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赵志宝的故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一杯酒倒是激发了钱豆豆,于是她说:“我赞同我哥的意见,我们在这里办个学校,让那些山里的孩子也能够就近上学。不像我那时,要上五年级,就得跑到镇上去,中学就更远了,要不我也不会认识你(赵元庆)。”
不要看钱树林只是一个农民,山村野夫。可懂没文化的苦。想当年他爸爸妈妈在的时候,家境还是较好的。要读书的条件有,让他去读书,他就不愿意去。他说:“爸爸、妈妈!我不是读书的料,还是让妹妹去读吧!她脑子好使。实在要我学,我就去拜师学武。”他父母仅采用了他的意见,把他妹妹送去读书,让他到达达寺去学的武。
钱树林白天跟师兄弟们一块干农活,闲时、晚上才学武功,一学就是五年。钱树林已经16岁了,可以说是半劳动力。他父母想,不能再学了,得回来帮父亲调理家务,也就是帮父亲种地,而不是在帮那些和尚种地。再说钱树林也不是学武的材料,学了5年武功,也是学到了一点的,主要是身体练棒了,16岁就已经是成熟的劳动力了。听父亲的意思,是让他回家种地,他也没有意见,就同意了。
钱树林回家两年后就成家了,他的女人就是现在的孙福玲,以为是全家的福星,没想到倒成了钱家的克星!孙福玲过门后,生下钱龙,钱树林的爸爸妈妈就先后病故了。这下钱树林真的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接着妹妹钱豆豆(在外念书的)跟着赵元庆跑了。真是树倒猢狲散,一个好好的大家庭,目前只剩下他钱树林夫妻三人了。
钱树林家的地方是山里,但还不祘是深山里。它只是介于深山间的一个界面,可以说是半深山。到山外至少还要走10里,而到深山——深山绝处,也还有十里之遥。
赵元庆来到这里的第4天,就由钱树林做响导,共同探索了一下周围。先定了一处小山村,叫周村。并找了村子里面的负责人周良武。钱树林说:“良武兄!我们是钱庄的,这是我妹夫赵元庆。我们想在你们村找几间空房,当然,我们会出钱租下来,用来办学。不知有没有?”
周良武听说是来办学的,想了一下说:“空房?空房有!就是原来的学堂,老师走了,荒废几年了,不知还能用吗?”
赵元庆听说有旧学堂,很激动,忙问:“在哪里?能否带我们去看看!”
周良武说:“可以呀!你们跟我来。”
在周良武的引导下,他们三人来到了村西旁的空旷地方,空旷处的边上有几间平房。周良武用手指:“喏!就是那里!”
赵元庆沿着周良武手指,走向了平房,赵元庆走进了房,又伸手摸了摸墙壁,然后对周良武说:“周兄!但不知这房子漏水吗?”
周良武说:“不!不漏水。你看几年了,这里面都很干净的。”
赵元庆拍了拍手上的灰尘说:“周兄!但不知这四间房租下来一年应该要多少钱?”
周良武说:“要是用来办学,不要钱。但是我村的小孩上学,要免费。”
赵元庆思考了几分钟,没有马上回答周良武的话,轻轻的与钱树林议论了几句后才说:“周兄!租钱是应该付的,学费是不可免的。你想啊!如果上学的小孩免费,一个小孩免费,两个三个小孩也是免费,没有小孩上学的,不就有又意见了吗?他们就吃亏了,这样在村民中就会有矛盾。这问题不公平,不好解决!你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周良武点了点头说:“赵老师!你说得在理,我得消化消化才能回答你。”
赵元庆说:“好!回去商量商量好,今天就到这里。”
钱树林不懂,还是回去和妹妹商量,他只是帮妹夫引荐引荐。
钱树林、钱豆豆、赵元庆,三人坐下进行商量讨论合计。赵元庆说:“这要看是办什么性质的学校,是公立学校,还是私人办学?要是公办学校,得经政府同意,老师工资,学校校址应该是由政府负责。私立学校收费是一定的,看是收多少,怎么定?这个要合记祘定。”
钱树林说:“办公立的,应该是这样的,不是原来周村有学校吗!要政府再派老师就是的了。”
钱豆豆说:“哥!你想得太简单了,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政府哪有心管这事?我相信周村一定向上反映过,不是没有结果吗?我看就不要指望了,还是自己想办法吧!即是说,我们要办私立学校。”
在办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的问题上,好像再不用多说了。那就是谈谈收费的问题。
钱树林说:“在这里谈收费,恐怕是个麻烦的问题,要农民拿出现金,送儿女上学,这很难!不是他们不愿意,是他们拿不出来。”
这就难了,老师不能光教学,不吃饭啦!这学校谁来办?这可为难了赵元庆。实际上三个人都僵住了。
最后赵元庆说:“还是去问问周良武,看看以前是怎么办的,再来讨论。”只有这样了。
4、怎样办学
第2天赵元庆一个人来到周村,找到周良武问:“周兄!我们回去想了一下,有些问题没有弄清楚,现在我要再请教几个问题。”
周良武说:“你说!”
赵元庆问:“你们原来的学校是公办的,还是私办的?
周良武说:“哪有什么公办的?是私办的。”
赵元庆问:“学生怎么收费?”
周良武说:“一个月1斗米。”
又问:“校舍是谁出钱?”
这把周良武问住了,说是村子里出的钱,没有谁出钱,这与昨天说的有点矛盾;说是不要钱吧,与昨天说的还是有问题。周良武只好老实说了:“赵老弟!我就直说了吧!昨天我就说了,校舍是村子里大家修的,本村的学生确是免费上的学。就像你昨天说的一样,不是落下了村民间矛盾吗?你都说对了。”沉思了一下又说:“干脆跟你说了吧!“老师的工资也是村子里出的,不过很低,一个月才一斗米,一个学年4.5斗,一年计算就是10斗。事实就如此。还有其他问题没有?”
农民确实诚实,你让他说假话,他觉得不舒服。赵元庆高兴地说:“周兄!我相信你,明天我就答复,办还是不办好吗?”
赵元庆回来就告诉了老婆(大哥下地干活去了)说:“看来没有调查就乱说,还是真不行。老婆我们只能办私人学校了。”
晚上他又告诉了钱树林。三人又合计了一下,最后做出了如下的决定:
一、学校的名字叫周村小学;
二、名誉校长周良武(或由村领导担任);
三、常务校长赵元庆,副校长钱树林;(赵元庆兼教务长与数学老师,只领老师的工资);语文老师:钱豆豆;
四、收费标准:
本村学生:
一家只一个读书的,一学期交2斗米,一年交4斗米;
一家有两个读书的,一学期交3斗米,一年交6斗米;
第三个则免费;
外村学生:
一家只一个读书的,一学期交3斗米,一年交6斗米;
一家有两个读书的,一学期交4斗米,一年交8斗米;
第三个则免费;
五、老师工资:每学期50斗米,每年100斗米,鉴于工资低,由周村拨借给老师每人两亩地,由老师自种自收。多收的学费由周校长分配。假使学费不够开工资,由老师自己解决。
山里的农民拿出现金困难,交大米比较容易。他们种的就是粮食,产量不高,有可能亩产200到300斤。一家几十亩田地的是很多的,那里人烟稀少,田地可随便种,当然家里必须要有劳动力,要不就会饿肚子了。
赵元庆带着拟定好的决定来到了周村,给周良武看了看草文,周良武说:“好,好,好!我看行,先试着办吧,边做边改,慢慢完善。”经过几次协商,最后定稿。由周村出面发公告。
5、周村小学
公告全文如下:
周村小学成立公告
一、二、三、四、五内容同前。
书本费作业本费,实用实交,均可折成大米交讷。
自即日起就可报名,予计9月1日开学。
周村小学校长赵元庆
1941年7月8日
公告已经贴出,议论声传遍了山村。有急的,就到学校去问长问短。好的是赵元庆自公告贴出后,他就马上进驻了学校。每天做点准备工作,解释工作。特别是动员钱龙、钱凤,二位帮忙粉刷教室,教室的内墙上都刷上了白白的石灰。墙外也刷新了几条大标语。当然这是赵元庆的杰作。凡懂一点文化的,都说字写得好!
一晃8月15日到了,距离开学的日子,只十几天了。关键的工作是订购课本。可不好钉!目前报名的学生倒是不少,有40多人了。可还有十几天开学,那么这十几天还有多少学生呢?未知数——不清楚!赵元庆跟钱豆豆商量说:“先订50套吧!你看怎么样?”
钱豆豆说:“差不多吧!若就是这么多人,也差不多了,不会浪费。若再增加人,临时到书店去买几本吧!”
从目前来看,四十几个来报名的并不算多,农村穷,可生育厉害,一个一个的接着生,人多着呢!过去读不起书,进私塾都是几担米的。可如今只需要两三斗米,真是太便宜了,而且第三个小孩还是免交学费。这样一家来两个报名的很多,三个的也不少。是白读书的机会,一般人家是不放过的,你想啊!从七岁开始上学,至十几岁,加上周村近几年都没有办学,学生生源可是太多了。周村的地理位置是赵元庆选的(以前就有考虑的吧!),周围的山村可是有几个的,四十几个学生,只要有十几户人家就可凑齐了。因此赵元庆估计不足,结果后十几天来报名的,居然比原来报名的学生多了1.5倍,大约60人。所以现在学生人数增加到了100多人了。这下赵元庆急了,忙赶着马车到附近的乡镇以及县城,去抢购课本。还好抢购及时,终于购买到了120套课本,其中一年级是80套,二年级是40套。
课本有了,可老师不够。两个老师怎么上三个班的课?教室也没有那么大呀!所以只能分三个班。赵元庆想出了一个上课的办法:四一(年)(1)班,四一(2)班是一年级,分上、下午上课,由钱豆豆负责。四一是二年级,只一个班,由赵元庆负责。
赵元庆作为校长,他还有其他的杂事的,可是一个班一个老师实在是太辛苦了。连轴转,不是嘴巴受不住,而是人受不了。所以赵元庆忙报告周良武说:“周兄呀!你还得招聘老师啊!只怕我们俩口子吃不消啊!周良武连忙答应说:“好,我马上想办法,你们先坚持一下吧!”
不说这里开始上课了。回头再说说钱树林。
钱树林当副校长那全是挂名的,他不拿工资。可是他得对赵元庆负责。赵元庆两口子都去学校了,家里怎么办?所以他得负责他们家生活。首先是吃饭的问题,两口子都上课,可不能再起炉灶。所以他得动员老婆孙福玲负责他们的三餐饮食;其次还有一个小外甥赵志宝要照看,当然钱豆豆下午放学回家,还是要分担一些家务的。洗衣、洗碗等一定要做。她清楚哥哥嫂嫂是帮了她大忙的。还有就是周村给赵元庆的四亩地,钱树林也得代管。可见钱树林的副校长是不好当的。
赵志宝就是这个时候被人带走的。
这一杯酒倒是激发了钱豆豆,于是她说:“我赞同我哥的意见,我们在这里办个学校,让那些山里的孩子也能够就近上学。不像我那时,要上五年级,就得跑到镇上去,中学就更远了,要不我也不会认识你(赵元庆)。”
不要看钱树林只是一个农民,山村野夫。可懂没文化的苦。想当年他爸爸妈妈在的时候,家境还是较好的。要读书的条件有,让他去读书,他就不愿意去。他说:“爸爸、妈妈!我不是读书的料,还是让妹妹去读吧!她脑子好使。实在要我学,我就去拜师学武。”他父母仅采用了他的意见,把他妹妹送去读书,让他到达达寺去学的武。
钱树林白天跟师兄弟们一块干农活,闲时、晚上才学武功,一学就是五年。钱树林已经16岁了,可以说是半劳动力。他父母想,不能再学了,得回来帮父亲调理家务,也就是帮父亲种地,而不是在帮那些和尚种地。再说钱树林也不是学武的材料,学了5年武功,也是学到了一点的,主要是身体练棒了,16岁就已经是成熟的劳动力了。听父亲的意思,是让他回家种地,他也没有意见,就同意了。
钱树林回家两年后就成家了,他的女人就是现在的孙福玲,以为是全家的福星,没想到倒成了钱家的克星!孙福玲过门后,生下钱龙,钱树林的爸爸妈妈就先后病故了。这下钱树林真的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接着妹妹钱豆豆(在外念书的)跟着赵元庆跑了。真是树倒猢狲散,一个好好的大家庭,目前只剩下他钱树林夫妻三人了。
钱树林家的地方是山里,但还不祘是深山里。它只是介于深山间的一个界面,可以说是半深山。到山外至少还要走10里,而到深山——深山绝处,也还有十里之遥。
赵元庆来到这里的第4天,就由钱树林做响导,共同探索了一下周围。先定了一处小山村,叫周村。并找了村子里面的负责人周良武。钱树林说:“良武兄!我们是钱庄的,这是我妹夫赵元庆。我们想在你们村找几间空房,当然,我们会出钱租下来,用来办学。不知有没有?”
周良武听说是来办学的,想了一下说:“空房?空房有!就是原来的学堂,老师走了,荒废几年了,不知还能用吗?”
赵元庆听说有旧学堂,很激动,忙问:“在哪里?能否带我们去看看!”
周良武说:“可以呀!你们跟我来。”
在周良武的引导下,他们三人来到了村西旁的空旷地方,空旷处的边上有几间平房。周良武用手指:“喏!就是那里!”
赵元庆沿着周良武手指,走向了平房,赵元庆走进了房,又伸手摸了摸墙壁,然后对周良武说:“周兄!但不知这房子漏水吗?”
周良武说:“不!不漏水。你看几年了,这里面都很干净的。”
赵元庆拍了拍手上的灰尘说:“周兄!但不知这四间房租下来一年应该要多少钱?”
周良武说:“要是用来办学,不要钱。但是我村的小孩上学,要免费。”
赵元庆思考了几分钟,没有马上回答周良武的话,轻轻的与钱树林议论了几句后才说:“周兄!租钱是应该付的,学费是不可免的。你想啊!如果上学的小孩免费,一个小孩免费,两个三个小孩也是免费,没有小孩上学的,不就有又意见了吗?他们就吃亏了,这样在村民中就会有矛盾。这问题不公平,不好解决!你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周良武点了点头说:“赵老师!你说得在理,我得消化消化才能回答你。”
赵元庆说:“好!回去商量商量好,今天就到这里。”
钱树林不懂,还是回去和妹妹商量,他只是帮妹夫引荐引荐。
钱树林、钱豆豆、赵元庆,三人坐下进行商量讨论合计。赵元庆说:“这要看是办什么性质的学校,是公立学校,还是私人办学?要是公办学校,得经政府同意,老师工资,学校校址应该是由政府负责。私立学校收费是一定的,看是收多少,怎么定?这个要合记祘定。”
钱树林说:“办公立的,应该是这样的,不是原来周村有学校吗!要政府再派老师就是的了。”
钱豆豆说:“哥!你想得太简单了,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政府哪有心管这事?我相信周村一定向上反映过,不是没有结果吗?我看就不要指望了,还是自己想办法吧!即是说,我们要办私立学校。”
在办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的问题上,好像再不用多说了。那就是谈谈收费的问题。
钱树林说:“在这里谈收费,恐怕是个麻烦的问题,要农民拿出现金,送儿女上学,这很难!不是他们不愿意,是他们拿不出来。”
这就难了,老师不能光教学,不吃饭啦!这学校谁来办?这可为难了赵元庆。实际上三个人都僵住了。
最后赵元庆说:“还是去问问周良武,看看以前是怎么办的,再来讨论。”只有这样了。
4、怎样办学
第2天赵元庆一个人来到周村,找到周良武问:“周兄!我们回去想了一下,有些问题没有弄清楚,现在我要再请教几个问题。”
周良武说:“你说!”
赵元庆问:“你们原来的学校是公办的,还是私办的?
周良武说:“哪有什么公办的?是私办的。”
赵元庆问:“学生怎么收费?”
周良武说:“一个月1斗米。”
又问:“校舍是谁出钱?”
这把周良武问住了,说是村子里出的钱,没有谁出钱,这与昨天说的有点矛盾;说是不要钱吧,与昨天说的还是有问题。周良武只好老实说了:“赵老弟!我就直说了吧!昨天我就说了,校舍是村子里大家修的,本村的学生确是免费上的学。就像你昨天说的一样,不是落下了村民间矛盾吗?你都说对了。”沉思了一下又说:“干脆跟你说了吧!“老师的工资也是村子里出的,不过很低,一个月才一斗米,一个学年4.5斗,一年计算就是10斗。事实就如此。还有其他问题没有?”
农民确实诚实,你让他说假话,他觉得不舒服。赵元庆高兴地说:“周兄!我相信你,明天我就答复,办还是不办好吗?”
赵元庆回来就告诉了老婆(大哥下地干活去了)说:“看来没有调查就乱说,还是真不行。老婆我们只能办私人学校了。”
晚上他又告诉了钱树林。三人又合计了一下,最后做出了如下的决定:
一、学校的名字叫周村小学;
二、名誉校长周良武(或由村领导担任);
三、常务校长赵元庆,副校长钱树林;(赵元庆兼教务长与数学老师,只领老师的工资);语文老师:钱豆豆;
四、收费标准:
本村学生:
一家只一个读书的,一学期交2斗米,一年交4斗米;
一家有两个读书的,一学期交3斗米,一年交6斗米;
第三个则免费;
外村学生:
一家只一个读书的,一学期交3斗米,一年交6斗米;
一家有两个读书的,一学期交4斗米,一年交8斗米;
第三个则免费;
五、老师工资:每学期50斗米,每年100斗米,鉴于工资低,由周村拨借给老师每人两亩地,由老师自种自收。多收的学费由周校长分配。假使学费不够开工资,由老师自己解决。
山里的农民拿出现金困难,交大米比较容易。他们种的就是粮食,产量不高,有可能亩产200到300斤。一家几十亩田地的是很多的,那里人烟稀少,田地可随便种,当然家里必须要有劳动力,要不就会饿肚子了。
赵元庆带着拟定好的决定来到了周村,给周良武看了看草文,周良武说:“好,好,好!我看行,先试着办吧,边做边改,慢慢完善。”经过几次协商,最后定稿。由周村出面发公告。
5、周村小学
公告全文如下:
周村小学成立公告
一、二、三、四、五内容同前。
书本费作业本费,实用实交,均可折成大米交讷。
自即日起就可报名,予计9月1日开学。
周村小学校长赵元庆
1941年7月8日
公告已经贴出,议论声传遍了山村。有急的,就到学校去问长问短。好的是赵元庆自公告贴出后,他就马上进驻了学校。每天做点准备工作,解释工作。特别是动员钱龙、钱凤,二位帮忙粉刷教室,教室的内墙上都刷上了白白的石灰。墙外也刷新了几条大标语。当然这是赵元庆的杰作。凡懂一点文化的,都说字写得好!
一晃8月15日到了,距离开学的日子,只十几天了。关键的工作是订购课本。可不好钉!目前报名的学生倒是不少,有40多人了。可还有十几天开学,那么这十几天还有多少学生呢?未知数——不清楚!赵元庆跟钱豆豆商量说:“先订50套吧!你看怎么样?”
钱豆豆说:“差不多吧!若就是这么多人,也差不多了,不会浪费。若再增加人,临时到书店去买几本吧!”
从目前来看,四十几个来报名的并不算多,农村穷,可生育厉害,一个一个的接着生,人多着呢!过去读不起书,进私塾都是几担米的。可如今只需要两三斗米,真是太便宜了,而且第三个小孩还是免交学费。这样一家来两个报名的很多,三个的也不少。是白读书的机会,一般人家是不放过的,你想啊!从七岁开始上学,至十几岁,加上周村近几年都没有办学,学生生源可是太多了。周村的地理位置是赵元庆选的(以前就有考虑的吧!),周围的山村可是有几个的,四十几个学生,只要有十几户人家就可凑齐了。因此赵元庆估计不足,结果后十几天来报名的,居然比原来报名的学生多了1.5倍,大约60人。所以现在学生人数增加到了100多人了。这下赵元庆急了,忙赶着马车到附近的乡镇以及县城,去抢购课本。还好抢购及时,终于购买到了120套课本,其中一年级是80套,二年级是40套。
课本有了,可老师不够。两个老师怎么上三个班的课?教室也没有那么大呀!所以只能分三个班。赵元庆想出了一个上课的办法:四一(年)(1)班,四一(2)班是一年级,分上、下午上课,由钱豆豆负责。四一是二年级,只一个班,由赵元庆负责。
赵元庆作为校长,他还有其他的杂事的,可是一个班一个老师实在是太辛苦了。连轴转,不是嘴巴受不住,而是人受不了。所以赵元庆忙报告周良武说:“周兄呀!你还得招聘老师啊!只怕我们俩口子吃不消啊!周良武连忙答应说:“好,我马上想办法,你们先坚持一下吧!”
不说这里开始上课了。回头再说说钱树林。
钱树林当副校长那全是挂名的,他不拿工资。可是他得对赵元庆负责。赵元庆两口子都去学校了,家里怎么办?所以他得负责他们家生活。首先是吃饭的问题,两口子都上课,可不能再起炉灶。所以他得动员老婆孙福玲负责他们的三餐饮食;其次还有一个小外甥赵志宝要照看,当然钱豆豆下午放学回家,还是要分担一些家务的。洗衣、洗碗等一定要做。她清楚哥哥嫂嫂是帮了她大忙的。还有就是周村给赵元庆的四亩地,钱树林也得代管。可见钱树林的副校长是不好当的。
赵志宝就是这个时候被人带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