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重生之科技巅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管外界怎样变幻,非洲基地都按部就班,实行着当初个基地的初衷。
和北京总公司研发是为了商业化,为了赚钱不同,非洲基地从事的所有研究,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来进行——那就是乌托邦计划!
汪工站在高高的自动工厂上方天桥,俯瞰着他的地盘。
他当初来到非洲,是为了完成萧墙交待给他的任务:用从德国得到的大型高精密车床作为母机,供应国内所需的大型高精密制造设备。
另一个任务,就是研制出十二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
这两个任务,早在两年前他就已经圆满完成。可是,他却留了下来,并且将老伴也接了过来。一切,都是为了乌托邦计划。
汪工所领导的是基地制造部门,这可是全基地最庞大的一个部门。
制造部门有粗加工、精加工、精细加工、特种加工等四个层级,每个层级的保密级别都不相同。最简单的粗加工,工人人数最多,有四百多人。他们的行动非常自由,平时在基地外围工厂上班,下班可以回家。精加工有一百多人,他们就只能住在厂区,不能回家。
精细加工和特种加工则实行的是高度保密措施,总共只有九十八人。
这么少的人,要想完成基地研发部门送来的各种超高精密度的样品,难度非常大。全靠总部带来的高精密度自动化生产线,才能做出研发部门满意地样品来。
在这个超高精密厂房里。实行的是和实验室相同的无尘设计,每个工作人员,都穿着全副连套防尘服。虽然工厂里都有空调降温,一天工作下来,还是感到很疲倦。
自动化生产线强调的不是批量生产能力,而是尽可能保证最高品质。
所以,虽然自动化生产线一共有三个厂房,数万平米,但生产能力仅仅能够完成研发部门的小规模试制。并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产量不大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里所需要的大多数合金材料,都只能由基地自行制造!
基地建有一个小型的特种合金加工厂,通过从非洲各国购买原材料,自行小规模生产,产量也就能维持基地研发部门的试制。有些新配方材料,连特种合金厂也无法提供,全靠实验室制备。不论从成本计算,还是数量上来说,都无法承担大批量加工地要求。
在超高精密厂房相邻不远的地方,还有两个特种加工车间。
那里加工的都是一些特种合金部件,或者是超大型的零部件。里面的制造设备,一些是总部购买以后,提供给他们的,更多的是根据加工需要。自行制造的加工设备。
汪工在天桥上看到他等待地一个部件加工完毕,从天桥上走了下来。
“小型火箭发动机总算完成了,我这就给设备项目组送过去。”他从工作人员手上接过一个两尺来长的玻璃盒。里面有一个直径相当于成人拳头、三十工分长的火箭发动机。
在玻璃盒上,贴着一张标签“集装箱空间传送动力发动机”。
汪工将玻璃盒夹在肋下,离开防护严密的加工厂,走进了一座七层楼高的基地办公大楼。
这栋大楼并不高大,看起来外表也朴实无华。是基地的行政事务大楼。里面有很多的工作人员来来往往,看起来非常繁忙。
汪工拐弯走进右侧的一条通道,推开了第二间房间地大门。
房间上写着“休息间”。
他走进去。里面一个人也没有,椅子都被摆放得整整齐齐,桌上还有一盆花。靠墙的位置,还有一台饮水机、一台咖啡机和一台可乐机。
他推开会议室旁边的一个小门,房间里靠墙放着一列衣柜。
汪工打开最靠里地一个衣柜,里面挂着几件衣物。他将衣物挂钩移往一旁,把一个挂钩扭动了一百八十度,衣柜壁缓缓滑向一旁,露出了一个电梯平台。
他走进去,关上电梯门,按动按钮,电梯平稳地向下行。
在电梯门关上的时候,衣柜的挂钩也翻转一百八十度,重新回归正常。衣柜门自动关上,看上去,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基地的核心研究实验室,全部都修建在地下两公里的地方。
为了建立这个核心地下研究机构,基地工程队整整花了近十年地时间,一点点向下拓展,不断加固。直到下挖至两公里的地方,才转而横向掘进,并时刻进行固化处理,安装液压支撑臂。
工程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完工!
目前只是把主要的核心研究室,都转入了地下,只在地上留下了一些外围实验室。而按照最终设计,他们将把所有地实验室都转移下来,并且会再向下掘进几百米,建立一个小型工厂,囤积一批物资,用于在隐秘情况下的研制开发工作。
当初在执行乌托邦计划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可能他们一生也看不到这个计划实现的那一天。
因此,如何在隐秘的条件下,坚持研究,成为他们考虑的首先项目。
汪工在两年以前,也是这样认为的。
可现在,随着光电混合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到来,并搭建起一套模拟显示系统,大多数人却发现了一丝光亮,似乎研究就要获得突破性飞跃。
乌托邦计划要进行许多大型的地面、空间试验,以验证相关研究成果。
以前,几内亚比绍区区一百公里的国土纵深,他们根本无法在保证机密的情况下,进行试验。很多测试。他们只能通过十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进行理论上的验证。进展缓慢不说,数据地真实性,也很让人怀疑。
但现在,他们终于可以在近乎实际的情况下,公然展开大规模试验。
这样,所有的研究成果,都能摆上台面。在一个只有他们存在的类真实世界里,肆无忌惮地进行各种各样的试验!
想想吧。许多研
,就是因为需要进行大量注定必然失败的试验,造成费,才因为资金制约,使得研究只能蹒跚而行。可是他们,却能够在并不额外投入的情况下,没日没夜地展开各种近乎于真实的试验,随时验证他们地想法。对研究方向进行调整、修正,这个研究进度,怎么可能不快?
光电混合超级计算机系统,超拟真世界的出现,让他们的研究,一下提高了十倍、二十倍,甚至是一百倍!
并且,光电混合超级计算机系统强劲的计算能力。在数据回放、分析、辅助运算等等方面,都给予了科学家极大的帮助。
连汪工这样,只想这位乌托邦计划做出贡献。并不奢望看到结果的人,都开始怦然心动起来。
也许,在他们有生之年,真的可以看到计划实现的那一天!
研究人员地热情,空前高涨!
汪工从电梯出来。没有直接去动力部门,而是转到了材料部门。
材料部门是仅次于制造部门的第二大研究机构。
他分成了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三个大项,每个大项下面。又细分了许多小组。像黑色金属、合金、陶瓷、玻璃、塑料、碳与石墨材料等等,十多个小组。
萧强当初觉得材料研究的耗资太大,在这方面走了一些弯路。然而材料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你的理论研究再出色,没有合适的材料,根本无法作出符合预期要求的产品来。结果寰宇公司在很多时候,只能向国内的研究单位求援,寻求材料配方。
此后,他开始加强了在材料研究上地投入。
特别是乌托邦计划,需要的材料都是从国际市场上购买不到的新型材料,这些材料国外都是对中国出口封锁地,他们想买也买不到。
等到寰宇公司率先研制出十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材料研究开始发挥大作用。
各种基础材料的物理研究,都有非常详尽的数据。材料研究更多的是通过无数的试验,以寻找最佳配方,或是将多种材料融合,制造出合乎要求地新材料。
超级计算机加快了这个实验的进程。
萧强通过奥斯丁,秘密调运过来的数十台超级计算机,让材料研究走上了正轨。这也间接使得其他研究部门大大受益,一个个能够满足他们基本要求地新材料、新配方的出现,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材料选择范围。
但真正让乌托邦计划冲上快车道的,还是光电混合超级计算机的到来。
在所有研究部门中,材料部门对于新超级计算机的到来,举双手双脚欢迎。
他们已经在十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中,尝到了甜头,新成果层出不穷地出现,他们怎么可能,不热烈欢迎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安装到位?
疯狂的材料部门,进行了一系列被其他部门笑称为“大跃进”的大规模试验。
各个小组,都利用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先后输入不同的变量要求,同时进行一百个以上的誓言。如此海量的试验,新的发现、新的配方,如雨后春笋,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
验证模拟试验结果的小组,全天二十四小时连轴转。
他们将其他小组转过来的,取得了成果的实验,在现实条件下重现。有些重复性试验,取得了和模拟试验一样的成果,有的居然还出现了超过模拟试验的成绩。
只有很少的验证试验,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效。
寰宇公司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研究,已经有将近十年的运用经验。
超拟真材料研究工程学,寰宇公司的内部应用软件,其拟真程度非常之高。要是横向比较的话,寰宇公司要是自认第二。其他任何公司,都没有资格称老大。
没有取得成效地验证试验,主要还是因为人们现有水平的缺陷,一些人们还没有发现的特殊物理现象,制约了超拟真研究,完全等同于真实世界。
基地材料部门验证小组,将失败的实验原始记录和当初的模拟试验纪录,都传回了寰宇公司总部应用软件部门,供其进行分析。一些设计上的缺陷。会进行修改,但现有物理研究上的缺失,就不是他们能够解决得了的。
即便如此,无数新配方、新材料的发现,也让验证小组叫苦不迭。
验证小组地规模不断扩大,还是跟不上新发现的速度。
最开心的,是那些急等新材料的研究部门。有些研究部门的关键研究,已经取得了理论上的突破。但手头没有合用的材料,一直眼巴巴地等着。
现在,他们一下子从以前只能在有限的几种材料中,勉为其难地凑合,到现在,几十上百种材料及相关数据摆在面前,让他们挑花了眼。
于是,他们也终于可以在相关实验中。采用各种不同材料地数据,来验证他们的新研究成果。
这就是现代科技,一环扣一环。每一环的成果,都会引发链式反应。
光电混合超级计算机的出现,让寰宇公司总部的研究部门、基地的乌托邦计划研究机构,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如同坐上了高速列车。一往无前地冲在了世界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并不断将双方地差距拉大、拉大……
汪工找到了材料部门的负责人,前苏联的一个著名材料学专家瓦西里。他正埋头在电脑屏幕上,看着一屏又一屏地数据,目不转睛,一点也没看到汪工的到来。
瓦西里是在苏联崩溃前夕,才被杨克维奇从中央材料研究所,游说出来的。
他的来到,大大加强了材料部门的研发实力。他所带来地相关研究材料... -->>
.
管外界怎样变幻,非洲基地都按部就班,实行着当初个基地的初衷。
和北京总公司研发是为了商业化,为了赚钱不同,非洲基地从事的所有研究,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来进行——那就是乌托邦计划!
汪工站在高高的自动工厂上方天桥,俯瞰着他的地盘。
他当初来到非洲,是为了完成萧墙交待给他的任务:用从德国得到的大型高精密车床作为母机,供应国内所需的大型高精密制造设备。
另一个任务,就是研制出十二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
这两个任务,早在两年前他就已经圆满完成。可是,他却留了下来,并且将老伴也接了过来。一切,都是为了乌托邦计划。
汪工所领导的是基地制造部门,这可是全基地最庞大的一个部门。
制造部门有粗加工、精加工、精细加工、特种加工等四个层级,每个层级的保密级别都不相同。最简单的粗加工,工人人数最多,有四百多人。他们的行动非常自由,平时在基地外围工厂上班,下班可以回家。精加工有一百多人,他们就只能住在厂区,不能回家。
精细加工和特种加工则实行的是高度保密措施,总共只有九十八人。
这么少的人,要想完成基地研发部门送来的各种超高精密度的样品,难度非常大。全靠总部带来的高精密度自动化生产线,才能做出研发部门满意地样品来。
在这个超高精密厂房里。实行的是和实验室相同的无尘设计,每个工作人员,都穿着全副连套防尘服。虽然工厂里都有空调降温,一天工作下来,还是感到很疲倦。
自动化生产线强调的不是批量生产能力,而是尽可能保证最高品质。
所以,虽然自动化生产线一共有三个厂房,数万平米,但生产能力仅仅能够完成研发部门的小规模试制。并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产量不大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里所需要的大多数合金材料,都只能由基地自行制造!
基地建有一个小型的特种合金加工厂,通过从非洲各国购买原材料,自行小规模生产,产量也就能维持基地研发部门的试制。有些新配方材料,连特种合金厂也无法提供,全靠实验室制备。不论从成本计算,还是数量上来说,都无法承担大批量加工地要求。
在超高精密厂房相邻不远的地方,还有两个特种加工车间。
那里加工的都是一些特种合金部件,或者是超大型的零部件。里面的制造设备,一些是总部购买以后,提供给他们的,更多的是根据加工需要。自行制造的加工设备。
汪工在天桥上看到他等待地一个部件加工完毕,从天桥上走了下来。
“小型火箭发动机总算完成了,我这就给设备项目组送过去。”他从工作人员手上接过一个两尺来长的玻璃盒。里面有一个直径相当于成人拳头、三十工分长的火箭发动机。
在玻璃盒上,贴着一张标签“集装箱空间传送动力发动机”。
汪工将玻璃盒夹在肋下,离开防护严密的加工厂,走进了一座七层楼高的基地办公大楼。
这栋大楼并不高大,看起来外表也朴实无华。是基地的行政事务大楼。里面有很多的工作人员来来往往,看起来非常繁忙。
汪工拐弯走进右侧的一条通道,推开了第二间房间地大门。
房间上写着“休息间”。
他走进去。里面一个人也没有,椅子都被摆放得整整齐齐,桌上还有一盆花。靠墙的位置,还有一台饮水机、一台咖啡机和一台可乐机。
他推开会议室旁边的一个小门,房间里靠墙放着一列衣柜。
汪工打开最靠里地一个衣柜,里面挂着几件衣物。他将衣物挂钩移往一旁,把一个挂钩扭动了一百八十度,衣柜壁缓缓滑向一旁,露出了一个电梯平台。
他走进去,关上电梯门,按动按钮,电梯平稳地向下行。
在电梯门关上的时候,衣柜的挂钩也翻转一百八十度,重新回归正常。衣柜门自动关上,看上去,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基地的核心研究实验室,全部都修建在地下两公里的地方。
为了建立这个核心地下研究机构,基地工程队整整花了近十年地时间,一点点向下拓展,不断加固。直到下挖至两公里的地方,才转而横向掘进,并时刻进行固化处理,安装液压支撑臂。
工程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完工!
目前只是把主要的核心研究室,都转入了地下,只在地上留下了一些外围实验室。而按照最终设计,他们将把所有地实验室都转移下来,并且会再向下掘进几百米,建立一个小型工厂,囤积一批物资,用于在隐秘情况下的研制开发工作。
当初在执行乌托邦计划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可能他们一生也看不到这个计划实现的那一天。
因此,如何在隐秘的条件下,坚持研究,成为他们考虑的首先项目。
汪工在两年以前,也是这样认为的。
可现在,随着光电混合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到来,并搭建起一套模拟显示系统,大多数人却发现了一丝光亮,似乎研究就要获得突破性飞跃。
乌托邦计划要进行许多大型的地面、空间试验,以验证相关研究成果。
以前,几内亚比绍区区一百公里的国土纵深,他们根本无法在保证机密的情况下,进行试验。很多测试。他们只能通过十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进行理论上的验证。进展缓慢不说,数据地真实性,也很让人怀疑。
但现在,他们终于可以在近乎实际的情况下,公然展开大规模试验。
这样,所有的研究成果,都能摆上台面。在一个只有他们存在的类真实世界里,肆无忌惮地进行各种各样的试验!
想想吧。许多研
,就是因为需要进行大量注定必然失败的试验,造成费,才因为资金制约,使得研究只能蹒跚而行。可是他们,却能够在并不额外投入的情况下,没日没夜地展开各种近乎于真实的试验,随时验证他们地想法。对研究方向进行调整、修正,这个研究进度,怎么可能不快?
光电混合超级计算机系统,超拟真世界的出现,让他们的研究,一下提高了十倍、二十倍,甚至是一百倍!
并且,光电混合超级计算机系统强劲的计算能力。在数据回放、分析、辅助运算等等方面,都给予了科学家极大的帮助。
连汪工这样,只想这位乌托邦计划做出贡献。并不奢望看到结果的人,都开始怦然心动起来。
也许,在他们有生之年,真的可以看到计划实现的那一天!
研究人员地热情,空前高涨!
汪工从电梯出来。没有直接去动力部门,而是转到了材料部门。
材料部门是仅次于制造部门的第二大研究机构。
他分成了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三个大项,每个大项下面。又细分了许多小组。像黑色金属、合金、陶瓷、玻璃、塑料、碳与石墨材料等等,十多个小组。
萧强当初觉得材料研究的耗资太大,在这方面走了一些弯路。然而材料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你的理论研究再出色,没有合适的材料,根本无法作出符合预期要求的产品来。结果寰宇公司在很多时候,只能向国内的研究单位求援,寻求材料配方。
此后,他开始加强了在材料研究上地投入。
特别是乌托邦计划,需要的材料都是从国际市场上购买不到的新型材料,这些材料国外都是对中国出口封锁地,他们想买也买不到。
等到寰宇公司率先研制出十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材料研究开始发挥大作用。
各种基础材料的物理研究,都有非常详尽的数据。材料研究更多的是通过无数的试验,以寻找最佳配方,或是将多种材料融合,制造出合乎要求地新材料。
超级计算机加快了这个实验的进程。
萧强通过奥斯丁,秘密调运过来的数十台超级计算机,让材料研究走上了正轨。这也间接使得其他研究部门大大受益,一个个能够满足他们基本要求地新材料、新配方的出现,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材料选择范围。
但真正让乌托邦计划冲上快车道的,还是光电混合超级计算机的到来。
在所有研究部门中,材料部门对于新超级计算机的到来,举双手双脚欢迎。
他们已经在十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中,尝到了甜头,新成果层出不穷地出现,他们怎么可能,不热烈欢迎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安装到位?
疯狂的材料部门,进行了一系列被其他部门笑称为“大跃进”的大规模试验。
各个小组,都利用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先后输入不同的变量要求,同时进行一百个以上的誓言。如此海量的试验,新的发现、新的配方,如雨后春笋,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
验证模拟试验结果的小组,全天二十四小时连轴转。
他们将其他小组转过来的,取得了成果的实验,在现实条件下重现。有些重复性试验,取得了和模拟试验一样的成果,有的居然还出现了超过模拟试验的成绩。
只有很少的验证试验,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效。
寰宇公司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研究,已经有将近十年的运用经验。
超拟真材料研究工程学,寰宇公司的内部应用软件,其拟真程度非常之高。要是横向比较的话,寰宇公司要是自认第二。其他任何公司,都没有资格称老大。
没有取得成效地验证试验,主要还是因为人们现有水平的缺陷,一些人们还没有发现的特殊物理现象,制约了超拟真研究,完全等同于真实世界。
基地材料部门验证小组,将失败的实验原始记录和当初的模拟试验纪录,都传回了寰宇公司总部应用软件部门,供其进行分析。一些设计上的缺陷。会进行修改,但现有物理研究上的缺失,就不是他们能够解决得了的。
即便如此,无数新配方、新材料的发现,也让验证小组叫苦不迭。
验证小组地规模不断扩大,还是跟不上新发现的速度。
最开心的,是那些急等新材料的研究部门。有些研究部门的关键研究,已经取得了理论上的突破。但手头没有合用的材料,一直眼巴巴地等着。
现在,他们一下子从以前只能在有限的几种材料中,勉为其难地凑合,到现在,几十上百种材料及相关数据摆在面前,让他们挑花了眼。
于是,他们也终于可以在相关实验中。采用各种不同材料地数据,来验证他们的新研究成果。
这就是现代科技,一环扣一环。每一环的成果,都会引发链式反应。
光电混合超级计算机的出现,让寰宇公司总部的研究部门、基地的乌托邦计划研究机构,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如同坐上了高速列车。一往无前地冲在了世界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并不断将双方地差距拉大、拉大……
汪工找到了材料部门的负责人,前苏联的一个著名材料学专家瓦西里。他正埋头在电脑屏幕上,看着一屏又一屏地数据,目不转睛,一点也没看到汪工的到来。
瓦西里是在苏联崩溃前夕,才被杨克维奇从中央材料研究所,游说出来的。
他的来到,大大加强了材料部门的研发实力。他所带来地相关研究材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