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楚史乱国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周瑜尚且年幼,而且没有在蔡邕门下学习,故而他的知识水平在座除了项明以外无人知晓。
顾雍若问询学术上的问题,难免有强人所难之嫌,所以询问周瑜求学的目的,以此来判别周瑜的道德水准。
这个问题也算是老生常谈,周瑜几乎没有思考,只是下意识地抬眼看了一眼项明,便脱口而出:
“学而得之,一则解惑,二则传道,三则报于帝王。”
周瑜的回答中规中矩,拜入蔡邕门下一是为了解答心中迷惑,二是为了传承先辈道理,三是建功立业,报与帝王。
“善。”
顾雍满意地点点头,一名十岁孩童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已然是极为不易,自己十岁之时还仅仅是为了传承家业而读书求学,周瑜的心境显然要胜过当年自己一筹。
其余门徒接连提问,都没有难为周瑜的意思,周瑜回答得也颇为巧妙,引得众人频频点头称善,蔡邕也微笑端坐,看来,不出意外的话周瑜即将入门。
很快,便到了卫宁提问,作为蔡邕门下年龄最小的门徒,他的提问便是最后的问题。
卫宁早就想好了问题,此时便直接脱口而出:
“蔡师学究天人,深不可测,我等只能学一而就,某的问题便是:汝想治学何道?”
蔡邕略一皱眉,卫宁的问题稍显奇怪,却不算困难,所以便听而任之,等待周瑜的回答。
而周瑜显然因卫宁的问题有所困惑,他此前也做了准备,却没想到这个问题。
一般来说,治学何道都是待得入门之后恩师因材施教,卫宁的这个问题明显超过了学前问询的范畴,可毕竟不算学术上的问题,因此周瑜也没有表达不满,而是开始正视并思考起这个问题。
蔡邕的学识无疑是广博的,而自己需要做的并不是完完全全将蔡邕的知识全部学到,这样会耽误他大量的时间,他需要做的,便是思考项明需要他学会什么。
此前项明虽然提点过他,但周瑜并没有真正静下心来想过这个问题,此时卫宁提起,让他陷入了沉思。
此时的他,拥有的仅仅是天赋,如何将天赋兑现成才能,需要他自己探索,任何人都帮不了他。
等了很久,众人才在周瑜口中听到这样的话语:
“瑜不才,愿学蔡师治经之法。”
周瑜如此之说,是因为他意识到项明需要的不仅是谋算沙场的将帅,项明自己也拥有这样的能力,他所需要的,是能够管理地方的能吏,自己虽志不在此,但也应当有所准备。
虽然这个时代儒家已经变了性质,但有些事情还是需要有所忌讳,比如,大儒不提政,周瑜想学为政佐王之道,只能从典籍中自己总结,无法让蔡邕直接教懂。
更何况,政之一道复杂无比,即便是当年纵横家与杂家,也不会教弟子如何处理政事,最多教导一些遇事的想法与解决问题的思路,真正有资格教导政事的,唯有天子一人。即便蔡邕隐晦的教导周瑜政事,那也是蔡邕的看法,并不是自己的本意。
周瑜不希望被蔡邕贯彻对方的想法,便只能自己学习如何引经治典,从先贤与蔡邕的教诲之中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
听闻周瑜此言,项明表面上波澜不惊,实则... -->>
周瑜尚且年幼,而且没有在蔡邕门下学习,故而他的知识水平在座除了项明以外无人知晓。
顾雍若问询学术上的问题,难免有强人所难之嫌,所以询问周瑜求学的目的,以此来判别周瑜的道德水准。
这个问题也算是老生常谈,周瑜几乎没有思考,只是下意识地抬眼看了一眼项明,便脱口而出:
“学而得之,一则解惑,二则传道,三则报于帝王。”
周瑜的回答中规中矩,拜入蔡邕门下一是为了解答心中迷惑,二是为了传承先辈道理,三是建功立业,报与帝王。
“善。”
顾雍满意地点点头,一名十岁孩童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已然是极为不易,自己十岁之时还仅仅是为了传承家业而读书求学,周瑜的心境显然要胜过当年自己一筹。
其余门徒接连提问,都没有难为周瑜的意思,周瑜回答得也颇为巧妙,引得众人频频点头称善,蔡邕也微笑端坐,看来,不出意外的话周瑜即将入门。
很快,便到了卫宁提问,作为蔡邕门下年龄最小的门徒,他的提问便是最后的问题。
卫宁早就想好了问题,此时便直接脱口而出:
“蔡师学究天人,深不可测,我等只能学一而就,某的问题便是:汝想治学何道?”
蔡邕略一皱眉,卫宁的问题稍显奇怪,却不算困难,所以便听而任之,等待周瑜的回答。
而周瑜显然因卫宁的问题有所困惑,他此前也做了准备,却没想到这个问题。
一般来说,治学何道都是待得入门之后恩师因材施教,卫宁的这个问题明显超过了学前问询的范畴,可毕竟不算学术上的问题,因此周瑜也没有表达不满,而是开始正视并思考起这个问题。
蔡邕的学识无疑是广博的,而自己需要做的并不是完完全全将蔡邕的知识全部学到,这样会耽误他大量的时间,他需要做的,便是思考项明需要他学会什么。
此前项明虽然提点过他,但周瑜并没有真正静下心来想过这个问题,此时卫宁提起,让他陷入了沉思。
此时的他,拥有的仅仅是天赋,如何将天赋兑现成才能,需要他自己探索,任何人都帮不了他。
等了很久,众人才在周瑜口中听到这样的话语:
“瑜不才,愿学蔡师治经之法。”
周瑜如此之说,是因为他意识到项明需要的不仅是谋算沙场的将帅,项明自己也拥有这样的能力,他所需要的,是能够管理地方的能吏,自己虽志不在此,但也应当有所准备。
虽然这个时代儒家已经变了性质,但有些事情还是需要有所忌讳,比如,大儒不提政,周瑜想学为政佐王之道,只能从典籍中自己总结,无法让蔡邕直接教懂。
更何况,政之一道复杂无比,即便是当年纵横家与杂家,也不会教弟子如何处理政事,最多教导一些遇事的想法与解决问题的思路,真正有资格教导政事的,唯有天子一人。即便蔡邕隐晦的教导周瑜政事,那也是蔡邕的看法,并不是自己的本意。
周瑜不希望被蔡邕贯彻对方的想法,便只能自己学习如何引经治典,从先贤与蔡邕的教诲之中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
听闻周瑜此言,项明表面上波澜不惊,实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