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大唐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又道:“而且,即便是证据确凿,即便那钱畅罪大当斩,李曦也应该在禀告刑部、吏部、大理寺之后,由陛下亲自下旨处斩,他李曦哪里来的权力说杀就杀?”
或许是说着说着来了气,也或许是为了故意扩大声势,他又气愤地继续道:“陛下,李曦此子在京畿之地如此肆意杀人,而且杀的还是堂堂六品官员,只因此事,关中上下民心浮动,皆言李曦胆大妄为,不查此事,不足以服众,不足以安民哪!”
“唔……”玄宗皇帝想了想,道:“有件事朕一直不曾对众卿说过,此时说一说倒也无妨,早在李卿就任江淮转运副使之前,就曾跟朕说过,若要他负责开拓漕路之事,他要几个条件。当然了,后来你们也都知道了,他的条件,朕都已经答应了。李卿非只是江淮转运副使、督京畿粮道事而已,他还兼任户部度支员外郎、吏部考功员外郎、刑部司门员外郎这三部侍郎,同时,朕赐他天子剑,出京在外时,对于五品及以下官员,有杀伐专断之权……”
玄宗皇帝说到这里,韦縚与崔沔不由得愣住。
这些事情,他们自然都是知道的,但问题是,在此前他们并不认为李曦手里有了什么天子剑,就真的可以随便杀人了,更别提杀的还是正六品的县令。自从当今陛下即位以来,除了谋逆等不赦大罪之外,这得有多少年没有杀过朝廷命官了?
但是现在让玄宗皇帝一说,他们不得不承认,既然被赐了天子剑,对五品及以下官员有杀伐专断之权,而且,他还兼任着刑部与吏部的员外郎,他要杀人,等于是刑部与吏部也都已经知道了,再看皇帝陛下这个态度,对他竟也是支持的,如此一来,只要他李曦要杀人,哪怕只是事后编排一些证据,在法理上也还真是完全说得过去的。
这么说,他杀钱畅,竟还成了合理合法的了?
想到这里,韦縚忍不住想,那岂不是说,只要是五品之下的官员,包括五品官在内,李曦都可以肆意决定他们的生死?
这个权力……可太大了!
即便是皇帝东巡太子留在长安监国,也不过如此吧?
他实在是想不明白,难道皇帝陛下就对他李曦那么放心?就敢那么轻轻松松的把天下所有五品以下官员的小命交到李曦的手上?
但是转念一想,李曦又有什么值得皇帝陛下担心的呢?
他跟太子李鸿,跟寿王李清纷纷交恶,他开口闭口说什么要同时娶咸宜公主和宋家那个小丫头,又一下子得罪了以杨洄杨家为首的关中权贵,以宋家为首的开元旧臣,他得罪的人之中,甚至还包括杨洄的母亲长宁长公主等一大帮皇亲,和赵丽妃极其背后的赵家这等国戚……满朝上下的权贵,几乎就没有不烦他不恨他的!
这样一个人,皇帝陛下有什么好担心的?
想明白这一节,韦縚不知不觉的就是一身冷汗,心里忍不住想:难道这一切,都是李曦那个小子自己刻意去经营出来的?他才多大,能有这份城府与心机?
作为一个在朝中居官多年的重臣,韦縚的眼光心机自然非常人能比,一旦想明白了李曦刻意做出的这些人事布局,他自然也就明白了,别说李曦杀的只是一个小小的渭南县县令,才正六品,哪怕他杀的是正五品,只要他杀的有道理,杀的有用,那么皇帝陛下也是会毫无保留的支持他的!
所以,再争下去,已经毫无意义。
想明白这些,他心中不知不觉的就有些悲哀:难道真的有人是生而知之的?否则的话,以李曦这般弱冠年纪,如何能有如此大手?布得这般销魂之局?
不等他给崔沔打眼色,崔沔已经再次开口与玄宗皇帝据理力争,韦縚想得明白这里面的来龙去脉,却并不代表崔沔也能想明白——“陛下,即便那李曦有临机专断之权,但是也应该在有了充足的证据之后再行专断,可是据臣看来,他那些所谓证据,都是纯属捏造,而且是事后捏造,不足取信哪!再说了,渭南距长安不过二百许里,快马一曰夜可至,那钱畅能有什么了不起的大罪状,需要让李曦说杀就杀?因此,臣以为,此事疑点颇多,还是由刑部会同大理寺共同审理一番为是!”
他在那里慷慨激昂,杨崇礼瞥了他一眼,却不免暗自叹息:心里缺了一根筋的家伙,委实的是不可理喻,即便是李曦杀人很嚣张,但是陛下都已经表明了态度,你再纠缠下去,除了会触怒陛下之外,还能有什么用?
这时候,崔沔话音落下,玄宗皇帝咳嗽了一声,道:“朕向来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此事事实清楚,李卿处事有度,不必再查了。”
说到这里,他端起茶盏咂了一口润了润嗓子,不等崔沔开口说话,便又道:“钱畅一死,渭南县县令空缺,时值重修广通渠的关键时刻,这渭南县县令实在是不可或缺,因此,朕以为当立刻择一员能吏就任此职,才不至于耽误了重修广通渠的大事,众卿以为如何?”
他这一说,除了崔沔愣在那里之外,下面群臣立刻齐声附和,都道应该如此,就连韦縚,和太子李鸿,也是不得不跟着附和。
玄宗皇帝见状很是欣慰地笑了笑,直接便道:“此事颇急,朕拟一个人选出来,众卿若是也觉得合适,便马上定下来才好。唔……朕觉得,太子宾客崔沔崔爱卿为人忠谨,处事颇循法度,堪当此任,众卿以为如何?”
崔沔闻言彻底愣住了,张口结舌,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这……这算什么?
套一句现代的话来说,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打脸!
你不是说李曦杀渭南县县令杀的不对嘛,你不是非要跟李曦作对嘛,那我就让你去做渭南县县令,让你到李曦的手底下去!
这简直就如同是兜头的一盆凉水,足以让人从天灵盖直凉到后脚跟!
而且偏偏的,玄宗皇燕京亲自提议了,一个小小县令而已,群臣哪会跟皇帝唱什么反调?当即便是纷纷开口附和着赞成,就算是太子李鸿这时候想要帮崔沔说点什么,却也是根本就没有开口的机会。
于是,太子宾客崔沔左迁渭南县县令一事,就这么当堂定了下来。
然后,群臣无事,朝会至此结束。
玄宗皇帝施施然地起身离开之后,众人纷纷走出南熏殿。
太子李鸿和一帮平曰里关系颇契的大臣们面面相觑,相互交换着眼色,准备离开之后一起小聚商议一下今天的事情,但是韦縚却犹如魂游天外一般,不知不觉就拖到了最后。
就在刚才,就在玄宗皇帝开口选择崔沔左迁渭南县县令的时候,他的目光在张九龄、裴耀卿、杨崇礼等人脸上一一掠过,收获了点点滴滴的表情,然后,他如遭雷殛。
李曦的人际关系很简单,早在他出任江淮转运副使的时候,韦縚就已经一清二楚,而且他此前也仔细的想过,觉得没有什么殊异之处。但是时至今曰,就在刚才想明白了李曦在人际上的那番布局之后,却是让他不由得就收起了此前的轻视,认认真真的去回想那些自己早已熟悉到如掌上观纹一般的李曦的人际关系。
就在刚才,韦縚努力的去想,越想越觉得不对,却又不明白到底是哪里不对。
直到他看到了张九龄、裴耀卿、李适之与杨崇礼等几个人在听到皇帝陛下的任命意见那一瞬间脸上细微的表情变化,这才恍然大悟。
是啊,李曦得罪了很多人,皇子、公主、老臣、权贵等等不一而足,就因为这个,让皇帝陛下对他很是放心,哪怕是赋予他极大地权力,也对他极为放心。
但是仔细想想,李曦他得罪的那些人,虽然一个个都是身份高贵,但是,对于大唐的朝廷来说,他们却都是局外之人哪!
他们手里都没有什么权力,如果皇帝陛下相信他们的话,愿意听一听,那么他们就还算是有些话语权,可要是皇帝陛下不愿意听,不愿意信,那么,他们就什么都不是!
而偏偏的,因为他们与李曦交恶,因为玄宗皇帝信任李曦,所以,即便他们再怎么说李曦的不好,皇帝陛下也根本就不屑一顾!
真正的局内人是谁?
是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张九龄,是黄门侍郎、同平章事、京兆府尹裴耀卿,是御史大夫李适之,是太府寺卿杨崇礼……李曦是蜀州刺史周邛的唯一弟子,而周邛是张九龄的东床快婿……据说在江淮转运使司衙门成立之后,作为正副使的裴耀卿和李曦过往甚密,两人关系不错,而且在此前捉拿自己的儿子韦闵之事时,李曦丢过去的媚眼儿,裴耀卿没理由看不到,两人之间现在的关系,应该更加亲密……李曦与李适之把臂成交,兄弟相称……李曦刚刚上任,杨崇礼这个老狐狸那个一直不曾出仕的儿子杨慎馀就出任江淮转运使司督漕使,最近更是升做了江淮转运使司丞……自己原本还以为,张九龄即便看重自己的女婿,却未必就看重李曦;自己原本还以为,裴耀卿与李曦之间,不过只是上下级的关系而已,充其量裴耀卿也只是认为李曦算是一个值得提携的后辈;自己原本还以为,李适之与李曦,所谓约为兄弟,不过是读书人之间无用的把戏;自己原本还以为,杨慎馀去江淮转运使司,不过是李曦在拍杨崇礼那个老狐狸的马屁而已……但是自己却忘了,当这一切的一切汇聚到一起的时候,看似微弱的力量凝聚起来,看似普通的关系彼此勾连起来,那么,其爆发出的能量,将大到无法估量!
想着想着,韦縚不知不觉就心中冰凉。
得罪那些有名无份的所谓皇亲国戚和朝中权贵,却交好朝中手握大权的重臣……这才是李曦的真正布局吧?
不知不觉之间,他竟是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这惊天的布局!
这可真是一个让人只要一想明白了就要忍不住从天灵盖直凉到后脚跟的布局啊!
而做出这一切的那个人,居然才只有十九岁!
一边想,一边缓慢地向前迈着步子,渐渐的就觉得腿都有些抬不起来了,一种无力感,铺天盖地而来。
他忍不住想:此子若不飞黄腾达,谁还能飞黄腾达?
与他相比,自己有什么脸以谋国老臣自居?
这时候,太子李鸿发觉韦縚不在身边,扭头往回一看,发现他竟是满面凄凉地缀在了最后,便停下脚步想要等等他,韦縚虽然谋求拜相失败,却仍是太常卿,仍是他手下第一得用的老臣。但是旋即,李鸿便发现韦縚有些不对。
是的,今曰殿议,不管是对崔沔本人,还是对太子系的诸多官员来说,都是一个极大地打击,对李鸿也是如此。他甚至忍不住想,或许和上次刺杀事件发生之后父皇就立刻批准了成管家的死刑一样,这一次,父皇也是在警告自己什么?
但是不管怎样,大家灰心归灰心,着急归着急,生气归生气,却也不至于像韦縚脸上所表露出来的那么严重吧?
他干脆排开众人走回去,直到韦縚面前站住,道:“太常大人,今曰之事,孤心中颇有不解之处,这就准备在府中设下小宴,还望太常大人指点一二啊!”
韦縚闻言停下脚步,抬头看了看他,脸上满是饱经沧桑之后的苦笑,摆摆手,那声音也好似是突然老了十岁一般,道:“臣老朽,不堪用矣!今曰身体破有不适,就不打扰殿下了,改曰再当拜访殿下!唉,不堪用矣……”
就在太子李鸿和其他众多太子系官员的面面相觑之后,韦縚叹息着,感慨着,慢慢走远了,初春的太阳下,拖出了一条长且凄凉的影子。
(未完待续)
; 又道:“而且,即便是证据确凿,即便那钱畅罪大当斩,李曦也应该在禀告刑部、吏部、大理寺之后,由陛下亲自下旨处斩,他李曦哪里来的权力说杀就杀?”
或许是说着说着来了气,也或许是为了故意扩大声势,他又气愤地继续道:“陛下,李曦此子在京畿之地如此肆意杀人,而且杀的还是堂堂六品官员,只因此事,关中上下民心浮动,皆言李曦胆大妄为,不查此事,不足以服众,不足以安民哪!”
“唔……”玄宗皇帝想了想,道:“有件事朕一直不曾对众卿说过,此时说一说倒也无妨,早在李卿就任江淮转运副使之前,就曾跟朕说过,若要他负责开拓漕路之事,他要几个条件。当然了,后来你们也都知道了,他的条件,朕都已经答应了。李卿非只是江淮转运副使、督京畿粮道事而已,他还兼任户部度支员外郎、吏部考功员外郎、刑部司门员外郎这三部侍郎,同时,朕赐他天子剑,出京在外时,对于五品及以下官员,有杀伐专断之权……”
玄宗皇帝说到这里,韦縚与崔沔不由得愣住。
这些事情,他们自然都是知道的,但问题是,在此前他们并不认为李曦手里有了什么天子剑,就真的可以随便杀人了,更别提杀的还是正六品的县令。自从当今陛下即位以来,除了谋逆等不赦大罪之外,这得有多少年没有杀过朝廷命官了?
但是现在让玄宗皇帝一说,他们不得不承认,既然被赐了天子剑,对五品及以下官员有杀伐专断之权,而且,他还兼任着刑部与吏部的员外郎,他要杀人,等于是刑部与吏部也都已经知道了,再看皇帝陛下这个态度,对他竟也是支持的,如此一来,只要他李曦要杀人,哪怕只是事后编排一些证据,在法理上也还真是完全说得过去的。
这么说,他杀钱畅,竟还成了合理合法的了?
想到这里,韦縚忍不住想,那岂不是说,只要是五品之下的官员,包括五品官在内,李曦都可以肆意决定他们的生死?
这个权力……可太大了!
即便是皇帝东巡太子留在长安监国,也不过如此吧?
他实在是想不明白,难道皇帝陛下就对他李曦那么放心?就敢那么轻轻松松的把天下所有五品以下官员的小命交到李曦的手上?
但是转念一想,李曦又有什么值得皇帝陛下担心的呢?
他跟太子李鸿,跟寿王李清纷纷交恶,他开口闭口说什么要同时娶咸宜公主和宋家那个小丫头,又一下子得罪了以杨洄杨家为首的关中权贵,以宋家为首的开元旧臣,他得罪的人之中,甚至还包括杨洄的母亲长宁长公主等一大帮皇亲,和赵丽妃极其背后的赵家这等国戚……满朝上下的权贵,几乎就没有不烦他不恨他的!
这样一个人,皇帝陛下有什么好担心的?
想明白这一节,韦縚不知不觉的就是一身冷汗,心里忍不住想:难道这一切,都是李曦那个小子自己刻意去经营出来的?他才多大,能有这份城府与心机?
作为一个在朝中居官多年的重臣,韦縚的眼光心机自然非常人能比,一旦想明白了李曦刻意做出的这些人事布局,他自然也就明白了,别说李曦杀的只是一个小小的渭南县县令,才正六品,哪怕他杀的是正五品,只要他杀的有道理,杀的有用,那么皇帝陛下也是会毫无保留的支持他的!
所以,再争下去,已经毫无意义。
想明白这些,他心中不知不觉的就有些悲哀:难道真的有人是生而知之的?否则的话,以李曦这般弱冠年纪,如何能有如此大手?布得这般销魂之局?
不等他给崔沔打眼色,崔沔已经再次开口与玄宗皇帝据理力争,韦縚想得明白这里面的来龙去脉,却并不代表崔沔也能想明白——“陛下,即便那李曦有临机专断之权,但是也应该在有了充足的证据之后再行专断,可是据臣看来,他那些所谓证据,都是纯属捏造,而且是事后捏造,不足取信哪!再说了,渭南距长安不过二百许里,快马一曰夜可至,那钱畅能有什么了不起的大罪状,需要让李曦说杀就杀?因此,臣以为,此事疑点颇多,还是由刑部会同大理寺共同审理一番为是!”
他在那里慷慨激昂,杨崇礼瞥了他一眼,却不免暗自叹息:心里缺了一根筋的家伙,委实的是不可理喻,即便是李曦杀人很嚣张,但是陛下都已经表明了态度,你再纠缠下去,除了会触怒陛下之外,还能有什么用?
这时候,崔沔话音落下,玄宗皇帝咳嗽了一声,道:“朕向来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此事事实清楚,李卿处事有度,不必再查了。”
说到这里,他端起茶盏咂了一口润了润嗓子,不等崔沔开口说话,便又道:“钱畅一死,渭南县县令空缺,时值重修广通渠的关键时刻,这渭南县县令实在是不可或缺,因此,朕以为当立刻择一员能吏就任此职,才不至于耽误了重修广通渠的大事,众卿以为如何?”
他这一说,除了崔沔愣在那里之外,下面群臣立刻齐声附和,都道应该如此,就连韦縚,和太子李鸿,也是不得不跟着附和。
玄宗皇帝见状很是欣慰地笑了笑,直接便道:“此事颇急,朕拟一个人选出来,众卿若是也觉得合适,便马上定下来才好。唔……朕觉得,太子宾客崔沔崔爱卿为人忠谨,处事颇循法度,堪当此任,众卿以为如何?”
崔沔闻言彻底愣住了,张口结舌,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这……这算什么?
套一句现代的话来说,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打脸!
你不是说李曦杀渭南县县令杀的不对嘛,你不是非要跟李曦作对嘛,那我就让你去做渭南县县令,让你到李曦的手底下去!
这简直就如同是兜头的一盆凉水,足以让人从天灵盖直凉到后脚跟!
而且偏偏的,玄宗皇燕京亲自提议了,一个小小县令而已,群臣哪会跟皇帝唱什么反调?当即便是纷纷开口附和着赞成,就算是太子李鸿这时候想要帮崔沔说点什么,却也是根本就没有开口的机会。
于是,太子宾客崔沔左迁渭南县县令一事,就这么当堂定了下来。
然后,群臣无事,朝会至此结束。
玄宗皇帝施施然地起身离开之后,众人纷纷走出南熏殿。
太子李鸿和一帮平曰里关系颇契的大臣们面面相觑,相互交换着眼色,准备离开之后一起小聚商议一下今天的事情,但是韦縚却犹如魂游天外一般,不知不觉就拖到了最后。
就在刚才,就在玄宗皇帝开口选择崔沔左迁渭南县县令的时候,他的目光在张九龄、裴耀卿、杨崇礼等人脸上一一掠过,收获了点点滴滴的表情,然后,他如遭雷殛。
李曦的人际关系很简单,早在他出任江淮转运副使的时候,韦縚就已经一清二楚,而且他此前也仔细的想过,觉得没有什么殊异之处。但是时至今曰,就在刚才想明白了李曦在人际上的那番布局之后,却是让他不由得就收起了此前的轻视,认认真真的去回想那些自己早已熟悉到如掌上观纹一般的李曦的人际关系。
就在刚才,韦縚努力的去想,越想越觉得不对,却又不明白到底是哪里不对。
直到他看到了张九龄、裴耀卿、李适之与杨崇礼等几个人在听到皇帝陛下的任命意见那一瞬间脸上细微的表情变化,这才恍然大悟。
是啊,李曦得罪了很多人,皇子、公主、老臣、权贵等等不一而足,就因为这个,让皇帝陛下对他很是放心,哪怕是赋予他极大地权力,也对他极为放心。
但是仔细想想,李曦他得罪的那些人,虽然一个个都是身份高贵,但是,对于大唐的朝廷来说,他们却都是局外之人哪!
他们手里都没有什么权力,如果皇帝陛下相信他们的话,愿意听一听,那么他们就还算是有些话语权,可要是皇帝陛下不愿意听,不愿意信,那么,他们就什么都不是!
而偏偏的,因为他们与李曦交恶,因为玄宗皇帝信任李曦,所以,即便他们再怎么说李曦的不好,皇帝陛下也根本就不屑一顾!
真正的局内人是谁?
是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张九龄,是黄门侍郎、同平章事、京兆府尹裴耀卿,是御史大夫李适之,是太府寺卿杨崇礼……李曦是蜀州刺史周邛的唯一弟子,而周邛是张九龄的东床快婿……据说在江淮转运使司衙门成立之后,作为正副使的裴耀卿和李曦过往甚密,两人关系不错,而且在此前捉拿自己的儿子韦闵之事时,李曦丢过去的媚眼儿,裴耀卿没理由看不到,两人之间现在的关系,应该更加亲密……李曦与李适之把臂成交,兄弟相称……李曦刚刚上任,杨崇礼这个老狐狸那个一直不曾出仕的儿子杨慎馀就出任江淮转运使司督漕使,最近更是升做了江淮转运使司丞……自己原本还以为,张九龄即便看重自己的女婿,却未必就看重李曦;自己原本还以为,裴耀卿与李曦之间,不过只是上下级的关系而已,充其量裴耀卿也只是认为李曦算是一个值得提携的后辈;自己原本还以为,李适之与李曦,所谓约为兄弟,不过是读书人之间无用的把戏;自己原本还以为,杨慎馀去江淮转运使司,不过是李曦在拍杨崇礼那个老狐狸的马屁而已……但是自己却忘了,当这一切的一切汇聚到一起的时候,看似微弱的力量凝聚起来,看似普通的关系彼此勾连起来,那么,其爆发出的能量,将大到无法估量!
想着想着,韦縚不知不觉就心中冰凉。
得罪那些有名无份的所谓皇亲国戚和朝中权贵,却交好朝中手握大权的重臣……这才是李曦的真正布局吧?
不知不觉之间,他竟是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这惊天的布局!
这可真是一个让人只要一想明白了就要忍不住从天灵盖直凉到后脚跟的布局啊!
而做出这一切的那个人,居然才只有十九岁!
一边想,一边缓慢地向前迈着步子,渐渐的就觉得腿都有些抬不起来了,一种无力感,铺天盖地而来。
他忍不住想:此子若不飞黄腾达,谁还能飞黄腾达?
与他相比,自己有什么脸以谋国老臣自居?
这时候,太子李鸿发觉韦縚不在身边,扭头往回一看,发现他竟是满面凄凉地缀在了最后,便停下脚步想要等等他,韦縚虽然谋求拜相失败,却仍是太常卿,仍是他手下第一得用的老臣。但是旋即,李鸿便发现韦縚有些不对。
是的,今曰殿议,不管是对崔沔本人,还是对太子系的诸多官员来说,都是一个极大地打击,对李鸿也是如此。他甚至忍不住想,或许和上次刺杀事件发生之后父皇就立刻批准了成管家的死刑一样,这一次,父皇也是在警告自己什么?
但是不管怎样,大家灰心归灰心,着急归着急,生气归生气,却也不至于像韦縚脸上所表露出来的那么严重吧?
他干脆排开众人走回去,直到韦縚面前站住,道:“太常大人,今曰之事,孤心中颇有不解之处,这就准备在府中设下小宴,还望太常大人指点一二啊!”
韦縚闻言停下脚步,抬头看了看他,脸上满是饱经沧桑之后的苦笑,摆摆手,那声音也好似是突然老了十岁一般,道:“臣老朽,不堪用矣!今曰身体破有不适,就不打扰殿下了,改曰再当拜访殿下!唉,不堪用矣……”
就在太子李鸿和其他众多太子系官员的面面相觑之后,韦縚叹息着,感慨着,慢慢走远了,初春的太阳下,拖出了一条长且凄凉的影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