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言情文学 www.yqwx.net,帝国海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比利时是近代欧洲版图中的一个复杂国家,这种复杂不仅体现在语言、人口构成和地理位置上,而且更体现在其特殊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关系上。

    比利时原本是荷兰联合王国的一部分,由于不满荷兰国王威廉一世的通知并且受到法国7月**的影响,1830年8月比利时发生**,1831年11月,俄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和英国在伦敦达成协定,签署条约,宣布根据1815年维也纳体系的修正,为保证欧洲的整体和平,各大国保证比利时独立和永久中立。

    这一协定自然遭到荷兰的强烈反对,荷兰一直到1839年才在条约上签了字。而比利时国王经过各国之间的争吵,最终相互妥协,决定由著名的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利奥波德王子担任。

    比利时这个国家之所以重要,很大程度上因为其和法国正好处于英吉利海峡的两端。为了防止可能对自己的入侵,英国人认为保证比利时不加入任何一个军事集团是极为重要的,英国必须确保比利时不被用于对英国的敌对活动。

    而施利芬计划的核心正是要让主攻的右翼从比利时方向攻入法国!这将侵犯1839年欧洲各大国对比利时保证的永久中立,而其中反应最大的自然是英国。

    当然了,条约这种东西在约亨看来就是一张废纸,只要能确保打赢战争,那么想撕就撕,不需要有什么心理压力。至于英国参战这点约亨也觉得其实没什么所谓,英国人想开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就算德国不进攻比利时英国人也会找别的借口。

    而且施利芬也不是傻子,不可能没考虑到进攻比利时所会引起的连锁反应,所以他也做出了一定的准备。

    首先是外交上争取说服荷兰王室同意德国军队借道有着“马斯特里赫特盲肠”的荷兰通道迂回到比利时列日要塞的后面,这样就有可能逼迫法国人为了保证自身安全抢先进入比利时,这样破坏比利时中立的就是法国而非德国了。

    就算荷兰人不借道,又或者法国人不上当,施利芬也做了考虑,首先是海军的风险舰队理念施利芬也有所了解,只要海军的存在能让英国顾忌,不敢过于冒险参战,那么德国只需要向英国保证,战后恢复比利时的独立和中立那么就足够。

    如果英国参战,那么依然不是问题,英国人就算把自己岛上的十来万陆军部队派过来,在优势德军面前也没什么太大作用,只要法国投降,英国人也不会过于纠缠。

    且不说施利芬对欧洲搅屎棍的恶劣程度的低估,单单对比利时可能的抵抗都显得过于理想化。

    施利芬计划要求快,计划的每一个步骤的执行都不能出错,一个环节出错就会导致整个计划的执行脱节,鉴于英国参战的可能性与战争时间成正比,因此施利芬晚年一直强调计划的关键在于大力加强右翼,以重兵投入来缩短战争时间。

    然而这就成了日后施利芬的推崇着用来攻击其继任者小毛奇以及威廉二世理由,因为小毛奇在后来实施施利芬计划的时候,并没有加强右翼,反而抽调了大量兵力用来在左翼和法军对峙,导致了右翼的进攻力量不足。

    因此有人攻击因为威廉二世害怕法军攻入德国本土,作为皇帝侍从武官出身,没什么太大能力,只不过因为听话才能坐上总参谋长位置的小毛奇自然要保证左翼不被法军突破,因此没有魄力继续加强右翼,最终导致了施利芬计划的失败。

    更有甚者认为是海军的发展挤占了德国可以用来发展陆军的宝贵国力,如果不发展海军,德国就能有更多的陆军,这样战争初期的法国就更加难以招架,这又是威廉二世和提尔皮茨的锅。

    但是实际上1913年德国国防开支仅占国民收入的4.6,德国并不是没有更多的余力可以压榨,毕竟德国当时还是以发展为主,不可能学日本人那么丧心病狂。

    真正的问题是,以当时的后勤条件和战场空间,德国人根本没可能在那个狭窄的地带投入更多兵力了,再增加投入兵力,那么大军挤在那里只会造成拥堵和混乱。

    利德尔哈特在《战略论》中这样说到:“让过多的部队通过一个有限的空间实施迂回,如果不是小毛奇削减了右翼兵力,任其数量更多,那么随着部队的深入突进,其境况还将更坏。”

    因此约亨对施利芬计划一直以来都是不大感冒的,在约亨心目中更看好的是老毛奇当年制定的西守东攻的两线作战预案,当然老毛奇并没有办法预料掉俄国人只要受到的损失积累到一定程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