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万里归来年更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元丰二年,王安石二次罢相退居江宁,经过王安石数年调教,大宋皇帝赵顼已经成长为一位干练的政治家,他亲自主持新法的推行,希望在既得成果的基础上,使改革有所推进。此时的宰相乃是吴充王珪,大臣中最为得力的乃是章惇,李定等,一些旧派人物吕公著、冯京也被重新召回京中,不过谁也没有王安石那样对皇帝的影响力了。
朝廷事务复杂,要做的事情很多,领取俸禄的官员也多,可是真正能干事的人却少,不少干将因对新法持异议被外派地方,每每忙不过来的时候,宰相们总想调一些能干的人进京,这日上朝,吴充再次向神宗推荐苏轼,建议把他调回朝廷,神宗心道:“难道我不知苏轼能干吗?不过他是个刺头,凡事好辩论,还是把他放远些比较好。”因此道:“苏轼是个人才,不过以前王宰辅认为他才不为朝廷所用,待在汴京反而增添麻烦,他爱写诗,让他去多写写江南山水吧。”
吴充有些失望,李定素来与苏轼不睦,见多人向皇帝举荐苏轼,暗道:“若是苏轼入京,必成气候,支持他的人很多,要紧早除去这个人,免得以后再成绊脚石。”苏轼与李定立场对立,曾写诗讥讽他是靠攀附王安石上位,又讥讽李定是个不孝之子,因此李定心中恨苏轼久矣,见神宗提到写诗,不禁心中一动,上前奏道:“臣以为苏轼虽不在朝,只怕还是会给朝廷麻烦。”
神宗见他话里有话,不禁道:“这是何意?”
李定道:“苏轼甚有文名,常发对新法不满之意,追随他的人不少,他写的文章诗词流传又广,不可不防。”
吴充道:“苏轼胸怀坦荡,偶有不合时宜的话语也是无意而为,请陛下不要与他计较。”
神宗皱眉道:“写写诗词无妨,但若有碍朝廷大业就不是小事了,爱卿可有什么证据?”
李定道:“当年沈括就曾举报过苏轼,言他诗作有讥讽朝政之嫌,不过皇上一向宽大未与计较,臣只怕苏轼不能领会圣恩,他一向狂傲不羁,该给他一些惊醒。”
神宗道:“沈括的事朕知道,不过当时王安石只说他是书生意气,用心不坏,如今又有什么狂悖之语吗?”以前变法由王安石主持,神宗只把这些话当作针对宰相,如今他从幕后走到台前,有人敢直接反对他么?
李定心思缜密,他见皇帝如此相问,知道已经引起皇帝注意,更要好好筹划一番,此事非同小可,须得要有证据在手,然后一击而中,因此道:“臣目前只是道听途说,待臣查证后禀告陛下。”
苏轼三月上任湖州知州,宇文洪浩也带家眷重返汴京,宇文洪浩虽非重臣,重新被召回京也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他也不知自己何以重新被召,也许正是他被新旧两派同时排斥,反而让皇帝觉得放心,大家都觉得帝王的心思越来越难以琢磨了。洪浩只好奉诏回京,孩子们都已成年,方强和柔奴婚事在即,回京更方便些,不过京城是个大漩涡,不知什么时候又是非找过来,他官微力薄,除了小心应对,其他也只好听天由命了。
宇文方强一回到汴京,便接到好友李瑞国的邀请,参加京郊任伯爵夫人主持的马球会,方强本来最爱这些玩意,但返京后心情一直不好,自从上次在苏府后院莽撞的行动被朝云拒绝,他一方面觉得自己行为轻浮有些羞愧,一方面又觉得佳人难得有些懊恼,宇文家已定了下月初八嫁女,初九娶媳,看着柔奴喜气洋洋的笑脸有些感叹,整日间没精打采,把李瑞国的邀约全忘了。
这日李瑞国马球场赢了个头彩,高兴的回城,忽然看到宇文家的丫鬟梅子和宋妈在街角买东西,想着方强两次邀约未至,追上梅子道:“你们家公子怎么也不出门玩?在家干吗呢?”
梅子见李公子相问,忙道:“我们家公子下月要娶亲了,侄小姐也要出嫁,家里忙着呢。”
李瑞国一拍脑袋道:“前儿听人说了,我这就去给他道喜去。”
李瑞国径直到了宇文洪浩府上,也不要守门人通报,直接进了中门,这几年李瑞国的父亲李定官运亨通,如今已是御史中丞,是朝中重臣,宇文府的仆从也都认得这位公子,宇文方强不在书房,宇文府上丫鬟仆人都在前厅听从主母徐氏分派家务,李瑞国在房里等了一会不见人来,四处张望一下,书架上有一个深朱色的匣子甚是精致,不由好奇打开看时,乃是一卷书稿和一张麻纸,上面有一首诗,书法用墨饱满,笔画丰腴,底下落款却是苏轼。
李瑞国心中欢喜,苏轼是当今有名的诗词文章大家,书法也很是有名,打开那书稿,字迹与麻纸上的字颇为相似,瑞国越看越爱,他知道父亲与苏轼乃是政敌,好像还有些私怨,因此一提起苏轼就是一幅臭脸,家中也没有苏轼的书稿,他有时在朋友家偶尔得见,总是说不出的羡慕,李瑞国觉得苏轼文章豪迈旷达,既雅趣横生又宽和亲切,无论在书馆还是街市都是众口赞叹,与家中那个坏脾气父亲的评价截然不同。
李瑞国看了一会,刚要把书稿放回原处,心中忽的闪过一个念头,宇文方强的父亲与苏轼近一年同在徐州做官,家中定... -->>
元丰二年,王安石二次罢相退居江宁,经过王安石数年调教,大宋皇帝赵顼已经成长为一位干练的政治家,他亲自主持新法的推行,希望在既得成果的基础上,使改革有所推进。此时的宰相乃是吴充王珪,大臣中最为得力的乃是章惇,李定等,一些旧派人物吕公著、冯京也被重新召回京中,不过谁也没有王安石那样对皇帝的影响力了。
朝廷事务复杂,要做的事情很多,领取俸禄的官员也多,可是真正能干事的人却少,不少干将因对新法持异议被外派地方,每每忙不过来的时候,宰相们总想调一些能干的人进京,这日上朝,吴充再次向神宗推荐苏轼,建议把他调回朝廷,神宗心道:“难道我不知苏轼能干吗?不过他是个刺头,凡事好辩论,还是把他放远些比较好。”因此道:“苏轼是个人才,不过以前王宰辅认为他才不为朝廷所用,待在汴京反而增添麻烦,他爱写诗,让他去多写写江南山水吧。”
吴充有些失望,李定素来与苏轼不睦,见多人向皇帝举荐苏轼,暗道:“若是苏轼入京,必成气候,支持他的人很多,要紧早除去这个人,免得以后再成绊脚石。”苏轼与李定立场对立,曾写诗讥讽他是靠攀附王安石上位,又讥讽李定是个不孝之子,因此李定心中恨苏轼久矣,见神宗提到写诗,不禁心中一动,上前奏道:“臣以为苏轼虽不在朝,只怕还是会给朝廷麻烦。”
神宗见他话里有话,不禁道:“这是何意?”
李定道:“苏轼甚有文名,常发对新法不满之意,追随他的人不少,他写的文章诗词流传又广,不可不防。”
吴充道:“苏轼胸怀坦荡,偶有不合时宜的话语也是无意而为,请陛下不要与他计较。”
神宗皱眉道:“写写诗词无妨,但若有碍朝廷大业就不是小事了,爱卿可有什么证据?”
李定道:“当年沈括就曾举报过苏轼,言他诗作有讥讽朝政之嫌,不过皇上一向宽大未与计较,臣只怕苏轼不能领会圣恩,他一向狂傲不羁,该给他一些惊醒。”
神宗道:“沈括的事朕知道,不过当时王安石只说他是书生意气,用心不坏,如今又有什么狂悖之语吗?”以前变法由王安石主持,神宗只把这些话当作针对宰相,如今他从幕后走到台前,有人敢直接反对他么?
李定心思缜密,他见皇帝如此相问,知道已经引起皇帝注意,更要好好筹划一番,此事非同小可,须得要有证据在手,然后一击而中,因此道:“臣目前只是道听途说,待臣查证后禀告陛下。”
苏轼三月上任湖州知州,宇文洪浩也带家眷重返汴京,宇文洪浩虽非重臣,重新被召回京也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他也不知自己何以重新被召,也许正是他被新旧两派同时排斥,反而让皇帝觉得放心,大家都觉得帝王的心思越来越难以琢磨了。洪浩只好奉诏回京,孩子们都已成年,方强和柔奴婚事在即,回京更方便些,不过京城是个大漩涡,不知什么时候又是非找过来,他官微力薄,除了小心应对,其他也只好听天由命了。
宇文方强一回到汴京,便接到好友李瑞国的邀请,参加京郊任伯爵夫人主持的马球会,方强本来最爱这些玩意,但返京后心情一直不好,自从上次在苏府后院莽撞的行动被朝云拒绝,他一方面觉得自己行为轻浮有些羞愧,一方面又觉得佳人难得有些懊恼,宇文家已定了下月初八嫁女,初九娶媳,看着柔奴喜气洋洋的笑脸有些感叹,整日间没精打采,把李瑞国的邀约全忘了。
这日李瑞国马球场赢了个头彩,高兴的回城,忽然看到宇文家的丫鬟梅子和宋妈在街角买东西,想着方强两次邀约未至,追上梅子道:“你们家公子怎么也不出门玩?在家干吗呢?”
梅子见李公子相问,忙道:“我们家公子下月要娶亲了,侄小姐也要出嫁,家里忙着呢。”
李瑞国一拍脑袋道:“前儿听人说了,我这就去给他道喜去。”
李瑞国径直到了宇文洪浩府上,也不要守门人通报,直接进了中门,这几年李瑞国的父亲李定官运亨通,如今已是御史中丞,是朝中重臣,宇文府的仆从也都认得这位公子,宇文方强不在书房,宇文府上丫鬟仆人都在前厅听从主母徐氏分派家务,李瑞国在房里等了一会不见人来,四处张望一下,书架上有一个深朱色的匣子甚是精致,不由好奇打开看时,乃是一卷书稿和一张麻纸,上面有一首诗,书法用墨饱满,笔画丰腴,底下落款却是苏轼。
李瑞国心中欢喜,苏轼是当今有名的诗词文章大家,书法也很是有名,打开那书稿,字迹与麻纸上的字颇为相似,瑞国越看越爱,他知道父亲与苏轼乃是政敌,好像还有些私怨,因此一提起苏轼就是一幅臭脸,家中也没有苏轼的书稿,他有时在朋友家偶尔得见,总是说不出的羡慕,李瑞国觉得苏轼文章豪迈旷达,既雅趣横生又宽和亲切,无论在书馆还是街市都是众口赞叹,与家中那个坏脾气父亲的评价截然不同。
李瑞国看了一会,刚要把书稿放回原处,心中忽的闪过一个念头,宇文方强的父亲与苏轼近一年同在徐州做官,家中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