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维多利亚的秘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得花钱,于是,他带着胡光墉一起来到了上海战场,继续低调地招募助选人材。
胡光墉现在不是那个富甲天下的红顶商人了,由于军需供应引入了第三方审计制度,他的油水捞得有限,而且他也听说了,民选巡抚之后别以为就完事儿了,以后为了形成三权分立,江苏还要民选议员以制约巡抚的权力。雪岩兄那是多么机智的家伙,感到自己的财力不够强大,得拉拢更多的人。
他先是纠集了一些与之交友的上海商人,主要是徽商群体,办了一份报纸,名为“申报”,招募记者,并向各国通讯社购买新闻源。只要有资金,报纸的产量绝对不是问题,现在上海已经出现了大小十余种报纸,因为业内都知道《电讯报》的一流印刷厂可以为各家报纸代工,你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这方面,有温莎家族幕僚成员的曾纪泽早就率先出手,注册了《时报》这个明显想跟英国times和纽约时报学习的报纸,英国的times则在中国翻译成了泰晤士。《电讯报》虽然实力超群,但是至今在销量上敌不过泰晤士报,因为它的口味实在是太清淡了,只有在发生科技事件的时候,群众争相购买。曾纪泽的目光是向泰晤士看齐的。
电讯报从来没有参与选举的传统,自然也不会支持谁,所以纵使曾纪泽以唐宁的学生自居,也没有受到优待。大清皇家电台也是一个威力巨大的舆论工具,是bbc国际语言版之外罕见的电台。可见温莎集团对大清之与众不同。大清皇家电台也不参与选举。其余候选人也只能发行报刊以宣传自己。
一时间,光是有能力自己办报的候选人就兴办了《上海新报》《上海泰晤士报》《中国日报》《政治报》《民报》《清议报》合共八家报纸。徽商、晋商、粤商、买办等支持的政客纷纷粉墨登场。
有眼光的政客甚至已经在做长远打算,专门成立政党以图长期经营这一事业,曾纪泽再次走在前列,创立了“进步党”,就算这次竞选不利,他还打算在议员选举时再次发力。
李鸿章学习能力极强,发现对方成立政党可以为长期参政建班子之后,立即有样学样,搞了大清第二个政党:大公党。为了得到更靠谱的竞选知识,他还设法找到了目前在东印度公司就职的容闳加盟,这位是耶鲁大学毕业生,确实见识过西方选举的场面。
容宏加入李的幕僚之后,着手制定寻找最大竞争对手的弱点:年轻,没有参加过传统的科举。不过李鸿章念在跟老曾有旧,不能太过份,只能暗示,以免戴上诬蔑老师的儿子的罪名。他的重点还是要放在如何施政上面,这时他找到了另外一个人材,冯桂芬。
冯是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学生,文名满天下,并对西学颇有心得,提出了乡村民主化的主要施政方案,每满一百人选出一个“村董”,村董们商议解决乡里的事务,以分担县政府的负担,甚至县里也可以选出“县董”,这是最激进的民主化进程方案,果然提出之后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目前的朝廷是皇权不下县,只有县级长官是朝廷任命的,所以村董理所当然的可以选出村长、乡长来,而县董就要复杂得多,只能先做一个制约县令的议会式的机构,下一步的改革要等朝廷的推进。
这个方案挺有趣的,大清新闻报和大清皇家电台都报导了这个消息。李大人似乎打了个胜仗。不过,他的情报部门很快就传来令人揪心的消息——小曾已经学会了亲自走到百姓中间,听取他们的需求,然后给选民承诺一些解决办法,这个办法厉害,经过《时报》一吹捧,许多的选民开始给曾大人写信、发电报诉苦,希望曾青天能帮他们解决生活疾苦的问题。
一个大官人要跟那些屁民纠缠不清,真是痛苦啊!可是李大人似乎已经感到被逼上绝路了,不得不学习,也开始深入民间。
因为双方没有辩论的传统,而且老李跟老曾是旧识,放不开手脚去攻击对方,这一次竞选似乎显得特别的文明,几乎就没有谈到对方的私生活之类的事情。大家都在谈民生,修路、田地分级不公、矿难、赋税等都是重要议题。
唐宁自然很关注这一场竞选,感觉这帮第一次选举还挺靠谱的啊。
第一回选举,连民意调查的机构都没有,大家都是凭感觉在搞事,只有到最后投票的时候才能发现谁是赢家。中国第一场选举完美收宫,9位合格候选人最后角逐,善于学习、放得下身段的成熟政治家李鸿章以35%的得票率赢得胜利。他的主要对手小曾以29%屈居第二。辅政大臣郭嵩涛亲赴上海,向李大人恭喜“连任”。顺便一同观看了在法租界上演的话剧“东王受审”。李鸿章居然还幸运地抽到了唐宁签名的《全球简史》。他们绝想不到,这一出法制剧是个小女孩导演的。
唐宁在书上最终写的那句话是:好的历史不能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得花钱,于是,他带着胡光墉一起来到了上海战场,继续低调地招募助选人材。
胡光墉现在不是那个富甲天下的红顶商人了,由于军需供应引入了第三方审计制度,他的油水捞得有限,而且他也听说了,民选巡抚之后别以为就完事儿了,以后为了形成三权分立,江苏还要民选议员以制约巡抚的权力。雪岩兄那是多么机智的家伙,感到自己的财力不够强大,得拉拢更多的人。
他先是纠集了一些与之交友的上海商人,主要是徽商群体,办了一份报纸,名为“申报”,招募记者,并向各国通讯社购买新闻源。只要有资金,报纸的产量绝对不是问题,现在上海已经出现了大小十余种报纸,因为业内都知道《电讯报》的一流印刷厂可以为各家报纸代工,你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这方面,有温莎家族幕僚成员的曾纪泽早就率先出手,注册了《时报》这个明显想跟英国times和纽约时报学习的报纸,英国的times则在中国翻译成了泰晤士。《电讯报》虽然实力超群,但是至今在销量上敌不过泰晤士报,因为它的口味实在是太清淡了,只有在发生科技事件的时候,群众争相购买。曾纪泽的目光是向泰晤士看齐的。
电讯报从来没有参与选举的传统,自然也不会支持谁,所以纵使曾纪泽以唐宁的学生自居,也没有受到优待。大清皇家电台也是一个威力巨大的舆论工具,是bbc国际语言版之外罕见的电台。可见温莎集团对大清之与众不同。大清皇家电台也不参与选举。其余候选人也只能发行报刊以宣传自己。
一时间,光是有能力自己办报的候选人就兴办了《上海新报》《上海泰晤士报》《中国日报》《政治报》《民报》《清议报》合共八家报纸。徽商、晋商、粤商、买办等支持的政客纷纷粉墨登场。
有眼光的政客甚至已经在做长远打算,专门成立政党以图长期经营这一事业,曾纪泽再次走在前列,创立了“进步党”,就算这次竞选不利,他还打算在议员选举时再次发力。
李鸿章学习能力极强,发现对方成立政党可以为长期参政建班子之后,立即有样学样,搞了大清第二个政党:大公党。为了得到更靠谱的竞选知识,他还设法找到了目前在东印度公司就职的容闳加盟,这位是耶鲁大学毕业生,确实见识过西方选举的场面。
容宏加入李的幕僚之后,着手制定寻找最大竞争对手的弱点:年轻,没有参加过传统的科举。不过李鸿章念在跟老曾有旧,不能太过份,只能暗示,以免戴上诬蔑老师的儿子的罪名。他的重点还是要放在如何施政上面,这时他找到了另外一个人材,冯桂芬。
冯是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学生,文名满天下,并对西学颇有心得,提出了乡村民主化的主要施政方案,每满一百人选出一个“村董”,村董们商议解决乡里的事务,以分担县政府的负担,甚至县里也可以选出“县董”,这是最激进的民主化进程方案,果然提出之后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目前的朝廷是皇权不下县,只有县级长官是朝廷任命的,所以村董理所当然的可以选出村长、乡长来,而县董就要复杂得多,只能先做一个制约县令的议会式的机构,下一步的改革要等朝廷的推进。
这个方案挺有趣的,大清新闻报和大清皇家电台都报导了这个消息。李大人似乎打了个胜仗。不过,他的情报部门很快就传来令人揪心的消息——小曾已经学会了亲自走到百姓中间,听取他们的需求,然后给选民承诺一些解决办法,这个办法厉害,经过《时报》一吹捧,许多的选民开始给曾大人写信、发电报诉苦,希望曾青天能帮他们解决生活疾苦的问题。
一个大官人要跟那些屁民纠缠不清,真是痛苦啊!可是李大人似乎已经感到被逼上绝路了,不得不学习,也开始深入民间。
因为双方没有辩论的传统,而且老李跟老曾是旧识,放不开手脚去攻击对方,这一次竞选似乎显得特别的文明,几乎就没有谈到对方的私生活之类的事情。大家都在谈民生,修路、田地分级不公、矿难、赋税等都是重要议题。
唐宁自然很关注这一场竞选,感觉这帮第一次选举还挺靠谱的啊。
第一回选举,连民意调查的机构都没有,大家都是凭感觉在搞事,只有到最后投票的时候才能发现谁是赢家。中国第一场选举完美收宫,9位合格候选人最后角逐,善于学习、放得下身段的成熟政治家李鸿章以35%的得票率赢得胜利。他的主要对手小曾以29%屈居第二。辅政大臣郭嵩涛亲赴上海,向李大人恭喜“连任”。顺便一同观看了在法租界上演的话剧“东王受审”。李鸿章居然还幸运地抽到了唐宁签名的《全球简史》。他们绝想不到,这一出法制剧是个小女孩导演的。
唐宁在书上最终写的那句话是:好的历史不能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