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红楼之沧海横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刻之后,司徒晟在先,江源在后,两人一同步入宫殿。
站在后面的江源头戴凤翅盔,身着明光甲,腰带上挂着施龙凤环刀,竟是一副出征的护卫将军的穿着。等武将们再望向走在前面的司徒晟的时候全都怔住了,年轻的皇帝陛下头戴弁冠,身着韎衣……这可不是什么寻常的服饰啊,这可是武弁服!
武弁服是什么?靖朝的礼仪之中那是皇帝亲征遣将时才会穿着的礼服!既然身着武弁服,皇帝陛下难道要亲自出征吗?!
陛下亲征会去征伐何人呢?大靖国内如今宇内承平,诸藩王早已授首,周边的外族之中茜香国混乱不休,无力西望,吐蕃天灾不断,自顾不暇。
那位四皇子顺王殿下在司徒晟登基之时就改封为忠顺王了,到现在还在他自己的王府中关着呢,出入尚不得自由,对付他只要一哨兵马足以,还用得着特意征伐吗?
既然国内国外都不是,那么剩下的对手,无论怎么数都只有一个了——北蛮国!
还没等在座的武将们想个明白,站在皇帝陛下身后的江源已经绕到了大殿正中,对着站在上首的司徒晟行了一个军礼,口中更是说道:“末将京畿大营节度使江源,参见陛下!”
军礼!廷参!自称末将!
要知道江源可不是纯粹的武将,他身上可是还兼着太子太傅这类的文臣职位的,再加上所有的官员无论文武面见圣上的时候都可以自称为“臣”,所以这个“末将”的称呼如今从他口中说出便显得有些突兀。
现在江源特意用了军中的见礼方式,自称末将,又刻意交代清楚了他在军中所属的职位,略过了兵部尚书、太子太傅这等官职,只交代自己所统辖的军队名称,这分明就是大靖的廷参之礼。
廷参是什么?那可不是什么随意的举动,而是拜见将军拜见元帅的礼仪。既然江源冲着陛下廷参,便是以陛下为帅,岂不是明摆着说陛下即将要亲征吗?
能在京中混到高位的武官们没有一个是傻子,互相对视一下,他们也都站了出来跟着江源向司徒晟行了廷参之礼,纷纷以军礼拜见神色越发严肃的皇帝陛下。
司徒晟挥手示意众将平身,自己则做到了上首的龙椅之上,他的手中没有拿着武弁礼服之中本该有的刻着“讨罪安民”篆文的玉圭,而是握着一柄三尺长的宝剑。
此剑名曰青虹,又名鱼龙,乃是高皇帝鲤鱼化龙,揭竿而起的时候所持的宝剑。高皇帝曾以此剑亲手斩下过昏君燕二世的项上人头,持其登临绝顶,因此这柄剑一直就是大靖皇帝正统之位的象征,代表着帝王的身份!
这柄剑平日里自然是被历代皇家好好地放进太庙的神龛之中收藏供奉着,这么多年以来总共只被取出过两次而已。一次是太宗皇帝被北蛮使臣的无理言行所激怒,意欲带兵出征,在关外同北蛮国决一死战的时候,另一次就是现在了……那闪烁着淡青色寒光的宝剑,映衬着皇位上司徒晟那威严的面容,竟然显得无比沉重和肃穆。
司徒晟高坐御座之上,环视台阶之下的众将们,一字一字地说道:“春秋大九世之仇,小雅重宗邦之义,怎能以神明华胄之身,匍匐犬羊之下?自大靖高祖皇帝以来,北蛮荼毒生灵百万,蹂/躏州县千里,所过之境无论贫富抢掠罄尽,所掠之民曾犬彘牛马之不若,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相离,致使枯骨盈廷,九庙俱震!”
“四世帝王,秣马厉兵,轻徭薄赋,三藩皆平,诸夷俯首。天运循环,中原气盛,复仇之日,当在此时!”
司徒晟手按剑柄,“玱琅!”一声,拔出了手中的青虹宝剑。高举过头,一剑劈下,面前的桌案直接就被这一剑劈成了两段,“城下之盟乃国仇也,朕欲与诸卿报四世国仇,出征北伐,诛灭北蛮!”
只这么一句话就立刻点燃了大殿之内所有武将的雄心壮志——北伐!诛灭北蛮,恢复中华!
司徒晟激起了在座所有武将的斗志之后,武将们都纷纷开始议论起具体的策略来。孙子兵法有言:“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呼!”国之战事,有怎能离得开庙算呢?!
张大海本就是个暴脾气,平日里点火就着,他此时也不议论什么,直接就跳了出来,站在大殿正中言道:“陛下,北蛮贼寇窥窃神器,正可谓人神共愤,天地不容!末将愿为三军先锋,为陛下马踏王庭,摘取蛮夷贼首,以彰大靖威仪,洗刷国耻民恨!”
此言既出,其他众将在心中一阵抑郁,恨得牙根都痒痒,如果是别人也就算了,竟然让张大海这个一根筋的莽汉抢了先,这怎么能行?
按照皇帝陛下一贯表现出的信任,在他落难之时亲手带出来的京畿大营绝对会是此次北伐的绝对主力,你张大海丫的就是京畿大营里面的领兵大将,都已经混成主力了,怎么还和我们这些不知能不能参战的人抢先锋之位啊!你丫到底要不要脸啊!也不知道给其他同僚们留点儿机会!
自从京畿大营之中的训导营熟悉了战法,全部训练完毕,这些在京的武将们都因这些军士而见识到了最新的战法和装备。江源一向又不吝指导本国的将领,特意在军中开设了专门的课程,并鼓励京城的武将们跟着学习最新的战法。
在这数年的磨合期过去之后,大靖的高位武将们对于新式的武装已经了解颇多,也都曾经指挥过这样装备一新的军士们作战演练过。他们都很清楚,有了这样强悍的装备和强力的兵士,北蛮的军队最终一定会败,绝对不是此时的大靖的对手,他们这些人等的就是北伐的这一天,怎么会愿意将天大的功劳拱手让给别人?
过去不出手争功,那是因为还没有做好全部的准备。现在已经万事具备了,就等着庙算之中定下计划,做好前期的战备工作就可以上战场了,谁又愿意退居人后?这时候谁能争上随军出征之事,谁就肯定可以获得一份功劳,封妻荫子就在此时,这些武将怎能不狠狠地拼抢一番?
一个武将每天努力,图的是什么?还不是高官厚禄,封妻荫子,可若是没有功劳,又拿什么来换取这些?一个三藩之乱,不过数月的战争,上战场之前江源不过是个从五品的兵部员外郎,结果回来之后呢?他竟然转眼就变成了正二品的京畿大营节度使,得到了万户侯的位置!
虽然二品武将并不是人臣的巅峰,可是别人奋斗个二三十年的收获也未必能够赶得上他一战之功,这种扶摇直上的例子如果只有他一个人或许大家还未必动心,可是但凡随司徒晟参战的将领几乎个个都有提升,这样的结果怎能不让人动心?
你张大海本人就是三藩之乱发的家,站前不过就是一个屁大点儿的四品佐领,全国上下这种职位的要多少有多少,简直能用簸箕撮,随随便便就能找出来一大把。可是战后立刻就升为了从二品的副将,成为了京中少有的高位武将,变化之大让人瞠目结舌。结果这小子竟然还不满足,又跑来争个什么功?!
张大海跑出来争功的行为简直犯了“众怒”,旁边立刻又蹿起来一个将军,抱拳说道:“陛下,张副将到底是久居京中,想来也不知北疆之事,虽然勇武过人,但是于北疆战场上难免事半功倍啊。末将就不同了,末将曾经久居北疆,一向熟悉北蛮之事,因此愿提十万精兵悍将,为陛下取下北蛮大汗之首级,献于宗庙,以告高皇帝在天之灵!”
众人扭头一看,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家都熟悉的兵部右侍郎杜如之,这一堆人面上难看,都在心里面怒骂不已,如果目光可以杀人,杜如之估计都被烤成碳了。
那个京畿大营的张大海虽然也抢功劳,很是不要脸,不过好歹只是打算抢个先锋官的位置而已,先锋官的功劳虽然大,到底不是独吞啊,大家面前还能忍得下去。结果你丫上来就是“愿提十万兵马取北蛮大汗首级”,那岂不是自荐为北伐的三军主帅了?
弄了半天,你杜如之是打算将北伐所有的功劳全部一口吞下去,一点儿都不给我们这些人剩是不是?那怎么能成?便宜谁也便宜不了你!
还久居北疆,你这话说出来都不觉得亏心吗?你杜如之生在京城,长在京城,这么大岁数了也不过就是随着京畿大营的训导营去了北疆那边住过两年而已。两年的时间就算知己知彼,熟悉北蛮之事了吗?你倒是会往脸上贴金,让久住北疆的将士情何以堪啊?!
有了前面两个人做“榜样”,余下的武官们也被激得纷纷站起,一个个拍着胸脯表态,表示愿提三尺剑,为皇帝陛下成不世之功,北蛮国算什么,大靖天兵已过去绝对把他们碾成渣滓。北伐,必须北伐,谁说不北伐大爷们就跟谁急!
江源坐在一边倒是忍不住的好笑。其实张大海也好,后面的杜如之也好,都是他和司徒晟一早... -->>
一刻之后,司徒晟在先,江源在后,两人一同步入宫殿。
站在后面的江源头戴凤翅盔,身着明光甲,腰带上挂着施龙凤环刀,竟是一副出征的护卫将军的穿着。等武将们再望向走在前面的司徒晟的时候全都怔住了,年轻的皇帝陛下头戴弁冠,身着韎衣……这可不是什么寻常的服饰啊,这可是武弁服!
武弁服是什么?靖朝的礼仪之中那是皇帝亲征遣将时才会穿着的礼服!既然身着武弁服,皇帝陛下难道要亲自出征吗?!
陛下亲征会去征伐何人呢?大靖国内如今宇内承平,诸藩王早已授首,周边的外族之中茜香国混乱不休,无力西望,吐蕃天灾不断,自顾不暇。
那位四皇子顺王殿下在司徒晟登基之时就改封为忠顺王了,到现在还在他自己的王府中关着呢,出入尚不得自由,对付他只要一哨兵马足以,还用得着特意征伐吗?
既然国内国外都不是,那么剩下的对手,无论怎么数都只有一个了——北蛮国!
还没等在座的武将们想个明白,站在皇帝陛下身后的江源已经绕到了大殿正中,对着站在上首的司徒晟行了一个军礼,口中更是说道:“末将京畿大营节度使江源,参见陛下!”
军礼!廷参!自称末将!
要知道江源可不是纯粹的武将,他身上可是还兼着太子太傅这类的文臣职位的,再加上所有的官员无论文武面见圣上的时候都可以自称为“臣”,所以这个“末将”的称呼如今从他口中说出便显得有些突兀。
现在江源特意用了军中的见礼方式,自称末将,又刻意交代清楚了他在军中所属的职位,略过了兵部尚书、太子太傅这等官职,只交代自己所统辖的军队名称,这分明就是大靖的廷参之礼。
廷参是什么?那可不是什么随意的举动,而是拜见将军拜见元帅的礼仪。既然江源冲着陛下廷参,便是以陛下为帅,岂不是明摆着说陛下即将要亲征吗?
能在京中混到高位的武官们没有一个是傻子,互相对视一下,他们也都站了出来跟着江源向司徒晟行了廷参之礼,纷纷以军礼拜见神色越发严肃的皇帝陛下。
司徒晟挥手示意众将平身,自己则做到了上首的龙椅之上,他的手中没有拿着武弁礼服之中本该有的刻着“讨罪安民”篆文的玉圭,而是握着一柄三尺长的宝剑。
此剑名曰青虹,又名鱼龙,乃是高皇帝鲤鱼化龙,揭竿而起的时候所持的宝剑。高皇帝曾以此剑亲手斩下过昏君燕二世的项上人头,持其登临绝顶,因此这柄剑一直就是大靖皇帝正统之位的象征,代表着帝王的身份!
这柄剑平日里自然是被历代皇家好好地放进太庙的神龛之中收藏供奉着,这么多年以来总共只被取出过两次而已。一次是太宗皇帝被北蛮使臣的无理言行所激怒,意欲带兵出征,在关外同北蛮国决一死战的时候,另一次就是现在了……那闪烁着淡青色寒光的宝剑,映衬着皇位上司徒晟那威严的面容,竟然显得无比沉重和肃穆。
司徒晟高坐御座之上,环视台阶之下的众将们,一字一字地说道:“春秋大九世之仇,小雅重宗邦之义,怎能以神明华胄之身,匍匐犬羊之下?自大靖高祖皇帝以来,北蛮荼毒生灵百万,蹂/躏州县千里,所过之境无论贫富抢掠罄尽,所掠之民曾犬彘牛马之不若,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相离,致使枯骨盈廷,九庙俱震!”
“四世帝王,秣马厉兵,轻徭薄赋,三藩皆平,诸夷俯首。天运循环,中原气盛,复仇之日,当在此时!”
司徒晟手按剑柄,“玱琅!”一声,拔出了手中的青虹宝剑。高举过头,一剑劈下,面前的桌案直接就被这一剑劈成了两段,“城下之盟乃国仇也,朕欲与诸卿报四世国仇,出征北伐,诛灭北蛮!”
只这么一句话就立刻点燃了大殿之内所有武将的雄心壮志——北伐!诛灭北蛮,恢复中华!
司徒晟激起了在座所有武将的斗志之后,武将们都纷纷开始议论起具体的策略来。孙子兵法有言:“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呼!”国之战事,有怎能离得开庙算呢?!
张大海本就是个暴脾气,平日里点火就着,他此时也不议论什么,直接就跳了出来,站在大殿正中言道:“陛下,北蛮贼寇窥窃神器,正可谓人神共愤,天地不容!末将愿为三军先锋,为陛下马踏王庭,摘取蛮夷贼首,以彰大靖威仪,洗刷国耻民恨!”
此言既出,其他众将在心中一阵抑郁,恨得牙根都痒痒,如果是别人也就算了,竟然让张大海这个一根筋的莽汉抢了先,这怎么能行?
按照皇帝陛下一贯表现出的信任,在他落难之时亲手带出来的京畿大营绝对会是此次北伐的绝对主力,你张大海丫的就是京畿大营里面的领兵大将,都已经混成主力了,怎么还和我们这些不知能不能参战的人抢先锋之位啊!你丫到底要不要脸啊!也不知道给其他同僚们留点儿机会!
自从京畿大营之中的训导营熟悉了战法,全部训练完毕,这些在京的武将们都因这些军士而见识到了最新的战法和装备。江源一向又不吝指导本国的将领,特意在军中开设了专门的课程,并鼓励京城的武将们跟着学习最新的战法。
在这数年的磨合期过去之后,大靖的高位武将们对于新式的武装已经了解颇多,也都曾经指挥过这样装备一新的军士们作战演练过。他们都很清楚,有了这样强悍的装备和强力的兵士,北蛮的军队最终一定会败,绝对不是此时的大靖的对手,他们这些人等的就是北伐的这一天,怎么会愿意将天大的功劳拱手让给别人?
过去不出手争功,那是因为还没有做好全部的准备。现在已经万事具备了,就等着庙算之中定下计划,做好前期的战备工作就可以上战场了,谁又愿意退居人后?这时候谁能争上随军出征之事,谁就肯定可以获得一份功劳,封妻荫子就在此时,这些武将怎能不狠狠地拼抢一番?
一个武将每天努力,图的是什么?还不是高官厚禄,封妻荫子,可若是没有功劳,又拿什么来换取这些?一个三藩之乱,不过数月的战争,上战场之前江源不过是个从五品的兵部员外郎,结果回来之后呢?他竟然转眼就变成了正二品的京畿大营节度使,得到了万户侯的位置!
虽然二品武将并不是人臣的巅峰,可是别人奋斗个二三十年的收获也未必能够赶得上他一战之功,这种扶摇直上的例子如果只有他一个人或许大家还未必动心,可是但凡随司徒晟参战的将领几乎个个都有提升,这样的结果怎能不让人动心?
你张大海本人就是三藩之乱发的家,站前不过就是一个屁大点儿的四品佐领,全国上下这种职位的要多少有多少,简直能用簸箕撮,随随便便就能找出来一大把。可是战后立刻就升为了从二品的副将,成为了京中少有的高位武将,变化之大让人瞠目结舌。结果这小子竟然还不满足,又跑来争个什么功?!
张大海跑出来争功的行为简直犯了“众怒”,旁边立刻又蹿起来一个将军,抱拳说道:“陛下,张副将到底是久居京中,想来也不知北疆之事,虽然勇武过人,但是于北疆战场上难免事半功倍啊。末将就不同了,末将曾经久居北疆,一向熟悉北蛮之事,因此愿提十万精兵悍将,为陛下取下北蛮大汗之首级,献于宗庙,以告高皇帝在天之灵!”
众人扭头一看,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家都熟悉的兵部右侍郎杜如之,这一堆人面上难看,都在心里面怒骂不已,如果目光可以杀人,杜如之估计都被烤成碳了。
那个京畿大营的张大海虽然也抢功劳,很是不要脸,不过好歹只是打算抢个先锋官的位置而已,先锋官的功劳虽然大,到底不是独吞啊,大家面前还能忍得下去。结果你丫上来就是“愿提十万兵马取北蛮大汗首级”,那岂不是自荐为北伐的三军主帅了?
弄了半天,你杜如之是打算将北伐所有的功劳全部一口吞下去,一点儿都不给我们这些人剩是不是?那怎么能成?便宜谁也便宜不了你!
还久居北疆,你这话说出来都不觉得亏心吗?你杜如之生在京城,长在京城,这么大岁数了也不过就是随着京畿大营的训导营去了北疆那边住过两年而已。两年的时间就算知己知彼,熟悉北蛮之事了吗?你倒是会往脸上贴金,让久住北疆的将士情何以堪啊?!
有了前面两个人做“榜样”,余下的武官们也被激得纷纷站起,一个个拍着胸脯表态,表示愿提三尺剑,为皇帝陛下成不世之功,北蛮国算什么,大靖天兵已过去绝对把他们碾成渣滓。北伐,必须北伐,谁说不北伐大爷们就跟谁急!
江源坐在一边倒是忍不住的好笑。其实张大海也好,后面的杜如之也好,都是他和司徒晟一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