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r /> 苏长歌确实担得起这个称呼。
毕竟与其他攫取权力臣子不同。
他这两策,实实在在的是站在皇权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此时,随着太子的声音响起。
苏长歌缓缓开口。
“上策有三,其一摊丁入亩,将丁税折合进田税当中。”
“佃农无田,自耕农的田产只有区区几亩,而地主却有将近成百上千亩,若按人头收税,三者财富不同税赋却相同。”
“若是折合到田地当中。”
“不仅能减少佃农、自耕农的负担,还能减缓自耕农其变成佃农的速度。”
“并且从地主手中收到更多赋税。”
苏长歌没提他曾把此策献给太子的事。
毕竟他也不知道太子有没有跟老皇帝说过此策,万一没说过,就等于坑了太子。
而此时。
伴随声音响起。
老皇帝沉吟一番后点了点头。
按苏长歌所言,摊丁入亩确实是减轻自耕农负担的好政策,变相等于将自耕农承受的丁税,转嫁到地主身上。
朝廷收上来的税赋没变化。
但却保护了自耕农。
不过也有个问题,地主的利益被侵犯,肯定会有人出来闹事。
这项政策推行下去的阻力不小。
但为了大晋江山社稷,老皇帝有些跃跃欲试,但一时半会无法下定决心。
而太子这边,心里则松了口气。
他此前之所以不提。
怕的就是父皇为了社稷安稳给否掉。
可现在国运一事出来,父皇的性子有所改变,再加上土地兼并之害。
太子相信。
此事商榷过后,父皇应该会同意推行。
正想着。
苏长歌继续开口说道。
“上策其二,官绅一体纳粮。”
“读书人考取举人功名后,可以免除田地赋税,此乃一大弊病。”
“王朝开国之时,举人功名者少许,其占有的田产也不多,但随着土地兼并,举人、官员手中的田产越来越多,而且人数也远胜从前。”
“长此以往,富者恒富。”
“自耕农的田产必然会被他们以各种手段买下,而他们又不用承担赋税。”
“故而臣以为。”
“必须废除官绅的免税特权。”
“这样一来,既能充盈国库,又可以抑制土地兼并,一举两得!”
苏长歌开口,斩钉截铁的说道。
其实他此前也在犹豫,要不要把这项政策给说出来,但还是说了。
确实,这项政策会损害读书人的利益。
但跟佃农和自耕农相比。
举人和官员只是多纳税而已,可佃农和自耕农却可以减少很多负担。
而且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官绅们越有钱,就越会大肆购买土地,过程中就算没有强占、欺压,那对资源分配也不利。
更何况。
不强占不欺压的能有几个?
当然,苏长歌也知道。
一体纳粮推行,官绅们肯定会闹事,而且动静要比摊丁入亩还要大的多。
毕竟官绅们可是掌握了舆论和权柄。
正因如此。
他才将决定权交给老皇帝。
若对方下定决心要做,有军队的支持威慑,官绅们顶多是哔哔几句。
不过老皇帝和自己的名声也别想好了。
可没办法。
资源就这么多,蛋糕就这么大。
不管是下策扩土开疆,还是中策的内部消化,手段都很温和。
没对既得利益的中上阶级下手。
所以那只是治标不治本。
而归根结底。
还是中上层阶级占的资源太多。
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
等于利用朝廷和军队,强行从他们手中割了块蛋糕给底层。
如此必然会引来中上层阶级的不满。
可资源的再分配,是缓和阶级矛盾的必要手段,这点是基础、
若中上阶级不愿割这一小块蛋糕,那就等着将来被成千上万的庶民给踩死,强行洗牌重来,然后再重新分配这块蛋糕。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绝不只是空话。
而此时。
听完官绅一体纳粮。
老皇帝沉默了。
不是因为这项政策不够好。
恰恰相反。
这项政策太好了!
若真如此做,国库短短两三年内就会充盈,大晋兴盛在望!
然而,这项政策一旦公布,天下的读书人恐怕都会抨击朝廷,稍有不慎就会激起民变,而且他这辈子名声也全毁了。
心念至此。
老皇帝不由踌躇起来。
沉吟良久后,出声问道:“苏卿家,与朕说说上策的最后一策吧。”
他这并不是想要放弃官绅一体纳粮。
而是如此大事,必须要权衡利弊,不能脑子一热就拍板定下来。
闻言,苏长歌点了点头。
然后开口说道:“上策其三,废除徭役,改为按劳支付银钱。”
徭役,即是朝廷白嫖百姓。
不需要支付工钱,强行征调底层人民从事各种劳务活动。
比如说修建城墙、押送公粮、开通运河等等,几乎每过几年就要轮值一次,选到修城墙或者戍守县府之类的还好。
怕就怕开通运河或者押送公粮。
前者要出力,出意外或累死的不在少数,朝廷基本上不会给抚恤银。
后者就怕有官吏刻意为难。
一旦公粮有缺,需要徭役自己补上,否则就是充军流放。
“徭役残害百姓,自耕农在服役期间要么被官吏刁难,要么受伤出意外,碰到这类事往往只能倒卖田产,沦为佃农。”
“佃农则更惨,不仅自己要服徭役,而且还要代地主服徭役。”
“观历朝历代叛乱之起因。”
“无不是佃农太多,朝廷又不体恤民力,滥用徭役,以至于百姓造反。”
苏长歌开口,语气变得凝肃起来。
废除徭役势在必行。
徭役本身就是上层阶级压榨下层劳动成果的手段,所谓的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本质上而言。
就是缓解阶级矛盾冲突。
一个王朝越到后期。
随着吏治腐朽,土地兼并严重,官员借徭役之名残害百姓只会变多。
废除徭役不能根除阶级矛盾。
但却能延缓爆发的时间。
此时,老皇帝听完上策这第三条政策。
脸色微微一变。
朝廷一年征召的徭役数量约有六十万,碰上修坝通渠之类的只会更多。
一旦改为朝廷支付他们工钱。
开销不下千万白银。
现在国库空虚,一年徒增千万两白银,钱从哪里来?
换而言之,若是废除徭役,就必须实现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否则国库根本承受不住如此庞大的开销。
当然,所带来的收益也很客观。
完全按上策来执行。
一旦推行成功,土地兼并将被抑制,大晋将无比的繁荣兴盛!
但他,却要承受长久之骂名。
心念至此。
老皇帝有些不知该如何是好。
随即。
他目光看向苏长歌。
上中下三策。
下策简单粗暴直接,中策要花心思,上策成效快却阻力颇多。
但毋庸置疑,此三策皆为良策。
没想到。
寡人到了这个年纪。
竟然能碰到如此治世之能臣!
可喜,但亦可叹。
若是再早个三十年。
不,只要早二十年得苏长歌。
那大晋必将在寡人手上登峰造极,远超历朝历代之盛世!
r /> 苏长歌确实担得起这个称呼。
毕竟与其他攫取权力臣子不同。
他这两策,实实在在的是站在皇权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此时,随着太子的声音响起。
苏长歌缓缓开口。
“上策有三,其一摊丁入亩,将丁税折合进田税当中。”
“佃农无田,自耕农的田产只有区区几亩,而地主却有将近成百上千亩,若按人头收税,三者财富不同税赋却相同。”
“若是折合到田地当中。”
“不仅能减少佃农、自耕农的负担,还能减缓自耕农其变成佃农的速度。”
“并且从地主手中收到更多赋税。”
苏长歌没提他曾把此策献给太子的事。
毕竟他也不知道太子有没有跟老皇帝说过此策,万一没说过,就等于坑了太子。
而此时。
伴随声音响起。
老皇帝沉吟一番后点了点头。
按苏长歌所言,摊丁入亩确实是减轻自耕农负担的好政策,变相等于将自耕农承受的丁税,转嫁到地主身上。
朝廷收上来的税赋没变化。
但却保护了自耕农。
不过也有个问题,地主的利益被侵犯,肯定会有人出来闹事。
这项政策推行下去的阻力不小。
但为了大晋江山社稷,老皇帝有些跃跃欲试,但一时半会无法下定决心。
而太子这边,心里则松了口气。
他此前之所以不提。
怕的就是父皇为了社稷安稳给否掉。
可现在国运一事出来,父皇的性子有所改变,再加上土地兼并之害。
太子相信。
此事商榷过后,父皇应该会同意推行。
正想着。
苏长歌继续开口说道。
“上策其二,官绅一体纳粮。”
“读书人考取举人功名后,可以免除田地赋税,此乃一大弊病。”
“王朝开国之时,举人功名者少许,其占有的田产也不多,但随着土地兼并,举人、官员手中的田产越来越多,而且人数也远胜从前。”
“长此以往,富者恒富。”
“自耕农的田产必然会被他们以各种手段买下,而他们又不用承担赋税。”
“故而臣以为。”
“必须废除官绅的免税特权。”
“这样一来,既能充盈国库,又可以抑制土地兼并,一举两得!”
苏长歌开口,斩钉截铁的说道。
其实他此前也在犹豫,要不要把这项政策给说出来,但还是说了。
确实,这项政策会损害读书人的利益。
但跟佃农和自耕农相比。
举人和官员只是多纳税而已,可佃农和自耕农却可以减少很多负担。
而且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官绅们越有钱,就越会大肆购买土地,过程中就算没有强占、欺压,那对资源分配也不利。
更何况。
不强占不欺压的能有几个?
当然,苏长歌也知道。
一体纳粮推行,官绅们肯定会闹事,而且动静要比摊丁入亩还要大的多。
毕竟官绅们可是掌握了舆论和权柄。
正因如此。
他才将决定权交给老皇帝。
若对方下定决心要做,有军队的支持威慑,官绅们顶多是哔哔几句。
不过老皇帝和自己的名声也别想好了。
可没办法。
资源就这么多,蛋糕就这么大。
不管是下策扩土开疆,还是中策的内部消化,手段都很温和。
没对既得利益的中上阶级下手。
所以那只是治标不治本。
而归根结底。
还是中上层阶级占的资源太多。
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
等于利用朝廷和军队,强行从他们手中割了块蛋糕给底层。
如此必然会引来中上层阶级的不满。
可资源的再分配,是缓和阶级矛盾的必要手段,这点是基础、
若中上阶级不愿割这一小块蛋糕,那就等着将来被成千上万的庶民给踩死,强行洗牌重来,然后再重新分配这块蛋糕。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绝不只是空话。
而此时。
听完官绅一体纳粮。
老皇帝沉默了。
不是因为这项政策不够好。
恰恰相反。
这项政策太好了!
若真如此做,国库短短两三年内就会充盈,大晋兴盛在望!
然而,这项政策一旦公布,天下的读书人恐怕都会抨击朝廷,稍有不慎就会激起民变,而且他这辈子名声也全毁了。
心念至此。
老皇帝不由踌躇起来。
沉吟良久后,出声问道:“苏卿家,与朕说说上策的最后一策吧。”
他这并不是想要放弃官绅一体纳粮。
而是如此大事,必须要权衡利弊,不能脑子一热就拍板定下来。
闻言,苏长歌点了点头。
然后开口说道:“上策其三,废除徭役,改为按劳支付银钱。”
徭役,即是朝廷白嫖百姓。
不需要支付工钱,强行征调底层人民从事各种劳务活动。
比如说修建城墙、押送公粮、开通运河等等,几乎每过几年就要轮值一次,选到修城墙或者戍守县府之类的还好。
怕就怕开通运河或者押送公粮。
前者要出力,出意外或累死的不在少数,朝廷基本上不会给抚恤银。
后者就怕有官吏刻意为难。
一旦公粮有缺,需要徭役自己补上,否则就是充军流放。
“徭役残害百姓,自耕农在服役期间要么被官吏刁难,要么受伤出意外,碰到这类事往往只能倒卖田产,沦为佃农。”
“佃农则更惨,不仅自己要服徭役,而且还要代地主服徭役。”
“观历朝历代叛乱之起因。”
“无不是佃农太多,朝廷又不体恤民力,滥用徭役,以至于百姓造反。”
苏长歌开口,语气变得凝肃起来。
废除徭役势在必行。
徭役本身就是上层阶级压榨下层劳动成果的手段,所谓的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本质上而言。
就是缓解阶级矛盾冲突。
一个王朝越到后期。
随着吏治腐朽,土地兼并严重,官员借徭役之名残害百姓只会变多。
废除徭役不能根除阶级矛盾。
但却能延缓爆发的时间。
此时,老皇帝听完上策这第三条政策。
脸色微微一变。
朝廷一年征召的徭役数量约有六十万,碰上修坝通渠之类的只会更多。
一旦改为朝廷支付他们工钱。
开销不下千万白银。
现在国库空虚,一年徒增千万两白银,钱从哪里来?
换而言之,若是废除徭役,就必须实现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否则国库根本承受不住如此庞大的开销。
当然,所带来的收益也很客观。
完全按上策来执行。
一旦推行成功,土地兼并将被抑制,大晋将无比的繁荣兴盛!
但他,却要承受长久之骂名。
心念至此。
老皇帝有些不知该如何是好。
随即。
他目光看向苏长歌。
上中下三策。
下策简单粗暴直接,中策要花心思,上策成效快却阻力颇多。
但毋庸置疑,此三策皆为良策。
没想到。
寡人到了这个年纪。
竟然能碰到如此治世之能臣!
可喜,但亦可叹。
若是再早个三十年。
不,只要早二十年得苏长歌。
那大晋必将在寡人手上登峰造极,远超历朝历代之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