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平凡之路2010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sp; 临中的学生,在尊师重道上是没问题的。
“今天上午你们参加了一个沿江跑活动,你们知道这个活动的由来吗?”
有不少人知道,其实很多理科生的文科功底并不差。
只是老师们都说理科未来的路更宽,放着好好的阳关道不走为什么要走独木桥呢?
不过这个场合没有人回应,他们静静听着李老师的自问自答。
“没错,是为了纪念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历史课本里有写到,1935年的今天,北平学生举行救国示威游行,掀起了抗日救国新高潮。”
“除此之外,我有几件事想要补充给你们。”
“从哪里说起呢……”
“第一件事情,你们今天跑步的时候看到前面不远处的之江大桥了吧?”
“之江大桥是国内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是由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主持建造的。”
“我们今天见到的这座桥并非是它最早落成时候的样子,因为之江大桥是在1937年通车的。”
“我们都知道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之江大桥刚刚通车,就因为抗战爆发要阻拦日军南下,而由茅以升先生亲手炸毁,直到抗战胜利之后的1948年才重新修复。”
“你们或许还记得,高一开学军训的时候,教官就来自于之江大桥的驻守官兵。”
“而这座桥之所以有官兵驻守,正是因为这段特别的历史。”
“第二件事情,你们知道这个日子,在历史上还发生过什么事情吗?”
“1941年,也是在这一天,当时还在陪都的国民政府终于向RB宣战。”
“很奇怪对不对?我当年念书的时候也很疑惑,为什么到这天才宣战。”
“因为在两天以前,十二月七号,发生了偷袭珍珠港事件;一天以前,十二月八号,美国向RB宣战。”
“于是在这一年的十二月九号,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十年以后,在七七事变发生四年之后,在一二九运动整整六周年之际,当时所谓的合法政府才向侵略者正式宣战。”
“这个巧合,既是天大的讽刺,又或许是某种命运的安排。”
“第三件事情,当时我们临中的同学在哪里?”
“你们一定记得,临中的校友曾经活跃在抗战中最艰苦的东北抗联,在白山黑水间发出了不屈的宣言。”
“至于临中的前身之一,国立之江大学附属中学,随着之大西迁辗转过半个国家,正是在抗战烽火的颠沛流离当中诞生。”
“也是在那样的环境里,当年的老校长给我们留下了今天题写在校门口的那六个字校训。”
“当年的临中学生,和你们现在差不多年纪。”
“他们在简陋的教室里、在匆忙的逃亡路上,或许还伴随着身后的炮火声,立下了求学报国的志向。”
“同学们,我的三件事讲完了。”
“这三件事距离我们现在远吗?不过是七十年前的事情,很多当年的亲历者都还健在。”
“我希望你们未来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能够记得这几件事,记得你们曾经背过的誓文。”
“我更希望,有一天我可以不再教我的学生这三件事。”
他一口气说了好多话,终于端起保温杯喝了口水,平复了刚才略微颤抖的语气,才平静说道:
“谢谢大家,今天剩下半节课的时间自习。”
受到他刚才讲话的感染,教室里一时还有些寂静。
林一望向窗外,他的感慨和其他人格外不同。
因为对他来说这不是现在进行时,而是一场十二年前的旧梦。
离开校园以后,他越来越少地关注远方的世界,年纪越大就越发受困于生活的围城。
也越来越不像那个年轻的自己。
求学报国……
我有多久没想起这几个字了?
bsp; 临中的学生,在尊师重道上是没问题的。
“今天上午你们参加了一个沿江跑活动,你们知道这个活动的由来吗?”
有不少人知道,其实很多理科生的文科功底并不差。
只是老师们都说理科未来的路更宽,放着好好的阳关道不走为什么要走独木桥呢?
不过这个场合没有人回应,他们静静听着李老师的自问自答。
“没错,是为了纪念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历史课本里有写到,1935年的今天,北平学生举行救国示威游行,掀起了抗日救国新高潮。”
“除此之外,我有几件事想要补充给你们。”
“从哪里说起呢……”
“第一件事情,你们今天跑步的时候看到前面不远处的之江大桥了吧?”
“之江大桥是国内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是由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主持建造的。”
“我们今天见到的这座桥并非是它最早落成时候的样子,因为之江大桥是在1937年通车的。”
“我们都知道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之江大桥刚刚通车,就因为抗战爆发要阻拦日军南下,而由茅以升先生亲手炸毁,直到抗战胜利之后的1948年才重新修复。”
“你们或许还记得,高一开学军训的时候,教官就来自于之江大桥的驻守官兵。”
“而这座桥之所以有官兵驻守,正是因为这段特别的历史。”
“第二件事情,你们知道这个日子,在历史上还发生过什么事情吗?”
“1941年,也是在这一天,当时还在陪都的国民政府终于向RB宣战。”
“很奇怪对不对?我当年念书的时候也很疑惑,为什么到这天才宣战。”
“因为在两天以前,十二月七号,发生了偷袭珍珠港事件;一天以前,十二月八号,美国向RB宣战。”
“于是在这一年的十二月九号,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十年以后,在七七事变发生四年之后,在一二九运动整整六周年之际,当时所谓的合法政府才向侵略者正式宣战。”
“这个巧合,既是天大的讽刺,又或许是某种命运的安排。”
“第三件事情,当时我们临中的同学在哪里?”
“你们一定记得,临中的校友曾经活跃在抗战中最艰苦的东北抗联,在白山黑水间发出了不屈的宣言。”
“至于临中的前身之一,国立之江大学附属中学,随着之大西迁辗转过半个国家,正是在抗战烽火的颠沛流离当中诞生。”
“也是在那样的环境里,当年的老校长给我们留下了今天题写在校门口的那六个字校训。”
“当年的临中学生,和你们现在差不多年纪。”
“他们在简陋的教室里、在匆忙的逃亡路上,或许还伴随着身后的炮火声,立下了求学报国的志向。”
“同学们,我的三件事讲完了。”
“这三件事距离我们现在远吗?不过是七十年前的事情,很多当年的亲历者都还健在。”
“我希望你们未来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能够记得这几件事,记得你们曾经背过的誓文。”
“我更希望,有一天我可以不再教我的学生这三件事。”
他一口气说了好多话,终于端起保温杯喝了口水,平复了刚才略微颤抖的语气,才平静说道:
“谢谢大家,今天剩下半节课的时间自习。”
受到他刚才讲话的感染,教室里一时还有些寂静。
林一望向窗外,他的感慨和其他人格外不同。
因为对他来说这不是现在进行时,而是一场十二年前的旧梦。
离开校园以后,他越来越少地关注远方的世界,年纪越大就越发受困于生活的围城。
也越来越不像那个年轻的自己。
求学报国……
我有多久没想起这几个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