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囚徒 (2/2)
言情文学 www.yqwx.net,残阳如血123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一种记忆阳光般温馨。多少岁月像滔滔江水逝去,多少往事如渺渺春梦消隐!
(二)杜甫
在乾坤中挺特独立的诗人,因为秉受着天地的清气,所以能夺造化之功,集人文之全美。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渗透着爱国的血诚,对着三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无休无止的战乱,情绪更加低沉的诗人,面对家国之恨,眼前人事和永恒时空的对比,使诗人更加强烈地感受着内心的荒凉与落寞。早在此前,敏感的诗人在安禄山反叛之前就不无忧虑,屡屡形诸篇什,一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足以显现: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岗裂。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沿途看到百姓不堪诛求之苦,时时听到全国各地叛乱的消息。诗人笔下的这不仅忧君不明,更忧奸臣、佞臣误国。对于当时军兴调发急,民情怨哀深,惨不忍睹的种种情况,其以如椽之笔描绘出这些可歌可泣的画面,饱含了他对士卒、百姓备受苦难的同情之心和对当时统治及时代的混乱的憎恨之情!生活在那样的不幸的年代对诗人来说却又是幸运的,他从一代文化艺术的高度成就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又从同时代人的远大抱负和活跃思想中获得了进取的信心,更让他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兴衰。是此“诗史”当之无愧!他的诗能使读者“知其人”、“论其世”起着“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作用。他处于干戈扰攘、国困民疲的时代,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生活折腾了他也成全了他,使他逐渐深入人民生活,看到人民的痛苦,也看到当代统治者的罪恶。正因为如此诗人才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县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树立了一个忧国忧民的百世楷模,同时也为中国的诗歌艺术树立了沉雄博大的标准。
儒家曾有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济天下;儒家曾有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却不管在位与否,都要谋其政!尽管“身已要人挟”然而他却说“拔剑拔年衰”尽管“万国尽穷途”“处处是穷途”然而他却“不拟哭穷途”“艰危气益增”汲早素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淳”的他又怎能对此只是说说而已呢?当茅屋为秋风所破时,他却发出了这样的宏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他宁愿冻死来换取天下穷苦百姓的温暖,时代环境的急遽变化,个人生活的穷愁困苦,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形成诗人“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和感为天下先的伟大情怀!且听“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其最早的创作便是吟咏象征天下太平的凤凰。这似乎是一种宿谶,注定了诗人要为他的凤凰付出一生的心血。从此凤凰便成为他的政治理想和精神境界的化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独立在茫茫宇宙之间,诗人深深地悲哀自己的孤独和无力;但后人却在这孤独的形象中看到了他包容乾坤的博大胸怀以及回旋天地,与元气同在的精神力量。对此王介甫有言:“吾观少陵诗,谓与元气俟。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
在漂泊荆湘中熬过了一年“终日忍饥西复东”的日子,在人生的最后一年,在潭州往岳阳的船上,抱病写下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深深地叹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最后怀念,和至死未见风尘清的遗恨,走完了艰难的人生旅程。读罢,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感动,任凭泪水下咽,至此写下:诗人走好!
有一种记忆阳光般温馨。多少岁月像滔滔江水逝去,多少往事如渺渺春梦消隐!
(二)杜甫
在乾坤中挺特独立的诗人,因为秉受着天地的清气,所以能夺造化之功,集人文之全美。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渗透着爱国的血诚,对着三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无休无止的战乱,情绪更加低沉的诗人,面对家国之恨,眼前人事和永恒时空的对比,使诗人更加强烈地感受着内心的荒凉与落寞。早在此前,敏感的诗人在安禄山反叛之前就不无忧虑,屡屡形诸篇什,一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足以显现: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岗裂。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沿途看到百姓不堪诛求之苦,时时听到全国各地叛乱的消息。诗人笔下的这不仅忧君不明,更忧奸臣、佞臣误国。对于当时军兴调发急,民情怨哀深,惨不忍睹的种种情况,其以如椽之笔描绘出这些可歌可泣的画面,饱含了他对士卒、百姓备受苦难的同情之心和对当时统治及时代的混乱的憎恨之情!生活在那样的不幸的年代对诗人来说却又是幸运的,他从一代文化艺术的高度成就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又从同时代人的远大抱负和活跃思想中获得了进取的信心,更让他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兴衰。是此“诗史”当之无愧!他的诗能使读者“知其人”、“论其世”起着“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作用。他处于干戈扰攘、国困民疲的时代,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生活折腾了他也成全了他,使他逐渐深入人民生活,看到人民的痛苦,也看到当代统治者的罪恶。正因为如此诗人才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县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树立了一个忧国忧民的百世楷模,同时也为中国的诗歌艺术树立了沉雄博大的标准。
儒家曾有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济天下;儒家曾有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却不管在位与否,都要谋其政!尽管“身已要人挟”然而他却说“拔剑拔年衰”尽管“万国尽穷途”“处处是穷途”然而他却“不拟哭穷途”“艰危气益增”汲早素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淳”的他又怎能对此只是说说而已呢?当茅屋为秋风所破时,他却发出了这样的宏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他宁愿冻死来换取天下穷苦百姓的温暖,时代环境的急遽变化,个人生活的穷愁困苦,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形成诗人“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和感为天下先的伟大情怀!且听“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其最早的创作便是吟咏象征天下太平的凤凰。这似乎是一种宿谶,注定了诗人要为他的凤凰付出一生的心血。从此凤凰便成为他的政治理想和精神境界的化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独立在茫茫宇宙之间,诗人深深地悲哀自己的孤独和无力;但后人却在这孤独的形象中看到了他包容乾坤的博大胸怀以及回旋天地,与元气同在的精神力量。对此王介甫有言:“吾观少陵诗,谓与元气俟。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
在漂泊荆湘中熬过了一年“终日忍饥西复东”的日子,在人生的最后一年,在潭州往岳阳的船上,抱病写下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深深地叹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最后怀念,和至死未见风尘清的遗恨,走完了艰难的人生旅程。读罢,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感动,任凭泪水下咽,至此写下:诗人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