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首任军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个人的名字叫粟裕。那么,粟裕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时机怎样向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建议的呢?
1948年9月24日7时,济南战役结束的头一天早晨,粟裕给中央军委发了一个电报,这个电报的中心内容就是建议进行淮海战役。电文是这样说的:
军委并报华东局、中原局:
(一)至此刻为止,攻济战斗已突入内城六个团,敌极混乱,决乘此时机于白昼继续攻歼该敌。如内城之敌解决,则固守城南郊千佛山、马鞍山之敌,亦易解决(齐鲁大学之敌昨已投降)。估计攻济战斗日内即可完全结束,但援敌邱兵团直至今晨,才开始自商邱(今河南省商丘)以北分向曹县、城武(今山东成武)间地区北进,而黄兵团则尚未完全集结。但以现有材料计,该兵团之六十四师亦到达砀山地区。李兵团则尚在固镇及其以东地区。似此,如援敌知济南已被我完全控制,则停止北援,而转为加强警备,以防我主力南进之可能性,似较继续北援之可能性为大。如敌仍继续北援,我们当按既定之方针歼灭援敌。如敌停止北援,则我们下步行动,拟作如下建议:
1、为更好的改善中原战局,孤立津浦线,并迫使敌人退守(至少要加强)江边及津浦沿线,以减少其机动兵力,与便于我恢复江边工作,为将来渡江创造有利条件,以及便于尔后华野全军进入陇海路以南作战,能得到交通运输供应的方便,和争取华中人力、物力对战争的支持,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该战役可分为两阶段:
第一阶段以苏北兵团(须加强一个纵队)攻占两淮(本书作者注:淮阴和淮安),并乘胜收复宝应、高邮,而以全军主力位于宿迁至运河车站沿线两岸,以歼灭可能来援之敌。如敌不援或被阻,而改经浦口、长江自扬州北援,则我于两淮作战结束前后,即进行战役第二步,以三个纵队攻占海州、连云港,结束淮海战役,尔后全军转入休整。
2、只进行海州作战,仅以攻占海州、新浦、连云港等地为目的,并以主力控制于新安镇(今江苏省新沂)、运河车站南北及峄枣线,以备战姿态进行休整。此案对部队休整(只有攻城部队须稍事休整,至昨黄昏为止,攻城部队之六个纵队仅伤亡八千余人,昨晚及今晨伤亡尚不在内,依此伤亡并不算大)更便利,但亦增加今后攻占两淮的困难(敌可能增兵)。
3、全力向南求援敌之一部而歼灭之,但在济南攻克,敌人加强警惕,可能退缩,恐不易求战。
4、全军即进入休整,如此对部队有好处,但易失去适宜作战——“秋凉气候和济南失守后加于敌人之精神压力”
(二)究应如何请电示,但不论采何方案,建议华东局立即令鲁南及滨海地武(地方武装)将临沂之王洪九部包围,以待济、徐作战结束后,加派一部主力(如仅以地武歼该敌很难奏效)攻歼该敌。
(三)饶政委(饶漱石)今明可抵职部,到后当将尔后行动再请示饶政委。
粟敬晨七时首倡淮海战役的粟裕,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提出此役的。后来,毛泽东评价说“淮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有完全煮熟,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粟裕的建议,很快得到了毛泽东的同意。第二天,即9月25日,毛泽东亲自执笔,以中央军委的名义起草电文,同意举行淮海战役。这个电文是这样说的:
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目前不需要大休整,待淮海战役后再进行一次休整。淮海战役可于十月十号左右开始行动。你们应利用目前半月时间,使攻济部队获得短时休息,然后留一个纵队位于鲁西南起牵制作用,吴化文亦应移至鲁西南,其余全部南下,准备进行几个作战:
(一)估计不久邱兵团将退回商、砀地区,黄兵团将回至新安镇、运河车站地区,你们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
(二)歼灭两淮高宝地区之敌,为第二个作战。
(三)歼灭海州、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为第三个作战。
进行这三个作战是一个大战役,打得好,你们可以歼敌十几个旅,可以打通山东与苏北的联系,可以迫使敌人分散一部兵力去保卫长江,而利于你们下一步进行徐州、浦口线上之作战。因此,你们应在酉灰以前做好有关这一战役的充分的准备工作,要开一次像上月曲阜会议那样的干部会,统一作战意志,调整内部关系。
在粟裕的建议下,毛泽东的目光聚集到了徐州。此时,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李先念等人也表示支持粟裕的建议,同意乘胜进行淮海战役。
当然,此时包括粟裕在内,都没有料到,淮海战役越打越大,直至最后竟然成了国共两军的决战。
就在济南战役结束之际,毛泽东的目光转到了徐州时,蒋介石产生了一个想法,国民党军一败再败,一退再退,但退到长江边上是最后底线,决然不能再退了。于是,蒋介石盘算开来,如果部队只能退到长江的话,那么,徐州便是关键所在。蒋介石明白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守江必固淮,固淮必保徐州;徐州得失和江北、江南的安危密切相关。
徐州成了双方聚焦地。实在马虎不得。
蒋介石特派参谋总长顾祝同亲赴徐州部署作战。
毛泽东则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常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领导和指挥淮海前线作战和支前工作。
就这样,淮海战役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看
这个人的名字叫粟裕。那么,粟裕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时机怎样向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建议的呢?
1948年9月24日7时,济南战役结束的头一天早晨,粟裕给中央军委发了一个电报,这个电报的中心内容就是建议进行淮海战役。电文是这样说的:
军委并报华东局、中原局:
(一)至此刻为止,攻济战斗已突入内城六个团,敌极混乱,决乘此时机于白昼继续攻歼该敌。如内城之敌解决,则固守城南郊千佛山、马鞍山之敌,亦易解决(齐鲁大学之敌昨已投降)。估计攻济战斗日内即可完全结束,但援敌邱兵团直至今晨,才开始自商邱(今河南省商丘)以北分向曹县、城武(今山东成武)间地区北进,而黄兵团则尚未完全集结。但以现有材料计,该兵团之六十四师亦到达砀山地区。李兵团则尚在固镇及其以东地区。似此,如援敌知济南已被我完全控制,则停止北援,而转为加强警备,以防我主力南进之可能性,似较继续北援之可能性为大。如敌仍继续北援,我们当按既定之方针歼灭援敌。如敌停止北援,则我们下步行动,拟作如下建议:
1、为更好的改善中原战局,孤立津浦线,并迫使敌人退守(至少要加强)江边及津浦沿线,以减少其机动兵力,与便于我恢复江边工作,为将来渡江创造有利条件,以及便于尔后华野全军进入陇海路以南作战,能得到交通运输供应的方便,和争取华中人力、物力对战争的支持,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该战役可分为两阶段:
第一阶段以苏北兵团(须加强一个纵队)攻占两淮(本书作者注:淮阴和淮安),并乘胜收复宝应、高邮,而以全军主力位于宿迁至运河车站沿线两岸,以歼灭可能来援之敌。如敌不援或被阻,而改经浦口、长江自扬州北援,则我于两淮作战结束前后,即进行战役第二步,以三个纵队攻占海州、连云港,结束淮海战役,尔后全军转入休整。
2、只进行海州作战,仅以攻占海州、新浦、连云港等地为目的,并以主力控制于新安镇(今江苏省新沂)、运河车站南北及峄枣线,以备战姿态进行休整。此案对部队休整(只有攻城部队须稍事休整,至昨黄昏为止,攻城部队之六个纵队仅伤亡八千余人,昨晚及今晨伤亡尚不在内,依此伤亡并不算大)更便利,但亦增加今后攻占两淮的困难(敌可能增兵)。
3、全力向南求援敌之一部而歼灭之,但在济南攻克,敌人加强警惕,可能退缩,恐不易求战。
4、全军即进入休整,如此对部队有好处,但易失去适宜作战——“秋凉气候和济南失守后加于敌人之精神压力”
(二)究应如何请电示,但不论采何方案,建议华东局立即令鲁南及滨海地武(地方武装)将临沂之王洪九部包围,以待济、徐作战结束后,加派一部主力(如仅以地武歼该敌很难奏效)攻歼该敌。
(三)饶政委(饶漱石)今明可抵职部,到后当将尔后行动再请示饶政委。
粟敬晨七时首倡淮海战役的粟裕,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提出此役的。后来,毛泽东评价说“淮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有完全煮熟,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粟裕的建议,很快得到了毛泽东的同意。第二天,即9月25日,毛泽东亲自执笔,以中央军委的名义起草电文,同意举行淮海战役。这个电文是这样说的:
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目前不需要大休整,待淮海战役后再进行一次休整。淮海战役可于十月十号左右开始行动。你们应利用目前半月时间,使攻济部队获得短时休息,然后留一个纵队位于鲁西南起牵制作用,吴化文亦应移至鲁西南,其余全部南下,准备进行几个作战:
(一)估计不久邱兵团将退回商、砀地区,黄兵团将回至新安镇、运河车站地区,你们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
(二)歼灭两淮高宝地区之敌,为第二个作战。
(三)歼灭海州、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为第三个作战。
进行这三个作战是一个大战役,打得好,你们可以歼敌十几个旅,可以打通山东与苏北的联系,可以迫使敌人分散一部兵力去保卫长江,而利于你们下一步进行徐州、浦口线上之作战。因此,你们应在酉灰以前做好有关这一战役的充分的准备工作,要开一次像上月曲阜会议那样的干部会,统一作战意志,调整内部关系。
在粟裕的建议下,毛泽东的目光聚集到了徐州。此时,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李先念等人也表示支持粟裕的建议,同意乘胜进行淮海战役。
当然,此时包括粟裕在内,都没有料到,淮海战役越打越大,直至最后竟然成了国共两军的决战。
就在济南战役结束之际,毛泽东的目光转到了徐州时,蒋介石产生了一个想法,国民党军一败再败,一退再退,但退到长江边上是最后底线,决然不能再退了。于是,蒋介石盘算开来,如果部队只能退到长江的话,那么,徐州便是关键所在。蒋介石明白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守江必固淮,固淮必保徐州;徐州得失和江北、江南的安危密切相关。
徐州成了双方聚焦地。实在马虎不得。
蒋介石特派参谋总长顾祝同亲赴徐州部署作战。
毛泽东则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常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领导和指挥淮海前线作战和支前工作。
就这样,淮海战役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