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百战奇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凡战,所谓奇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交战之际,惊前掩后,冲东击西,使敌莫知所备,如此则胜。法曰:“敌虚,则我必为奇。”
三国,魏景元四年,诏诸军征蜀,大将军司马宣王指授节度,使邓艾与蜀将姜维相缀连于雍州,刺史诸葛绪邀维,令不得归。艾遣天水太守王颀等直攻维营,陇西太守牵弘邀其前,金城太守杨欣诣甘松。维闻钟会诸军已入汉中,退还。欣等蹑于强川口,大战,维败走。闻雍州已塞道,屯桥头,乃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雍州后。诸葛绪闻之,却还三十里。维入北道三十里,闻绪军却,〔寻〕还,从桥头欲过,绪趣截维,较一日不及。维遂东,还守剑阁。钟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从阴平由邪径出汉中、德阳亭趣涪,去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信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难,粮运将匮,频至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阵待艾。艾遣其子邓忠出其右、司马师綦等出其左。忠、綦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胜。”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綦等,将斩之。忠、綦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进军成都。刘禅遣使请降,遂灭蜀。
<b>译文</b>
大凡战争中所说的用“奇”指的是进攻敌人所无防备之处,出击敌人所未意想之时。在与敌人交战之际,要采用惊扰其前而掩袭其后,声冲其东而实击其西的佯动战法,使敌人迷茫失主而不知道怎样进行防备。这样作战,就能胜利。诚如兵法所说:“发现敌人有虚弱之点,我就一定采取出奇制胜战法袭击它。”三国时期,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元帝曹奂下诏命令各路魏军征伐蜀国,大将军文王司马昭担任总指挥,他派遣征西将军邓艾率部牵制蜀将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率部截击妻维,使其不能退回蜀国内地。邓艾则派天水郡太守王颀等将率部直接进攻姜维营垒,陇西郡太守牵弘从前面进行拦击,金城郡太守杨欣率部迂回甘松岭以侧击姜维背后。姜维听说魏将钟会所率诸军已经进入关中,于是引兵退还。魏将杨欣等率部跟踪追击到强川口,双方展开激战,姜维战败退走。姜维听说雍州刺史诸葛绪所部已经驻屯桥头截断了道路,便从孔函谷进入北道,打算从雍州刺史诸葛绪军背后绕过回蜀。诸葛绪获悉了姜维的行动企图后,立即退兵三十里。姜维率军进入北道三十里时,听说诸葛绪军已经退却,便又引军折回,从桥头通过,诸葛绪也就随即急速返回进行拦截,但迟到一天而未赶上。姜维于是引兵向东退却,回到剑阁进行防守;魏将钟会率兵进攻姜维,但没有能够取胜。邓艾这时上书献策说:“如今敌人已遭到挫折,我们应当乘势追击,从阴平小路经过汉时德阳亭直插涪城,也就是从剑阁以西百余里绕道而进,前出至距成都三百里的地方,采用出奇制胜战法直捣敌国腹心地区。那么,防守剑阁的姜维军必定回援涪城,钟会所部就可从大道长驱直进;如果剑阁的姜维军不回援,则接应涪城的援兵就很少了。兵书上说‘进攻敌人所无防备之处,出击敌人所未意想之时’。现在我们如能奇袭敌人空虚之处,击败蜀军则是必然之势。”(是年十月)邓艾率军从阴平道进军通过了七百余里的无人地区,他们凿山开路,架设栈道;由于山高谷深,进军极为艰难,粮运将断,几乎陷入绝境。邓艾亲自以毡裹身,从山上翻滚而下;将士们都攀树木爬悬崖,如同水中游鱼一个接一个地前进。邓艾部队先期进至江油城,该地蜀军守将马邈不战而降。蜀国卫将军诸葛瞻获此消息后,把部队从涪城撤往绵竹,摆好阵势等待邓艾军。邓艾派遣其子邓忠率部进攻蜀军右翼;司马师纂率部进攻蜀军左翼。但邓忠和师纂出战不利,都退了回来,并且说:“敌人不可战胜。”邓艾一听大怒,说:“生死存亡之分界,就在今天这一仗,哪有什么不可战胜之说!”邓艾怒责邓忠和师纂等人,并要将他们斩首示众。邓忠和师纂赶紧重新出战,结果大败蜀军,击斩诸葛瞻和尚书张遵等人,乘胜进抵成都城北之雒县。在魏军兵临成都的形势下,蜀国后主刘禅被迫派出使者向邓艾请降,魏军于是灭亡了蜀国。
<b>解析</b>
本篇以奇战为题,旨在阐述作战中如何运用出奇制胜的原则和方法问题。它认为,在对敌作战中,为了达成“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作战效果,应当采用“惊前掩后,冲东击西”的佯动惑敌的战法,使敌人对我无从防备。这样,就能战胜敌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是我国春秋末期大军事家孙武最早提出的战争名言,其实质是强调进攻的突然性问题。而要达到对敌实施攻击的突然性,则必须采用隐密而巧妙的战法,在敌人未曾意想之时,突然攻击其没有防备的薄弱环节,才能一举置敌人于死地,从而达成出奇制胜的作战目的。三国时期的魏将邓艾偷渡阴平的灭蜀之战,就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出奇制胜的著名战例之一。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九月,魏军兵分三路攻蜀。镇西将军钟会率领魏军主力攻入汉中后,顺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直下,企图一举夺取剑阁险关而进逼蜀都成都。但是,由于蜀将姜维率领主力凭险抗御,使钟会所部受阻于剑阁而不得前进。然而,由征西将军邓艾所率的另一路魏军,却选择了“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这条为蜀军所不曾设防的进攻路线。邓艾军经过无人之地七百里,历尽艰难险阻。从现象上看,选择这条迂远难行的路线,对魏军进攻作战似乎不利,但实际上,却使魏军绕开了蜀军主力,在敌人不曾意想和设防的路线前进,恰恰成了直趋蜀都成都的捷径,从而顺利达成了出奇制胜、一举灭蜀的战略目的。孙子所揭示的“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见孙子兵法-军争篇)和“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见孙子兵法-计篇)的作战指导原则,在邓艾攻蜀作战的实践中得到了极为成功的运用,这也正是邓艾顺利灭蜀的重要原因。
凡战,所谓奇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交战之际,惊前掩后,冲东击西,使敌莫知所备,如此则胜。法曰:“敌虚,则我必为奇。”
三国,魏景元四年,诏诸军征蜀,大将军司马宣王指授节度,使邓艾与蜀将姜维相缀连于雍州,刺史诸葛绪邀维,令不得归。艾遣天水太守王颀等直攻维营,陇西太守牵弘邀其前,金城太守杨欣诣甘松。维闻钟会诸军已入汉中,退还。欣等蹑于强川口,大战,维败走。闻雍州已塞道,屯桥头,乃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雍州后。诸葛绪闻之,却还三十里。维入北道三十里,闻绪军却,〔寻〕还,从桥头欲过,绪趣截维,较一日不及。维遂东,还守剑阁。钟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从阴平由邪径出汉中、德阳亭趣涪,去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信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难,粮运将匮,频至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阵待艾。艾遣其子邓忠出其右、司马师綦等出其左。忠、綦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胜。”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綦等,将斩之。忠、綦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进军成都。刘禅遣使请降,遂灭蜀。
<b>译文</b>
大凡战争中所说的用“奇”指的是进攻敌人所无防备之处,出击敌人所未意想之时。在与敌人交战之际,要采用惊扰其前而掩袭其后,声冲其东而实击其西的佯动战法,使敌人迷茫失主而不知道怎样进行防备。这样作战,就能胜利。诚如兵法所说:“发现敌人有虚弱之点,我就一定采取出奇制胜战法袭击它。”三国时期,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元帝曹奂下诏命令各路魏军征伐蜀国,大将军文王司马昭担任总指挥,他派遣征西将军邓艾率部牵制蜀将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率部截击妻维,使其不能退回蜀国内地。邓艾则派天水郡太守王颀等将率部直接进攻姜维营垒,陇西郡太守牵弘从前面进行拦击,金城郡太守杨欣率部迂回甘松岭以侧击姜维背后。姜维听说魏将钟会所率诸军已经进入关中,于是引兵退还。魏将杨欣等率部跟踪追击到强川口,双方展开激战,姜维战败退走。姜维听说雍州刺史诸葛绪所部已经驻屯桥头截断了道路,便从孔函谷进入北道,打算从雍州刺史诸葛绪军背后绕过回蜀。诸葛绪获悉了姜维的行动企图后,立即退兵三十里。姜维率军进入北道三十里时,听说诸葛绪军已经退却,便又引军折回,从桥头通过,诸葛绪也就随即急速返回进行拦截,但迟到一天而未赶上。姜维于是引兵向东退却,回到剑阁进行防守;魏将钟会率兵进攻姜维,但没有能够取胜。邓艾这时上书献策说:“如今敌人已遭到挫折,我们应当乘势追击,从阴平小路经过汉时德阳亭直插涪城,也就是从剑阁以西百余里绕道而进,前出至距成都三百里的地方,采用出奇制胜战法直捣敌国腹心地区。那么,防守剑阁的姜维军必定回援涪城,钟会所部就可从大道长驱直进;如果剑阁的姜维军不回援,则接应涪城的援兵就很少了。兵书上说‘进攻敌人所无防备之处,出击敌人所未意想之时’。现在我们如能奇袭敌人空虚之处,击败蜀军则是必然之势。”(是年十月)邓艾率军从阴平道进军通过了七百余里的无人地区,他们凿山开路,架设栈道;由于山高谷深,进军极为艰难,粮运将断,几乎陷入绝境。邓艾亲自以毡裹身,从山上翻滚而下;将士们都攀树木爬悬崖,如同水中游鱼一个接一个地前进。邓艾部队先期进至江油城,该地蜀军守将马邈不战而降。蜀国卫将军诸葛瞻获此消息后,把部队从涪城撤往绵竹,摆好阵势等待邓艾军。邓艾派遣其子邓忠率部进攻蜀军右翼;司马师纂率部进攻蜀军左翼。但邓忠和师纂出战不利,都退了回来,并且说:“敌人不可战胜。”邓艾一听大怒,说:“生死存亡之分界,就在今天这一仗,哪有什么不可战胜之说!”邓艾怒责邓忠和师纂等人,并要将他们斩首示众。邓忠和师纂赶紧重新出战,结果大败蜀军,击斩诸葛瞻和尚书张遵等人,乘胜进抵成都城北之雒县。在魏军兵临成都的形势下,蜀国后主刘禅被迫派出使者向邓艾请降,魏军于是灭亡了蜀国。
<b>解析</b>
本篇以奇战为题,旨在阐述作战中如何运用出奇制胜的原则和方法问题。它认为,在对敌作战中,为了达成“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作战效果,应当采用“惊前掩后,冲东击西”的佯动惑敌的战法,使敌人对我无从防备。这样,就能战胜敌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是我国春秋末期大军事家孙武最早提出的战争名言,其实质是强调进攻的突然性问题。而要达到对敌实施攻击的突然性,则必须采用隐密而巧妙的战法,在敌人未曾意想之时,突然攻击其没有防备的薄弱环节,才能一举置敌人于死地,从而达成出奇制胜的作战目的。三国时期的魏将邓艾偷渡阴平的灭蜀之战,就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出奇制胜的著名战例之一。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九月,魏军兵分三路攻蜀。镇西将军钟会率领魏军主力攻入汉中后,顺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直下,企图一举夺取剑阁险关而进逼蜀都成都。但是,由于蜀将姜维率领主力凭险抗御,使钟会所部受阻于剑阁而不得前进。然而,由征西将军邓艾所率的另一路魏军,却选择了“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这条为蜀军所不曾设防的进攻路线。邓艾军经过无人之地七百里,历尽艰难险阻。从现象上看,选择这条迂远难行的路线,对魏军进攻作战似乎不利,但实际上,却使魏军绕开了蜀军主力,在敌人不曾意想和设防的路线前进,恰恰成了直趋蜀都成都的捷径,从而顺利达成了出奇制胜、一举灭蜀的战略目的。孙子所揭示的“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见孙子兵法-军争篇)和“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见孙子兵法-计篇)的作战指导原则,在邓艾攻蜀作战的实践中得到了极为成功的运用,这也正是邓艾顺利灭蜀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