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大宋超级学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包拯站在台阶上拱拱手,对大群跪地喊冤的百姓道:“在下包拯,两浙路转运使,不知各位父老乡亲有什么冤情来找我倾诉?”
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走上前战战兢兢道:“我们是鄞县百姓,状告王县令放利子钱坑害百姓,害得我们家破人亡,无以为生!”
范宁站在一旁听得清楚,这些百姓居然在告王安石害民,而且是放高利贷,这就有点让人难以置信了。
包拯脸上一点惊讶的表情都没有,就仿佛早已洞悉真相。
他向众人拱拱手道:“我不知道是谁让你们来找转运使司告状,但大宋职官各有分工,转运使司只负责转运调拨粮草物资,不参与地方审案,我不能也无权超越自己的职责。
当然,我也可以替你们转交状纸,把你们的状纸交给提刑司。”
众百姓面面相觑,显然这位包大官人的回答出乎他们意料,他们只是最底层的百姓,哪里能了解朝廷的职能分工。
众百姓又哀求道:“我们知道大官人是正直的好官,恳求大官人替我们伸冤!”
这时,范宁忽然想起来了,包拯还有监察御史的头衔,他其实是可以接下这个案子,但他却拒绝了。
是因为案子涉及到王安石吗?
范宁忽然觉得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不管这群百姓怎么哀求,包拯都没有松口,无奈,他们只得交一份状纸给包拯,自己又去提刑司告状。
待这群百姓走远,包拯这才回头对范宁笑了笑,“让你久等了!”
........
房间里,一名茶童给他们点了一壶热腾腾的茶。
包拯给范宁倒一杯茶笑问道:“怎么想到这个时候来钱塘县?我的意思是说,现在好像不是放假的时候。”
范宁微微欠身道:“我和几名同窗好友是去鄞县游学,路过钱塘县,特来看望一下大官人。”
刚才大门口发生的事情,使范宁心情略有点沉重,失去了和包拯开玩笑的心情。
他沉默一下又问道:“似乎王安石有麻烦?”
包拯笑了笑道:“你看到的这批百姓其实是第四批来找我告状,都是同一个原因,说王安石害民,可问题是,他们怎么会来找我?
不错,我还顶着监察御史的头衔,可以去调查这件事,但我关心的是,背后是谁指使他们来找我告状?”
范宁喝了口热茶笑道:“我相信大官人应该已经派人去调查过了,不是吗?”
包拯点了点头,“你说得没错,我确实派人去一趟鄞县,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可以说一言难尽。”
“大官人能否简单说说?”
范宁又喝了口茶,目光低垂,望着桌面,他尽量说得轻描淡写,却难以掩饰内心的担忧。
他之前希望王安石在鄞县的改革失败,让他意识到改革之艰难。
可现在范宁又担心王安石会因改革失败而失去信心,一时间,范宁有点患得患失。
包拯没有注意到范宁的表情变化,他笑了笑道:“这样告诉你吧!官府在春耕前给农民放钱买种子,收两分利。
而农民之前去借高利贷,一般都是六分利到八分利,王安石此举显然得罪了不少人。”
“这样应该是好事吧!为何还有农民告状?”范宁不解的问道。
包拯微微叹息一声,“并不是任何事情都十全十美,就算两分利息,也有不少人还不起,县衙规定很清楚,旧不还,新不借,这就导致今年这些农民无法再从官府借钱。”
“所以他们只能再次选高利贷?”范宁自言自语道。
包拯摇摇头,“问题就在这里,所有放高利贷的人已达成一个共识,凡事已向官府借款的人,他们都停止借款。
这便导致部分农民到处借不到钱,眼看春耕在即,他们心急如焚,才出现你刚才看到的一幕。”
包拯的述说使范宁大致了解到了王安石在鄞县的改革。
... -->>
包拯站在台阶上拱拱手,对大群跪地喊冤的百姓道:“在下包拯,两浙路转运使,不知各位父老乡亲有什么冤情来找我倾诉?”
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走上前战战兢兢道:“我们是鄞县百姓,状告王县令放利子钱坑害百姓,害得我们家破人亡,无以为生!”
范宁站在一旁听得清楚,这些百姓居然在告王安石害民,而且是放高利贷,这就有点让人难以置信了。
包拯脸上一点惊讶的表情都没有,就仿佛早已洞悉真相。
他向众人拱拱手道:“我不知道是谁让你们来找转运使司告状,但大宋职官各有分工,转运使司只负责转运调拨粮草物资,不参与地方审案,我不能也无权超越自己的职责。
当然,我也可以替你们转交状纸,把你们的状纸交给提刑司。”
众百姓面面相觑,显然这位包大官人的回答出乎他们意料,他们只是最底层的百姓,哪里能了解朝廷的职能分工。
众百姓又哀求道:“我们知道大官人是正直的好官,恳求大官人替我们伸冤!”
这时,范宁忽然想起来了,包拯还有监察御史的头衔,他其实是可以接下这个案子,但他却拒绝了。
是因为案子涉及到王安石吗?
范宁忽然觉得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不管这群百姓怎么哀求,包拯都没有松口,无奈,他们只得交一份状纸给包拯,自己又去提刑司告状。
待这群百姓走远,包拯这才回头对范宁笑了笑,“让你久等了!”
........
房间里,一名茶童给他们点了一壶热腾腾的茶。
包拯给范宁倒一杯茶笑问道:“怎么想到这个时候来钱塘县?我的意思是说,现在好像不是放假的时候。”
范宁微微欠身道:“我和几名同窗好友是去鄞县游学,路过钱塘县,特来看望一下大官人。”
刚才大门口发生的事情,使范宁心情略有点沉重,失去了和包拯开玩笑的心情。
他沉默一下又问道:“似乎王安石有麻烦?”
包拯笑了笑道:“你看到的这批百姓其实是第四批来找我告状,都是同一个原因,说王安石害民,可问题是,他们怎么会来找我?
不错,我还顶着监察御史的头衔,可以去调查这件事,但我关心的是,背后是谁指使他们来找我告状?”
范宁喝了口热茶笑道:“我相信大官人应该已经派人去调查过了,不是吗?”
包拯点了点头,“你说得没错,我确实派人去一趟鄞县,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可以说一言难尽。”
“大官人能否简单说说?”
范宁又喝了口茶,目光低垂,望着桌面,他尽量说得轻描淡写,却难以掩饰内心的担忧。
他之前希望王安石在鄞县的改革失败,让他意识到改革之艰难。
可现在范宁又担心王安石会因改革失败而失去信心,一时间,范宁有点患得患失。
包拯没有注意到范宁的表情变化,他笑了笑道:“这样告诉你吧!官府在春耕前给农民放钱买种子,收两分利。
而农民之前去借高利贷,一般都是六分利到八分利,王安石此举显然得罪了不少人。”
“这样应该是好事吧!为何还有农民告状?”范宁不解的问道。
包拯微微叹息一声,“并不是任何事情都十全十美,就算两分利息,也有不少人还不起,县衙规定很清楚,旧不还,新不借,这就导致今年这些农民无法再从官府借钱。”
“所以他们只能再次选高利贷?”范宁自言自语道。
包拯摇摇头,“问题就在这里,所有放高利贷的人已达成一个共识,凡事已向官府借款的人,他们都停止借款。
这便导致部分农民到处借不到钱,眼看春耕在即,他们心急如焚,才出现你刚才看到的一幕。”
包拯的述说使范宁大致了解到了王安石在鄞县的改革。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