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红楼之孤家寡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哪知道,大晋这么多年来,也没放弃武备,这边才传来消息,立刻就带兵打过来了呢?领头的还是个原本就在那边跟瀚海国打过几场的,对这边的情况也比较了解,虽说只是小规模的交锋,也将茜香国打得有点疼,按照承庆帝的意思,要讨伐这位不通过天朝的册封,图谋不轨,弑君篡位的逆贼,直接将这位国主拉下来,换一个比较听话的上去,因此,便率领大军步步紧逼,如今已经进入了茜香国境内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16章
茜香国地形复杂,多有猛兽蛇虫,而且民风彪悍,因此,开始大军小胜了几次之后,进入茜香国内,战事便陷入了胶着,领兵的是定远侯李沧,定远侯也是个老狐狸一样的人物,这人一贯不声不响,但是打仗却是稳打稳扎,颇为厉害,只是定远侯如今年纪已经很是不小,六十多岁的人了,按理说,这样的人早该告老还乡,偏生定远侯府两个儿子都不成器,孙子年纪还小,还看不出什么来,定远侯只得厚着脸皮依旧撑着门面,这次嗅到了战机的味道,当机立断,便直接请战,指望着捞一把战功回来,好给自家的爵位多沿袭那么一代,怎么着也得熬到孙子出息了再说。
贾代善跟贾代化堂兄弟两个被分到了一路,贾代善为主,贾代化为副,两人也没什么别扭的,贾代化虽说年纪稍微大一些,但是贾代善的确更加精明,而且也更得圣心,贾代化其实对这次出征是可有可无,他儿子贾敬是个读书的料子,贾代化已经有意改换门庭,对于战功没那么迫切,可贾代善不一样,他如今长子贾赦十多岁,被老太太溺爱着长大,说到金石古玩,那是头头是道,偏生是个文不成武不就的,他倒是偏爱会读书的幼子,但是贾政还小,而且长幼有序,像功勋之家,爵位这种东西可不是他说了算的,除非长子真正失德,或者是在没留下嫡长孙的情况下死了,否则是轮不到次子的。可要是长子真的失德,惹恼了上头,没准就直接除爵了,何况,贾赦虽然有些喜欢玩乐,好逸恶劳,不过就是寻常的纨绔子弟罢了,各家差不多的不知道多少,哪怕心里不喜欢,却也找不出什么大错来。总不能说我儿子是个没用的废物点心,圣上你就不要理他,把爵位给我小儿子吧!这是找死呢!
这么琢磨着,为了家族继续兴盛,贾代善想法自然跟李沧差不多,自己挣点功劳,大儿子继承爵位,一辈子可以享受富贵,小儿子如果能够在科举上有什么出息,两个儿子互相扶持着,贾家也不至于没落下去,因此,这次出征分外积极。
京城那边,也一直关注着战报,这虽然不是什么国运之战,但其实也差不了太多,茜香国这点弹丸小国,已经敢明目张胆地跟朝廷作对,若是不能一举将茜香国打趴下来了,只怕别的属国都要蠢蠢欲动了,以后弹压属国将会更加麻烦,朝廷再如何,也不能四面开战啊!何况,朝廷的主力,其实是在防范蒙元余孽还有与之勾结的罗刹国呢?
这是承庆帝登基之后的第一场战事,或者说,承庆帝真正掌权之后,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先帝在的时候,一般就是些小规模的冲突,压根没什么大名堂,对于帝王来说,文治武功总要有一样拿得出手,在文治上,承庆帝一时半会儿却是没什么好办法的,前朝的史书已经修了,想要干把大的吧,本朝也没什么太出名全天下都信服的大儒,随便找些人弄,别人不认,那就没办法了,总不能便宜了衍圣公,要知道,历朝历代虽说尊孔,但是,对孔家其实还是很防范的,孔家担着个衍圣公的名头,压根一点实权都摸不到,要是再搞出什么事情来,让孔家出了风头,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因此,暂时只好在武功上做文章,好歹要让四邻咸服,万国来朝吧,因此,对这一仗非常上心。
作为皇帝,承庆帝不懂军事,不过,他只需要知道结果就行了,刚开始的时候几场小胜,后来的战报中,就发现问题了,开始几乎是连下几城,后来好多天都没挪出多远,因为茜香国山林众多,骑兵根本很难行,至于补兵,开始还好,后来便是连绵大雨,又有人感染了疫症,随军的军医虽说熬了药,控制住了,但是大军还是不得不暂时驻扎了下来,一时不得前行。
承庆帝也问过了兵部还有一些知兵的将领,虽说知道这是明智之举,心里还是颇为失望,按他的想法,天兵一至,茜香国那些逆贼就该望风而降才行,如今却是陷入了僵局,流水般的钱粮花了出去,哪怕国库还算充盈呢,承庆帝也觉得心里有些不得劲了。
好在很快有事情转移了他的注意力,懿元皇后过世已经满了一年,有人上书要立后了。
作者有话要说:
☆、风波定
立后这种事情自然不会像是普通人家续弦一样,起码一般的人家绝对不会将小妾扶正,而这会儿上书立后的人,多半琢磨着投机,想让后宫某位妃嫔封后。
不过很明显,这不是一个好时机,后宫里的妃嫔,暂时来说,比较得圣心的还是甄淑贞,问题是甄家又不是什么豪族,在奉圣夫人之前,最大的不过是在内务府做个六七品的小官罢了。宫中有能力竞争后位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生下了二皇子的刘美人,问题是二皇子很不受宠,到现在,连个名字都没有,承庆帝也很不看好这个体弱多病的儿子能够养大,因此,至今连玉牒都没上,尤其,刘美人那等家世,朝中重臣谁会为她张目。
因此,竞争后位的倒是几个妃子,一个是作为四正妃之一的淑妃,淑妃出身沈家,沈家跟苏家有些相似,还要煊赫一些,沈家前朝的时候,曾经出过一任帝师,三任宰辅,前朝末帝昏庸,沈家那会儿的老爷子直接就告老还乡,加上那会儿沈家下一代也没真正成长起来,前朝破灭的时候,沈家愣是没有几个出仕的,就有几个旁支做着知县之类的芝麻官,新朝开辟,大赦天下,还开了几次恩科,结果沈家厚积薄发,那位沈老爷子又是有名的大儒,然后沈家顺顺利利度过了开国时候的动荡,延续到本朝,虽说不如前朝了,但是影响力依旧不小,在朝中姻亲颇多。不过也是自从先帝开始,沈家就有些青黄不接,自从上一任内阁次辅沈庭去世之后,更是后继无人,要不然,也不会打着让女儿封后,做外戚的主意。
沈家算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会儿在朝中也挺有人脉,淑妃又是当年先帝钦赐的侧妃,哪怕暂时无子,他们也觉得有一争之力,因此,这会儿算是将一家子的前程都赌上了,不知道花了多少代价,欠了多少人情,朝中竟是有近半的人众口一词,称淑妃出身书香世家,德言容功如何如何出色,应当封后云云。
跟淑妃相比,另一位却是端妃田氏,这虽说不在四正妃之列,却也是有封号的妃位,田家却不是文臣出身,田家当年也是开国重臣,高宗的贵妃就是田家女出身,田家如今却不是没人的,田家这一任的家主田奉如今就领着镇海将军一职,镇守着东南海域,在东南沿海俨然就是东南王,出海的商人要是不给田家一份孝敬,出了海只怕就要被不知道真假的海盗给劫了。也是因为这个,因此,尽管端妃算不上非常貌美,只能称得上清秀,承庆帝还是得不时前往端妃的端仪宫临幸端妃,只是不知道是有意无意,端妃一直不曾有孕。
淑妃跟端妃某种意义上算得上势均力敌,另外还有几个人也不过是个陪衬,要么是潜邸的老人,要么孕育过皇嗣,哪怕夭折了也算,只是大家也没把她们当回事。
东宫这边,对此却非常沉默,有个小太监在徒景年身边嚼舌头,徒景年当时一声不吭,回头就叫高振将那个小太监退回了内务府。太监可不比宫女,本朝有祖制,宫女年过二十五,便可以放出宫,但是太监却不一样,一般一辈子都别指望真正离开宫廷的。这也决定了,皇家的人,其实一般更信任太监,而不是宫女,或者说是女官,毕竟宫女女官有家人,她们大多数还会嫁人生子,若是她们掌握了权力,往往会造成内外勾结的祸事,可是太监这等无根之人,却是无依无靠,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自个的主子,因此,即便他们插手政事,也只需要皇帝一道口谕,就能立刻拿下问罪。
那个小太监若是被送到慎刑司,运气好一点,被打个几板子,回头还能找个差事,这下被退回了内务府,那么,下场就很难说了,说不得就直接消失了。
那个小太监消失之后,东宫的人立刻就知道了风向,虽说还会跟徒景年说一些宫中的事情,但是,却不会说些有的没的了。
承庆帝自然知道了这件事,对徒景年的处置还算满意,嘴上什么也没说,回头又赏了徒景年大把的东西。
承庆帝这会儿压根不想立后,这些臣子却不识相,一再上书逼迫,这让承庆帝心情有些糟糕,只是,那些人打的旗号很是冠冕堂皇,加上一句天家无私事,他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不过,他也很干脆,反正就是一个拖字,他一直将那些折子留中不发,朝上有人上奏的时候,就拿着南边的战事转移话题,背地里面,却直接示意信任的御史,弹劾几个闹得最凶的,无非是治家不严,欺男霸女之类的事情,没过多久,大家都知道承庆帝的态度了,虽说心中不甘,但是也明智地不吭声了,承庆帝之前的手段,他们还记得呢!沈家、田家再有脸面,也比不过自己的性命啊!
作者有话要说:
☆、第18章
淑妃和端妃因为这件事情,也很是受到了一些冷落,承庆帝从来不是什么任人拿捏的人,而后宫中,如今风头最盛的莫过于甄淑贞,虽然一直没有身孕,家世也不显,承庆帝也不好连续给她升位,但是,身为九嫔之一的昭容,但是一个月里面,承庆帝起码有十天宿在锦华轩,要知道,承庆帝算不上非常好色的人,一个月里面顶多有半个月在后宫,平常不过就是在大明宫的寝殿罢了,甄淑贞这般盛宠,后宫里面不知道多少人淹在了醋海里面。偏偏有底气的淑妃和端妃被承庆帝冷淡了下来,这会儿正要乖乖装贤良淑德的时候,哪里好去找甄昭容的麻烦,剩下的人里面,分位又不如甄淑贞,因此也只好忍气吞声,尤其这会儿后宫无主,她们也不需要定期请安什么的,凑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倒是有一些分位比较低,也没有什么宠爱的小妃嫔开始奉承甄昭容,不过多半就是些御女、采女,位份最高的也就是个更衣。
不过,哪怕是明里面奉承,背地里面,羡慕嫉妒恨也是难免的,一些人想到来年的大选,又是一堆美貌鲜妍的少女要进宫,心里一面觉得黯然,一面又觉得快意,看到了时候,皇帝还会不会一直宠着甄昭容。
... -->>
哪知道,大晋这么多年来,也没放弃武备,这边才传来消息,立刻就带兵打过来了呢?领头的还是个原本就在那边跟瀚海国打过几场的,对这边的情况也比较了解,虽说只是小规模的交锋,也将茜香国打得有点疼,按照承庆帝的意思,要讨伐这位不通过天朝的册封,图谋不轨,弑君篡位的逆贼,直接将这位国主拉下来,换一个比较听话的上去,因此,便率领大军步步紧逼,如今已经进入了茜香国境内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16章
茜香国地形复杂,多有猛兽蛇虫,而且民风彪悍,因此,开始大军小胜了几次之后,进入茜香国内,战事便陷入了胶着,领兵的是定远侯李沧,定远侯也是个老狐狸一样的人物,这人一贯不声不响,但是打仗却是稳打稳扎,颇为厉害,只是定远侯如今年纪已经很是不小,六十多岁的人了,按理说,这样的人早该告老还乡,偏生定远侯府两个儿子都不成器,孙子年纪还小,还看不出什么来,定远侯只得厚着脸皮依旧撑着门面,这次嗅到了战机的味道,当机立断,便直接请战,指望着捞一把战功回来,好给自家的爵位多沿袭那么一代,怎么着也得熬到孙子出息了再说。
贾代善跟贾代化堂兄弟两个被分到了一路,贾代善为主,贾代化为副,两人也没什么别扭的,贾代化虽说年纪稍微大一些,但是贾代善的确更加精明,而且也更得圣心,贾代化其实对这次出征是可有可无,他儿子贾敬是个读书的料子,贾代化已经有意改换门庭,对于战功没那么迫切,可贾代善不一样,他如今长子贾赦十多岁,被老太太溺爱着长大,说到金石古玩,那是头头是道,偏生是个文不成武不就的,他倒是偏爱会读书的幼子,但是贾政还小,而且长幼有序,像功勋之家,爵位这种东西可不是他说了算的,除非长子真正失德,或者是在没留下嫡长孙的情况下死了,否则是轮不到次子的。可要是长子真的失德,惹恼了上头,没准就直接除爵了,何况,贾赦虽然有些喜欢玩乐,好逸恶劳,不过就是寻常的纨绔子弟罢了,各家差不多的不知道多少,哪怕心里不喜欢,却也找不出什么大错来。总不能说我儿子是个没用的废物点心,圣上你就不要理他,把爵位给我小儿子吧!这是找死呢!
这么琢磨着,为了家族继续兴盛,贾代善想法自然跟李沧差不多,自己挣点功劳,大儿子继承爵位,一辈子可以享受富贵,小儿子如果能够在科举上有什么出息,两个儿子互相扶持着,贾家也不至于没落下去,因此,这次出征分外积极。
京城那边,也一直关注着战报,这虽然不是什么国运之战,但其实也差不了太多,茜香国这点弹丸小国,已经敢明目张胆地跟朝廷作对,若是不能一举将茜香国打趴下来了,只怕别的属国都要蠢蠢欲动了,以后弹压属国将会更加麻烦,朝廷再如何,也不能四面开战啊!何况,朝廷的主力,其实是在防范蒙元余孽还有与之勾结的罗刹国呢?
这是承庆帝登基之后的第一场战事,或者说,承庆帝真正掌权之后,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先帝在的时候,一般就是些小规模的冲突,压根没什么大名堂,对于帝王来说,文治武功总要有一样拿得出手,在文治上,承庆帝一时半会儿却是没什么好办法的,前朝的史书已经修了,想要干把大的吧,本朝也没什么太出名全天下都信服的大儒,随便找些人弄,别人不认,那就没办法了,总不能便宜了衍圣公,要知道,历朝历代虽说尊孔,但是,对孔家其实还是很防范的,孔家担着个衍圣公的名头,压根一点实权都摸不到,要是再搞出什么事情来,让孔家出了风头,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因此,暂时只好在武功上做文章,好歹要让四邻咸服,万国来朝吧,因此,对这一仗非常上心。
作为皇帝,承庆帝不懂军事,不过,他只需要知道结果就行了,刚开始的时候几场小胜,后来的战报中,就发现问题了,开始几乎是连下几城,后来好多天都没挪出多远,因为茜香国山林众多,骑兵根本很难行,至于补兵,开始还好,后来便是连绵大雨,又有人感染了疫症,随军的军医虽说熬了药,控制住了,但是大军还是不得不暂时驻扎了下来,一时不得前行。
承庆帝也问过了兵部还有一些知兵的将领,虽说知道这是明智之举,心里还是颇为失望,按他的想法,天兵一至,茜香国那些逆贼就该望风而降才行,如今却是陷入了僵局,流水般的钱粮花了出去,哪怕国库还算充盈呢,承庆帝也觉得心里有些不得劲了。
好在很快有事情转移了他的注意力,懿元皇后过世已经满了一年,有人上书要立后了。
作者有话要说:
☆、风波定
立后这种事情自然不会像是普通人家续弦一样,起码一般的人家绝对不会将小妾扶正,而这会儿上书立后的人,多半琢磨着投机,想让后宫某位妃嫔封后。
不过很明显,这不是一个好时机,后宫里的妃嫔,暂时来说,比较得圣心的还是甄淑贞,问题是甄家又不是什么豪族,在奉圣夫人之前,最大的不过是在内务府做个六七品的小官罢了。宫中有能力竞争后位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生下了二皇子的刘美人,问题是二皇子很不受宠,到现在,连个名字都没有,承庆帝也很不看好这个体弱多病的儿子能够养大,因此,至今连玉牒都没上,尤其,刘美人那等家世,朝中重臣谁会为她张目。
因此,竞争后位的倒是几个妃子,一个是作为四正妃之一的淑妃,淑妃出身沈家,沈家跟苏家有些相似,还要煊赫一些,沈家前朝的时候,曾经出过一任帝师,三任宰辅,前朝末帝昏庸,沈家那会儿的老爷子直接就告老还乡,加上那会儿沈家下一代也没真正成长起来,前朝破灭的时候,沈家愣是没有几个出仕的,就有几个旁支做着知县之类的芝麻官,新朝开辟,大赦天下,还开了几次恩科,结果沈家厚积薄发,那位沈老爷子又是有名的大儒,然后沈家顺顺利利度过了开国时候的动荡,延续到本朝,虽说不如前朝了,但是影响力依旧不小,在朝中姻亲颇多。不过也是自从先帝开始,沈家就有些青黄不接,自从上一任内阁次辅沈庭去世之后,更是后继无人,要不然,也不会打着让女儿封后,做外戚的主意。
沈家算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会儿在朝中也挺有人脉,淑妃又是当年先帝钦赐的侧妃,哪怕暂时无子,他们也觉得有一争之力,因此,这会儿算是将一家子的前程都赌上了,不知道花了多少代价,欠了多少人情,朝中竟是有近半的人众口一词,称淑妃出身书香世家,德言容功如何如何出色,应当封后云云。
跟淑妃相比,另一位却是端妃田氏,这虽说不在四正妃之列,却也是有封号的妃位,田家却不是文臣出身,田家当年也是开国重臣,高宗的贵妃就是田家女出身,田家如今却不是没人的,田家这一任的家主田奉如今就领着镇海将军一职,镇守着东南海域,在东南沿海俨然就是东南王,出海的商人要是不给田家一份孝敬,出了海只怕就要被不知道真假的海盗给劫了。也是因为这个,因此,尽管端妃算不上非常貌美,只能称得上清秀,承庆帝还是得不时前往端妃的端仪宫临幸端妃,只是不知道是有意无意,端妃一直不曾有孕。
淑妃跟端妃某种意义上算得上势均力敌,另外还有几个人也不过是个陪衬,要么是潜邸的老人,要么孕育过皇嗣,哪怕夭折了也算,只是大家也没把她们当回事。
东宫这边,对此却非常沉默,有个小太监在徒景年身边嚼舌头,徒景年当时一声不吭,回头就叫高振将那个小太监退回了内务府。太监可不比宫女,本朝有祖制,宫女年过二十五,便可以放出宫,但是太监却不一样,一般一辈子都别指望真正离开宫廷的。这也决定了,皇家的人,其实一般更信任太监,而不是宫女,或者说是女官,毕竟宫女女官有家人,她们大多数还会嫁人生子,若是她们掌握了权力,往往会造成内外勾结的祸事,可是太监这等无根之人,却是无依无靠,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自个的主子,因此,即便他们插手政事,也只需要皇帝一道口谕,就能立刻拿下问罪。
那个小太监若是被送到慎刑司,运气好一点,被打个几板子,回头还能找个差事,这下被退回了内务府,那么,下场就很难说了,说不得就直接消失了。
那个小太监消失之后,东宫的人立刻就知道了风向,虽说还会跟徒景年说一些宫中的事情,但是,却不会说些有的没的了。
承庆帝自然知道了这件事,对徒景年的处置还算满意,嘴上什么也没说,回头又赏了徒景年大把的东西。
承庆帝这会儿压根不想立后,这些臣子却不识相,一再上书逼迫,这让承庆帝心情有些糟糕,只是,那些人打的旗号很是冠冕堂皇,加上一句天家无私事,他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不过,他也很干脆,反正就是一个拖字,他一直将那些折子留中不发,朝上有人上奏的时候,就拿着南边的战事转移话题,背地里面,却直接示意信任的御史,弹劾几个闹得最凶的,无非是治家不严,欺男霸女之类的事情,没过多久,大家都知道承庆帝的态度了,虽说心中不甘,但是也明智地不吭声了,承庆帝之前的手段,他们还记得呢!沈家、田家再有脸面,也比不过自己的性命啊!
作者有话要说:
☆、第18章
淑妃和端妃因为这件事情,也很是受到了一些冷落,承庆帝从来不是什么任人拿捏的人,而后宫中,如今风头最盛的莫过于甄淑贞,虽然一直没有身孕,家世也不显,承庆帝也不好连续给她升位,但是,身为九嫔之一的昭容,但是一个月里面,承庆帝起码有十天宿在锦华轩,要知道,承庆帝算不上非常好色的人,一个月里面顶多有半个月在后宫,平常不过就是在大明宫的寝殿罢了,甄淑贞这般盛宠,后宫里面不知道多少人淹在了醋海里面。偏偏有底气的淑妃和端妃被承庆帝冷淡了下来,这会儿正要乖乖装贤良淑德的时候,哪里好去找甄昭容的麻烦,剩下的人里面,分位又不如甄淑贞,因此也只好忍气吞声,尤其这会儿后宫无主,她们也不需要定期请安什么的,凑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倒是有一些分位比较低,也没有什么宠爱的小妃嫔开始奉承甄昭容,不过多半就是些御女、采女,位份最高的也就是个更衣。
不过,哪怕是明里面奉承,背地里面,羡慕嫉妒恨也是难免的,一些人想到来年的大选,又是一堆美貌鲜妍的少女要进宫,心里一面觉得黯然,一面又觉得快意,看到了时候,皇帝还会不会一直宠着甄昭容。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