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丁冬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寂寞有多美丽,寂寞有多好,只有寂寞的人自己才知道。
在喧嚣的世界里,难得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空,难得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更难得在这难得的天空和天地里享受自己的那份的寂寞。
一个人要沉静下来要说难也不难,要说容易也不容易。
平头百姓的一个普通愿望,能够有一个安定的工作,有一顿饱饭吃,有安稳日子过,那就是最美的生活了,真的,如果所有的一切都如己所愿那该有多好。
曾经有人说过,我的地盘我作主。
不知能不能这样说,我的心情我主宰?
突然想起了陶渊明。
如果不受外界的影响的人一定是不吃人间烟火的人,当今社会也许找不到像陶渊明那样的人了。如果有,那别人一定会笑他迂,会说他跟不上潮流,说他是逃避现实。可能还会有人说如果陶渊明去见了上司,他就不要挨饿了,他的衣食也无忧了,而且穿衣束带见上司不是是正常的礼仪吗?为什么就不能去?是不是他心理有问题?
你陶渊明又不是缺胳膊少腿,或许长得太难看,为什么就不能面对他?何况来的人并不是有很高的职务!
其实当文学课上大师们评论他时,只是囫囵吞枣地听来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到底是为何。后来也没有想明白,也没有真正地去想过他为什么就不去见那个上司,其实他只要动动手束束带,扬个笑脸,后来一切的苦难不都可以避免的吗?
后来读过陶公的很多诗,更多地了解了他所受的苦,尤其是当大火将一切烧为灰烬的时候,对他艰难处境竟掬了一把同情泪。再读到他饿着肚子,生着病,可是他还是不肯出仕时,就不得不小瞧自己的那几滴同情泪了,他的凛然骨气是我的那几滴同情泪就能肯定的吗?也太高看自己了吧。
但是我深信,他绝对不是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人,不仅没有疾病,而且心理比谁都健康。如果不信,你去读读他的诗,哪一句不是他正常心理的写照?哪一句又不是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那个要来视察工作的上司一定是囗碑不好,也许是借此机会大喝一顿,或者大捞一把,也许是别的什么原因。也许陶公对他的行径早有耳闻,觉得去见那种人会违背本心或者职业道德,加之在心里极度藐视他“心远地自偏”跟你不走同一条路,自然羞与你为伍,宁愿回家种红薯,也不愿为了那五斗米而低声下气。陶渊明所处年代虽然与不吃嗟来之食的齐人相距甚远,却彼具齐人的骨气!
有时想,如果陶渊明既能有拥有五斗米,也不去折腰,该有多好。也许那时的他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或者根本不屑去选择。官官相护,是哪个朝代都有的,你陶渊明只是一个小官,何况在职不久,没有将关系打通,该请没有请,该送的也无钱送,而且依陶渊明的个性看,他也不会去做那些雕虫之事。谁瞧得你起?谁又为你说一句?种种的猜想,种种的设想,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找到了心的归缩,至少他过上自己想过的日子。“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这样的日子即算贫穷也心甘情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悠闲,这种自适,谁人能比?你看他的生活“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虽然陶渊明不是一个很好的农民,再看“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但他毕竟过上自己喜欢的日子。“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有酒一起喝,活一起干,没有约束,平等互助,这是一种多么好的邻里关系啊!
然而生存是第一要着,吃穿住行是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温饱解决了,那么他的日子多么自在哪。可是一把大火,烧了他所有的家当,他的日子自然成了问题。
我想如果他生活在当今时代,慈善会之类的机构会对他施以救济吗?如果他生活在当今社会,他会接受救济吗?如果有一天我们面对的上司也是一个那样龌龊的上司,不为民作主,只为自己谋私,我们会不会也想像陶渊明一样避而远之?我想肯定有!中国有一句古话,惹不起,躲得起。可是再想想,我们真的躲得起吗?陶渊明至少在老家还有几亩田,几间茅房,可是身居闹市的我们呢?我们有吗?我们又能走到哪里去?或许我们根本就没有勇气躲!
生活是一本书,是一本充满哲理的大书,如果没有经历过,当然你不会懂,只有自己经历过了,看到了沿途的风景,才会明白许多原来不懂的东西,也才真正明白陶渊明与他的仕途决绝和根本原因!
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陶渊明无疑是一个智者,更是一个仁者,他在他的世界里乐山乐水,这是何等的洒脱!
他是智者,所以他能在劳动中得到乐趣,他更是仁者,他能够在静的境界里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乐园!陶渊明之所以成为陶渊明,就是他能够抛下别人所不能抛下的东西!
在那个时代里,陶渊明在官场里是寂寞的,但是他懂得真正的寂寞。归隐田园后,他也是寂寞的,然而他珍惜那份寂寞,也创造了一个美丽的寂寞,以至很多年后他的诗才得到人们的重视。
在喧嚣的世界里,也许自己要真正地享受寂寞,不管外界如何风云变幻,你得守住自己内心里的那份平静,因为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温馨已经足够!
不是吗,我的地盘我作主!
寂寞有多美丽,寂寞有多好,只有寂寞的人自己才知道。
在喧嚣的世界里,难得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空,难得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更难得在这难得的天空和天地里享受自己的那份的寂寞。
一个人要沉静下来要说难也不难,要说容易也不容易。
平头百姓的一个普通愿望,能够有一个安定的工作,有一顿饱饭吃,有安稳日子过,那就是最美的生活了,真的,如果所有的一切都如己所愿那该有多好。
曾经有人说过,我的地盘我作主。
不知能不能这样说,我的心情我主宰?
突然想起了陶渊明。
如果不受外界的影响的人一定是不吃人间烟火的人,当今社会也许找不到像陶渊明那样的人了。如果有,那别人一定会笑他迂,会说他跟不上潮流,说他是逃避现实。可能还会有人说如果陶渊明去见了上司,他就不要挨饿了,他的衣食也无忧了,而且穿衣束带见上司不是是正常的礼仪吗?为什么就不能去?是不是他心理有问题?
你陶渊明又不是缺胳膊少腿,或许长得太难看,为什么就不能面对他?何况来的人并不是有很高的职务!
其实当文学课上大师们评论他时,只是囫囵吞枣地听来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到底是为何。后来也没有想明白,也没有真正地去想过他为什么就不去见那个上司,其实他只要动动手束束带,扬个笑脸,后来一切的苦难不都可以避免的吗?
后来读过陶公的很多诗,更多地了解了他所受的苦,尤其是当大火将一切烧为灰烬的时候,对他艰难处境竟掬了一把同情泪。再读到他饿着肚子,生着病,可是他还是不肯出仕时,就不得不小瞧自己的那几滴同情泪了,他的凛然骨气是我的那几滴同情泪就能肯定的吗?也太高看自己了吧。
但是我深信,他绝对不是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人,不仅没有疾病,而且心理比谁都健康。如果不信,你去读读他的诗,哪一句不是他正常心理的写照?哪一句又不是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那个要来视察工作的上司一定是囗碑不好,也许是借此机会大喝一顿,或者大捞一把,也许是别的什么原因。也许陶公对他的行径早有耳闻,觉得去见那种人会违背本心或者职业道德,加之在心里极度藐视他“心远地自偏”跟你不走同一条路,自然羞与你为伍,宁愿回家种红薯,也不愿为了那五斗米而低声下气。陶渊明所处年代虽然与不吃嗟来之食的齐人相距甚远,却彼具齐人的骨气!
有时想,如果陶渊明既能有拥有五斗米,也不去折腰,该有多好。也许那时的他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或者根本不屑去选择。官官相护,是哪个朝代都有的,你陶渊明只是一个小官,何况在职不久,没有将关系打通,该请没有请,该送的也无钱送,而且依陶渊明的个性看,他也不会去做那些雕虫之事。谁瞧得你起?谁又为你说一句?种种的猜想,种种的设想,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找到了心的归缩,至少他过上自己想过的日子。“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这样的日子即算贫穷也心甘情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悠闲,这种自适,谁人能比?你看他的生活“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虽然陶渊明不是一个很好的农民,再看“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但他毕竟过上自己喜欢的日子。“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有酒一起喝,活一起干,没有约束,平等互助,这是一种多么好的邻里关系啊!
然而生存是第一要着,吃穿住行是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温饱解决了,那么他的日子多么自在哪。可是一把大火,烧了他所有的家当,他的日子自然成了问题。
我想如果他生活在当今时代,慈善会之类的机构会对他施以救济吗?如果他生活在当今社会,他会接受救济吗?如果有一天我们面对的上司也是一个那样龌龊的上司,不为民作主,只为自己谋私,我们会不会也想像陶渊明一样避而远之?我想肯定有!中国有一句古话,惹不起,躲得起。可是再想想,我们真的躲得起吗?陶渊明至少在老家还有几亩田,几间茅房,可是身居闹市的我们呢?我们有吗?我们又能走到哪里去?或许我们根本就没有勇气躲!
生活是一本书,是一本充满哲理的大书,如果没有经历过,当然你不会懂,只有自己经历过了,看到了沿途的风景,才会明白许多原来不懂的东西,也才真正明白陶渊明与他的仕途决绝和根本原因!
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陶渊明无疑是一个智者,更是一个仁者,他在他的世界里乐山乐水,这是何等的洒脱!
他是智者,所以他能在劳动中得到乐趣,他更是仁者,他能够在静的境界里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乐园!陶渊明之所以成为陶渊明,就是他能够抛下别人所不能抛下的东西!
在那个时代里,陶渊明在官场里是寂寞的,但是他懂得真正的寂寞。归隐田园后,他也是寂寞的,然而他珍惜那份寂寞,也创造了一个美丽的寂寞,以至很多年后他的诗才得到人们的重视。
在喧嚣的世界里,也许自己要真正地享受寂寞,不管外界如何风云变幻,你得守住自己内心里的那份平静,因为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温馨已经足够!
不是吗,我的地盘我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