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白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当然信里还有其他内容,比如追忆往事,眺望未来,比如调解与成都于家的矛盾等,总体上就一个字:哄。
李庭芝又开始阅读写给纳兰羽飞的信,风格顿时感觉不一样了,这就是男人之间讲道理的内容。
刘骁告诉纳兰羽飞,大宋当下的主要矛盾是面对北方强敌的财政消耗以及诸侯分立的内耗,自己愿做表率,整合川渝,效忠朝廷,一致对外,先安内,再攘外。
对于国家的制度,白龙王提出自己的看法,天下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赵家的,三皇五帝,秦皇汉武,一直到本朝太祖皇帝一条杆棒齐身,打下四百军州,赵家只是中国无数统治者中的一支,是替百姓万民守天下的管家,如果管家昏庸,黎民百姓有权力更换,为了避免这种内耗,他还是强烈建议虚君制,赵家就老老实实做个牌位得了。
对于这个讨论,李庭芝也早有耳闻,看过那篇文章,后来才知道其实就是白龙王写的,作为一个饱读圣贤书,并且领会了圣人真正精神的学者型官员,他深以为然,忠于赵家,忠于朝廷,不过是为了统一思想,定一个规矩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作罢了,通俗点说就是将神权加持到皇帝头上,以此来忽悠老百姓服从统治罢了,是手段,不是目的,儒家的目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就是让天下太平,万民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大道理讲完,说大白话,刘骁写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北元无论文字语言风俗饮食价值观,都和我们大宋不一路,让他们夺了天下,就不是简单的朝代更替而是中原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亡天下局面,他还描述了一番预想的悲壮场景,宋军最后的力量在崖山覆灭,整个海面上飘满了尸体,年幼的皇帝被大臣背着投海自尽,悲壮惨烈,而汉人中有骨气者几乎丧失殆尽,国家的元气需要百年才能复原。
李庭芝被这一幅画面刺激的哽咽,因为他也曾设想过这种局面,到时候他就会是那个投海的大臣,他就是殉国的有骨气的汉人。
刘骁话锋一转,说这种局面不会出现,除非我们自相残杀,给北元可乘之机,正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咱们哥俩之间有什么矛盾都好解决,说句不好听的,将来不管你做宰相还是我做首辅,肉总是烂在自家锅里。
对于历史和汉人的优良品质,刘骁也把握的很精准,他说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只要给我们五十年休养生息的时间,就能再现文景、贞观时期的太平盛世,而开启盛世的锁匙,就掌握在你我兄弟的手中,为何我们不能放下成见和敌意,携手共创一个青史留名的时代呢,我可以发誓,等王师北定中原,我就带着家眷和部下出海为大宋开疆拓土,只希望能在我叶落归根之时,能和纳兰兄把酒话桑麻。
李庭芝看的荡气回肠,刘骁的文字质朴甚至称得上简白,和老百姓口头语差不多,但是一个人的品德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些话语都是出自肺腑,是可以看出来的。
这白龙王,是个圣人啊。
李庭芝看完久久不能平静,找了个书记官,让他将这两封信用小楷工工整整的誊抄一遍,自己又拿起笔来,也写了两封信,以大宋两淮制置使的身份写给鄂王与白龙教圣母,所表达的意思和白龙王相仿,就是两个字,团结。
……
遥远的北方还是春寒料峭的季节,渤海湾,大沽口,一艘来自南方的蒸汽船冒着黑烟靠在栈桥尽头,武德司的官兵已经换上了大元的服饰,钹笠帽、质孙服,皮靴狐狸尾,腰间悬着弯刀,插着火铳,他们先行登岸,驱逐闲杂人等,再请北安王登岸。
那木罕着急忙慌的从南方回来,只为报告父皇在临安的发生的一切,这是二十年来最难得的一次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时间就是生命,得抓紧去大都报告。
大沽口到大都还有三百里,那木罕快马加鞭,每隔五十里换一匹马,就这样不停歇的赶到大都,在第一时间面见大汗忽必烈。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亲孙子,拖雷的第四子,大蒙古国的第五任可汗,大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人中的雄主,那木罕的阿布。
又回到熟悉的城市,那木罕却并没有亲切之感,相比临安,大都是一座崭新的城市,新到连树木都不多,即便是春天也难以在城内尤其是宫廷内见到绿色,大都的皇宫更加宏伟高大,皇权色彩浓烈,想到南人已经在搞什么虚君制,而大元尚在学习落后的汉制,那木罕的心情非常复杂。
在皇帝寝宫中,那木罕见到了父皇和皇兄真金太子,大家对南边发生的事情都颇感兴趣,那木罕跑了三百里满身臭汗,来不及讨一口马奶喝就赶紧禀告起来。
南宋正在内乱,乱成了一锅粥,贾似道横死,鄂王不知所踪,蜀王父子反目,朝廷大洗牌,总之现在是千载难逢的南下好时候。
“贾似道死了?”忽必烈又惊又喜,实际上他最忌惮也是唯一打过交道的是贾似道,二十三年前鄂州之战,他被贾似道拦在城下,寸步不能前进,对这个南宋文臣既欣赏又恨得牙根痒痒,他一直认为南宋能维持半壁江山,靠的是贾似道的个人能力,现在贾似道死了,就凭这一点也值得开战尝试一把。
更何况还有其他好消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宋人的大规模内乱还没开始,川渝之间要打仗,重庆要和京湖开战,京湖要和临安开战,大元甚至不需要动手,坐收渔翁之利即可。
次日,元大都皇宫大明殿内,忽必烈高坐在御座上,他身旁的椅子是空的,那本是皇后的座位,皇后不在了就只能空着,而宗王和大臣们也都有椅子,这种制度在临安是不会出现的,汉人的规矩是只有皇帝才有椅子,大臣们只能站着或者跪着。
草原上起家的政权还没进化到规矩森严的程度,虽然大力加强权力集中制,朝堂上还残留着一些草原原始的民主制,大家就像坐在帐篷里一样坐在巍峨的大明殿里议事,不因地位高低而决定发言的重要性,谁说得对就听谁的。
那木罕坐在真金太子的下手,对面是丞相阿合马,这个奸诈的家伙和太子是政敌,一向不把北安王放在眼里,那木罕不由得想到了南朝的贾似道,啥时候自己也... -->>
当然信里还有其他内容,比如追忆往事,眺望未来,比如调解与成都于家的矛盾等,总体上就一个字:哄。
李庭芝又开始阅读写给纳兰羽飞的信,风格顿时感觉不一样了,这就是男人之间讲道理的内容。
刘骁告诉纳兰羽飞,大宋当下的主要矛盾是面对北方强敌的财政消耗以及诸侯分立的内耗,自己愿做表率,整合川渝,效忠朝廷,一致对外,先安内,再攘外。
对于国家的制度,白龙王提出自己的看法,天下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赵家的,三皇五帝,秦皇汉武,一直到本朝太祖皇帝一条杆棒齐身,打下四百军州,赵家只是中国无数统治者中的一支,是替百姓万民守天下的管家,如果管家昏庸,黎民百姓有权力更换,为了避免这种内耗,他还是强烈建议虚君制,赵家就老老实实做个牌位得了。
对于这个讨论,李庭芝也早有耳闻,看过那篇文章,后来才知道其实就是白龙王写的,作为一个饱读圣贤书,并且领会了圣人真正精神的学者型官员,他深以为然,忠于赵家,忠于朝廷,不过是为了统一思想,定一个规矩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作罢了,通俗点说就是将神权加持到皇帝头上,以此来忽悠老百姓服从统治罢了,是手段,不是目的,儒家的目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就是让天下太平,万民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大道理讲完,说大白话,刘骁写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北元无论文字语言风俗饮食价值观,都和我们大宋不一路,让他们夺了天下,就不是简单的朝代更替而是中原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亡天下局面,他还描述了一番预想的悲壮场景,宋军最后的力量在崖山覆灭,整个海面上飘满了尸体,年幼的皇帝被大臣背着投海自尽,悲壮惨烈,而汉人中有骨气者几乎丧失殆尽,国家的元气需要百年才能复原。
李庭芝被这一幅画面刺激的哽咽,因为他也曾设想过这种局面,到时候他就会是那个投海的大臣,他就是殉国的有骨气的汉人。
刘骁话锋一转,说这种局面不会出现,除非我们自相残杀,给北元可乘之机,正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咱们哥俩之间有什么矛盾都好解决,说句不好听的,将来不管你做宰相还是我做首辅,肉总是烂在自家锅里。
对于历史和汉人的优良品质,刘骁也把握的很精准,他说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只要给我们五十年休养生息的时间,就能再现文景、贞观时期的太平盛世,而开启盛世的锁匙,就掌握在你我兄弟的手中,为何我们不能放下成见和敌意,携手共创一个青史留名的时代呢,我可以发誓,等王师北定中原,我就带着家眷和部下出海为大宋开疆拓土,只希望能在我叶落归根之时,能和纳兰兄把酒话桑麻。
李庭芝看的荡气回肠,刘骁的文字质朴甚至称得上简白,和老百姓口头语差不多,但是一个人的品德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些话语都是出自肺腑,是可以看出来的。
这白龙王,是个圣人啊。
李庭芝看完久久不能平静,找了个书记官,让他将这两封信用小楷工工整整的誊抄一遍,自己又拿起笔来,也写了两封信,以大宋两淮制置使的身份写给鄂王与白龙教圣母,所表达的意思和白龙王相仿,就是两个字,团结。
……
遥远的北方还是春寒料峭的季节,渤海湾,大沽口,一艘来自南方的蒸汽船冒着黑烟靠在栈桥尽头,武德司的官兵已经换上了大元的服饰,钹笠帽、质孙服,皮靴狐狸尾,腰间悬着弯刀,插着火铳,他们先行登岸,驱逐闲杂人等,再请北安王登岸。
那木罕着急忙慌的从南方回来,只为报告父皇在临安的发生的一切,这是二十年来最难得的一次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时间就是生命,得抓紧去大都报告。
大沽口到大都还有三百里,那木罕快马加鞭,每隔五十里换一匹马,就这样不停歇的赶到大都,在第一时间面见大汗忽必烈。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亲孙子,拖雷的第四子,大蒙古国的第五任可汗,大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人中的雄主,那木罕的阿布。
又回到熟悉的城市,那木罕却并没有亲切之感,相比临安,大都是一座崭新的城市,新到连树木都不多,即便是春天也难以在城内尤其是宫廷内见到绿色,大都的皇宫更加宏伟高大,皇权色彩浓烈,想到南人已经在搞什么虚君制,而大元尚在学习落后的汉制,那木罕的心情非常复杂。
在皇帝寝宫中,那木罕见到了父皇和皇兄真金太子,大家对南边发生的事情都颇感兴趣,那木罕跑了三百里满身臭汗,来不及讨一口马奶喝就赶紧禀告起来。
南宋正在内乱,乱成了一锅粥,贾似道横死,鄂王不知所踪,蜀王父子反目,朝廷大洗牌,总之现在是千载难逢的南下好时候。
“贾似道死了?”忽必烈又惊又喜,实际上他最忌惮也是唯一打过交道的是贾似道,二十三年前鄂州之战,他被贾似道拦在城下,寸步不能前进,对这个南宋文臣既欣赏又恨得牙根痒痒,他一直认为南宋能维持半壁江山,靠的是贾似道的个人能力,现在贾似道死了,就凭这一点也值得开战尝试一把。
更何况还有其他好消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宋人的大规模内乱还没开始,川渝之间要打仗,重庆要和京湖开战,京湖要和临安开战,大元甚至不需要动手,坐收渔翁之利即可。
次日,元大都皇宫大明殿内,忽必烈高坐在御座上,他身旁的椅子是空的,那本是皇后的座位,皇后不在了就只能空着,而宗王和大臣们也都有椅子,这种制度在临安是不会出现的,汉人的规矩是只有皇帝才有椅子,大臣们只能站着或者跪着。
草原上起家的政权还没进化到规矩森严的程度,虽然大力加强权力集中制,朝堂上还残留着一些草原原始的民主制,大家就像坐在帐篷里一样坐在巍峨的大明殿里议事,不因地位高低而决定发言的重要性,谁说得对就听谁的。
那木罕坐在真金太子的下手,对面是丞相阿合马,这个奸诈的家伙和太子是政敌,一向不把北安王放在眼里,那木罕不由得想到了南朝的贾似道,啥时候自己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