两天、或是三天大雪怎么办?我们还有一天的粮食,大将他们也是一样。”
“我不知道,别问我,我以前就没见过雪,或许这东西就不会连着下。”
第二天黎明。
悠长的号角声回荡在楚军的营地里,项羽大步走出营门,在卫士的簇拥下走出来,仰天看着万里晴空:“真是天助我也,比我希望的还要好。”
说完项羽就回过头,对左右吩咐道:“让全军准备吧,把帐篷都烧掉,大家最后吃点东西、喝点温水,暖和、暖和身体,今夜或是在章邯的大营避寒,或是葬身荒野。”
“遵命。”左右齐声答道。
秦军的情况也和项羽估计得差不多,章邯完全没有想到楚军会全师而来,他的营地依然分得很散,完全没有把部队集中起来。只要项羽一举击溃章邯,那王离就插翅难飞。王离统帅的是秦国最有战斗力的野战部队,其中的军官很多都有灭六国的经验,这支部队的重要性远不是章邯的刑徒军能够相提并论。
如果正面对抗与这支精锐的秦军对垒,就是勇猛如项羽也会忌惮三分,但无论多么精锐的部队,无论有多少经验丰富的军官或是多少久经战阵的老兵,只要没有军粮那都只有死路一条。除了这支项羽必欲全歼的秦军外,他们的统帅是项羽选择行险的另外一个原因,王离是王翦的嫡孙,而项羽则是项燕的嫡孙,这不光是秦楚之间的国仇,王家和项氏之间绵延三代的仇恨也需要一个了结。
“大将,”一个卫兵捧着捆竹简出来,为了轻装急行,项羽把他所有的书都扔给了魏豹去保存,只带了一卷孙子兵法在路上看:“这个也要烧吗?”
“烧了吧,我都看了十多遍了。”项羽自然不会带本书上战场,他随手一抛,将这捆竹简扔进了帐篷里,竹简在地上翻滚着散开,露出上面的一行字: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从今天开始,陷于死地而后生,就不再只是书本上的话了。”项羽大步走向营外,他的身后是纷纷被点燃的楚军帐篷。
随着跃身马上的项羽抽出宝剑,向着章邯的大片营地用力挥下,三万再无退路的楚军背对熊熊燃烧的冲天大火,发出了齐声的呐喊声……
(笔者再按:重申一遍,还是感觉这个改动太大。
请读者理解,笔者是写小说而不是研究历史,笔者不可能根据千头万绪的史料里提出几种可能的解释。笔者的小说里只能有一条清晰无误的故事线,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这仗的时间、地点、过程。这本书很多地方使用的是《资治通鉴》的时间线,有的地方因为剧情需要也含糊过去了,写到后面发现前面有错,笔者还会回头去改。但巨鹿之战影响太大,必须要详写没法含糊,宋义被杀这段历史的时间白纸黑字含糊不过去;破釜沉舟也太有名了,一点儿也含糊不了。这就逼着笔者选一个,放弃另外一个。
推翻时间线?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因为这就是推翻了秦末战争的已知历史进程,未来是不是有人能做到笔者不知道,反正笔者是肯定不是那个前无来者的人。那推翻破釜沉舟这个著名典故?难度同样很大,但仔细想想,似乎有点可行性啊。
有人或许会说可能有小气候什么的,笔者不是地理学家不知道这种小环境气候异常是否会出现,但即使、即使漳河某一段真的因为岩浆地热或是其他什么可能的原因小范围化冻……假如读者您是项羽,看到一条平均要封冻两个半月的漳河,突然冰冻的好像不那么结实了。你的选择会是在寒冬里急吼吼地造船,然后放着其他可以直接走过去的地方不走,非要花费精力造出船,然后非要从这段很配合一直没有又冻上的地方渡过去,然后再刨个冰窟窿把船沉下去吗?
笔者很难想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所以本书中笔者假设:项羽只是用《孙子兵法》中的焚舟破釜之计,并用这条兵法来激励军心士气,但并不是真的去在冰天雪地里砸锅沉船了。而巨鹿大获全胜后,项羽的勇气和这条焚舟破釜之计广为流传,最后以讹传讹变成了他真的破釜沉舟了——在河北一年最冷的时候。
笔者第三次声明:这本书是小说不是历史论文,无法讨论各种可能性只能给出一个确定的说法,这个说法可能错得离谱但给出一个经得起考验的说法不是笔者力所能及的事情。至于为什么时间和事件会产生这么严重的冲突,只能是历史学家研究的课题,笔者作为外行只能提出一个外行的问题:到底是史载的巨鹿之战进程错了,还是破釜沉舟这件事不存在?似乎两者必居其一。
不得已花费了这么长的篇幅来解释,巨鹿之战真的没法含糊过去了啊,再次感谢诸位读者的阅读。)
离要走上四天才能回救章邯,以前他可以日夜兼程,还可以在野外露营,但现在这些他都不行了,他要缓缓行军,还要扎营生火。最重要的是,现在他们不能立刻发现我们的行动,他们的侦查圈都缩回了自己的营地附近,王离在接到章邯的求救信之前,根本不会知道我们已经向漳水出兵了。”
听到这里,范增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亚父,”项羽把这两个字叫得清晰又响亮:“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大将等着下雪,还把营地挪出几十里,就是等这个时候吗?”范增难掩脸上的异色:“还有漳水,现在漳水已经封冻了,我们可以踏冰而过根本不花什么时间,章邯没有屏障也没有时间去警告王离了。”
“亚父,”项羽温和地说道:“作战这种事,当然要提前仔细思量了。”
“大将说的是。”范增点头道。
吕臣见状又要发言,陈婴也跃跃欲试。
可他们两个都没有范增的待遇,项羽又是一抬手阻止了他们。
接着项羽就点了两个将领的名字,命令他们立刻带领先锋出发,中途修一座营地,然后渡过漳水后再在章邯营地外二十里建立营寨,完成这一切后立刻回报自己。
“等他们建立好营寨后,我们就出去去攻击章邯。”
无论是被点名的部将,还是营帐里的其他楚将,几乎人人都是面有难色。
“我知道你们都觉得,这气候攻打章邯也很难,可兵法有言:焚舟破釜,陷于死地而后生。”
项羽不为所动,举起青铜虎符对两个将领说道:“等你们扎好最后一营的时候,你们也就该被章邯发现了,这时我会率领全军跟着过去,离开这座营地后,就烧掉这座营地;接着是中间的那座,最后向章邯进攻的时候,最后一座也会烧掉,每一个士兵都必须知道:如果不能夺去章邯的辎重和粮草,他们就会冻死在荒野里。对了,每个士兵,还有将领,也包括我,都只能带三天的粮食,兵贵神速,如果我们走得太慢让王离及时赶回的话,我们就攻不下秦军的营地了。”
“大将。”吕臣实在忍不住,不顾礼仪地大叫出声:“孙子兵法上固然说过焚舟破釜,但只是说说罢了,从来没有人做过,或许根本行不通。”
项羽一言不发地站起来,随着他魁梧的身体拔地而起,帐篷里顿时寂静无声,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望着恩威难测的项羽。
至于吕臣,在被项羽瞪视了几眼后,已然是惊恐万状。
“你要违抗我的命令吗?”项羽用低沉的声音问道。
吕臣听到这问话后,立刻伏倒在地,额头上的冷汗一颗颗地滴落:“臣不敢,大将。”
“你们还等什么?”项羽举起虎符,指着被他挑出来的先锋。
“遵命,大将。”
项羽这声吼声,让众人耳朵中都有嗡嗡之感,两个先锋急忙并肩单膝跪下,对项羽抱拳应诺:“臣等这就出发。”
“你们可以带五天的粮食。”项羽说道:“不用挖壕沟,修筑营墙,只要能避一夜寒就是大功。”
“遵命。”两个将领再次急忙应是。
“传令。”项羽的视线从满营的将领脸上一一扫过:“从今夜起,口令就是:焚舟——破釜。”
“都听见大将的命令了。”范增手扶宝剑,长身而起,对其他人喝道:“还不去准备?”
众人都散去后,只剩下范增和项羽还有项伯后,前者转身轻叹道:“陷于死地而后生,还没有人这么做过。”
“那我就来做第一个好了。”项羽轻松地笑着。
“这一切,利用天气掩盖行踪,拖延王离的行动,你都是杀宋义之前就想好了?”范增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看到的这一切,项羽的部署一环套着一环:“你见过雪吗?”
“我很小的时候,季父带我去会稽前见过,”项羽伸出手撩起他桌边的盖帘,露出了下面堆得满满的竹简:“不过我主要还是看书,我看了很多书,几乎只要闲下来就会看书。”
范增欲言又止。
“亚父请讲。”项羽鼓励道。
“赵括也看过很多书。”范增轻声说道。
闻言项羽露齿一笑,虽然他的笑容很温和,但这一笑竟然让范增有寒毛倒竖之感。
“只有我输了,才能把我比作赵括,而我是绝对不会输的。”项羽说完,就客气地问道:“亚父还有事吗?没有的话我想看书了。”
范增走后,项羽一边挑选着书,一边对项伯笑道:“叔父,看刚才吕臣吓得那个样子?”
“是啊,你季父都不曾把他吓成那个样子。”项伯感慨道,又想起了项梁主政的时候,那时项羽远没有现在这样锋芒毕露,现在没有人能和项羽并驾齐驱,整个军事会议就是他的一言堂,没有人有资格和项羽讨论,只能勉强跟上他的思路并服从他的指示。
“说起来,”项羽已经选好了一本书,正轻轻地解开这捆竹简上的绳索:“好像也就是刘邦能够顶住我的瞪视,我瞪过他一次,他身边的人腿全软了,可他居然没有乖乖地把李由的尸体交给我,嗯,要是义兄在这里,他应该能帮我把计划改得更好吧?今天这些都是竖子。”
项羽把竹简翻开,在将全身心投入进去之前,他抬头看着项伯,温和地问道:“叔父还有事吗?”
“没有。”项伯走出了族长的帐篷,轻手轻脚地把帐门放好,免得让寒风打扰了里面读书的人。
……
听探马报告说楚军过来后,章邯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冒着风雪亲自去侦察了一番,果然看到一股楚军已经度过漳水,正冒着风雪在不远处扎起了成片的帐篷。
“这,这……”虽然被项羽、刘邦打败了好几次,但入冬后章邯顿时觉得自己又有了优势,项羽那么年轻,还带着很多从来没有经历过雪地战的江西、江东兵。在今天得到报告前,章邯觉得自己还是很安全的,觉得至少在开春前没什么爆发大战的可能。
脚下的土地已经冻得如同钢铁一般,章邯实在想不通楚军怎么敢换营地,还胆大包天地把营地直接摆到了自己的营地旁。现在武器砸在地上也就是一个小点,章邯自问是绝对没法修建起防御工事来的,也不信这世上有任何人能在这种天气里做到。
结果楚军竟然就没有修筑任何防御工事,甚至根本没有任何尝试的意图,搭好帐篷后就四散开收集柴火。
“要是我夜袭,他们打算怎么办?”章邯看得目瞪口呆,但越是这样,章邯越不敢轻举妄动;他不得不想到,现在秦军行动起来其实也非常困难,章邯手下的不到两万军队分散在几十个大小不一的劳工营和粮仓里。章邯并不知道楚军后面是不是跟着援军,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楚军的疑兵之计,要是章邯派去的军队太少担心遇上楚国的后援;要是兴师动众万一楚军只是空营那秦军就白忙一场,还可能导致露出破绽。
“多派探马。”章邯很快就有了决断,同时他也冷静了下来:“就算项羽真的率领大军前来,他几万大军的辎重也得堆积如山了,带着这么多辎重他一天走不了多远。”
“是不是立刻通知武城侯?”一个郎中问道。
“不,”章邯果断地摇摇头:“还是一样,项羽根本走不快。”
带着数万大军的辎重,项羽短期内是无论如何也赶不到章邯近前的,要是章邯大惊小怪,吓得王离全军回救了,那搞不好反倒是中了项羽的计。章邯已经想到,说不定项羽就是在这里故部疑阵,想引诱部分秦军回救,然后去给巨鹿解围。
虽然章邯不介意从巨鹿撤围,但撤围的原因肯定不能是他谎报军情。
“不用怕,不要自乱阵脚。”已经想通一切的章邯彻底镇静下来,对左右说道:“只要我们不乱动,其实根本不用怕,无论如何,项羽走得都快不起来,等探马找到他的主力到底在哪里,我们就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
“焚舟!”
一个楚国卫兵警惕地看着向他走过来的一队骑士。
“破釜。”领头的骑士答道。
这个骑士被引到帐篷的深处,他向里面的将军报告道:“大将已经带着主力抵达,今夜之前全军都会抵达。”
“刚好。”将军抬头看了看天,半晌后转头对同僚说道:“要是明天开始连下两天、或是三天大雪怎么办?我们还有一天的粮食,大将他们也是一样。”
“我不知道,别问我,我以前就没见过雪,或许这东西就不会连着下。”
第二天黎明。
悠长的号角声回荡在楚军的营地里,项羽大步走出营门,在卫士的簇拥下走出来,仰天看着万里晴空:“真是天助我也,比我希望的还要好。”
说完项羽就回过头,对左右吩咐道:“让全军准备吧,把帐篷都烧掉,大家最后吃点东西、喝点温水,暖和、暖和身体,今夜或是在章邯的大营避寒,或是葬身荒野。”
“遵命。”左右齐声答道。
秦军的情况也和项羽估计得差不多,章邯完全没有想到楚军会全师而来,他的营地依然分得很散,完全没有把部队集中起来。只要项羽一举击溃章邯,那王离就插翅难飞。王离统帅的是秦国最有战斗力的野战部队,其中的军官很多都有灭六国的经验,这支部队的重要性远不是章邯的刑徒军能够相提并论。
如果正面对抗与这支精锐的秦军对垒,就是勇猛如项羽也会忌惮三分,但无论多么精锐的部队,无论有多少经验丰富的军官或是多少久经战阵的老兵,只要没有军粮那都只有死路一条。除了这支项羽必欲全歼的秦军外,他们的统帅是项羽选择行险的另外一个原因,王离是王翦的嫡孙,而项羽则是项燕的嫡孙,这不光是秦楚之间的国仇,王家和项氏之间绵延三代的仇恨也需要一个了结。
“大将,”一个卫兵捧着捆竹简出来,为了轻装急行,项羽把他所有的书都扔给了魏豹去保存,只带了一卷孙子兵法在路上看:“这个也要烧吗?”
“烧了吧,我都看了十多遍了。”项羽自然不会带本书上战场,他随手一抛,将这捆竹简扔进了帐篷里,竹简在地上翻滚着散开,露出上面的一行字: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从今天开始,陷于死地而后生,就不再只是书本上的话了。”项羽大步走向营外,他的身后是纷纷被点燃的楚军帐篷。
随着跃身马上的项羽抽出宝剑,向着章邯的大片营地用力挥下,三万再无退路的楚军背对熊熊燃烧的冲天大火,发出了齐声的呐喊声……
(笔者再按:重申一遍,还是感觉这个改动太大。
请读者理解,笔者是写小说而不是研究历史,笔者不可能根据千头万绪的史料里提出几种可能的解释。笔者的小说里只能有一条清晰无误的故事线,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这仗的时间、地点、过程。这本书很多地方使用的是《资治通鉴》的时间线,有的地方因为剧情需要也含糊过去了,写到后面发现前面有错,笔者还会回头去改。但巨鹿之战影响太大,必须要详写没法含糊,宋义被杀这段历史的时间白纸黑字含糊不过去;破釜沉舟也太有名了,一点儿也含糊不了。这就逼着笔者选一个,放弃另外一个。
推翻时间线?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因为这就是推翻了秦末战争的已知历史进程,未来是不是有人能做到笔者不知道,反正笔者是肯定不是那个前无来者的人。那推翻破釜沉舟这个著名典故?难度同样很大,但仔细想想,似乎有点可行性啊。
有人或许会说可能有小气候什么的,笔者不是地理学家不知道这种小环境气候异常是否会出现,但即使、即使漳河某一段真的因为岩浆地热或是其他什么可能的原因小范围化冻……假如读者您是项羽,看到一条平均要封冻两个半月的漳河,突然冰冻的好像不那么结实了。你的选择会是在寒冬里急吼吼地造船,然后放着其他可以直接走过去的地方不走,非要花费精力造出船,然后非要从这段很配合一直没有又冻上的地方渡过去,然后再刨个冰窟窿把船沉下去吗?
笔者很难想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所以本书中笔者假设:项羽只是用《孙子兵法》中的焚舟破釜之计,并用这条兵法来激励军心士气,但并不是真的去在冰天雪地里砸锅沉船了。而巨鹿大获全胜后,项羽的勇气和这条焚舟破釜之计广为流传,最后以讹传讹变成了他真的破釜沉舟了——在河北一年最冷的时候。
笔者第三次声明:这本书是小说不是历史论文,无法讨论各种可能性只能给出一个确定的说法,这个说法可能错得离谱但给出一个经得起考验的说法不是笔者力所能及的事情。至于为什么时间和事件会产生这么严重的冲突,只能是历史学家研究的课题,笔者作为外行只能提出一个外行的问题:到底是史载的巨鹿之战进程错了,还是破釜沉舟这件事不存在?似乎两者必居其一。
不得已花费了这么长的篇幅来解释,巨鹿之战真的没法含糊过去了啊,再次感谢诸位读者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