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巴陵儿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一定是在浅睡之中,客房的电话铃声像是一个饱受欺压与凌辱的童养媳,战战兢兢地响了起来,亮光从窗子里面射进来,有些刺眼,仅仅一瞥,我重又闭上眼睛接听电话。张老师说他已在楼下大堂里面将近半个小时,在等我一起吃早点。大惊,遂以最快的速度爬起来,洗脸漱口,装上烟,带上电话,在电梯上,才发现手机快没电了,想想诚信而直率的张老师仍在等候,脸上就觉得发烧,恨不得电梯一下子跌下去。
这是到大理的第一顿饭,尽管是早餐,但大理已经被端到桌面上了。洱丝,就像北方的臊子面,但面条一样的东西不是小麦所制,而是用产自洱海的糯米等混合而成,并且这臊子是辣的;牛奶是洱海周边茂密茁壮的青草喂养的奶牛产下的奶,再勾兑上洱海的水。我本是不喝牛奶的,但在张老师解说的诱惑中,忍不住喝了一碗,那奶香的味道,一整天就在口中可以品咂得出来
因我之过,我们又耽误了将近一个小时,然后去接张时胜老师。需要说明的是,那天因为开车的师傅另有要事,我就权且做了司机,在两位老师的指挥下,直奔大理古城而去。
些许年来,我们锦绣河山的明信片和风景照片真如秋后的落叶,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风行一时,我也收集的不少,甚至可以说五岳俱全,三江齐备。大理的三塔、苍山、洱海等等,更是不一而足。初看之下,欣喜多多,而看得多了,却又生出一种忧郁来。你看那些美妙绝伦的画面,几乎全部是空阔的景物;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在这样的景物上却看不到活着的痕迹。在这样美丽的景象中,唯独没有人。这些松盖绿茵,这些清泉溪径,这些山颠翼亭,这些雕梁画栋,难道就不该有些赵钱孙李、男女老幼吗?没有!然而没有!
我并不否认自己是一个很有些庸俗甚或粗鄙的人,尽管羡慕餐菊的隐士、吐霞的诗人,但我却对人文景观的兴趣远远多于对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单就从这一点,也足可以看出我本性的中虚荣和粗俗。记得小时候行走在西北黄土高原的山峦,印象最为深刻的并不是春花秋月、夏阳秋霜,而是在秋收时满眼看去几乎遍布山山峁峁、沟沟坎坎,每一块或大或小或平或陡土地上赤裸着臂膀仍然汗流浃背的父老乡亲,以及行走在或直或弯或宽或窄或仰或立的山间路径上的吾国子民。那真是一群群不肯停歇的忙乱着的蚂蚁,山径多长,这蚂蚁的队伍就有多长,山有多峻,这蚂蚁的处境就多危险,稍一失足,昨天还在给你提供生命食粮的山峦,顷刻就能成为断送生命的刑场。山高路细,弯多径险,这些忙忙碌碌搬运着的蚂蚁们肩上的扁担响声急迫,在如火如荼的热浪里这声音鸣彻成无数条悲嘶的蝉。
是的,我是在对“人”的兴趣与日俱增,人与自然,孰轻孰重,孰高孰劣,历来就没有统一的结论,但我却欣赏人在自然之上营造的各种景观。或者我这样的态度未免真的是辜负了河岳,倘若对苍生不闻不问,仅仅留连于佳水秀山,只寻得个人的一种放达与舒畅,岂不也是失之偏颇?但人心不足,张乃光(老张)先生和张时胜(小张)先生在陪我游览崇圣寺时,翔实的解释佐以有相当考古价值的物证,出奇的想象配以楹联、牌匾、建筑、绘画等等,二位老师对故乡的亲切呵护之情,令人顿生钦佩之心,而二位老师的学识和才气,真正唬的我不敢出大气。依稀记得“永镇山川”似曾相识,未及询问,老师已看出我的困惑,随解释说,这四个字为明朝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所写,笔锋苍劲有力、间架古朴庄严,意蕴深长幽远。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写的天龙寺,就是我们此刻所游览的崇圣寺。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四个耳熟能详的字,最早的出处是在这里,只是至今不能确定,这四个字乃是佑民之善行,或者是保国之壮举。
就在崇圣寺中留恋之时,天上又飘起细雨。因我第一次入滇,并不知云南气候之怪异(十八怪之一为四季同穿戴),尽管已经穿上了一路带来的唯一一件长袖衬衣,那衬衣被雨淋湿,也有些让人牙关发紧。而老张先生如数家珍般不厌其烦地解释我无知的探询,小张先生把外套顶在头上,怀里抱婴儿般紧抱着照相机,其怪异的模样和间或一句轻松愉悦的幽默,不时可让我们朗声大笑,引得络绎不绝的游人侧目而来或惊奇或埋怨或会心或疑虑的眼光。老先生依然故我,颇有长者伟岸之风;小先生浑然不知,更具性情中人之态。
在这期间,有些朋友知道我在云南与二位老师在一起,便打电话给我,想和二位先生攀谈几句。我便把电话递给他们,让那些在网上已经熟读了二位老师文章的文友,真切地感受一下二位老师略微有些蹩脚,但却真切实在、极具男性磁性和阳刚之美的声音。或者我是与朋友们一起分享喜悦,也或者,我在炫耀二位先生带给我的满足和欣喜,也就不去管他了。我知道自己高兴得意之时,定当丑态百出,但当时当地却无暇道歉,那么只好在此,诚恳地给二位老师和各位朋友鞠一个深躬,祈求大家原谅则个。
细雨未歇,想必雨夜昙花朋友已等候张望多时,我们便急急退出崇圣寺,准备去接这位红颜网友,然后一同赶往下一景点
这一定是在浅睡之中,客房的电话铃声像是一个饱受欺压与凌辱的童养媳,战战兢兢地响了起来,亮光从窗子里面射进来,有些刺眼,仅仅一瞥,我重又闭上眼睛接听电话。张老师说他已在楼下大堂里面将近半个小时,在等我一起吃早点。大惊,遂以最快的速度爬起来,洗脸漱口,装上烟,带上电话,在电梯上,才发现手机快没电了,想想诚信而直率的张老师仍在等候,脸上就觉得发烧,恨不得电梯一下子跌下去。
这是到大理的第一顿饭,尽管是早餐,但大理已经被端到桌面上了。洱丝,就像北方的臊子面,但面条一样的东西不是小麦所制,而是用产自洱海的糯米等混合而成,并且这臊子是辣的;牛奶是洱海周边茂密茁壮的青草喂养的奶牛产下的奶,再勾兑上洱海的水。我本是不喝牛奶的,但在张老师解说的诱惑中,忍不住喝了一碗,那奶香的味道,一整天就在口中可以品咂得出来
因我之过,我们又耽误了将近一个小时,然后去接张时胜老师。需要说明的是,那天因为开车的师傅另有要事,我就权且做了司机,在两位老师的指挥下,直奔大理古城而去。
些许年来,我们锦绣河山的明信片和风景照片真如秋后的落叶,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风行一时,我也收集的不少,甚至可以说五岳俱全,三江齐备。大理的三塔、苍山、洱海等等,更是不一而足。初看之下,欣喜多多,而看得多了,却又生出一种忧郁来。你看那些美妙绝伦的画面,几乎全部是空阔的景物;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在这样的景物上却看不到活着的痕迹。在这样美丽的景象中,唯独没有人。这些松盖绿茵,这些清泉溪径,这些山颠翼亭,这些雕梁画栋,难道就不该有些赵钱孙李、男女老幼吗?没有!然而没有!
我并不否认自己是一个很有些庸俗甚或粗鄙的人,尽管羡慕餐菊的隐士、吐霞的诗人,但我却对人文景观的兴趣远远多于对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单就从这一点,也足可以看出我本性的中虚荣和粗俗。记得小时候行走在西北黄土高原的山峦,印象最为深刻的并不是春花秋月、夏阳秋霜,而是在秋收时满眼看去几乎遍布山山峁峁、沟沟坎坎,每一块或大或小或平或陡土地上赤裸着臂膀仍然汗流浃背的父老乡亲,以及行走在或直或弯或宽或窄或仰或立的山间路径上的吾国子民。那真是一群群不肯停歇的忙乱着的蚂蚁,山径多长,这蚂蚁的队伍就有多长,山有多峻,这蚂蚁的处境就多危险,稍一失足,昨天还在给你提供生命食粮的山峦,顷刻就能成为断送生命的刑场。山高路细,弯多径险,这些忙忙碌碌搬运着的蚂蚁们肩上的扁担响声急迫,在如火如荼的热浪里这声音鸣彻成无数条悲嘶的蝉。
是的,我是在对“人”的兴趣与日俱增,人与自然,孰轻孰重,孰高孰劣,历来就没有统一的结论,但我却欣赏人在自然之上营造的各种景观。或者我这样的态度未免真的是辜负了河岳,倘若对苍生不闻不问,仅仅留连于佳水秀山,只寻得个人的一种放达与舒畅,岂不也是失之偏颇?但人心不足,张乃光(老张)先生和张时胜(小张)先生在陪我游览崇圣寺时,翔实的解释佐以有相当考古价值的物证,出奇的想象配以楹联、牌匾、建筑、绘画等等,二位老师对故乡的亲切呵护之情,令人顿生钦佩之心,而二位老师的学识和才气,真正唬的我不敢出大气。依稀记得“永镇山川”似曾相识,未及询问,老师已看出我的困惑,随解释说,这四个字为明朝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所写,笔锋苍劲有力、间架古朴庄严,意蕴深长幽远。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写的天龙寺,就是我们此刻所游览的崇圣寺。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四个耳熟能详的字,最早的出处是在这里,只是至今不能确定,这四个字乃是佑民之善行,或者是保国之壮举。
就在崇圣寺中留恋之时,天上又飘起细雨。因我第一次入滇,并不知云南气候之怪异(十八怪之一为四季同穿戴),尽管已经穿上了一路带来的唯一一件长袖衬衣,那衬衣被雨淋湿,也有些让人牙关发紧。而老张先生如数家珍般不厌其烦地解释我无知的探询,小张先生把外套顶在头上,怀里抱婴儿般紧抱着照相机,其怪异的模样和间或一句轻松愉悦的幽默,不时可让我们朗声大笑,引得络绎不绝的游人侧目而来或惊奇或埋怨或会心或疑虑的眼光。老先生依然故我,颇有长者伟岸之风;小先生浑然不知,更具性情中人之态。
在这期间,有些朋友知道我在云南与二位老师在一起,便打电话给我,想和二位先生攀谈几句。我便把电话递给他们,让那些在网上已经熟读了二位老师文章的文友,真切地感受一下二位老师略微有些蹩脚,但却真切实在、极具男性磁性和阳刚之美的声音。或者我是与朋友们一起分享喜悦,也或者,我在炫耀二位先生带给我的满足和欣喜,也就不去管他了。我知道自己高兴得意之时,定当丑态百出,但当时当地却无暇道歉,那么只好在此,诚恳地给二位老师和各位朋友鞠一个深躬,祈求大家原谅则个。
细雨未歇,想必雨夜昙花朋友已等候张望多时,我们便急急退出崇圣寺,准备去接这位红颜网友,然后一同赶往下一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