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福德真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姬昌自从与自己的母亲详谈之后,便大开粮库,为贫苦百姓解决饥寒之苦,而他自己也经常与万民互动,游走在民众之间。
同时发榜招贤,声称只要有一技之长,均可前来,即使西周不录用其人,也会赠送金银离开。
一时之间,西伯候姬昌好才之名传于四方,声名远播,致使到西岐应征之人多不胜数,虽多为无能之辈,但也确实有不少大能之士前来应征。
如散宜生、伯夷、叔齐、闳夭、太颠、鬻熊、辛甲、辛免等人,皆是才华人士,钦佩姬昌的所作所为,愿为姬昌效力。
一曰,姬昌向众人询问治国之策。
散宜生出班道,“民为根,治国便是治民,只要百姓衣食无忧,国自安宁。所以依臣之见,只要心中忧民,爱民,治理国家自然容易。”
一众大臣闻言俱都点头称赞,见此,姬昌微微一笑,接着问道,“爱卿倒是说说如何忧民,爱民。”
散宜生躬身答道,“臣自幼家贫,年幼之时,家中无粮无金,每曰所求不过是能吃饱穿暖,仅此而已,所以以己度人,微臣料想这世间所有的贫苦百姓所望也不外如是。”
姬昌点头道,“爱卿所言甚是,我西周大开粮库,为万民散粮,便是如此。”
散宜生闻言却是摇头,道,“主上误会微臣的意思了,主上所做自然是一个好方法,但是却不能解决根本,微臣的意思是,降低税收,让升斗小民能够休养生息,不至于受那贫寒之苦,另一边再为饥寒之民大开粮库,如此当天下万民都能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时候,主上的贤明也能被万民看在眼里,自然无人会去作歼犯科,西周也就安享太平。”
姬昌闻言双眼大亮,散宜生确是大才之士,心中已经决定重用散宜生,而口上依旧道,“那依卿家看来,这税收当收多少?”
散宜生道,“微臣认为,当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无田和田少之人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
姬昌闻言微微一愣,迟疑道,“这样是不是收的太少了?西周有大量的军队,如此少的税收,恐怕不够开销。”
散宜生却是言道,“微臣觉得已经不少了,一来,就算纳九分之一的税,但是耕种之人多了,万民的收获自然也便多了,纳税虽少,但交税之人增多,如此两相相抵,税收应该相差无几;二来,主上如此施为,定会让主上的贤明传播,整个西周也便更加太平。”
听散宜生如此一说,姬昌想了想,大为赞同,而后道,“卿家所言极是,此事便交由卿家来处理吧。”
散宜生等人闻听姬昌真的答应了此事,不由大喜,认为自己等人确实找了一位为民着想的明主,然后一个个分头行事,开始着手处理此事。
散宜生自得到姬昌首肯后,便开始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曰夜不停的办理此事,为万民奔走。
而百姓闻听西伯侯实行“九一而助”的政策后,皆是大呼西伯候仁慈,且有不少他国百姓涌入西岐。
刚开始一年,当税收全部缴纳上来之后,姬昌见总的税收并未减少多少,心中更加认可了散宜生的“九一而助”之策。
第二年,总税收便与以前相当;第三年,总税收足足增长了一成有余;再往后,税收时而增长,时而持平,时而减少,不过总的来说,比以前的税收要多,这让姬昌大为欢喜,当然,他也没有欢喜过头,将这事给隐瞒了下来,向外宣称总税收减少了。
之后,姬昌以此事升散宜生为上大夫,为百官之首。
西伯侯姬昌减少百姓赋税之事传入朝歌之后,帝辛大为赞赏,发下诏书,称其为天下诸侯之表率,让天下各路诸侯都向姬昌学习。
姬昌接到诏书之后,心中高兴,因为如此一来,他在诸侯中的威望会更高,对于以后报仇雪恨,取代殷商,掌天下权势,便更有把握。
当然,减少赋税所带来的好处可不止这一星半点。
比如,减少赋税,一来,让民众认可西伯侯,传其贤名;
二来,在天下间的名声直接压盖其他大诸侯,为自己以后掌管天下打下基础;
三来,能得到帝辛的赏识,称赞,可让他的名声在朝歌传播,将来反商之时,民众也不会反对他;
四来,因为减少赋税,定会让帝辛误以为西周总税收少,不足军队所需,更不要说扩军,因此他也就对西周减少了防范之心,对西周不再过多关注,而姬昌则可以暗中发展,扩充自己的势力。
当然,好处也不止此四点,还有其它或大或小的好处,零零碎碎加起来也让姬昌为之高兴。
如此可谓一举可得,不得不说,散宜生是个大才,不然也不会传名历史。
仅散宜生如此一法便让姬昌得到莫大好处,而姬昌所纳的贤才可不仅仅只有散宜生一人,另外一些大能之士俱都向姬昌献策,让整个西周越发的国富民强!
……
再说云中子,云中子自从回到五行岛后,便一直在东海四处走动。
&n... -->>
姬昌自从与自己的母亲详谈之后,便大开粮库,为贫苦百姓解决饥寒之苦,而他自己也经常与万民互动,游走在民众之间。
同时发榜招贤,声称只要有一技之长,均可前来,即使西周不录用其人,也会赠送金银离开。
一时之间,西伯候姬昌好才之名传于四方,声名远播,致使到西岐应征之人多不胜数,虽多为无能之辈,但也确实有不少大能之士前来应征。
如散宜生、伯夷、叔齐、闳夭、太颠、鬻熊、辛甲、辛免等人,皆是才华人士,钦佩姬昌的所作所为,愿为姬昌效力。
一曰,姬昌向众人询问治国之策。
散宜生出班道,“民为根,治国便是治民,只要百姓衣食无忧,国自安宁。所以依臣之见,只要心中忧民,爱民,治理国家自然容易。”
一众大臣闻言俱都点头称赞,见此,姬昌微微一笑,接着问道,“爱卿倒是说说如何忧民,爱民。”
散宜生躬身答道,“臣自幼家贫,年幼之时,家中无粮无金,每曰所求不过是能吃饱穿暖,仅此而已,所以以己度人,微臣料想这世间所有的贫苦百姓所望也不外如是。”
姬昌点头道,“爱卿所言甚是,我西周大开粮库,为万民散粮,便是如此。”
散宜生闻言却是摇头,道,“主上误会微臣的意思了,主上所做自然是一个好方法,但是却不能解决根本,微臣的意思是,降低税收,让升斗小民能够休养生息,不至于受那贫寒之苦,另一边再为饥寒之民大开粮库,如此当天下万民都能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时候,主上的贤明也能被万民看在眼里,自然无人会去作歼犯科,西周也就安享太平。”
姬昌闻言双眼大亮,散宜生确是大才之士,心中已经决定重用散宜生,而口上依旧道,“那依卿家看来,这税收当收多少?”
散宜生道,“微臣认为,当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无田和田少之人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
姬昌闻言微微一愣,迟疑道,“这样是不是收的太少了?西周有大量的军队,如此少的税收,恐怕不够开销。”
散宜生却是言道,“微臣觉得已经不少了,一来,就算纳九分之一的税,但是耕种之人多了,万民的收获自然也便多了,纳税虽少,但交税之人增多,如此两相相抵,税收应该相差无几;二来,主上如此施为,定会让主上的贤明传播,整个西周也便更加太平。”
听散宜生如此一说,姬昌想了想,大为赞同,而后道,“卿家所言极是,此事便交由卿家来处理吧。”
散宜生等人闻听姬昌真的答应了此事,不由大喜,认为自己等人确实找了一位为民着想的明主,然后一个个分头行事,开始着手处理此事。
散宜生自得到姬昌首肯后,便开始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曰夜不停的办理此事,为万民奔走。
而百姓闻听西伯侯实行“九一而助”的政策后,皆是大呼西伯候仁慈,且有不少他国百姓涌入西岐。
刚开始一年,当税收全部缴纳上来之后,姬昌见总的税收并未减少多少,心中更加认可了散宜生的“九一而助”之策。
第二年,总税收便与以前相当;第三年,总税收足足增长了一成有余;再往后,税收时而增长,时而持平,时而减少,不过总的来说,比以前的税收要多,这让姬昌大为欢喜,当然,他也没有欢喜过头,将这事给隐瞒了下来,向外宣称总税收减少了。
之后,姬昌以此事升散宜生为上大夫,为百官之首。
西伯侯姬昌减少百姓赋税之事传入朝歌之后,帝辛大为赞赏,发下诏书,称其为天下诸侯之表率,让天下各路诸侯都向姬昌学习。
姬昌接到诏书之后,心中高兴,因为如此一来,他在诸侯中的威望会更高,对于以后报仇雪恨,取代殷商,掌天下权势,便更有把握。
当然,减少赋税所带来的好处可不止这一星半点。
比如,减少赋税,一来,让民众认可西伯侯,传其贤名;
二来,在天下间的名声直接压盖其他大诸侯,为自己以后掌管天下打下基础;
三来,能得到帝辛的赏识,称赞,可让他的名声在朝歌传播,将来反商之时,民众也不会反对他;
四来,因为减少赋税,定会让帝辛误以为西周总税收少,不足军队所需,更不要说扩军,因此他也就对西周减少了防范之心,对西周不再过多关注,而姬昌则可以暗中发展,扩充自己的势力。
当然,好处也不止此四点,还有其它或大或小的好处,零零碎碎加起来也让姬昌为之高兴。
如此可谓一举可得,不得不说,散宜生是个大才,不然也不会传名历史。
仅散宜生如此一法便让姬昌得到莫大好处,而姬昌所纳的贤才可不仅仅只有散宜生一人,另外一些大能之士俱都向姬昌献策,让整个西周越发的国富民强!
……
再说云中子,云中子自从回到五行岛后,便一直在东海四处走动。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