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长乐里:盛世如我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换骨,连老酒都吃的少了,阿鬼这个名字自然也不能再叫,邻居们都改口称回他的本名阿贵。
阿贵姓王,老家盐阜,正宗的江北佬,别的不会,就会拉黄包车,就像巡捕大都来自山东、印度和安南一样,上海滩的黄包车起码有八成是苏北人在拉,这八成里又有八成是盐阜人,很多盐阜人子承父业,一代代都做拉车的营生,他们中大多数是没有能力把老家的妻儿接到上海来的,只能孤身栖居在闸北的滚地龙中,像阿贵这样能住进石库门房子的就算是佼佼者了。
长久以来,阿贵都是二十九号最没有存在感的人,现在有人登门请教,他自感面子大增,吩咐阿贵嫂去把黄酒温一温,弄一碟水煮蚕豆来下酒,和小赵好好喝两盅。
男人受到尊重,阿贵嫂也觉得格外有面子,飞快地去料理酒菜。
“做这一行的,上海滩没有几个人比阿拉更懂。”阿贵第一句话这样说,他坐在连腰杆都直不起的二层阁里,谈及自家干了两辈子的行当,仿佛成了这小小空间内的主宰者,话语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阿贵确实很懂行,谈黄包车不谈照会的一律都是外行,黄包车所有的玄机都在这里面。
“上海总共有两万辆带照会的黄包车,你晓得拉车的有多少?”阿贵自问自答,因为赵殿元肯定是不会知道答案的,“足足十万人!侬晓得伐?五个人拉一辆车,上哪儿去挣铜钿?”
“英租界的大照会最硬,侬知道那一张搪瓷牌子卖多少铜钿?十年前就要七百五十个大洋,手上有一张牌照,一家老小不愁吃喝,有五张牌照,就可以做包头了,不想烦的话,就再包出去,二包,三包都有,就和二房东三房东一样的,这些做包头的哪个都不简单,不是在帮的好汉,就是巡捕房里有朋友的,有大照会的车,可以进法租界和华界,法租界工部局发的小照会只能在法租界和华界跑,华界的照会还分两种,一种只能在南市跑,一种只能在闸北跑,不能进租界,是最不值钱的。”
赵殿元听的津津有味,这时黄酒温好了,他给阿贵斟满,虚心请教怎么样才能搞到一张大照会。
阿贵端起酒杯,和赵殿元碰了一个,他喝酒时嘴唇抿着,发出“嗞”的一声,似乎无比的陶醉。
“大照会很难搞,小赵,侬想跑车,就先拉车屁股,再拉野鸡车。”阿贵侃侃而谈,所谓拉车屁股,就是自身有本职工作,下班之后借别人的车拉几个钟头,缴点磨损费就行,练出本事后,就找一辆带私人包车牌照的拉活儿,这种包车本质上是不可以运营的,被抓到也没事,给警察交点钱就完了,这就是所谓野鸡车。
“上海滩起码有两万辆野鸡车。”阿贵说,“妈妈的,抢生意,唉,也没办法,总要吃饭,干这一行,靠老实本分是发不了财的,只能靠骗财,小老弟,阿拉给侬表演一招绝活,侬身上有角子么?”
赵殿元摸摸兜里,有一角小洋,他递过去,阿贵在手上转了个圈递回来,不满道:“先生,麻烦换一枚。”
递回来的小洋,已经变成了不值钱的镀银铜片,赵殿元目瞪口呆,反应过来说道:“你给偷换了。”
“瞎讲八讲,不信侬来搜。”阿贵解开上衣,两手抓着衣襟敞开怀,让赵殿元来搜身,赵殿元真找了一遍,身上确实没有。
阿贵得意洋洋,松开抓着衣襟的手,原来他小褂第三枚纽扣的位置有个暗兜,偷梁换柱的时候就把真钱藏在这里,乘客要搜身就让他搜,一般不懂行的人是不会注意手抓的地方。
赵殿元挑起大拇指,心服口服,他只听说过“调元宝”,这还是第一次亲眼见识。
阿贵拿手指拈了一颗蚕豆嚼了,酒兴上来,又给赵殿元讲了一些拉车的技巧,比如在夜总会门口和火车站附近等活儿的秘诀,下雨天怎么敲诈顾客,遇到乡下人外地人如何漫天要价,还有他的保留绝活,和洋人对话的本事,见了女的喊麦大木,见了先生喊麦私单,黄包车叫瑞克西。
他卖弄几句洋泾浜的英语时,阿贵嫂炒了一个豆腐端进来,眼光里带着淡淡温柔和些许崇拜,叮嘱男人少喝点。
“老爷们说话,你少插嘴。”阿贵呵斥了一句,又喝了杯酒,忽然兴致就没了,他抓着酒杯,眼神直勾勾的,半天才道:“拉车的这帮伙计,没有活过五十岁的。”
“风里来雨里去,吃不好睡不好,太熬人了,得个病就扛不住……”阿贵喃喃道,“就这样也比种地强,老家发大水,闹饥荒,人都活不成,拉车好歹还能多活几年……小赵,你是会技术的人,犯不上干这个,我这辈子是不行了,可我儿子不能走我的老路,我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供他念书,不求有多大长进,能识字,能进工厂当个开机器的工人,我死了也瞑目了。”
(发现作者说说在网页上可以呈现,在APP上阅读就看不到,值此除夕之夜,和读者大大们说几句,本书大约篇幅三十万左右,不是常规网文,但也不是所谓传统文学,我一直想写一本带有网文特色的细粮以飨大家,这本书查阅了许多资料,我几乎已经成为石库门专家,文中细节多有考究,你们看到的诸多细节,都是经过考证的,甚至连赵钲镗这样的群演也是真实存在的,考据细节有时候会走火入魔,比如查苏州民宅的一些资料,翻着翻着就忍不住在孔夫子上买相关旧书,或者找到一篇有关的硕士论文读了一遍,在文中或许没太多呈现,但背后的功夫确实花的不少。
这是一本穿越书,只是穿越时间安排的比较靠后,通常我们看到的穿越书是开篇就穿,最多拖延三章不能再多,但咱们这一本是想呈现四十年代与现代的对比,所以比例相当,这是一种很有趣的尝试和体验,比如本章中的大照会小照会搪瓷牌照,对应今天十万块的沪牌和沪C牌照外地牌照,也是蛮有意思的。
另外,番茄小说机制不同,是免费阅读,阅读时长够了还有钱拿,对于作者来说,能显示读者喜欢作品的数据很重要,所以大家尽量不要养书,有更新就看,点催更,加书架,可以的话点一点广告,你我都会有收入,随便发发书评,也是好的,番茄是数据当家,一切以数据为重,大家动手吧,最后恭祝牛年大吉。)
换骨,连老酒都吃的少了,阿鬼这个名字自然也不能再叫,邻居们都改口称回他的本名阿贵。
阿贵姓王,老家盐阜,正宗的江北佬,别的不会,就会拉黄包车,就像巡捕大都来自山东、印度和安南一样,上海滩的黄包车起码有八成是苏北人在拉,这八成里又有八成是盐阜人,很多盐阜人子承父业,一代代都做拉车的营生,他们中大多数是没有能力把老家的妻儿接到上海来的,只能孤身栖居在闸北的滚地龙中,像阿贵这样能住进石库门房子的就算是佼佼者了。
长久以来,阿贵都是二十九号最没有存在感的人,现在有人登门请教,他自感面子大增,吩咐阿贵嫂去把黄酒温一温,弄一碟水煮蚕豆来下酒,和小赵好好喝两盅。
男人受到尊重,阿贵嫂也觉得格外有面子,飞快地去料理酒菜。
“做这一行的,上海滩没有几个人比阿拉更懂。”阿贵第一句话这样说,他坐在连腰杆都直不起的二层阁里,谈及自家干了两辈子的行当,仿佛成了这小小空间内的主宰者,话语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阿贵确实很懂行,谈黄包车不谈照会的一律都是外行,黄包车所有的玄机都在这里面。
“上海总共有两万辆带照会的黄包车,你晓得拉车的有多少?”阿贵自问自答,因为赵殿元肯定是不会知道答案的,“足足十万人!侬晓得伐?五个人拉一辆车,上哪儿去挣铜钿?”
“英租界的大照会最硬,侬知道那一张搪瓷牌子卖多少铜钿?十年前就要七百五十个大洋,手上有一张牌照,一家老小不愁吃喝,有五张牌照,就可以做包头了,不想烦的话,就再包出去,二包,三包都有,就和二房东三房东一样的,这些做包头的哪个都不简单,不是在帮的好汉,就是巡捕房里有朋友的,有大照会的车,可以进法租界和华界,法租界工部局发的小照会只能在法租界和华界跑,华界的照会还分两种,一种只能在南市跑,一种只能在闸北跑,不能进租界,是最不值钱的。”
赵殿元听的津津有味,这时黄酒温好了,他给阿贵斟满,虚心请教怎么样才能搞到一张大照会。
阿贵端起酒杯,和赵殿元碰了一个,他喝酒时嘴唇抿着,发出“嗞”的一声,似乎无比的陶醉。
“大照会很难搞,小赵,侬想跑车,就先拉车屁股,再拉野鸡车。”阿贵侃侃而谈,所谓拉车屁股,就是自身有本职工作,下班之后借别人的车拉几个钟头,缴点磨损费就行,练出本事后,就找一辆带私人包车牌照的拉活儿,这种包车本质上是不可以运营的,被抓到也没事,给警察交点钱就完了,这就是所谓野鸡车。
“上海滩起码有两万辆野鸡车。”阿贵说,“妈妈的,抢生意,唉,也没办法,总要吃饭,干这一行,靠老实本分是发不了财的,只能靠骗财,小老弟,阿拉给侬表演一招绝活,侬身上有角子么?”
赵殿元摸摸兜里,有一角小洋,他递过去,阿贵在手上转了个圈递回来,不满道:“先生,麻烦换一枚。”
递回来的小洋,已经变成了不值钱的镀银铜片,赵殿元目瞪口呆,反应过来说道:“你给偷换了。”
“瞎讲八讲,不信侬来搜。”阿贵解开上衣,两手抓着衣襟敞开怀,让赵殿元来搜身,赵殿元真找了一遍,身上确实没有。
阿贵得意洋洋,松开抓着衣襟的手,原来他小褂第三枚纽扣的位置有个暗兜,偷梁换柱的时候就把真钱藏在这里,乘客要搜身就让他搜,一般不懂行的人是不会注意手抓的地方。
赵殿元挑起大拇指,心服口服,他只听说过“调元宝”,这还是第一次亲眼见识。
阿贵拿手指拈了一颗蚕豆嚼了,酒兴上来,又给赵殿元讲了一些拉车的技巧,比如在夜总会门口和火车站附近等活儿的秘诀,下雨天怎么敲诈顾客,遇到乡下人外地人如何漫天要价,还有他的保留绝活,和洋人对话的本事,见了女的喊麦大木,见了先生喊麦私单,黄包车叫瑞克西。
他卖弄几句洋泾浜的英语时,阿贵嫂炒了一个豆腐端进来,眼光里带着淡淡温柔和些许崇拜,叮嘱男人少喝点。
“老爷们说话,你少插嘴。”阿贵呵斥了一句,又喝了杯酒,忽然兴致就没了,他抓着酒杯,眼神直勾勾的,半天才道:“拉车的这帮伙计,没有活过五十岁的。”
“风里来雨里去,吃不好睡不好,太熬人了,得个病就扛不住……”阿贵喃喃道,“就这样也比种地强,老家发大水,闹饥荒,人都活不成,拉车好歹还能多活几年……小赵,你是会技术的人,犯不上干这个,我这辈子是不行了,可我儿子不能走我的老路,我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供他念书,不求有多大长进,能识字,能进工厂当个开机器的工人,我死了也瞑目了。”
(发现作者说说在网页上可以呈现,在APP上阅读就看不到,值此除夕之夜,和读者大大们说几句,本书大约篇幅三十万左右,不是常规网文,但也不是所谓传统文学,我一直想写一本带有网文特色的细粮以飨大家,这本书查阅了许多资料,我几乎已经成为石库门专家,文中细节多有考究,你们看到的诸多细节,都是经过考证的,甚至连赵钲镗这样的群演也是真实存在的,考据细节有时候会走火入魔,比如查苏州民宅的一些资料,翻着翻着就忍不住在孔夫子上买相关旧书,或者找到一篇有关的硕士论文读了一遍,在文中或许没太多呈现,但背后的功夫确实花的不少。
这是一本穿越书,只是穿越时间安排的比较靠后,通常我们看到的穿越书是开篇就穿,最多拖延三章不能再多,但咱们这一本是想呈现四十年代与现代的对比,所以比例相当,这是一种很有趣的尝试和体验,比如本章中的大照会小照会搪瓷牌照,对应今天十万块的沪牌和沪C牌照外地牌照,也是蛮有意思的。
另外,番茄小说机制不同,是免费阅读,阅读时长够了还有钱拿,对于作者来说,能显示读者喜欢作品的数据很重要,所以大家尽量不要养书,有更新就看,点催更,加书架,可以的话点一点广告,你我都会有收入,随便发发书评,也是好的,番茄是数据当家,一切以数据为重,大家动手吧,最后恭祝牛年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