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穿越1879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始了!
德国和法国也不甘寂寞,很快也宣布加入这场战争。德国政府对法国宣战,英国宣布对德国宣战,欧洲的其他国家,也被迫选择站队,世界大战在欧洲一触即发!
法国对德国宣战,是要拿回属于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自从1871年普法战争之后,从德国手中夺回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已经成为法兰西整个民族坚定的怨念。正是在这种从强烈渴望演变而来的心理驱使,法国人一直将他地所有兵力都集中到南部的德法边境,以待有一天能够收复失地,甚至攻入柏林。于是,和德国开战以前,法国的军事工程师于是以沿着一百五十英里法德边界的四个城市为中心,构筑了一系列堡垒。东南从瑞士的坚不可摧的屏障阿尔卑斯山开始,坚固的混凝土堡垒从贝耳福、厄比纳尔、土尔和凡尔登伸展开来,在厄比纳尔和土尔之间设计了一个宽阔的缺口,作为准备德军进入的巨大陷阱,然后用从掩护得很好的混凝土箱形掩体中发射的交叉火力加以歼灭,而凡尔登以北约二十英里,就是卢森堡、比利时和崎岖的阿登森林。
面对着这种难以克服的棱堡,德国参谋总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伯爵设计了一个通过广阔的比利时平原侵入法国的战略。比利时这个小小工业化国家,提供了有充分铁路、公路、河流和运河的一条不费力的通路,而且它和法国的边境是不设防的。在施利芬那份著名的“施利芬战略”计划中,他正是利用法国人急于夺回失地的心理,故意在阿尔萨斯·洛林一线部署较弱兵力,改用右翼重兵一侧包抄的方式,从马斯河两岸铺天盖地越过整个比利时,像一把可怕地大草耙那样横耙全境,而后沿整个比法交界线进入法国,再循瓦兹河流域直攻巴黎。
施里芬这位能干的战略家,是军事史上博览群书的人之一,他从坎尼之战中得到许多启示,汉尼拔用包围两翼和后卫击败了较强的罗马人,因而施里芬拟定了相似的计划集中在梅斯,这是一个最靠近法国边境的德国城市,距离巴黎一百七十八英里。以这个筑垒地区为枢轴,由七十九个师组成的右翼,将以闪电战经比利时进入法国,后面马上由战时后备军之类的第二后备军跟上来。由八个师组成的较小的左翼,将留在法德边界。这个战略像一扇巨大的旋转门一样,德军在这个绕着枢轴旋转的运动中,将一直横扫到法国沿海地区,从北面、西面和南面包围巴黎,然后转向东面。如果法国士兵离开他们的洛林要塞,这样就更好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东进的德国人将从后面来攻打法国人。法国的要塞炮只能面对德国,不能转向西面来对付从法国方面进攻的德国人。
施里芬制定的战略,还包括应对一支十万人的英国远征军“和法国人协同作战”在内。考虑到俄国的原始铁路系统会造成蜗牛般步伐的动员,施里芬只在东线安排十个师以推迟沙皇部队的前进,直到法国被压倒为止。
对于德国人实行右翼包围的战略,法国人是知情的,法国甚至还有情报人员得到过施利芬计划的一部分副本,并报告给法军总参谋部。但法国人依然不愿意将一兵一卒调到北方战线防守,而是执着向阿尔萨斯挺进。法国总参谋部认为,德国人在他们的右翼投入的兵力越大,他们在左翼和中路的兵力就要相应地减弱,法军就可以计划在这一带突破。法国的战略是背靠比利时边界面对莱茵河,只要德国人远道迂回包抄法军翼侧,法国就计划动钳形攻势。在德军设防的梅斯地区的两侧突破德军中路和左翼,并乘胜切断德军右翼和它地基地的联系,使其无法出击。
基于这种的战略构想,法国人制定了17号计划:“法国5集团军全部集中在南部的德法边境上,而北部时地防务则由比利时6个师负责。后来法国还将英国人也拉入了这个计划,并让英国陆军协助防守比利时。”
开战之初,德军只在东线部署了第八集团军,以防范俄国人可能的进攻,另外七个集团军则在西线从北向南一字排开:部署在比利时列日城以东的是德军阵线右翼顶端的第一集团军,部署在阿尔萨斯的左翼末端的第七集团军,第六、七两集团军组成德军左翼,计十六个师,他们将担负起阻挡法军进攻的重任;第四、五两集团军组成中路,计二十个师,负责卢森堡的突破;而第一、二、三集团军组成右翼,计三十四个师,按计划将穿越比利时,直接攻入巴黎郊区。
于是,战争开始后,德国人开始进攻比利时,而法国人开始向阿尔萨斯进攻。如果将双方的行军路线同时绘制在地图上,宛若一个太极图案:德国人在北方从东向西迂回,而法国人则在南方从西向东挺进。关键问题是,此时的“阴阳双鱼”,并不是匀等运动,哪一方主力先突破对方的防线,哪一方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总统李经述往欧洲战场派了一千名军事观察员。当时,战争中立国派军事观察员到前线,是国际惯例。历史上,美军史上军阶最高的军事家约翰·约瑟夫·潘兴——美利坚合众国特级上将,1905年就是任驻日武官兼日俄战争的军事观察员。蒋百里、蔡锷等一批青年将领,被李经述派往了欧洲战场当军事观察员!
每天早晨一醒来,总统李经述就要看中国派往欧洲的观察员收集回来的战报,召集段祺瑞、刘步蟾、袁世凯等人商议战况。欧洲的战报通常由李经述的夫人容雪领导的情报小组负责收集整理好,她毕竟当了多年的报纸编辑,干这事得心应手。加上容雪早年在欧洲游历,精通这些国家的语言,熟悉他们的历史,所以李经述在这段时间经常和她在一起。容雪也很开心。能和自己喜欢的人朝夕相处,这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中华帝国总统李经述之所以这么关心欧洲的战争,除了因为中国企业要发战争财,他还预料到战争结果很可能会跟历史上的一战不一样,因为费迪南大公没有死,奥匈帝国的军队可能在塞尔维亚不会惨败而归,德国的总参谋长施利芬本来应该已经退休,但德皇威廉二世为了在1909年发动战争,又把他召了回来,他绝对不会像历史上小毛奇那样背离“施利芬计划”,肯定会集中优势兵力打右翼的战争,那么德国未必会在一战中遭到失败。而沙俄帝国已经奔溃,乌克兰和波兰已经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分裂后的俄国在1909年已经虚弱不堪,虽然有法国和英国的支援,要跟德国作战,是以卵击石。所以,历史已经改变,一旦德国在欧洲战场取得胜利,说不定意大利这墙头草会倒向同盟国。德国一旦称霸欧洲,德皇威廉二世甚至可能派德军奇袭美国纽约和波士顿港口城市,扶持墨西哥攻打美国,中国就可以趁机攻下整个亚洲,到时候夏威夷、澳大利亚都可以拿下。
总之,历史上的“蝴蝶效应”已经太大了,李经述不得不靠每天收集大量情报,来判断未来的世界发展趋势,看中国参战的时机什么时候成熟,以及如何参战。
始了!
德国和法国也不甘寂寞,很快也宣布加入这场战争。德国政府对法国宣战,英国宣布对德国宣战,欧洲的其他国家,也被迫选择站队,世界大战在欧洲一触即发!
法国对德国宣战,是要拿回属于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自从1871年普法战争之后,从德国手中夺回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已经成为法兰西整个民族坚定的怨念。正是在这种从强烈渴望演变而来的心理驱使,法国人一直将他地所有兵力都集中到南部的德法边境,以待有一天能够收复失地,甚至攻入柏林。于是,和德国开战以前,法国的军事工程师于是以沿着一百五十英里法德边界的四个城市为中心,构筑了一系列堡垒。东南从瑞士的坚不可摧的屏障阿尔卑斯山开始,坚固的混凝土堡垒从贝耳福、厄比纳尔、土尔和凡尔登伸展开来,在厄比纳尔和土尔之间设计了一个宽阔的缺口,作为准备德军进入的巨大陷阱,然后用从掩护得很好的混凝土箱形掩体中发射的交叉火力加以歼灭,而凡尔登以北约二十英里,就是卢森堡、比利时和崎岖的阿登森林。
面对着这种难以克服的棱堡,德国参谋总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伯爵设计了一个通过广阔的比利时平原侵入法国的战略。比利时这个小小工业化国家,提供了有充分铁路、公路、河流和运河的一条不费力的通路,而且它和法国的边境是不设防的。在施利芬那份著名的“施利芬战略”计划中,他正是利用法国人急于夺回失地的心理,故意在阿尔萨斯·洛林一线部署较弱兵力,改用右翼重兵一侧包抄的方式,从马斯河两岸铺天盖地越过整个比利时,像一把可怕地大草耙那样横耙全境,而后沿整个比法交界线进入法国,再循瓦兹河流域直攻巴黎。
施里芬这位能干的战略家,是军事史上博览群书的人之一,他从坎尼之战中得到许多启示,汉尼拔用包围两翼和后卫击败了较强的罗马人,因而施里芬拟定了相似的计划集中在梅斯,这是一个最靠近法国边境的德国城市,距离巴黎一百七十八英里。以这个筑垒地区为枢轴,由七十九个师组成的右翼,将以闪电战经比利时进入法国,后面马上由战时后备军之类的第二后备军跟上来。由八个师组成的较小的左翼,将留在法德边界。这个战略像一扇巨大的旋转门一样,德军在这个绕着枢轴旋转的运动中,将一直横扫到法国沿海地区,从北面、西面和南面包围巴黎,然后转向东面。如果法国士兵离开他们的洛林要塞,这样就更好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东进的德国人将从后面来攻打法国人。法国的要塞炮只能面对德国,不能转向西面来对付从法国方面进攻的德国人。
施里芬制定的战略,还包括应对一支十万人的英国远征军“和法国人协同作战”在内。考虑到俄国的原始铁路系统会造成蜗牛般步伐的动员,施里芬只在东线安排十个师以推迟沙皇部队的前进,直到法国被压倒为止。
对于德国人实行右翼包围的战略,法国人是知情的,法国甚至还有情报人员得到过施利芬计划的一部分副本,并报告给法军总参谋部。但法国人依然不愿意将一兵一卒调到北方战线防守,而是执着向阿尔萨斯挺进。法国总参谋部认为,德国人在他们的右翼投入的兵力越大,他们在左翼和中路的兵力就要相应地减弱,法军就可以计划在这一带突破。法国的战略是背靠比利时边界面对莱茵河,只要德国人远道迂回包抄法军翼侧,法国就计划动钳形攻势。在德军设防的梅斯地区的两侧突破德军中路和左翼,并乘胜切断德军右翼和它地基地的联系,使其无法出击。
基于这种的战略构想,法国人制定了17号计划:“法国5集团军全部集中在南部的德法边境上,而北部时地防务则由比利时6个师负责。后来法国还将英国人也拉入了这个计划,并让英国陆军协助防守比利时。”
开战之初,德军只在东线部署了第八集团军,以防范俄国人可能的进攻,另外七个集团军则在西线从北向南一字排开:部署在比利时列日城以东的是德军阵线右翼顶端的第一集团军,部署在阿尔萨斯的左翼末端的第七集团军,第六、七两集团军组成德军左翼,计十六个师,他们将担负起阻挡法军进攻的重任;第四、五两集团军组成中路,计二十个师,负责卢森堡的突破;而第一、二、三集团军组成右翼,计三十四个师,按计划将穿越比利时,直接攻入巴黎郊区。
于是,战争开始后,德国人开始进攻比利时,而法国人开始向阿尔萨斯进攻。如果将双方的行军路线同时绘制在地图上,宛若一个太极图案:德国人在北方从东向西迂回,而法国人则在南方从西向东挺进。关键问题是,此时的“阴阳双鱼”,并不是匀等运动,哪一方主力先突破对方的防线,哪一方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总统李经述往欧洲战场派了一千名军事观察员。当时,战争中立国派军事观察员到前线,是国际惯例。历史上,美军史上军阶最高的军事家约翰·约瑟夫·潘兴——美利坚合众国特级上将,1905年就是任驻日武官兼日俄战争的军事观察员。蒋百里、蔡锷等一批青年将领,被李经述派往了欧洲战场当军事观察员!
每天早晨一醒来,总统李经述就要看中国派往欧洲的观察员收集回来的战报,召集段祺瑞、刘步蟾、袁世凯等人商议战况。欧洲的战报通常由李经述的夫人容雪领导的情报小组负责收集整理好,她毕竟当了多年的报纸编辑,干这事得心应手。加上容雪早年在欧洲游历,精通这些国家的语言,熟悉他们的历史,所以李经述在这段时间经常和她在一起。容雪也很开心。能和自己喜欢的人朝夕相处,这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中华帝国总统李经述之所以这么关心欧洲的战争,除了因为中国企业要发战争财,他还预料到战争结果很可能会跟历史上的一战不一样,因为费迪南大公没有死,奥匈帝国的军队可能在塞尔维亚不会惨败而归,德国的总参谋长施利芬本来应该已经退休,但德皇威廉二世为了在1909年发动战争,又把他召了回来,他绝对不会像历史上小毛奇那样背离“施利芬计划”,肯定会集中优势兵力打右翼的战争,那么德国未必会在一战中遭到失败。而沙俄帝国已经奔溃,乌克兰和波兰已经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分裂后的俄国在1909年已经虚弱不堪,虽然有法国和英国的支援,要跟德国作战,是以卵击石。所以,历史已经改变,一旦德国在欧洲战场取得胜利,说不定意大利这墙头草会倒向同盟国。德国一旦称霸欧洲,德皇威廉二世甚至可能派德军奇袭美国纽约和波士顿港口城市,扶持墨西哥攻打美国,中国就可以趁机攻下整个亚洲,到时候夏威夷、澳大利亚都可以拿下。
总之,历史上的“蝴蝶效应”已经太大了,李经述不得不靠每天收集大量情报,来判断未来的世界发展趋势,看中国参战的时机什么时候成熟,以及如何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