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舂光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读了不少关于香山的散文,说这里最好看的是秋天的红枫。名家孟超的枫叶礼赞是这样写的:“重阳节后,在北京来说,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时节。”那么,枫叶红则是香山最大的特色了;秋季去香山观光,枫叶满山红遍,胜过“霜叶红于二月花”了。怪不得秋天到北京,人们都吆喝“到香山看红枫去”
我到北京,时令不是秋季而是夏季,当然没有红叶可看。因为在这篇散文的诱惑下,觉得这里的枫叶太出名了,不去观赏是会吃“后悔药”的,去看看那里的遍山枫树,也可意味到“二月花”等于曲线看了红枫哩。于是我慕名香山观光来了。
在小女和外孙女的陪同下,沿着两旁满是古松古柏,踏着遮天蔽日的石砌山路,兴高采烈地登上了香山。从山脚起,我就睁着大眼在寻觅那枫林,不但没看到一片枫林,就是连一株枫树也未曾过眼。我满怀渴望的激情一口气登上了山顶,也未如愿以偿。怪了,没有枫林,那来满山红枫的“二月花”?我彷徨、惆怅、迷惘,犹如头上泼了一盆冰水。
这时候,外孙女吸着鼻子,左顾右盼,像发现了“新大陆”快活地大嚷:“山上好香啊!”
“是呀!哪来的香?”小女也笑脸应和着。
我的嗅觉比较迟钝,但紧缩鼻头,还是闻出来了。微风过处,缕缕清馨,令人心旷神怡,欢欣鼓舞。
前面一位3岁的小女孩在娘的前面往上攀登。小女孩手里捏着一片树叶,一边走一边闻,怪可爱的。见状,我朝她友好地冁然一笑。
她笑眯眯地看我一眼,立即将那片树叶向我一举:“爷爷,你闻闻,这树叶好香。”
我接过树叶闻了闻,果然香气馥馥,问道:“这树叶你在哪里摘的?”
“我妈说,这里的花木不能乱摘。”她挥着小手,噘起小嘴,羞涩地回答说:“这叶子是我在树下拣的。”
“真乖。”我将树叶还给小女孩。她转而咧开小嘴,嫣然笑着往上蹦。我抬头看那不知名的树,一片片尖头叶子,经脉略显红意。仰视,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树,原来扑鼻的香气是从这种树叶上散发出来的。
沿途,我们还看到许多“香”字的宣传牌,如“森林浴——让我们把自己交付给大自然,沉浸在绿色林海中,吸收负氧离子,享受大自然的芳香。等等,不一而足。香,香,香,这里香的氛围多么浓厚,大有“踏春归来马蹄香”之感慨!
上到半山平台,进入了开拓区,俯首往下瞧,北京城尽收眼底;仰头朝上看,绿荫丛中寺殿层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蔚为壮观的上下四座“殿宇楼廓亭,檐翘龙凤飞”堪称一组结构别致、风格独特的古建筑。加上绿荫掩映,清静幽雅,草木芬香,乾隆皇帝由是将此取名为“香雾窟”它始建于1745年,1860年被帝国主义摧毁,仅存残垣断壁,2001年按原样复建,并立了“香圃”牌楼。从平台往上爬638梯石级便是山顶,其间有香炉寺、香山云岫山庄等佛教圣地和游玩场所,到处焚香烧纸,烟香袅袅,流芬溢芳,香气郁郁,令人发出“寻芳不觉醉流霞”的惊喜!
气喘吁吁地上到山巅,艳日中天。一个旅游团先来这里小憩。我们祖孙三代倚在他们一旁的树荫下,也铺上报纸,盘坐用午餐。我一边吃一边与那团体的导游攀谈起来。
“这香山没有枫树,秋天哪来红叶可看呢?”我端出心里的疑团,笑嘻嘻地打问原由。
“那完全是作家的误导。香山的红叶,根本不是红枫,而是红叶树。”那导游随即从树上摘下一片树叶摊在我的面前,又说:“枫叶三个尖角,这叶只一个尖角。”
我一愣,这不正是那3岁小女孩在路上拣的同样树叶吗!
“这红树不仅秋天红,而且四季香,秋季更香,香山由此得名。”那导游笑逐颜开。看得出来,她心里为又一位游客纠正了误导而感到满足。
既然红树又红又香,为何这山叫香山而不叫红山?我低头默默神,悟出一个道理,大概是一季红多季香吧。显然“香”的分量比“红”要重得多。我想,如果把人们观光香山的习惯变为既观红又闻香,旅游的价值就更高了。我久久地沉思着,那些写散文的作家们也太粗心了,你把“红叶”写成“红枫”虽只一字之差,却误导了多少人啊!难怪林彪说,假话讲一百篇就成了真话。再说,颠倒了“香”和“红”的主次,也是一个失误。这是我们耍笔杆子的沉痛教训。人民交给我们一支笔,乍看起来只那么几钱重,实际上却沉如千钧。拿这笔的使命不轻呀!可要掂掂它的重量,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写出误人的文章来啊!
这就是我香山观光启迪性的阅历!
读了不少关于香山的散文,说这里最好看的是秋天的红枫。名家孟超的枫叶礼赞是这样写的:“重阳节后,在北京来说,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时节。”那么,枫叶红则是香山最大的特色了;秋季去香山观光,枫叶满山红遍,胜过“霜叶红于二月花”了。怪不得秋天到北京,人们都吆喝“到香山看红枫去”
我到北京,时令不是秋季而是夏季,当然没有红叶可看。因为在这篇散文的诱惑下,觉得这里的枫叶太出名了,不去观赏是会吃“后悔药”的,去看看那里的遍山枫树,也可意味到“二月花”等于曲线看了红枫哩。于是我慕名香山观光来了。
在小女和外孙女的陪同下,沿着两旁满是古松古柏,踏着遮天蔽日的石砌山路,兴高采烈地登上了香山。从山脚起,我就睁着大眼在寻觅那枫林,不但没看到一片枫林,就是连一株枫树也未曾过眼。我满怀渴望的激情一口气登上了山顶,也未如愿以偿。怪了,没有枫林,那来满山红枫的“二月花”?我彷徨、惆怅、迷惘,犹如头上泼了一盆冰水。
这时候,外孙女吸着鼻子,左顾右盼,像发现了“新大陆”快活地大嚷:“山上好香啊!”
“是呀!哪来的香?”小女也笑脸应和着。
我的嗅觉比较迟钝,但紧缩鼻头,还是闻出来了。微风过处,缕缕清馨,令人心旷神怡,欢欣鼓舞。
前面一位3岁的小女孩在娘的前面往上攀登。小女孩手里捏着一片树叶,一边走一边闻,怪可爱的。见状,我朝她友好地冁然一笑。
她笑眯眯地看我一眼,立即将那片树叶向我一举:“爷爷,你闻闻,这树叶好香。”
我接过树叶闻了闻,果然香气馥馥,问道:“这树叶你在哪里摘的?”
“我妈说,这里的花木不能乱摘。”她挥着小手,噘起小嘴,羞涩地回答说:“这叶子是我在树下拣的。”
“真乖。”我将树叶还给小女孩。她转而咧开小嘴,嫣然笑着往上蹦。我抬头看那不知名的树,一片片尖头叶子,经脉略显红意。仰视,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树,原来扑鼻的香气是从这种树叶上散发出来的。
沿途,我们还看到许多“香”字的宣传牌,如“森林浴——让我们把自己交付给大自然,沉浸在绿色林海中,吸收负氧离子,享受大自然的芳香。等等,不一而足。香,香,香,这里香的氛围多么浓厚,大有“踏春归来马蹄香”之感慨!
上到半山平台,进入了开拓区,俯首往下瞧,北京城尽收眼底;仰头朝上看,绿荫丛中寺殿层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蔚为壮观的上下四座“殿宇楼廓亭,檐翘龙凤飞”堪称一组结构别致、风格独特的古建筑。加上绿荫掩映,清静幽雅,草木芬香,乾隆皇帝由是将此取名为“香雾窟”它始建于1745年,1860年被帝国主义摧毁,仅存残垣断壁,2001年按原样复建,并立了“香圃”牌楼。从平台往上爬638梯石级便是山顶,其间有香炉寺、香山云岫山庄等佛教圣地和游玩场所,到处焚香烧纸,烟香袅袅,流芬溢芳,香气郁郁,令人发出“寻芳不觉醉流霞”的惊喜!
气喘吁吁地上到山巅,艳日中天。一个旅游团先来这里小憩。我们祖孙三代倚在他们一旁的树荫下,也铺上报纸,盘坐用午餐。我一边吃一边与那团体的导游攀谈起来。
“这香山没有枫树,秋天哪来红叶可看呢?”我端出心里的疑团,笑嘻嘻地打问原由。
“那完全是作家的误导。香山的红叶,根本不是红枫,而是红叶树。”那导游随即从树上摘下一片树叶摊在我的面前,又说:“枫叶三个尖角,这叶只一个尖角。”
我一愣,这不正是那3岁小女孩在路上拣的同样树叶吗!
“这红树不仅秋天红,而且四季香,秋季更香,香山由此得名。”那导游笑逐颜开。看得出来,她心里为又一位游客纠正了误导而感到满足。
既然红树又红又香,为何这山叫香山而不叫红山?我低头默默神,悟出一个道理,大概是一季红多季香吧。显然“香”的分量比“红”要重得多。我想,如果把人们观光香山的习惯变为既观红又闻香,旅游的价值就更高了。我久久地沉思着,那些写散文的作家们也太粗心了,你把“红叶”写成“红枫”虽只一字之差,却误导了多少人啊!难怪林彪说,假话讲一百篇就成了真话。再说,颠倒了“香”和“红”的主次,也是一个失误。这是我们耍笔杆子的沉痛教训。人民交给我们一支笔,乍看起来只那么几钱重,实际上却沉如千钧。拿这笔的使命不轻呀!可要掂掂它的重量,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写出误人的文章来啊!
这就是我香山观光启迪性的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