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定秦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本高级字典,张嘉师不知道到最后会有什么样的作用,但是知道自己也不至于做些无用功的张嘉师,当然得赌一把。
……
在公元前209年12月22日的这一天,后世并没有相应记录。但是在约两千一百年后进行考古所出土的一卷经过防腐处理的辽东郡书记载当中,这一天正式记载入史书当中。
这一份记录的字因为岁月的流逝,变得相当含糊,但是从依稀能够得到的字记录,则是出现了这么一份注释:
“秦二世二年三月下旬次日,左将军张嘉师令人正式组建辽东印刷所,并且将一份手书亲自交到负责的工匠手中,刊印成书。”
这一份得出来的记录,几乎让世界哗然。
因为很多人都很清楚,也知道这么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做《秦体对照字典》。
根据后世的人员对出土物以及一些放置在大秦帝国国家图书馆当中最为严密的区域的古本考证,证实了应该是第一批使用铜活字印刷术刊印出来的《秦体对照字典》的年份就是公元前208年到公元前210年这么一段时间。
但是这本字典的确实印刷时期,却一直是一个迷。
而在这一章经过注释以及补充的简短记录出现之后,全世界的历史学家众说纷纭,但是越来越多的史学家相信了这个说法,同时包括跟大秦帝国一直都不对劲的欧洲诸国,几乎所有国家都修改了相应的记录。
那就是在公元前209年12月22日,在偏僻的辽东郡定襄城,现在大秦帝国的辽阳地区,成立了世界第一所有记载的铜活字印刷中心。
但是,随之而来,人们也发现,最主要的问题继续成为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第一套《秦体对照字典》到底是什么时候刊印成书呢?
恐怕,这个问题,除了经历过当时那一幕的人们,都无法知悉了。
………………………………………………分割线…………………………………………
时间回到公元前209年12月22日的这一天,张嘉师对着被他召集到定襄城内西南地区一件大型作坊的人员们,说出了一句话:“此地就是日后诸位匠师工作之地了。”
为首的一个老雕刻匠不解的看着他眼前这个穿着常服的年轻人,他可不敢因为对方的年纪而轻视对方,而是恭谨有加的说道:“左将军,不知道你希望老朽等人能够做些什么?”
对于这些几乎被闲置一年有多的匠师们,张嘉师心中还是有些感觉抱歉的。印刷术这种技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越发的成熟,这也是这些匠人在这一段时间当中的努力所得。
而出于很多方面考虑的前提下,张嘉师不得不将对方闲置,然后每个月发放必须的钱粮养活对方。
直到在几天前,张嘉师将低级的对照字典整理出来之后,才想起了这个事情。
在与陈平以及萧何等人交流一番之后,张嘉师决定在准备扩建的定襄城南部,安排一个相应的作坊。
这个地方原来是一个麻布作坊,但是因为是冬天的缘故,在秋天之后已经处于半停工的情况下,陈平等人用左将军府的名义,收购了这个作坊,并且进行相应修缮,改建之后,正式成为一个更合适作为印刷的作坊。
张嘉师原本属意在辽河岸边修建一个新作坊,但是在出于保密以及安全等等问题的思考,张嘉师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事实上,这一本在后世被命名为《秦体对照字典》的第一本成规模印刷刊物,事实上并没有正式的名字。
张嘉师在封面上也没有亲笔书写下自己的标题。
所以,在后世的这本书的名字,事实上是包括在第一批无名字典在经过返工之后,正式标上名字的结果。
后世对于这本书的成书日期众说纷纭,并没有一个比较公允的记载,事实上也是因为这样的因素。
而这一次返工的日期,是公元前201年7月13日。
事实上,第一批刊印成书的超过4000本第一套字典,正式完成刊印的日期是公元前208年1月16日。
与后世的铜活字印刷术不同,这些大秦帝国的印刷工匠,采取了一种比较取巧的印刷方式。
在保证了质量的前提下,这些工匠会由上到下,也就是第一页,第二页如此区分,完成了一版印刷之后,才会直接进行下一页内容的印刷。
而宋朝时期的铜活字印刷,效率则是有点慢,毕竟他们的排版或者是工匠素质,比起这些有着自己的经验的“前辈”们要差一点。
而为了避免一些情况的出现,比如说废稿过多或者是一些因为墨水,印刷方面的非人为问题,在与这些匠师进行交流之后,张嘉师将印刷数量提升到四千五百本。
四千本是派发出去的数量,余下的五百本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张嘉师用来送给陈平他们的产。毕竟不仅仅是这些需要教学的师生,就连左将军府的中高层官员,也应该理解这个事情,并且熟悉张嘉师没有明言的计划。
而最后的约两百本字典,张嘉师则是计划用来作为应急必须。
当然,张嘉师怎么着都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些存货,在封存了几年的时间之后,被搬迁到咸阳,直到数十年之后,正式“安家”在大秦帝国咸阳图书馆。
与此同时,张嘉师还尝试将几种启蒙读物,进行刊印。当然,张嘉师思考过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东西该看印在一起,还是单独刊印。
最初,出于成本的考虑,张嘉师最后将这基本主要是明朝中期流行的启蒙读物,进行集中刊印。
张嘉师选择的是《三字经》,《千字》,以及《弟子规》。
(《弟子规》是清朝时期著作,但是张嘉师学过。)
但是,当张嘉师将三字经书写出来之后,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在某一句之后的非常多内容,他根本不改不行,生搬硬套的话,会死人滴。
而这句话就是: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是指谁?张嘉师在翻阅了青玉灵书之后,知道了他的身份。
好,相对于现在的情况而言,这位来自五代时期后晋的慈父,明显就不合适出现在这个地方。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就好比是什么: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样的情况对于张嘉师而言,直接就是各种夭寿了的事儿……
得,改,必须得改,要不然真的会死人滴。
于是,除了张嘉师自己记得相当清楚的《弟子规》之外,《三字经》以及《千字》两书,迎接了张嘉师的各种涂抹删改……
当然,张嘉师忽视了一个情况,他似乎将用来对照的“原型”书稿,直接夹在一卷竹简当中。
在几年之后,张嘉师听到了自己跟赢玥涟的女儿张瑄的问题:“爹爹,爹爹,窦燕山,香九龄,融四岁这些是什么意思?”
张嘉师正想说些什么,他忽然觉得事情有些不太对劲,他被吓住了,但是经过了这几年的风浪之后,张嘉师还是能够做到脸不改色心不跳的抱起自己的长女:“瑄儿,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到的?”
“爹爹,是皇……哥哥在你的书房找到两张纸看到的。”张瑄很干脆的出卖了坐在一旁喝水的异母兄长。
而张嘉师则是一副呆若木鸡的表情,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
本高级字典,张嘉师不知道到最后会有什么样的作用,但是知道自己也不至于做些无用功的张嘉师,当然得赌一把。
……
在公元前209年12月22日的这一天,后世并没有相应记录。但是在约两千一百年后进行考古所出土的一卷经过防腐处理的辽东郡书记载当中,这一天正式记载入史书当中。
这一份记录的字因为岁月的流逝,变得相当含糊,但是从依稀能够得到的字记录,则是出现了这么一份注释:
“秦二世二年三月下旬次日,左将军张嘉师令人正式组建辽东印刷所,并且将一份手书亲自交到负责的工匠手中,刊印成书。”
这一份得出来的记录,几乎让世界哗然。
因为很多人都很清楚,也知道这么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做《秦体对照字典》。
根据后世的人员对出土物以及一些放置在大秦帝国国家图书馆当中最为严密的区域的古本考证,证实了应该是第一批使用铜活字印刷术刊印出来的《秦体对照字典》的年份就是公元前208年到公元前210年这么一段时间。
但是这本字典的确实印刷时期,却一直是一个迷。
而在这一章经过注释以及补充的简短记录出现之后,全世界的历史学家众说纷纭,但是越来越多的史学家相信了这个说法,同时包括跟大秦帝国一直都不对劲的欧洲诸国,几乎所有国家都修改了相应的记录。
那就是在公元前209年12月22日,在偏僻的辽东郡定襄城,现在大秦帝国的辽阳地区,成立了世界第一所有记载的铜活字印刷中心。
但是,随之而来,人们也发现,最主要的问题继续成为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第一套《秦体对照字典》到底是什么时候刊印成书呢?
恐怕,这个问题,除了经历过当时那一幕的人们,都无法知悉了。
………………………………………………分割线…………………………………………
时间回到公元前209年12月22日的这一天,张嘉师对着被他召集到定襄城内西南地区一件大型作坊的人员们,说出了一句话:“此地就是日后诸位匠师工作之地了。”
为首的一个老雕刻匠不解的看着他眼前这个穿着常服的年轻人,他可不敢因为对方的年纪而轻视对方,而是恭谨有加的说道:“左将军,不知道你希望老朽等人能够做些什么?”
对于这些几乎被闲置一年有多的匠师们,张嘉师心中还是有些感觉抱歉的。印刷术这种技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越发的成熟,这也是这些匠人在这一段时间当中的努力所得。
而出于很多方面考虑的前提下,张嘉师不得不将对方闲置,然后每个月发放必须的钱粮养活对方。
直到在几天前,张嘉师将低级的对照字典整理出来之后,才想起了这个事情。
在与陈平以及萧何等人交流一番之后,张嘉师决定在准备扩建的定襄城南部,安排一个相应的作坊。
这个地方原来是一个麻布作坊,但是因为是冬天的缘故,在秋天之后已经处于半停工的情况下,陈平等人用左将军府的名义,收购了这个作坊,并且进行相应修缮,改建之后,正式成为一个更合适作为印刷的作坊。
张嘉师原本属意在辽河岸边修建一个新作坊,但是在出于保密以及安全等等问题的思考,张嘉师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事实上,这一本在后世被命名为《秦体对照字典》的第一本成规模印刷刊物,事实上并没有正式的名字。
张嘉师在封面上也没有亲笔书写下自己的标题。
所以,在后世的这本书的名字,事实上是包括在第一批无名字典在经过返工之后,正式标上名字的结果。
后世对于这本书的成书日期众说纷纭,并没有一个比较公允的记载,事实上也是因为这样的因素。
而这一次返工的日期,是公元前201年7月13日。
事实上,第一批刊印成书的超过4000本第一套字典,正式完成刊印的日期是公元前208年1月16日。
与后世的铜活字印刷术不同,这些大秦帝国的印刷工匠,采取了一种比较取巧的印刷方式。
在保证了质量的前提下,这些工匠会由上到下,也就是第一页,第二页如此区分,完成了一版印刷之后,才会直接进行下一页内容的印刷。
而宋朝时期的铜活字印刷,效率则是有点慢,毕竟他们的排版或者是工匠素质,比起这些有着自己的经验的“前辈”们要差一点。
而为了避免一些情况的出现,比如说废稿过多或者是一些因为墨水,印刷方面的非人为问题,在与这些匠师进行交流之后,张嘉师将印刷数量提升到四千五百本。
四千本是派发出去的数量,余下的五百本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张嘉师用来送给陈平他们的产。毕竟不仅仅是这些需要教学的师生,就连左将军府的中高层官员,也应该理解这个事情,并且熟悉张嘉师没有明言的计划。
而最后的约两百本字典,张嘉师则是计划用来作为应急必须。
当然,张嘉师怎么着都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些存货,在封存了几年的时间之后,被搬迁到咸阳,直到数十年之后,正式“安家”在大秦帝国咸阳图书馆。
与此同时,张嘉师还尝试将几种启蒙读物,进行刊印。当然,张嘉师思考过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东西该看印在一起,还是单独刊印。
最初,出于成本的考虑,张嘉师最后将这基本主要是明朝中期流行的启蒙读物,进行集中刊印。
张嘉师选择的是《三字经》,《千字》,以及《弟子规》。
(《弟子规》是清朝时期著作,但是张嘉师学过。)
但是,当张嘉师将三字经书写出来之后,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在某一句之后的非常多内容,他根本不改不行,生搬硬套的话,会死人滴。
而这句话就是: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是指谁?张嘉师在翻阅了青玉灵书之后,知道了他的身份。
好,相对于现在的情况而言,这位来自五代时期后晋的慈父,明显就不合适出现在这个地方。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就好比是什么: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样的情况对于张嘉师而言,直接就是各种夭寿了的事儿……
得,改,必须得改,要不然真的会死人滴。
于是,除了张嘉师自己记得相当清楚的《弟子规》之外,《三字经》以及《千字》两书,迎接了张嘉师的各种涂抹删改……
当然,张嘉师忽视了一个情况,他似乎将用来对照的“原型”书稿,直接夹在一卷竹简当中。
在几年之后,张嘉师听到了自己跟赢玥涟的女儿张瑄的问题:“爹爹,爹爹,窦燕山,香九龄,融四岁这些是什么意思?”
张嘉师正想说些什么,他忽然觉得事情有些不太对劲,他被吓住了,但是经过了这几年的风浪之后,张嘉师还是能够做到脸不改色心不跳的抱起自己的长女:“瑄儿,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到的?”
“爹爹,是皇……哥哥在你的书房找到两张纸看到的。”张瑄很干脆的出卖了坐在一旁喝水的异母兄长。
而张嘉师则是一副呆若木鸡的表情,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