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海上长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忙碌了几天,必须考虑袁教授从英国带回来的问题了。他带回来一个消息,英国人要求海抗军出兵印度洋--为英国商船护航。
海抗军的实力增强,使得海抗军对于南美洲的影响力加大,甚至吸引来了许多商机。南美洲和石像岛的贸易发展蓬勃,很多货物都不用海抗军上门求购了,有不少商家已经开始主动的送货上门。
但是实力增强的另一个方面,海抗军已经被国际大势力注意上了。比如英国,英国人就无论如何不会让海抗军站在德国一方。
在关于履行土地条约的问题上,英国人表现的很爽利,瑙鲁岛英国人一直没有派出军队和政斧。而锡兰的汉班托塔港,英国人表示十月份就可以交接。
相比较之下,法国人就有点不够爽快了。法国人现在对于波利尼西亚群岛的主权开始反悔了,无论是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还是已经投降德国人维希法国都不承认条约。法国人可真够不识时务的,对此李广自然不会轻易罢手。
事关军事,袁晔无法做主。另外袁教授和海抗军的联系都是通过英国商业电台联络,根本没有保密的可能。海抗军的军力,装备等都是机密,总之这件事情在电报上无法交流。袁教授回石像岛,最重要的就是讨论这个问题。
大英帝国为什么会想到请李广出兵呢?事情还得从敦刻尔克大撤退说起。
6月10曰,意大利法西斯见盟军大势已去乘机对法宣战。意军穿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法国境内,从背后对法国戳了一刀。不过意大利的刀子估计是演电影的道具--橡皮做的,竟然被弱势的法[***]队狠狠的揍了一顿。
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面子上实在挂不住,这边捞不到换个方向。1940年7月4曰,意大利法西斯军队以埃塞俄比亚为基地,向英国驻苏丹和肯尼亚的军队发起进攻。最初,由于英军兵力薄弱,且无准备,意军的进攻非常顺利,很快占领苏丹、肯尼亚境内的一些据点。8月3曰,意军开始进攻英属索马里。19曰占领了柏培拉,大部分英军被迫撤至肯尼亚。但是,意军由于补给困难,加之埃塞俄比亚游击队十分活跃,意军手段缺乏,暂停止了进攻。
很明显,现在英军在非洲的存在受到了威胁。而大英帝国的本土还在承受着希特勒空军的狂轰滥炸。英国人手头兵力不够。
战略上,意大利对于东非的占领,卡住了亚丁湾,卡住了红海。即使苏伊士运河还在英国手中,又有神马用呢?总之英国的商业航线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就必须绕道非洲好望角了。
绕道非洲,不仅路线长,而且风浪大,危险多。对于英国商船来说绝对不是个好选择。故此英国人请海抗军护航其商船。
即便英国人有这样那样的需要,李广也不会拿海抗军将士的生命去为英国人卖命。
看着袁教授灼灼的目光,李广突然意识到--自己还有可能会在国际勾心斗角中吃亏。
但是,袁教授是什么人?真正的人精。能叫袁教授吃亏,英国人恐怕还做不到。
于是李广问道:“英国人开出什么条件?”
文质彬彬的袁教授此时如同狐狸一般的笑笑,抽出一张纸来。
英国人提出的条件实在够有诱惑力的,作战任务很明确,打击意大利沿着东非海岸的各个港口,亚丁湾护航。
报酬是一艘战列舰每月二十万英镑,巡洋舰六万英镑,一艘驱逐舰每月三万英镑。一艘潜艇每月三万英镑。弹药燃油全部由英军提供。
不过如果是战舰被击沉,后果自负。
一个附加条件是销售给海抗军,航母用阻拦索装置,以及航母的其他附件,不包括战机。
另一张纸上写明了亚丁湾周围海域意大利的海军力量。几艘扫雷艇,几艘小炮艇,力量不值一提。唯一有点力量的反倒是法国在那里有几艘炮艇和小型驱逐舰之类的海军力量。总之表面上看,危险不大。
李广看来,这是英国要把海抗军绑到一条船上,否则以大英帝国海军的实力,应该用不到海抗军的。随便出动一支舰队就能完成这种任务。大英帝国在大西洋上搜索分舰队就有八只,随便一支舰队就有对付战列舰的力量。当初英国对付德国施佩伯爵号袖珍战列舰的就是亨利·哈伍德准将指挥的分舰队(即g搜索舰队)。该舰队以美洲南端的福克兰群岛为基地,担任南大西洋西部的巡逻和警戒。现在德国人已经很少出现在南美洲,可是这只舰队还驻扎在福克兰群岛。
李广的猜测很有道理,但是实际情况却是英国人真的抽不出兵力了。海抗军仅仅能从广播中得到一些海战的情报,并不能准确的知道德国和英国的海战情报。
现在大西洋上的局势和历史上稍有差异,历史上德国人在挪威海战中损失惨重,仅仅驱逐舰一项几乎损失了八成,很是安静了一段时间。
可是现在,虽然英国海军仍然战据了绝对优势,但是麻烦不少。自从年初德国人开始加大潜艇的订货数量,到了九月份,潜艇已经开始在大西洋上肆虐。
加上法国落入德国之手,现在德军的潜艇可以从法国沿岸比克斯湾轻易的进入大西洋。英国海军正忙于封堵德军潜艇呢。
再加上地中海也战云密布,英国的拳头虽多竟然有些不敷使用。
其实这个情况,李广应当能够推断出来,从年初到九月德国总共购买了李广四千吨电池,如果德国人还是每艘潜艇上用六十吨的话,足足能装备六十艘。
而且德国人还在继续的增加订货,看起来潜艇的拓展还远远不到高峰。
历史上直到这个时期,德国能用于大洋作战的潜艇仍然是二十二艘,和开战时数量一致。不是德国没有建造潜艇,而是建造的速度刚刚和损失速度持平。平均只有九艘在大西洋上作战,对英国的威胁已经够大。
现在德国人用于远洋作战... -->>
忙碌了几天,必须考虑袁教授从英国带回来的问题了。他带回来一个消息,英国人要求海抗军出兵印度洋--为英国商船护航。
海抗军的实力增强,使得海抗军对于南美洲的影响力加大,甚至吸引来了许多商机。南美洲和石像岛的贸易发展蓬勃,很多货物都不用海抗军上门求购了,有不少商家已经开始主动的送货上门。
但是实力增强的另一个方面,海抗军已经被国际大势力注意上了。比如英国,英国人就无论如何不会让海抗军站在德国一方。
在关于履行土地条约的问题上,英国人表现的很爽利,瑙鲁岛英国人一直没有派出军队和政斧。而锡兰的汉班托塔港,英国人表示十月份就可以交接。
相比较之下,法国人就有点不够爽快了。法国人现在对于波利尼西亚群岛的主权开始反悔了,无论是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还是已经投降德国人维希法国都不承认条约。法国人可真够不识时务的,对此李广自然不会轻易罢手。
事关军事,袁晔无法做主。另外袁教授和海抗军的联系都是通过英国商业电台联络,根本没有保密的可能。海抗军的军力,装备等都是机密,总之这件事情在电报上无法交流。袁教授回石像岛,最重要的就是讨论这个问题。
大英帝国为什么会想到请李广出兵呢?事情还得从敦刻尔克大撤退说起。
6月10曰,意大利法西斯见盟军大势已去乘机对法宣战。意军穿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法国境内,从背后对法国戳了一刀。不过意大利的刀子估计是演电影的道具--橡皮做的,竟然被弱势的法[***]队狠狠的揍了一顿。
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面子上实在挂不住,这边捞不到换个方向。1940年7月4曰,意大利法西斯军队以埃塞俄比亚为基地,向英国驻苏丹和肯尼亚的军队发起进攻。最初,由于英军兵力薄弱,且无准备,意军的进攻非常顺利,很快占领苏丹、肯尼亚境内的一些据点。8月3曰,意军开始进攻英属索马里。19曰占领了柏培拉,大部分英军被迫撤至肯尼亚。但是,意军由于补给困难,加之埃塞俄比亚游击队十分活跃,意军手段缺乏,暂停止了进攻。
很明显,现在英军在非洲的存在受到了威胁。而大英帝国的本土还在承受着希特勒空军的狂轰滥炸。英国人手头兵力不够。
战略上,意大利对于东非的占领,卡住了亚丁湾,卡住了红海。即使苏伊士运河还在英国手中,又有神马用呢?总之英国的商业航线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就必须绕道非洲好望角了。
绕道非洲,不仅路线长,而且风浪大,危险多。对于英国商船来说绝对不是个好选择。故此英国人请海抗军护航其商船。
即便英国人有这样那样的需要,李广也不会拿海抗军将士的生命去为英国人卖命。
看着袁教授灼灼的目光,李广突然意识到--自己还有可能会在国际勾心斗角中吃亏。
但是,袁教授是什么人?真正的人精。能叫袁教授吃亏,英国人恐怕还做不到。
于是李广问道:“英国人开出什么条件?”
文质彬彬的袁教授此时如同狐狸一般的笑笑,抽出一张纸来。
英国人提出的条件实在够有诱惑力的,作战任务很明确,打击意大利沿着东非海岸的各个港口,亚丁湾护航。
报酬是一艘战列舰每月二十万英镑,巡洋舰六万英镑,一艘驱逐舰每月三万英镑。一艘潜艇每月三万英镑。弹药燃油全部由英军提供。
不过如果是战舰被击沉,后果自负。
一个附加条件是销售给海抗军,航母用阻拦索装置,以及航母的其他附件,不包括战机。
另一张纸上写明了亚丁湾周围海域意大利的海军力量。几艘扫雷艇,几艘小炮艇,力量不值一提。唯一有点力量的反倒是法国在那里有几艘炮艇和小型驱逐舰之类的海军力量。总之表面上看,危险不大。
李广看来,这是英国要把海抗军绑到一条船上,否则以大英帝国海军的实力,应该用不到海抗军的。随便出动一支舰队就能完成这种任务。大英帝国在大西洋上搜索分舰队就有八只,随便一支舰队就有对付战列舰的力量。当初英国对付德国施佩伯爵号袖珍战列舰的就是亨利·哈伍德准将指挥的分舰队(即g搜索舰队)。该舰队以美洲南端的福克兰群岛为基地,担任南大西洋西部的巡逻和警戒。现在德国人已经很少出现在南美洲,可是这只舰队还驻扎在福克兰群岛。
李广的猜测很有道理,但是实际情况却是英国人真的抽不出兵力了。海抗军仅仅能从广播中得到一些海战的情报,并不能准确的知道德国和英国的海战情报。
现在大西洋上的局势和历史上稍有差异,历史上德国人在挪威海战中损失惨重,仅仅驱逐舰一项几乎损失了八成,很是安静了一段时间。
可是现在,虽然英国海军仍然战据了绝对优势,但是麻烦不少。自从年初德国人开始加大潜艇的订货数量,到了九月份,潜艇已经开始在大西洋上肆虐。
加上法国落入德国之手,现在德军的潜艇可以从法国沿岸比克斯湾轻易的进入大西洋。英国海军正忙于封堵德军潜艇呢。
再加上地中海也战云密布,英国的拳头虽多竟然有些不敷使用。
其实这个情况,李广应当能够推断出来,从年初到九月德国总共购买了李广四千吨电池,如果德国人还是每艘潜艇上用六十吨的话,足足能装备六十艘。
而且德国人还在继续的增加订货,看起来潜艇的拓展还远远不到高峰。
历史上直到这个时期,德国能用于大洋作战的潜艇仍然是二十二艘,和开战时数量一致。不是德国没有建造潜艇,而是建造的速度刚刚和损失速度持平。平均只有九艘在大西洋上作战,对英国的威胁已经够大。
现在德国人用于远洋作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