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春回衙前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岑新锐!”
就在这时,一个招呼声从前面传过来。岑新锐定睛一看,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已走到了距集体户不远的棉地边,而招呼他的则是在地里同生产队里的姑娘大嫂们一道锄草的温丽娟。
“有事吗?”岑新锐停下了脚步。
“刚才我回去喝水,碰上文一清来找你,”温丽娟扯过脖子上的手巾擦了擦额上的细汗,“我要他在家里等你,他说先去大队部小卖店一趟,等下再来。”
文一清来了?听温丽娟这样说,岑新锐立即想到,这人一定是有什么要紧事,不然不会在出工的时候来找自己。在他的印象中,文一清是知青们最捉摸不透的人。
他住在隔壁生产队,可却有事无事来集体户转转:他是个劳改释放犯,可不光生产队,就是大队的干部对他都很客气;他不是赤脚医生,可社员有了病都找他,而他居然也能帮大多数人治好;他说自己没有去过县城,可当阙仁东、麻平等讲起衙后街时,他听得非常仔细,听后总是若有所思;和他混熟后,有几次大伙嚷着说去他家玩玩,可他却婉言拒绝,理由是自己家里像个狗窝,不能怠慢了大家。
当然,更使众人感到奇怪的是,对集体户内的知青,文一清最愿与之交谈的是岑新锐,即便麻平主动贴上去,他也不怎么搭理。更重要的是他虽乐于助人,却谨言慎行得很,几乎从不和他人谈起自己的身世,致使一般人不知他的来历为何,都在想些什么。
对此,岑新锐亦有点奇怪。他想来想去,想不出自己有什么与别的知青不同,能使文一清愿与自己打交道。唯一的一点,就是他记得偶尔的一次,当听他说自己的父亲是岑华年时,对方的眼睛为之一亮,尽管那眼神又迅疾黯淡下去。在与文一清的来往中,岑新锐觉得彼此很是投缘。这除了文一清对他很是关切,劳动、生活上多有关照外,还经常提及坚持学习的重要性。
不过,既然出工的时候来找自己,那肯定是有事。想到这里,岑新锐拔腿便往集体户跑。只是,当他跑到屋前的坪场上时,发现坐在石辘轳上的并不是文一清,而是数年未见的发小郝治家,正低着头,端详着手里的一个物件。
“治家,怎么是你?”岑新锐非常惊讶。
“怎么,没想到吧?”闻听叫声,郝治家扭过头来,一边不无得意地笑着,一边将物件放进斜背着的挎包。
“还真没想到。”岑新锐点头承认。他上下打量着从小一同长大的伙伴,觉得很有点陌生了。想想也是,自下放至今,两人也就前年春节在衙后街见过一面,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邀约着,或是在两家所住的院子内下棋,或是在麻石巷道上溜达。
“你小子,气色不错嘛。”郝治家拍了拍屁股,走过来上下打量着岑新锐。
“你也精神。”岑新锐握住对方伸过来的大手,用劲地摇了摇。
“彼此,彼此。”郝治家笑了,看着岑新锐掏钥匙开门,问道:“听说你要到公社中学教书去了?”
“你知道了?”岑新锐觉得真有意思:这个消息,自己也才刚刚获知,马上便传到了发小耳中,足见集体户的同伴们是怎样关心这件事,连温丽娟亦不能例外。
“当民办教师好啊,”郝治家随着岑新锐走进屋子,四下打量着,说道,“再不要干体力活,还能名正言顺地学点东西——噢,至少能睡一个好觉。”
岑新锐知道他的话是什么意思。循着他的眼光望去,跳入眼帘的是自己和阙仁东等睡觉的床位。尽管公社在给知青点建房时安排的是两人一间,但由于面积狭小,光线阴暗、地面潮湿,一看就知道住着很不舒服。
“这是你看的书吧,”郝治家的眼光在桌上打量着,“噢,你还在做习题?”
“收工后没事,画画写写也算是一种消遣吧。”岑新锐顺着好友的眼光望过去:跳进眼帘的是一堆数理化教材,自己昨天晚上看过的《工程力学》还摊开在桌面上。
“还是你行,”看着桌下字纸篓里塞满了演算草稿,床上枕头边亦堆着书籍,郝治家非常佩服地说道,“像我吧,不讲没你这样的耐性,就是有,也学不了。”
“为啥?”岑新锐不解。
“基础不行呗,”郝治家直直地说道,“原先就学得不扎实,这几年更是统统还给老师了。”
听好友这样说,岑新锐无言了。
“学习归学习,但也要注意眼睛咯。”郝治家拿起桌上的煤油灯瞧了瞧。
“确实。”岑新锐很感谢好友的关心,转过来问道:“说说,你怎么想起跑到我们这里来的?”看着他拉过一把椅子坐下,便顺手给他倒上了一杯白开水。
“你也不是外人,我就实话讲给你听,这次来,完全是为了它。”郝治家喝了一口水,从挎包中拿出了刚才还在赏玩的物件,一个看来极普通的瓷瓶。
“为它?”岑新锐打量着它,看不住有什么特别之处,至少比自己自己在对方家中看到过的那个龙泉窑的盘子要差多了。
“你认为不值?”郝治家从瓷瓶上收回目光,瞧着岑新锐。
“啊,你别误会,你这样干,自有你的道理,”岑新锐见状,连忙解释,“我确实不懂这里面的门道,只是觉得你下放的地方距这里有一百多里路,照一般人,是绝对不会为一个瓶子费这么大的气力的。”
“那就要看他喜不喜欢这样的物件,尝没尝到收藏它们的乐趣了。”郝治家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手中的瓷瓶,“你知道吗,这可是货真价实的乾隆官窑啊。”
看着发小入神的样子,岑新锐无言了。他知道对方打小就对收藏感兴趣。什么火花呀、烟标呀,都收藏过。尤其使人佩服的是,这家伙很有商业头脑,以往只要到了暑假,每天都把家里的小人书拿出来,排列在临街摆放的门板上,供有闲暇的人们阅览,只不过要交钱,二分钱看一本。
想到这里,岑新锐不由得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见他这副模样,这回轮到郝治家奇怪了。
“没什么,就觉得你天生是个做生意的,今后少不了有财发。”
“你真这样认为?”郝治家看着岑新锐,似有不信,但见他认真地望着自己,不觉有点小小地得意了,“今后有没有财发不敢说,但怎么倒腾我还是略知一二的。”
“这我知道。”岑新锐应道。对方刚刚取出挎包中的瓷瓶,他就想到了上次在郝家看到的那个龙泉窑的盘子,按照郝治国的说法,要在社会经济发达、人们重视收藏的年代,那器物可以说是价值不菲的。他想,郝家老大的专业学得也真够本,不仅自己成了文物专家,连带着兄弟也入了行,而且干得很有点门道。但他马上便想起了一个问题:“你怎么知道这里能收到东西?”
“这不能告诉你,”郝治家眨了眨眼,“我只能说虾有虾路、鳖有鳖道。”
听他这样说,岑新锐马上意识到自己问了一个愚蠢的问题,有点讪讪然。但他马上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你这样往外面跑,生产队没意见?大队不管?”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听他这样说,郝治家又有点得意了,“我插队的那个住户是大队支部副书记,分管知青工作,和他把关系搞好了,谁来管我。”
“怎么搞好?”
“这还不容易,物质刺激呗,”郝治家非常轻松地说道:“每次探... -->>
“岑新锐!”
就在这时,一个招呼声从前面传过来。岑新锐定睛一看,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已走到了距集体户不远的棉地边,而招呼他的则是在地里同生产队里的姑娘大嫂们一道锄草的温丽娟。
“有事吗?”岑新锐停下了脚步。
“刚才我回去喝水,碰上文一清来找你,”温丽娟扯过脖子上的手巾擦了擦额上的细汗,“我要他在家里等你,他说先去大队部小卖店一趟,等下再来。”
文一清来了?听温丽娟这样说,岑新锐立即想到,这人一定是有什么要紧事,不然不会在出工的时候来找自己。在他的印象中,文一清是知青们最捉摸不透的人。
他住在隔壁生产队,可却有事无事来集体户转转:他是个劳改释放犯,可不光生产队,就是大队的干部对他都很客气;他不是赤脚医生,可社员有了病都找他,而他居然也能帮大多数人治好;他说自己没有去过县城,可当阙仁东、麻平等讲起衙后街时,他听得非常仔细,听后总是若有所思;和他混熟后,有几次大伙嚷着说去他家玩玩,可他却婉言拒绝,理由是自己家里像个狗窝,不能怠慢了大家。
当然,更使众人感到奇怪的是,对集体户内的知青,文一清最愿与之交谈的是岑新锐,即便麻平主动贴上去,他也不怎么搭理。更重要的是他虽乐于助人,却谨言慎行得很,几乎从不和他人谈起自己的身世,致使一般人不知他的来历为何,都在想些什么。
对此,岑新锐亦有点奇怪。他想来想去,想不出自己有什么与别的知青不同,能使文一清愿与自己打交道。唯一的一点,就是他记得偶尔的一次,当听他说自己的父亲是岑华年时,对方的眼睛为之一亮,尽管那眼神又迅疾黯淡下去。在与文一清的来往中,岑新锐觉得彼此很是投缘。这除了文一清对他很是关切,劳动、生活上多有关照外,还经常提及坚持学习的重要性。
不过,既然出工的时候来找自己,那肯定是有事。想到这里,岑新锐拔腿便往集体户跑。只是,当他跑到屋前的坪场上时,发现坐在石辘轳上的并不是文一清,而是数年未见的发小郝治家,正低着头,端详着手里的一个物件。
“治家,怎么是你?”岑新锐非常惊讶。
“怎么,没想到吧?”闻听叫声,郝治家扭过头来,一边不无得意地笑着,一边将物件放进斜背着的挎包。
“还真没想到。”岑新锐点头承认。他上下打量着从小一同长大的伙伴,觉得很有点陌生了。想想也是,自下放至今,两人也就前年春节在衙后街见过一面,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邀约着,或是在两家所住的院子内下棋,或是在麻石巷道上溜达。
“你小子,气色不错嘛。”郝治家拍了拍屁股,走过来上下打量着岑新锐。
“你也精神。”岑新锐握住对方伸过来的大手,用劲地摇了摇。
“彼此,彼此。”郝治家笑了,看着岑新锐掏钥匙开门,问道:“听说你要到公社中学教书去了?”
“你知道了?”岑新锐觉得真有意思:这个消息,自己也才刚刚获知,马上便传到了发小耳中,足见集体户的同伴们是怎样关心这件事,连温丽娟亦不能例外。
“当民办教师好啊,”郝治家随着岑新锐走进屋子,四下打量着,说道,“再不要干体力活,还能名正言顺地学点东西——噢,至少能睡一个好觉。”
岑新锐知道他的话是什么意思。循着他的眼光望去,跳入眼帘的是自己和阙仁东等睡觉的床位。尽管公社在给知青点建房时安排的是两人一间,但由于面积狭小,光线阴暗、地面潮湿,一看就知道住着很不舒服。
“这是你看的书吧,”郝治家的眼光在桌上打量着,“噢,你还在做习题?”
“收工后没事,画画写写也算是一种消遣吧。”岑新锐顺着好友的眼光望过去:跳进眼帘的是一堆数理化教材,自己昨天晚上看过的《工程力学》还摊开在桌面上。
“还是你行,”看着桌下字纸篓里塞满了演算草稿,床上枕头边亦堆着书籍,郝治家非常佩服地说道,“像我吧,不讲没你这样的耐性,就是有,也学不了。”
“为啥?”岑新锐不解。
“基础不行呗,”郝治家直直地说道,“原先就学得不扎实,这几年更是统统还给老师了。”
听好友这样说,岑新锐无言了。
“学习归学习,但也要注意眼睛咯。”郝治家拿起桌上的煤油灯瞧了瞧。
“确实。”岑新锐很感谢好友的关心,转过来问道:“说说,你怎么想起跑到我们这里来的?”看着他拉过一把椅子坐下,便顺手给他倒上了一杯白开水。
“你也不是外人,我就实话讲给你听,这次来,完全是为了它。”郝治家喝了一口水,从挎包中拿出了刚才还在赏玩的物件,一个看来极普通的瓷瓶。
“为它?”岑新锐打量着它,看不住有什么特别之处,至少比自己自己在对方家中看到过的那个龙泉窑的盘子要差多了。
“你认为不值?”郝治家从瓷瓶上收回目光,瞧着岑新锐。
“啊,你别误会,你这样干,自有你的道理,”岑新锐见状,连忙解释,“我确实不懂这里面的门道,只是觉得你下放的地方距这里有一百多里路,照一般人,是绝对不会为一个瓶子费这么大的气力的。”
“那就要看他喜不喜欢这样的物件,尝没尝到收藏它们的乐趣了。”郝治家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手中的瓷瓶,“你知道吗,这可是货真价实的乾隆官窑啊。”
看着发小入神的样子,岑新锐无言了。他知道对方打小就对收藏感兴趣。什么火花呀、烟标呀,都收藏过。尤其使人佩服的是,这家伙很有商业头脑,以往只要到了暑假,每天都把家里的小人书拿出来,排列在临街摆放的门板上,供有闲暇的人们阅览,只不过要交钱,二分钱看一本。
想到这里,岑新锐不由得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见他这副模样,这回轮到郝治家奇怪了。
“没什么,就觉得你天生是个做生意的,今后少不了有财发。”
“你真这样认为?”郝治家看着岑新锐,似有不信,但见他认真地望着自己,不觉有点小小地得意了,“今后有没有财发不敢说,但怎么倒腾我还是略知一二的。”
“这我知道。”岑新锐应道。对方刚刚取出挎包中的瓷瓶,他就想到了上次在郝家看到的那个龙泉窑的盘子,按照郝治国的说法,要在社会经济发达、人们重视收藏的年代,那器物可以说是价值不菲的。他想,郝家老大的专业学得也真够本,不仅自己成了文物专家,连带着兄弟也入了行,而且干得很有点门道。但他马上便想起了一个问题:“你怎么知道这里能收到东西?”
“这不能告诉你,”郝治家眨了眨眼,“我只能说虾有虾路、鳖有鳖道。”
听他这样说,岑新锐马上意识到自己问了一个愚蠢的问题,有点讪讪然。但他马上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你这样往外面跑,生产队没意见?大队不管?”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听他这样说,郝治家又有点得意了,“我插队的那个住户是大队支部副书记,分管知青工作,和他把关系搞好了,谁来管我。”
“怎么搞好?”
“这还不容易,物质刺激呗,”郝治家非常轻松地说道:“每次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