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渤海边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图书馆、阅览室,借书、看书?这样至少可以减轻买书的经济负担,又能每天下楼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生活有了节奏,总比成天价躺在床上看书、坐在电脑前遛网要有利于身心的健康。爱人欣然同意,找出借书证陪我前往。
由于我找笔记本、抽钢笔水耗费了时间,他有个重要会议,走到图书馆门前,却没时间引荐我给图书管理员。他鼓励我说:你都认识的,自己进去吧!鼓足勇气,进去了,原来真都是一个家属院里的姐妹,很客气、很热情地接待我,用电脑帮助我检索需求的作品。我对姐妹们说:真羡慕你们的工作环境啊——环境优雅、清静,书多,借阅的人少,有充足的时间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
我越来越羡慕图书管理员这个职业了,曾多次向学校领导要求去图书馆看图书去,都没能如愿。我像热爱自己的讲台那样渴望着把自己淹没在图书室里。怕领导不允,甚至央求领导,可以兼一个班级的课,因为讲课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徜徉在书的海洋,拿起这本,选中那本,爱不释手。凡是我能想到的名家名著,无论中外,应有尽有。这种说法,虽然有几分夸张,可见我面对浩瀚的书海时那份惊喜的心情。想到借书数量肯定是有限制的,捧着精心挑选出来的一摞书,不知道如何取舍。壮着胆子问可以借阅几本?管理员说按你老公的级别,一次可以借阅五本。
我原以为只能一本一本地借阅,一下子能同时借到五本,高兴得要跳起来了。回数手中的书,是六本,只好忍痛割爱般地放回了那套世界短篇小说精选集(上下两册),换成了梁秋实的雅舍情剪。怀抱着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沈从文的湘行、罗兰的雨也潇潇、韩少功的马桥词典,还是不想离开图书馆大楼,就去了杂志阅览室。
这里的景象使人心寒,寥寥无几的文学杂志,还没有我自己的丰富。既然来了,就不能无获而归吧。我还是被一本当代小说吸引住了,一是故乡(山东济南)出的杂志,倍感亲切;二是,它的扉页和封底介绍的是博友王新军——甘肃青年作家,前几天在博客里看到他的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速描,我惊喜他的创意,遗憾地告诉他:我也出去学习一回儿,咋就没想到观察同学且给他们画张像呢?追悔莫及!
但是翻遍了这本杂志,除了扉页上的慢鸟先飞的故事外,却没有刊登王新军的作品。心想得给杂志社提一个建议,能不能在推出一个新青年作家的同时,刊发他(她)的代表作呢?这样,读者对其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详细地记下了编辑部的地址及电话。也有了投递稿件的愿望——亲不亲,故乡人,难忘故乡情!
坐在宽敞明亮的阅览室里,翻看第一篇小说,是许仙(没有作者简介,疑是白蛇传里的官人)的走了,就死了一点点,就琢磨题目的含义,半天也没弄懂。于是只好阅读下去了,看怎么个走了,就死了,还一点点?
我是个性子急,说话语速快,吃饭速度快的人,唯独阅读速度慢极了,恨不得把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咀嚼碎,细细品,然后再深深地烙印在脑海里。往往还“回读”这是快速阅读的大忌;更是读到精妙的语段要摘录在笔记本上,比如“有些话在他嘴里温过好几遍了,最后还是和着甜豆浆咽了下去人就是怪,你不认识她时,从来就没见过这个人;一旦有个好印象,就觉得她无时无刻不在你的视野之中”
一篇小说才看了三分之一,就到了给儿子做饭的时间,我急忙给爱人打电话,想要他去食堂买现成的,谁知一个会议要开一下午,他始终没有接电话。这时下班铃响了,杂志是不能借回家读的。
匆匆回家,做着饭菜,想着小说中的人物命运,急着要知道老蒋与老板娘会演绎出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还是劳燕各自飞的凄美故事?虽然喜庆的结局会落入俗套,但是,我不希望是个悲剧,因为人间无奈而悲惨的故事太多了,我脆弱的神经承受不了。
(三)看到菜板上的半个橙子,我心中倍感欣慰,因为那是儿子把家里的最后一个橙子一分为二,留给我们的。想起昨晚,我在电脑前读小说,儿子把一种点心拿给我说,妈妈,很好吃的,还有一块给爸爸送去。这是以前从没有又过的事情。
吃晚饭的时候,表扬了儿子一番,知道关心体贴父母了。儿子翻阅我借来的图书,得知爸爸的借书证能一次借五本时,露出惊喜的神情,问有没有适合他阅读的书籍?当看到爸爸拿回来下午大会表彰的红红的奖金袋时,问获奖的比例是多少,当得知是十分之一时,更是为爸爸自豪。
我还是埋怨了爱人——守着个大图书馆,害得我17年来自己买书读,而没能尽兴、尽情地读书。我说这个寒假得换个活法了,跟你去上班。白天在阅览室读书,晚上读借回来的书,周末逛街购买生活用品。他笑了,告诉我每天下午在图书馆一楼,还有教太极拳的,我可以参加,锻炼身体。
儿子上晚自习去了,爱人去办公室加班。我坐在电脑前,听着音乐,敲打着寒假第一天度过的愉悦时光,想到寒假将要这样充实地度过,想到朋友们的关注与鼓励,感觉很温馨、很幸福。
(07年1月17日)
图书馆、阅览室,借书、看书?这样至少可以减轻买书的经济负担,又能每天下楼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生活有了节奏,总比成天价躺在床上看书、坐在电脑前遛网要有利于身心的健康。爱人欣然同意,找出借书证陪我前往。
由于我找笔记本、抽钢笔水耗费了时间,他有个重要会议,走到图书馆门前,却没时间引荐我给图书管理员。他鼓励我说:你都认识的,自己进去吧!鼓足勇气,进去了,原来真都是一个家属院里的姐妹,很客气、很热情地接待我,用电脑帮助我检索需求的作品。我对姐妹们说:真羡慕你们的工作环境啊——环境优雅、清静,书多,借阅的人少,有充足的时间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
我越来越羡慕图书管理员这个职业了,曾多次向学校领导要求去图书馆看图书去,都没能如愿。我像热爱自己的讲台那样渴望着把自己淹没在图书室里。怕领导不允,甚至央求领导,可以兼一个班级的课,因为讲课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徜徉在书的海洋,拿起这本,选中那本,爱不释手。凡是我能想到的名家名著,无论中外,应有尽有。这种说法,虽然有几分夸张,可见我面对浩瀚的书海时那份惊喜的心情。想到借书数量肯定是有限制的,捧着精心挑选出来的一摞书,不知道如何取舍。壮着胆子问可以借阅几本?管理员说按你老公的级别,一次可以借阅五本。
我原以为只能一本一本地借阅,一下子能同时借到五本,高兴得要跳起来了。回数手中的书,是六本,只好忍痛割爱般地放回了那套世界短篇小说精选集(上下两册),换成了梁秋实的雅舍情剪。怀抱着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沈从文的湘行、罗兰的雨也潇潇、韩少功的马桥词典,还是不想离开图书馆大楼,就去了杂志阅览室。
这里的景象使人心寒,寥寥无几的文学杂志,还没有我自己的丰富。既然来了,就不能无获而归吧。我还是被一本当代小说吸引住了,一是故乡(山东济南)出的杂志,倍感亲切;二是,它的扉页和封底介绍的是博友王新军——甘肃青年作家,前几天在博客里看到他的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速描,我惊喜他的创意,遗憾地告诉他:我也出去学习一回儿,咋就没想到观察同学且给他们画张像呢?追悔莫及!
但是翻遍了这本杂志,除了扉页上的慢鸟先飞的故事外,却没有刊登王新军的作品。心想得给杂志社提一个建议,能不能在推出一个新青年作家的同时,刊发他(她)的代表作呢?这样,读者对其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详细地记下了编辑部的地址及电话。也有了投递稿件的愿望——亲不亲,故乡人,难忘故乡情!
坐在宽敞明亮的阅览室里,翻看第一篇小说,是许仙(没有作者简介,疑是白蛇传里的官人)的走了,就死了一点点,就琢磨题目的含义,半天也没弄懂。于是只好阅读下去了,看怎么个走了,就死了,还一点点?
我是个性子急,说话语速快,吃饭速度快的人,唯独阅读速度慢极了,恨不得把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咀嚼碎,细细品,然后再深深地烙印在脑海里。往往还“回读”这是快速阅读的大忌;更是读到精妙的语段要摘录在笔记本上,比如“有些话在他嘴里温过好几遍了,最后还是和着甜豆浆咽了下去人就是怪,你不认识她时,从来就没见过这个人;一旦有个好印象,就觉得她无时无刻不在你的视野之中”
一篇小说才看了三分之一,就到了给儿子做饭的时间,我急忙给爱人打电话,想要他去食堂买现成的,谁知一个会议要开一下午,他始终没有接电话。这时下班铃响了,杂志是不能借回家读的。
匆匆回家,做着饭菜,想着小说中的人物命运,急着要知道老蒋与老板娘会演绎出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还是劳燕各自飞的凄美故事?虽然喜庆的结局会落入俗套,但是,我不希望是个悲剧,因为人间无奈而悲惨的故事太多了,我脆弱的神经承受不了。
(三)看到菜板上的半个橙子,我心中倍感欣慰,因为那是儿子把家里的最后一个橙子一分为二,留给我们的。想起昨晚,我在电脑前读小说,儿子把一种点心拿给我说,妈妈,很好吃的,还有一块给爸爸送去。这是以前从没有又过的事情。
吃晚饭的时候,表扬了儿子一番,知道关心体贴父母了。儿子翻阅我借来的图书,得知爸爸的借书证能一次借五本时,露出惊喜的神情,问有没有适合他阅读的书籍?当看到爸爸拿回来下午大会表彰的红红的奖金袋时,问获奖的比例是多少,当得知是十分之一时,更是为爸爸自豪。
我还是埋怨了爱人——守着个大图书馆,害得我17年来自己买书读,而没能尽兴、尽情地读书。我说这个寒假得换个活法了,跟你去上班。白天在阅览室读书,晚上读借回来的书,周末逛街购买生活用品。他笑了,告诉我每天下午在图书馆一楼,还有教太极拳的,我可以参加,锻炼身体。
儿子上晚自习去了,爱人去办公室加班。我坐在电脑前,听着音乐,敲打着寒假第一天度过的愉悦时光,想到寒假将要这样充实地度过,想到朋友们的关注与鼓励,感觉很温馨、很幸福。
(07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