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首任军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别山雄峙于南京、武汉之间的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区,西起平汉路,东迄淮南线,北接淮河,南临长江。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解放军进行战略机动夺取中原和进军江南的重要战略阵地。也是国民党政府在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后,就像一把尖刀,猛地一下插进了中原腹地,深深地刺痛了蒋介石。但蒋介石不愿承认刘邓进入大别山是主动的战略举措,而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刘邓是“被逼临时决定”因此,蒋介石在南京国防部作战会议上指出:
“如果刘伯承和邓小平真能占据大别山,东可威胁京畿,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政府是一个很大的顾虑。”
但蒋介石似乎胸有成竹地接着说:
“大别山区东面有津浦路,西面有平汉路,北面有淮河,南面有长江,这些交通线都在我们控制之中。我们可以自由运动。匪军却不易超越。长江沿岸我们有许多军事据点,汉口、九江、安庆等地都有飞机场,距离甚近,起飞便利,海军更可以随时巡逻,不论他们有什么行动,我们在三个钟头内总可以察觉,予以有效的阻击,绝对不会让他像在黄河一样整天整夜地偷渡。”
蒋介石对罗广文、张淦兵团追击部队的无能特别气愤。他斥责道:“各司令官、部队长只借稳扎稳打,猬集一堆,未能区分数纵队,不敢超越追击,向来无显著战果,何能弭除匪患,挽救危亡?”
训示完毕后,蒋介石命令:
整编第四十六师、第五十八师、第八十五师渡过淮河向南推进;
整编第十师、第四十师经宜化店向东推进;
整编第七师、第四十八师(属桂系)沿经扶、麻城南进;
整编第五十二师、第五十六师在信阳以南的外围,整编第六十五师由平汉路到黄安。
张淦等渡过淮河的部队统归第八绥靖区(驻蚌埠)司令夏威指挥。
蒋介石的命令很明显,令9个师23个旅围困扫荡大别山,企图趁刘邓大军立足未稳之机,争夺战略要地,或消灭解放军,或挤走解放军。
{本章节选自利剑出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征战纪实一上购买到实体站。如果您不是在**网站阅读,就是其他网站的盗贴。盗贴可耻,盗贴不厚道。请读友支持正版,支持作者**原创**,您的支持就是对作者的最大鼓励,多谢!}刚进入大别山的刘邓大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当地群众牵牛带女上山躲藏起来,不见解放军。大别山地区,曾经是红四方面军的根据地,怎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这令刘伯承和邓小平始料不及。
原来,张国焘带走红军主力西去开辟川陕根据地后,国民党军队占领了大别山,进行了残酷无情地屠杀和清剿。现在,当地居民大多是老人和妇女,青壮年男人很少见。再加一些大一点儿的乡镇被烧光了,许多老百姓躲在山上和湾子里栖身。
除此以外,当年,蒋介石为了抹去老百姓对红军的记忆,连苏区的地名都进行了更改,比如,把新店(今河南新县)改名“经扶”“经扶”是什么意思呢?“经扶”是国民党军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的“字”比如,金寨改名为“立煌”
因此,部队进入大别山,原以为老区群众会出来欢迎、帮助解放军。没想到群众非躲即藏,连向导都找不到,吃住也成了问题。部队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六纵政委杜义德事后回忆说“我们部队刚到大别山,不熟悉山地、... -->>
大别山雄峙于南京、武汉之间的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区,西起平汉路,东迄淮南线,北接淮河,南临长江。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解放军进行战略机动夺取中原和进军江南的重要战略阵地。也是国民党政府在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后,就像一把尖刀,猛地一下插进了中原腹地,深深地刺痛了蒋介石。但蒋介石不愿承认刘邓进入大别山是主动的战略举措,而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刘邓是“被逼临时决定”因此,蒋介石在南京国防部作战会议上指出:
“如果刘伯承和邓小平真能占据大别山,东可威胁京畿,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政府是一个很大的顾虑。”
但蒋介石似乎胸有成竹地接着说:
“大别山区东面有津浦路,西面有平汉路,北面有淮河,南面有长江,这些交通线都在我们控制之中。我们可以自由运动。匪军却不易超越。长江沿岸我们有许多军事据点,汉口、九江、安庆等地都有飞机场,距离甚近,起飞便利,海军更可以随时巡逻,不论他们有什么行动,我们在三个钟头内总可以察觉,予以有效的阻击,绝对不会让他像在黄河一样整天整夜地偷渡。”
蒋介石对罗广文、张淦兵团追击部队的无能特别气愤。他斥责道:“各司令官、部队长只借稳扎稳打,猬集一堆,未能区分数纵队,不敢超越追击,向来无显著战果,何能弭除匪患,挽救危亡?”
训示完毕后,蒋介石命令:
整编第四十六师、第五十八师、第八十五师渡过淮河向南推进;
整编第十师、第四十师经宜化店向东推进;
整编第七师、第四十八师(属桂系)沿经扶、麻城南进;
整编第五十二师、第五十六师在信阳以南的外围,整编第六十五师由平汉路到黄安。
张淦等渡过淮河的部队统归第八绥靖区(驻蚌埠)司令夏威指挥。
蒋介石的命令很明显,令9个师23个旅围困扫荡大别山,企图趁刘邓大军立足未稳之机,争夺战略要地,或消灭解放军,或挤走解放军。
{本章节选自利剑出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征战纪实一上购买到实体站。如果您不是在**网站阅读,就是其他网站的盗贴。盗贴可耻,盗贴不厚道。请读友支持正版,支持作者**原创**,您的支持就是对作者的最大鼓励,多谢!}刚进入大别山的刘邓大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当地群众牵牛带女上山躲藏起来,不见解放军。大别山地区,曾经是红四方面军的根据地,怎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这令刘伯承和邓小平始料不及。
原来,张国焘带走红军主力西去开辟川陕根据地后,国民党军队占领了大别山,进行了残酷无情地屠杀和清剿。现在,当地居民大多是老人和妇女,青壮年男人很少见。再加一些大一点儿的乡镇被烧光了,许多老百姓躲在山上和湾子里栖身。
除此以外,当年,蒋介石为了抹去老百姓对红军的记忆,连苏区的地名都进行了更改,比如,把新店(今河南新县)改名“经扶”“经扶”是什么意思呢?“经扶”是国民党军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的“字”比如,金寨改名为“立煌”
因此,部队进入大别山,原以为老区群众会出来欢迎、帮助解放军。没想到群众非躲即藏,连向导都找不到,吃住也成了问题。部队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六纵政委杜义德事后回忆说“我们部队刚到大别山,不熟悉山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