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镇国公主[GL]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看远州送来一封奏疏,说刺史衙中八月生出金萱,一时想起阿娘,就出来看看,谁知阿娘就回来了。”
母亲面色稍霁,说一句“随朕进去”便下了辇,一意凝思,到廊下习惯地张开双手等人服侍,我见婉儿与团儿皆不在,忙随身侍立在后,轻轻除去她的外袍,弯腰替她脱鞋时母亲方回过神,将脚向后一收,瞥我道:“叫她们做罢,不用你。”
我笑道:“如今见了圣人和守礼,才知阿娘当日养护我的辛苦,求阿娘容我服侍一回,也算是尽尽孝。”半跪在地,恭恭敬敬地替母亲除了双履。
母亲倒也不再多说,略一点头,自顾自到御座坐定,想不片刻,便叫我:“执笔。”
我忙铺开纸笔,蘸墨静候,母亲却又想了一回,才道:“写:皇帝幼闇,骑射未谙,其射礼可罢。”
我手一抖,将墨滴在纸上,慌忙去揭,母亲瞥了我一眼,淡淡道:“叫婉儿来。”左右立刻便引婉儿入内,母亲此刻却又不忙口述,微一抬手,命我扶着她起身,在殿中来回踱了一阵,立住脚步时眯了眼,笑道:“拟令,第一,太后之令仍称玺书,罢称诏敕;第二,今年射礼可罢;第三,裴炎勤力为国,可赐开府仪同三司,物三千段,嘉麦十株;第四,新皇登基,欲明教化,明年可改元文明,开恩科;第五,令百官进贤,常参官可引人入宫;第六,令百官无分品秩,皆得上书言事;第七,圣驾十月幸东都。”
她说到第四条,我便已记不住,到第七条上,便是婉儿也有些手忙脚乱,低声问道:“太后,是不是…宣几位学士进来?”
母亲摇摇头,看看她,又看看我,道:“射礼和改元、开恩科的由太平来拟,其余你来写,今日拟好,拿来我看。”笑着捏了捏我的脸道:“不过两道诏令而已,不要愁眉苦脸了,好好拟,拟得好了,阿娘赐你一匹天马。”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有点忙,会保持日更,就是时间未必比较稳定,然后感谢可能会有疏漏,先跟大家说抱歉~
科普:
1.唐代拟诏令是个技术活,因为唐人不但喜欢骈文,还各种喜欢言外之音、话里有话,常有拟诏书得罪同僚或者是得到赏识的例子。像后期的婉儿那样能够一人独占拟诏这个活是很牛逼的一件事。很少有人能做到,一般都是一堆人帮拟。
2.黄口:指三岁以上,唐代宫婢三岁以上要印臂登册。
3.陈硕真大家请自行百度,是个女性起义领袖,自称文佳皇帝,与武则天差不多同时期。
4.唐人的官制非常复杂,有勋、散、职、官,官是有编制的常设官,职是临时设置的差事,譬如节度使、转运使(后期成为常任官但是还是因事而设的),前期这个趋势尚不明显,中后期很多时候本官成为寄禄的虚衔,使职才是真正的差事,感兴趣的可以参考赖瑞和老师的《唐代基层/中层/高层文官》。
……………………………………………………
第191章木兰
因大朝是文武百官之朝,人极多、嘴极杂,我很快便打探到了消息。原来朝会时武承嗣出列请以太后主射,母亲装模作样地去问宰相,结果刘仁轨和裴炎一语不发,刘祎之站出来说射礼既劳民伤财,请从此永远禁罢——他倒是一字没提母亲,可这时候提议废止射礼,其用意昭然若揭。
如今一共七个宰相,除了资历年纪都最浅的刘祎之之外,谁都不出面说话,问礼部的人,礼部尚书武三思又不通经典,与刘祎之辩了几句便败下阵来,母亲不得已,只能借口再议,将此事暂时拖住,回宫时到底是妥协了,方有命我和婉儿拟诏之事。
这事初一品,不过是刘祎之对母亲主射不满,然而等我凑句子之余一想,便回味过来了——离九月初九已不足十日,射礼的一应器物都已备好,宰相们却迟迟拖着不肯下定论,分明就是不愿让母亲主射,又不好直白反对罢了。母亲示意武承嗣在大朝时出列讨论,不过是笃定他们不敢在文武百官面前公开对抗自己,谁知宰相们早有准备,不说太后主射不合规矩,倒是引经据典,直接将射礼废止了。刘祎之在宰相之中资历最浅,由他出面说话,便是不成,太后与宰相之间尚有转圜余地,他又熟读经典,辩论起这些典礼制度来头头是道,所以宰相们才公推了他出头,他说话时,宰相们看似两不相帮,实际沉默便已是表明态度了,百官自然谁也不愿意夹在太后与宰相们之间两头为难,母亲见群臣离心,当然也只好退让一步,却不知为何要封赏裴炎?难道他私下里又同母亲约定了什么不成?
中午母亲同我一道用饭,我见她面色如常,甚而有些愉悦,心下不解,用到一半,母亲忽然指着一道菜道:“这是裴相公喜欢的菜,拿到他那里去罢。”
宰相办公之后皆在省中会食,父亲在时,便常从宫中赐菜,不过一般都是赐给所有的宰相,甚少单赐一人,亦不会自御案上直接端菜送去,母亲这举动实在是莫名其妙,我有些不解地看了她一眼,却见她笑眯眯地望着端菜的内侍,看着心情甚是愉悦,瞥见我的目光,便笑道:“倒是忘了,你也爱吃这金银夹花,可惜已赐了裴炎了,晚上再赐你一道。”
高延福讨好地笑道:“公主若喜欢,便叫尚膳再奉一盘进来。”
母亲笑看他一眼,懒洋洋地放下箸,我忙也扔了筷子,快步走过去,母亲笑道:“你今日怎么倒这么乖?”不等我回答,便扶着我的手起身,看了一眼外面天气,又问:“独孤绍呢?”
宫人立刻便引独孤绍进来,她还穿着全副绢甲,配着仪刀,走进来时似脚下带风,又快又急,然而到了地方,一步跪下去,却又稳重得很,拱手行礼,声音亦极沉稳:“拜见太后。”
母亲微笑着问:“听说你午后本要带人会演?”
独孤绍面色不变,扬声道:“禀太后,木兰骑正骑百十一人,选骑三百六十人,拟于未初会演于北门球场,习奔、射、骑、力、刀、枪、剑、盾八项。”
母亲扬眉道:“别的倒也罢了,一群女娘,怎么还要习力、盾、枪?”
独孤绍道:“凡是府兵,无分上下,皆要练力、习刀枪剑盾之器,木兰骑既为军骑,自然也无例外。”
看远州送来一封奏疏,说刺史衙中八月生出金萱,一时想起阿娘,就出来看看,谁知阿娘就回来了。”
母亲面色稍霁,说一句“随朕进去”便下了辇,一意凝思,到廊下习惯地张开双手等人服侍,我见婉儿与团儿皆不在,忙随身侍立在后,轻轻除去她的外袍,弯腰替她脱鞋时母亲方回过神,将脚向后一收,瞥我道:“叫她们做罢,不用你。”
我笑道:“如今见了圣人和守礼,才知阿娘当日养护我的辛苦,求阿娘容我服侍一回,也算是尽尽孝。”半跪在地,恭恭敬敬地替母亲除了双履。
母亲倒也不再多说,略一点头,自顾自到御座坐定,想不片刻,便叫我:“执笔。”
我忙铺开纸笔,蘸墨静候,母亲却又想了一回,才道:“写:皇帝幼闇,骑射未谙,其射礼可罢。”
我手一抖,将墨滴在纸上,慌忙去揭,母亲瞥了我一眼,淡淡道:“叫婉儿来。”左右立刻便引婉儿入内,母亲此刻却又不忙口述,微一抬手,命我扶着她起身,在殿中来回踱了一阵,立住脚步时眯了眼,笑道:“拟令,第一,太后之令仍称玺书,罢称诏敕;第二,今年射礼可罢;第三,裴炎勤力为国,可赐开府仪同三司,物三千段,嘉麦十株;第四,新皇登基,欲明教化,明年可改元文明,开恩科;第五,令百官进贤,常参官可引人入宫;第六,令百官无分品秩,皆得上书言事;第七,圣驾十月幸东都。”
她说到第四条,我便已记不住,到第七条上,便是婉儿也有些手忙脚乱,低声问道:“太后,是不是…宣几位学士进来?”
母亲摇摇头,看看她,又看看我,道:“射礼和改元、开恩科的由太平来拟,其余你来写,今日拟好,拿来我看。”笑着捏了捏我的脸道:“不过两道诏令而已,不要愁眉苦脸了,好好拟,拟得好了,阿娘赐你一匹天马。”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有点忙,会保持日更,就是时间未必比较稳定,然后感谢可能会有疏漏,先跟大家说抱歉~
科普:
1.唐代拟诏令是个技术活,因为唐人不但喜欢骈文,还各种喜欢言外之音、话里有话,常有拟诏书得罪同僚或者是得到赏识的例子。像后期的婉儿那样能够一人独占拟诏这个活是很牛逼的一件事。很少有人能做到,一般都是一堆人帮拟。
2.黄口:指三岁以上,唐代宫婢三岁以上要印臂登册。
3.陈硕真大家请自行百度,是个女性起义领袖,自称文佳皇帝,与武则天差不多同时期。
4.唐人的官制非常复杂,有勋、散、职、官,官是有编制的常设官,职是临时设置的差事,譬如节度使、转运使(后期成为常任官但是还是因事而设的),前期这个趋势尚不明显,中后期很多时候本官成为寄禄的虚衔,使职才是真正的差事,感兴趣的可以参考赖瑞和老师的《唐代基层/中层/高层文官》。
……………………………………………………
第191章木兰
因大朝是文武百官之朝,人极多、嘴极杂,我很快便打探到了消息。原来朝会时武承嗣出列请以太后主射,母亲装模作样地去问宰相,结果刘仁轨和裴炎一语不发,刘祎之站出来说射礼既劳民伤财,请从此永远禁罢——他倒是一字没提母亲,可这时候提议废止射礼,其用意昭然若揭。
如今一共七个宰相,除了资历年纪都最浅的刘祎之之外,谁都不出面说话,问礼部的人,礼部尚书武三思又不通经典,与刘祎之辩了几句便败下阵来,母亲不得已,只能借口再议,将此事暂时拖住,回宫时到底是妥协了,方有命我和婉儿拟诏之事。
这事初一品,不过是刘祎之对母亲主射不满,然而等我凑句子之余一想,便回味过来了——离九月初九已不足十日,射礼的一应器物都已备好,宰相们却迟迟拖着不肯下定论,分明就是不愿让母亲主射,又不好直白反对罢了。母亲示意武承嗣在大朝时出列讨论,不过是笃定他们不敢在文武百官面前公开对抗自己,谁知宰相们早有准备,不说太后主射不合规矩,倒是引经据典,直接将射礼废止了。刘祎之在宰相之中资历最浅,由他出面说话,便是不成,太后与宰相之间尚有转圜余地,他又熟读经典,辩论起这些典礼制度来头头是道,所以宰相们才公推了他出头,他说话时,宰相们看似两不相帮,实际沉默便已是表明态度了,百官自然谁也不愿意夹在太后与宰相们之间两头为难,母亲见群臣离心,当然也只好退让一步,却不知为何要封赏裴炎?难道他私下里又同母亲约定了什么不成?
中午母亲同我一道用饭,我见她面色如常,甚而有些愉悦,心下不解,用到一半,母亲忽然指着一道菜道:“这是裴相公喜欢的菜,拿到他那里去罢。”
宰相办公之后皆在省中会食,父亲在时,便常从宫中赐菜,不过一般都是赐给所有的宰相,甚少单赐一人,亦不会自御案上直接端菜送去,母亲这举动实在是莫名其妙,我有些不解地看了她一眼,却见她笑眯眯地望着端菜的内侍,看着心情甚是愉悦,瞥见我的目光,便笑道:“倒是忘了,你也爱吃这金银夹花,可惜已赐了裴炎了,晚上再赐你一道。”
高延福讨好地笑道:“公主若喜欢,便叫尚膳再奉一盘进来。”
母亲笑看他一眼,懒洋洋地放下箸,我忙也扔了筷子,快步走过去,母亲笑道:“你今日怎么倒这么乖?”不等我回答,便扶着我的手起身,看了一眼外面天气,又问:“独孤绍呢?”
宫人立刻便引独孤绍进来,她还穿着全副绢甲,配着仪刀,走进来时似脚下带风,又快又急,然而到了地方,一步跪下去,却又稳重得很,拱手行礼,声音亦极沉稳:“拜见太后。”
母亲微笑着问:“听说你午后本要带人会演?”
独孤绍面色不变,扬声道:“禀太后,木兰骑正骑百十一人,选骑三百六十人,拟于未初会演于北门球场,习奔、射、骑、力、刀、枪、剑、盾八项。”
母亲扬眉道:“别的倒也罢了,一群女娘,怎么还要习力、盾、枪?”
独孤绍道:“凡是府兵,无分上下,皆要练力、习刀枪剑盾之器,木兰骑既为军骑,自然也无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