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太平新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95章:帝国宪法
第295章:帝国宪法
从以农民为主的天京危机到以工人为核心的三省罢工,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帝国政府经历了两场发人深思的政治运动,这两场看似互不相关的运动其实有着深刻在内在原因,随着思想启萌与工业化的推进,国民解放意识的提高、工人数量的增长都必然的导致社会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即使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也没有办法阻止滚滚而来的历史潮流,历史的必然性促使帝国政府不得不作出深刻的反思。首先从民众的角度来看,以前高高在上的皇帝再次表现出了亲民的作风,即使在民众大规模的冲击下,皇室仍然坚持用采用较为缓和的方式来解决危机,在迫不得以的情况下动用国家武装力量之后,也能对参加动乱的工人宽大处理,这让皇室在民众中的威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加上政府以广州事件为突破口,故意在工人与亲西方知识分子中间制造对立,使工人重新开始回到政府一边。
其次从政府的? 角度来看,朝廷的威望、国家的统一稳定得以保全,在“永不加赋”这四个字的推动下,帝国政府再次迎得了民众的信任,政局得以迅速稳定,同时国家长期难有定论的税制改度也在这场危机中被皇帝御口亲定,低税收政策成为中华帝国政府贯彻始终的重要国策,第三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皇帝陛下坚持通过税收来调节人口增长的办法也成为影响帝国长远发展地重要政策。正是这项政策的出台,使帝国人口从清末的四亿在不到二十年的时候里迅速突破4.3亿后增长渐渐放缓,并最终维持在六亿左右的水平,人口的缓慢增长保证了就业,减轻了政府负担,提高了新增人口的教育质量,推动了整个社会向高素质发展地进程。第四从国家政策来看,正是亲历了这场危机。感于长期战争给民众造成的伤害,帝国皇帝终于将争强争霸地外交政策调整为和平、友好的对外政策,主动与长期对抗的西班牙政府达成和平协议,放弃了长期以来在印度问题上与英国的对抗政策,积极寻求与世界各国开展互利的交往,在坚持即有领土的基础上,放弃扩张(南海问题除外)。并最终通过积极的外交努力实现帝国在世界问题上地话语权。
但是这场危机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首先,由于在解决问题中政府表现出了过度的软弱,结果导致国家机器在执行正常公务时的阻力大大增加,老百姓开始习惯于通过聚众的方式来实现正常途径难以实现的目的,官员在执法中“该严的不严,该软地更加皮软”,造成社会犯罪日趋严重;其二便是将长期以来军方与政府的矛盾露出来。唐叶在危机时刻擅自调动警察部队与天京驻军破坏了帝国政府始终坚持的文官政治原则,第一次将军队拉入到政治问题当中;第三则是工人罢工运动的兴起预示着随着工业化的加快。新兴资产阶级与工人将会更加迫切的追求权力,这就意味着朝廷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进行相适应地政治体制改革,以保证统治阶级始终为社会主流意识的领导者,并以此来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国家长久发展。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前一个问题到并不难解决,但是第二个、第三个问题就比较麻烦了。身为帝国皇帝的王财头一回开始担心起自己的身后事,他自己拥有对帝**队的完全领导权,可是自己退位之后呢?或者自己归天之后呢?继任的皇帝是否有能力继续控制住这些军方将领?未来的各届文官政府是否有能力驾驭国家军队?这一切都是未知数,甚至王财完全有理由相信,以现在国内军、政互不统属的行政架构来看,只要自己一死,那军队就很有可能会慢慢地夺取国家政治权力,而历史上任何一个军人掌权地国家都避免不了在摧毁别人的同时也摧毁自己地命运,但这个问题又的确不好解决。
仿照宋朝体制把军队与将领分割开,到需要时再让两者重新结合?这个不行。事实证明临时拼凑起来的作战体系非常可能出现“将不知兵。兵不识将”的危险局面;是采用监军的办法来加强朝廷对军队的控... -->>
第295章:帝国宪法
第295章:帝国宪法
从以农民为主的天京危机到以工人为核心的三省罢工,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帝国政府经历了两场发人深思的政治运动,这两场看似互不相关的运动其实有着深刻在内在原因,随着思想启萌与工业化的推进,国民解放意识的提高、工人数量的增长都必然的导致社会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即使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也没有办法阻止滚滚而来的历史潮流,历史的必然性促使帝国政府不得不作出深刻的反思。首先从民众的角度来看,以前高高在上的皇帝再次表现出了亲民的作风,即使在民众大规模的冲击下,皇室仍然坚持用采用较为缓和的方式来解决危机,在迫不得以的情况下动用国家武装力量之后,也能对参加动乱的工人宽大处理,这让皇室在民众中的威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加上政府以广州事件为突破口,故意在工人与亲西方知识分子中间制造对立,使工人重新开始回到政府一边。
其次从政府的? 角度来看,朝廷的威望、国家的统一稳定得以保全,在“永不加赋”这四个字的推动下,帝国政府再次迎得了民众的信任,政局得以迅速稳定,同时国家长期难有定论的税制改度也在这场危机中被皇帝御口亲定,低税收政策成为中华帝国政府贯彻始终的重要国策,第三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皇帝陛下坚持通过税收来调节人口增长的办法也成为影响帝国长远发展地重要政策。正是这项政策的出台,使帝国人口从清末的四亿在不到二十年的时候里迅速突破4.3亿后增长渐渐放缓,并最终维持在六亿左右的水平,人口的缓慢增长保证了就业,减轻了政府负担,提高了新增人口的教育质量,推动了整个社会向高素质发展地进程。第四从国家政策来看,正是亲历了这场危机。感于长期战争给民众造成的伤害,帝国皇帝终于将争强争霸地外交政策调整为和平、友好的对外政策,主动与长期对抗的西班牙政府达成和平协议,放弃了长期以来在印度问题上与英国的对抗政策,积极寻求与世界各国开展互利的交往,在坚持即有领土的基础上,放弃扩张(南海问题除外)。并最终通过积极的外交努力实现帝国在世界问题上地话语权。
但是这场危机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首先,由于在解决问题中政府表现出了过度的软弱,结果导致国家机器在执行正常公务时的阻力大大增加,老百姓开始习惯于通过聚众的方式来实现正常途径难以实现的目的,官员在执法中“该严的不严,该软地更加皮软”,造成社会犯罪日趋严重;其二便是将长期以来军方与政府的矛盾露出来。唐叶在危机时刻擅自调动警察部队与天京驻军破坏了帝国政府始终坚持的文官政治原则,第一次将军队拉入到政治问题当中;第三则是工人罢工运动的兴起预示着随着工业化的加快。新兴资产阶级与工人将会更加迫切的追求权力,这就意味着朝廷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进行相适应地政治体制改革,以保证统治阶级始终为社会主流意识的领导者,并以此来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国家长久发展。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前一个问题到并不难解决,但是第二个、第三个问题就比较麻烦了。身为帝国皇帝的王财头一回开始担心起自己的身后事,他自己拥有对帝**队的完全领导权,可是自己退位之后呢?或者自己归天之后呢?继任的皇帝是否有能力继续控制住这些军方将领?未来的各届文官政府是否有能力驾驭国家军队?这一切都是未知数,甚至王财完全有理由相信,以现在国内军、政互不统属的行政架构来看,只要自己一死,那军队就很有可能会慢慢地夺取国家政治权力,而历史上任何一个军人掌权地国家都避免不了在摧毁别人的同时也摧毁自己地命运,但这个问题又的确不好解决。
仿照宋朝体制把军队与将领分割开,到需要时再让两者重新结合?这个不行。事实证明临时拼凑起来的作战体系非常可能出现“将不知兵。兵不识将”的危险局面;是采用监军的办法来加强朝廷对军队的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