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愤怒的两晋南北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r /> 崔浩被捕时,拓跋晃特意把高允叫到东宫留宿一夜,躲开了执法机关的调查,并嘱咐他应付皇帝的对策,然后第二天就带他一起到宫里面圣。
拓跋焘于是得以欣赏到一场别开生面的对口相声,逗哏高允,捧哏拓跋晃。
见到拓跋焘后,拓跋晃先开口说:“高允小心谨慎,而且地位卑微,一切都不能作主,文章都是崔浩所写,请饶他一命。”
拓跋焘一脸凝重地转过头问高允:“国书都是崔浩写的?”
高允胸有成竹地侃侃而谈:“《太祖记》是前任档案官邓渊所写,《先帝记》及《今记》是我和崔浩一同执笔,但崔浩兼职太多,对撰写国书一事,不过总揽大纲而已,至于实际工作,我比崔浩多出两倍。”
拓跋焘大怒:“高允的罪比崔浩更大,怎么能不死!”
拓跋晃赶忙解释说:“皇上盛怒之下,高允一个小官惊慌过度,失去条理,我从前曾问过他,他说全是崔浩所作。”
拓跋焘怒目圆睁,质问高允:“太子的话对不对?”
高允心里略感慌,但还是故作镇定地回说:“我的罪应该灭族,不敢说谎,太子因我很久以来,都在他身边侍候讲书,怜悯我的遭遇,所以放我一条生路,实际并没有问过我,我也没有说过那种话,不敢胡言乱语。”
话音落地,气氛变得异常安静,针落可闻,过了好一会儿,拓跋焘叹了口气,对太子说:“这就是正直!人情上很难做到,但高允做到了,面对死亡,不改常态,是信义,作臣属的,不欺骗君王,是忠贞——就赦免了他的罪,作为褒奖。”
拓跋晃和高允都暗暗捏了把汗,赶紧叩拜谢恩。
实际上拓跋焘早已看出高允和太子的关系,不过想送给拓跋晃一个顺水人情,好让高允对太子死心塌地罢了。
高允早年虽也小有成就,但与崔浩不可同日而语,后来因为崔浩的力挺,才得以接触北魏的权力中枢,然而良禽择木而栖,高允终究选择了太子。
高允退出之后,拓跋焘亲自提审了老朋友崔浩,但崔浩在狱中被人投了毒,短时间内开口无声,任凭拓跋焘如何发问,崔浩憋的面红耳赤,却一点声音都发不出来。
“罢了。”拓跋焘紧闭两眼,长喘了一口粗气,让人把崔浩带回监狱等候发落。
国内大势所趋,崔浩已不得不死。
450年6月10日,拓跋焘下诏:“斩崔浩、崔浩的部属宗钦和段承根,以及他们的部属奴仆,共计128人,全都灭五族。并诛杀清河郡所有和崔浩同宗的男女老幼,不管血缘关系有多疏远,全都包括在内,同时与崔浩有姻亲关系的范阳卢家、太原郭家、河东柳家,一律屠灭全族,其他人只诛杀当事人一人。”
冀州督导官崔赜、武城男爵崔模,与崔浩同一个祖先,但属于不同支派,而且平时关系不佳,因此两家得以幸免。
行刑当天,崔浩被装在一个四面都是栏杆的囚车里,然后被运到平城南郊,摆在十字路口,任凭路过的行人围观,大家或疾呼,或咒骂,腐烂的瓜果蔬菜一涌而上,全向崔浩的头上招呼,负责守卫的士兵数十人,更是轮流在崔浩头上、脸上撒尿。
崔浩英雄一世,哪受过这等委屈,悲号之声呼天抢地。
两晋南北朝这三百来年,谋士何其繁多,真正影响历史进程的杰出谋士则不超过十人,至于结局如此悲惨的,则仅崔浩一人,甚至在整个中国历史上,贡献如此巨大,结局如此不堪的,崔浩当属第一。
虽然国内无人敢替崔浩鸣不平,但百姓心中还是有数的,拓跋焘自己更是如明镜般透亮,他强势了一辈子,却在晚年做出这么卑微的妥协,虽然妥协的对象是自己的儿子和族人,并不算丢脸,可是痛失左右手的滋味当真是一点都不好受的。
6月12日,拓跋焘终于不堪忍受平城的压抑气氛,率大队人马到北阴山散心,没几天就听南方传来消息,北方防务执行官、宣城公李孝伯病重,貌似已经去世了,拓跋焘哀悼说:“李宣城可惜。”说完又改口说:“错了,李宣城可哀……崔司徒可惜!”
李孝伯是李顺的堂弟,李顺虽死于非命,但李孝伯却春风得意,深受拓跋焘的宠信。
(本章完)
r /> 崔浩被捕时,拓跋晃特意把高允叫到东宫留宿一夜,躲开了执法机关的调查,并嘱咐他应付皇帝的对策,然后第二天就带他一起到宫里面圣。
拓跋焘于是得以欣赏到一场别开生面的对口相声,逗哏高允,捧哏拓跋晃。
见到拓跋焘后,拓跋晃先开口说:“高允小心谨慎,而且地位卑微,一切都不能作主,文章都是崔浩所写,请饶他一命。”
拓跋焘一脸凝重地转过头问高允:“国书都是崔浩写的?”
高允胸有成竹地侃侃而谈:“《太祖记》是前任档案官邓渊所写,《先帝记》及《今记》是我和崔浩一同执笔,但崔浩兼职太多,对撰写国书一事,不过总揽大纲而已,至于实际工作,我比崔浩多出两倍。”
拓跋焘大怒:“高允的罪比崔浩更大,怎么能不死!”
拓跋晃赶忙解释说:“皇上盛怒之下,高允一个小官惊慌过度,失去条理,我从前曾问过他,他说全是崔浩所作。”
拓跋焘怒目圆睁,质问高允:“太子的话对不对?”
高允心里略感慌,但还是故作镇定地回说:“我的罪应该灭族,不敢说谎,太子因我很久以来,都在他身边侍候讲书,怜悯我的遭遇,所以放我一条生路,实际并没有问过我,我也没有说过那种话,不敢胡言乱语。”
话音落地,气氛变得异常安静,针落可闻,过了好一会儿,拓跋焘叹了口气,对太子说:“这就是正直!人情上很难做到,但高允做到了,面对死亡,不改常态,是信义,作臣属的,不欺骗君王,是忠贞——就赦免了他的罪,作为褒奖。”
拓跋晃和高允都暗暗捏了把汗,赶紧叩拜谢恩。
实际上拓跋焘早已看出高允和太子的关系,不过想送给拓跋晃一个顺水人情,好让高允对太子死心塌地罢了。
高允早年虽也小有成就,但与崔浩不可同日而语,后来因为崔浩的力挺,才得以接触北魏的权力中枢,然而良禽择木而栖,高允终究选择了太子。
高允退出之后,拓跋焘亲自提审了老朋友崔浩,但崔浩在狱中被人投了毒,短时间内开口无声,任凭拓跋焘如何发问,崔浩憋的面红耳赤,却一点声音都发不出来。
“罢了。”拓跋焘紧闭两眼,长喘了一口粗气,让人把崔浩带回监狱等候发落。
国内大势所趋,崔浩已不得不死。
450年6月10日,拓跋焘下诏:“斩崔浩、崔浩的部属宗钦和段承根,以及他们的部属奴仆,共计128人,全都灭五族。并诛杀清河郡所有和崔浩同宗的男女老幼,不管血缘关系有多疏远,全都包括在内,同时与崔浩有姻亲关系的范阳卢家、太原郭家、河东柳家,一律屠灭全族,其他人只诛杀当事人一人。”
冀州督导官崔赜、武城男爵崔模,与崔浩同一个祖先,但属于不同支派,而且平时关系不佳,因此两家得以幸免。
行刑当天,崔浩被装在一个四面都是栏杆的囚车里,然后被运到平城南郊,摆在十字路口,任凭路过的行人围观,大家或疾呼,或咒骂,腐烂的瓜果蔬菜一涌而上,全向崔浩的头上招呼,负责守卫的士兵数十人,更是轮流在崔浩头上、脸上撒尿。
崔浩英雄一世,哪受过这等委屈,悲号之声呼天抢地。
两晋南北朝这三百来年,谋士何其繁多,真正影响历史进程的杰出谋士则不超过十人,至于结局如此悲惨的,则仅崔浩一人,甚至在整个中国历史上,贡献如此巨大,结局如此不堪的,崔浩当属第一。
虽然国内无人敢替崔浩鸣不平,但百姓心中还是有数的,拓跋焘自己更是如明镜般透亮,他强势了一辈子,却在晚年做出这么卑微的妥协,虽然妥协的对象是自己的儿子和族人,并不算丢脸,可是痛失左右手的滋味当真是一点都不好受的。
6月12日,拓跋焘终于不堪忍受平城的压抑气氛,率大队人马到北阴山散心,没几天就听南方传来消息,北方防务执行官、宣城公李孝伯病重,貌似已经去世了,拓跋焘哀悼说:“李宣城可惜。”说完又改口说:“错了,李宣城可哀……崔司徒可惜!”
李孝伯是李顺的堂弟,李顺虽死于非命,但李孝伯却春风得意,深受拓跋焘的宠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