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南明副榜举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作为穿越小说,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金手指,本书为了还原明末清初真实历史,书中切合明末清初真实历史,只是在下列环节做了一定改变。
一、税赋方面:很多人认为明朝灭亡除了小冰河气候之外,最大问题就是税赋问题,官绅贪污横行,例银不断,生活奢靡,朝廷没有什么钱,而普通老百姓在太平年岁尚可饥饱,到荒年流离失所,乞讨生活。
而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将解决赋税的重任放在老百姓身上,先是辽饷,再是练饷,最后是剿饷,几乎是正赋的一倍,再加上官府层层摊派,如此老百姓税赋几乎是朝廷明文正赋的4-10倍。
因此本书最大改变,就是对税赋方面改变。
为解决普通民众负担,取消出县劳役(大家可能都熟知孟姜女哭长城故事,在古代征发劳役,对民众影响可能还比赋税更甚),取消摊派,或将一些摊派(如征发劳役的费用)转为正赋,取消三饷,将良田田赋定为每亩1升稻谷,旱地1亩6升(比起正赋有所增加,但比起加派三饷之后减少甚多),以解除老百姓头上枷锁。
为了弥补免除跨县劳役的损失,免除三饷的损失,主角采用重新丈量土地,征收商赋的方法,征收矿业税等方面进行弥补。
1、在明朝,只要考取功名官府发放钱粮补助生活,而且不需要缴纳粮食。也就是如果你是一个举人,你家根本不需要缴纳任何赋税,但缺额朝廷不会减少,加派在普通民众头上,如此增加民众负担。
一般民众赋税增加,为了逃税,很多人投充到有功名的读书人名下,躲避税赋。
在明朝中叶首辅徐阶就这样有两万亩土地(很多事投奔在其名下的)。
为增加税赋,保证税赋公平,除了对读书人正常补助之外,废除读书人不缴纳税赋现象。(这种方法在明朝有一定共识,海瑞就曾经逼迫首辅徐阶吐出万亩土地。)
2、古代施行官绅共治,地方赋税全都归地方乡绅。就像在八十年代中叶一样,所有农户会到集市上贩卖农作物,或者购买农具与生活必需品。
当时官府有委派人员征收商赋,征收钱粮为贩卖货物1-3%,在共和国这些征收钱粮作为地方税收收入,但在明清时期,这些收入全都进入地方官绅豪强荷包。
还有关赋,就像明朝海瑞也干过,但这些完全凭借个人兴趣,收入多进入地方官绅荷包,而没有进入官府。
主角以民间集市为单位设立乡公所,委派少量人员征收税赋,或者管理地方治安,如此花费少而收益甚大。
在一个县,一个府(地级市),民间集市数以百计,每个集市每年即便收上来七八百两白银,一个府(地级市)就达十万两之数,一个省达百万两之数,可以弥补取消跨县征发劳役,免除三饷的损失,也可在地方建立各个据点,加强对地方控制。
通过官绅一体纳粮,通过设立乡公所征收商赋,通过规范关赋与矿赋征收,完全可以弥补免除跨县劳役,免除三饷损失,为战争提供钱粮支持。
二、政府改造:
1、建立乡公所,在封建社会,朝廷官署仅仅设立到县,对有的大县还建立一个巡检所(县的派出机构),如此结构难以对下面完成控制。
为了控制地方,官府协助地方官绅建立亭(乡)、里、甲这种民间组织,但这些组织虽受官府监督,但多为民间组织,难以控制地方。
为改变现状,以集市为单位,或者在过去亭(乡)、里甲基础上,建立正式派出机构,即乡公所。
当然,由于明朝人口甚少,乡的设置不可能达到现在这个规模,简单推断,在明朝如果要设立乡公所,大概有点像八九十年代很多区政府那样(在八九十年代,县与乡之间有分区这样一个行政单元,每个县七八个分区,每个分区五六个乡)。
如此在县下面建立人数在1-2万人左右的基层行政单位,加强对地方控制(在汉朝,有的大县人口就超过十万,其父母官称为县令,从这个角度来看,要保障对地方控制,在明朝末年官府应该建立下级机构,也就是八九十年代那种分区行政单元)。
2、强化职能机构管理,古代朝廷有三省六部的说法,地方则有三班六房说法,究其实际,就是现代所说的各个职能处室。
对三班六房进行改造,将账房改为财政所这样一个单位,加强对财政收支管理。
将三班中壮班改造为一般民警(连同乡公所有1-2个一般民警),将快班改造为刑警,如此三班中两班基本上是现代公安局的雏形。
将皂班一部分改造为县衙门办事人员,一部分连同地方乡公所人员改造为税收官,保障地方税赋征收。
通过改造,建立现代政府雏形,加强治安与税赋征收,强化财政统筹。
3、对官吏进行改造,在古代小吏虽然为贱业,但在地方权势甚大,就像儒林外史所说那样,一般民众见其要称呼大爷,并且灰色收入非常高。
在明清时期,一般衙役正饷不到六两银子,但正如很多文献所说那样,即便规规矩不贪不没的,每年可以分得50多两例银。(一般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不过二十两白银)
古代朝廷规制中衙役数量很少,很多民间无赖充作白役,也就是现代所说的临时工,但可能没有正饷,只拿例银这种。
从这个角度来看,从古到今官府里面做事的虽然薪酬不高,但一个个实际收入蛮高。
主角对衙役进行改造,除了给予正赋之外,再加上各种奖金什么的,保证其收入达到二十两白银(达到中等收入水平)。
除此之外,就是引入大量退役军人,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古代高级将领,王侯将相退休之后,或者身故之后,朝廷会给其功名,有俸禄,有的更有封地。
而普通大头兵死后好的有点抚恤金,不好的白死了。
通过立有战功的老弱病残将士转业为官府差役,即便战场上伤残退役之后不但生活无忧,而且在社会上活得非常有面子,生活有滋有味。(对士人来说,差役属于贱业,但对普通老百姓,差役那可是一方土皇帝)。
共和国建立之后,为什么对外战争百战百胜,为什么很多穷苦地区老百姓踊跃参加解放军,主要还是参加解放军若能够立功的话,能够有一条出路。
从这个角度来看,立有战功的老弱病残将士专业为地方差役大大提高部队士气,改变民众勇于私械怯于公斗的现象,也可改变差役为贱业的印象。
三、军队改造:
... -->>
作为穿越小说,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金手指,本书为了还原明末清初真实历史,书中切合明末清初真实历史,只是在下列环节做了一定改变。
一、税赋方面:很多人认为明朝灭亡除了小冰河气候之外,最大问题就是税赋问题,官绅贪污横行,例银不断,生活奢靡,朝廷没有什么钱,而普通老百姓在太平年岁尚可饥饱,到荒年流离失所,乞讨生活。
而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将解决赋税的重任放在老百姓身上,先是辽饷,再是练饷,最后是剿饷,几乎是正赋的一倍,再加上官府层层摊派,如此老百姓税赋几乎是朝廷明文正赋的4-10倍。
因此本书最大改变,就是对税赋方面改变。
为解决普通民众负担,取消出县劳役(大家可能都熟知孟姜女哭长城故事,在古代征发劳役,对民众影响可能还比赋税更甚),取消摊派,或将一些摊派(如征发劳役的费用)转为正赋,取消三饷,将良田田赋定为每亩1升稻谷,旱地1亩6升(比起正赋有所增加,但比起加派三饷之后减少甚多),以解除老百姓头上枷锁。
为了弥补免除跨县劳役的损失,免除三饷的损失,主角采用重新丈量土地,征收商赋的方法,征收矿业税等方面进行弥补。
1、在明朝,只要考取功名官府发放钱粮补助生活,而且不需要缴纳粮食。也就是如果你是一个举人,你家根本不需要缴纳任何赋税,但缺额朝廷不会减少,加派在普通民众头上,如此增加民众负担。
一般民众赋税增加,为了逃税,很多人投充到有功名的读书人名下,躲避税赋。
在明朝中叶首辅徐阶就这样有两万亩土地(很多事投奔在其名下的)。
为增加税赋,保证税赋公平,除了对读书人正常补助之外,废除读书人不缴纳税赋现象。(这种方法在明朝有一定共识,海瑞就曾经逼迫首辅徐阶吐出万亩土地。)
2、古代施行官绅共治,地方赋税全都归地方乡绅。就像在八十年代中叶一样,所有农户会到集市上贩卖农作物,或者购买农具与生活必需品。
当时官府有委派人员征收商赋,征收钱粮为贩卖货物1-3%,在共和国这些征收钱粮作为地方税收收入,但在明清时期,这些收入全都进入地方官绅豪强荷包。
还有关赋,就像明朝海瑞也干过,但这些完全凭借个人兴趣,收入多进入地方官绅荷包,而没有进入官府。
主角以民间集市为单位设立乡公所,委派少量人员征收税赋,或者管理地方治安,如此花费少而收益甚大。
在一个县,一个府(地级市),民间集市数以百计,每个集市每年即便收上来七八百两白银,一个府(地级市)就达十万两之数,一个省达百万两之数,可以弥补取消跨县征发劳役,免除三饷的损失,也可在地方建立各个据点,加强对地方控制。
通过官绅一体纳粮,通过设立乡公所征收商赋,通过规范关赋与矿赋征收,完全可以弥补免除跨县劳役,免除三饷损失,为战争提供钱粮支持。
二、政府改造:
1、建立乡公所,在封建社会,朝廷官署仅仅设立到县,对有的大县还建立一个巡检所(县的派出机构),如此结构难以对下面完成控制。
为了控制地方,官府协助地方官绅建立亭(乡)、里、甲这种民间组织,但这些组织虽受官府监督,但多为民间组织,难以控制地方。
为改变现状,以集市为单位,或者在过去亭(乡)、里甲基础上,建立正式派出机构,即乡公所。
当然,由于明朝人口甚少,乡的设置不可能达到现在这个规模,简单推断,在明朝如果要设立乡公所,大概有点像八九十年代很多区政府那样(在八九十年代,县与乡之间有分区这样一个行政单元,每个县七八个分区,每个分区五六个乡)。
如此在县下面建立人数在1-2万人左右的基层行政单位,加强对地方控制(在汉朝,有的大县人口就超过十万,其父母官称为县令,从这个角度来看,要保障对地方控制,在明朝末年官府应该建立下级机构,也就是八九十年代那种分区行政单元)。
2、强化职能机构管理,古代朝廷有三省六部的说法,地方则有三班六房说法,究其实际,就是现代所说的各个职能处室。
对三班六房进行改造,将账房改为财政所这样一个单位,加强对财政收支管理。
将三班中壮班改造为一般民警(连同乡公所有1-2个一般民警),将快班改造为刑警,如此三班中两班基本上是现代公安局的雏形。
将皂班一部分改造为县衙门办事人员,一部分连同地方乡公所人员改造为税收官,保障地方税赋征收。
通过改造,建立现代政府雏形,加强治安与税赋征收,强化财政统筹。
3、对官吏进行改造,在古代小吏虽然为贱业,但在地方权势甚大,就像儒林外史所说那样,一般民众见其要称呼大爷,并且灰色收入非常高。
在明清时期,一般衙役正饷不到六两银子,但正如很多文献所说那样,即便规规矩不贪不没的,每年可以分得50多两例银。(一般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不过二十两白银)
古代朝廷规制中衙役数量很少,很多民间无赖充作白役,也就是现代所说的临时工,但可能没有正饷,只拿例银这种。
从这个角度来看,从古到今官府里面做事的虽然薪酬不高,但一个个实际收入蛮高。
主角对衙役进行改造,除了给予正赋之外,再加上各种奖金什么的,保证其收入达到二十两白银(达到中等收入水平)。
除此之外,就是引入大量退役军人,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古代高级将领,王侯将相退休之后,或者身故之后,朝廷会给其功名,有俸禄,有的更有封地。
而普通大头兵死后好的有点抚恤金,不好的白死了。
通过立有战功的老弱病残将士转业为官府差役,即便战场上伤残退役之后不但生活无忧,而且在社会上活得非常有面子,生活有滋有味。(对士人来说,差役属于贱业,但对普通老百姓,差役那可是一方土皇帝)。
共和国建立之后,为什么对外战争百战百胜,为什么很多穷苦地区老百姓踊跃参加解放军,主要还是参加解放军若能够立功的话,能够有一条出路。
从这个角度来看,立有战功的老弱病残将士专业为地方差役大大提高部队士气,改变民众勇于私械怯于公斗的现象,也可改变差役为贱业的印象。
三、军队改造: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