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窗外的兰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未到过的四川,见到了她从未见过而梦里却梦见的师傅。
她说,她不是想逃离红尘的纷扰,也不是厌弃人生、看破红尘,是为了她自己内心的信仰。
我们到达古寺的那天她穿着藏传佛教的喇嘛服站在门口笑吟吟地迎接我们,与我想象中的僧人既有差别也无异样,剃去满头的青丝,红扑扑的脸上泛着光泽,明亮的眼睛像孩童似的黑白分明,美的庄严而又稳重,让人肃然起敬。
她身后的大门上是她起名并书写的牌匾,门两边斑驳的水泥墙上刷着朱红的防锈漆,上面也是她写的黑色门联:佛近红尘远,性空云台近。
简陋却禅意十足。
她刚从西藏噶陀寺求法归来,修养几日便准备几天后七月半的超度。
最爱听她唱诵经书,如行云流水,时徐时急,嗓音里有京韵大鼓的韵味。
有天早晨我们五点半跟她一起做早课,她的鼓声让我想到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
有位在寺里住了两个多月,闹着非要剃度的女数学老师对我说:你好好地听,师傅的鼓声带有仙气,不是寻常人可以敲打出来的。
一个半小时的早课下来,屋外是微亮的天光,寂静的山林。她从头至尾禅定的气韵,把我们都震撼了,那经声里满是清寂的欢喜。
寺院的生活极其简陋。
有长着青苔的石阶,却没有雕花的木门。
清淡寡味的三餐,唯一的调料就是盐;厨房的水泥灶台,旁边堆着古镇居民送来煮饭的柴火;在别处捡来的木桌和长条凳,陈旧的只有原木的颜色;像山洞一样的住处,坑坑洼洼的水泥地面;很像回到幼年时住的砖瓦房,随处可以嗅到八十年代清贫的气息。
特别是山里的夜晚,古寺里只有两三个女弟子,窗外是伸手不见五指,鬼魅的夜,除了知了鼓噪的叫声增添人的惊悚,再无其他。
那样的夜晚让人心生敬畏心生害怕,无论站在哪个角落,都感觉不到有人在身边,即使叫喊似乎都无半点回应。
黑是无边的夜是无边的。
望着窗外黑漆漆的树木、黑漆漆的山石、黑漆漆的夜色,才能体会什么是孤独,什么是一个人。
就像黄泉路上,没有爱人,没有亲人没有朋友。
在茫茫中除了无常就是渺小。
在这样清苦的日子,每日青灯古佛、吃斋念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的都是单调的生活。
终此一生地重复。
没法不对她们心生怜惜,敬佩她们能够在氤氲的香炉前,净心修行,这样的苦修要有怎样的信念和因缘。
印净师说:“众生太苦,我的因缘就是如此,也许我的生生世世都是为度众生而来。”
而仔细想来需要怜惜的应该是我们,没法怀揣寂寞,搁浅尘世纷扰。
所以:前念迷即众生,后念悟即佛。
记得有段话曾说:你知道菩萨为什么低眉?她管理了一夜雨疏风骤,雨打残荷,管得了这杏花春雨空明,却管不了太多尘世的难事,管不了那行人肩上的重担与无以诉说的艰难。她的面带微笑只是情愿这世间的安好。她不愿意让众多的人来叩她,而愿意我们自己把自己修炼成她的样子。
最美的风景在自己心里,何苦去求别人?
未到过的四川,见到了她从未见过而梦里却梦见的师傅。
她说,她不是想逃离红尘的纷扰,也不是厌弃人生、看破红尘,是为了她自己内心的信仰。
我们到达古寺的那天她穿着藏传佛教的喇嘛服站在门口笑吟吟地迎接我们,与我想象中的僧人既有差别也无异样,剃去满头的青丝,红扑扑的脸上泛着光泽,明亮的眼睛像孩童似的黑白分明,美的庄严而又稳重,让人肃然起敬。
她身后的大门上是她起名并书写的牌匾,门两边斑驳的水泥墙上刷着朱红的防锈漆,上面也是她写的黑色门联:佛近红尘远,性空云台近。
简陋却禅意十足。
她刚从西藏噶陀寺求法归来,修养几日便准备几天后七月半的超度。
最爱听她唱诵经书,如行云流水,时徐时急,嗓音里有京韵大鼓的韵味。
有天早晨我们五点半跟她一起做早课,她的鼓声让我想到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
有位在寺里住了两个多月,闹着非要剃度的女数学老师对我说:你好好地听,师傅的鼓声带有仙气,不是寻常人可以敲打出来的。
一个半小时的早课下来,屋外是微亮的天光,寂静的山林。她从头至尾禅定的气韵,把我们都震撼了,那经声里满是清寂的欢喜。
寺院的生活极其简陋。
有长着青苔的石阶,却没有雕花的木门。
清淡寡味的三餐,唯一的调料就是盐;厨房的水泥灶台,旁边堆着古镇居民送来煮饭的柴火;在别处捡来的木桌和长条凳,陈旧的只有原木的颜色;像山洞一样的住处,坑坑洼洼的水泥地面;很像回到幼年时住的砖瓦房,随处可以嗅到八十年代清贫的气息。
特别是山里的夜晚,古寺里只有两三个女弟子,窗外是伸手不见五指,鬼魅的夜,除了知了鼓噪的叫声增添人的惊悚,再无其他。
那样的夜晚让人心生敬畏心生害怕,无论站在哪个角落,都感觉不到有人在身边,即使叫喊似乎都无半点回应。
黑是无边的夜是无边的。
望着窗外黑漆漆的树木、黑漆漆的山石、黑漆漆的夜色,才能体会什么是孤独,什么是一个人。
就像黄泉路上,没有爱人,没有亲人没有朋友。
在茫茫中除了无常就是渺小。
在这样清苦的日子,每日青灯古佛、吃斋念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的都是单调的生活。
终此一生地重复。
没法不对她们心生怜惜,敬佩她们能够在氤氲的香炉前,净心修行,这样的苦修要有怎样的信念和因缘。
印净师说:“众生太苦,我的因缘就是如此,也许我的生生世世都是为度众生而来。”
而仔细想来需要怜惜的应该是我们,没法怀揣寂寞,搁浅尘世纷扰。
所以:前念迷即众生,后念悟即佛。
记得有段话曾说:你知道菩萨为什么低眉?她管理了一夜雨疏风骤,雨打残荷,管得了这杏花春雨空明,却管不了太多尘世的难事,管不了那行人肩上的重担与无以诉说的艰难。她的面带微笑只是情愿这世间的安好。她不愿意让众多的人来叩她,而愿意我们自己把自己修炼成她的样子。
最美的风景在自己心里,何苦去求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