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艾戈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据传和珅得到过两只价值连城的汝瓷洗,当着下人的面砸碎一只,弄的在场的人目瞪口呆,和珅呵呵一笑,把玩着剩下的一只说:“这一个比两个更值钱了。”这个场面在一部电视剧里表现过,导演似乎想通过这个镜头表现出和珅老谋深算,高人一筹的智慧,带有极大的欣赏态度。我想许多观众可能也会打心眼里赞许,钦佩和珅能耐了得、心机过人,深谙江湖之道,所以才能伴随乾隆皇帝几十年,要风有风要雨有雨,无不暗暗把他作为效仿的榜样。其实这个镜头仅仅表现出和珅的老谋深算实在有点过于肤浅了,这个故事更深层次的意义被导演欣赏的态度有意无意的掩盖了。汝瓷是宋代汝窑烧制的青瓷统称,汝窑创烧于北宋晚期,为宫廷御用瓷器,金灭北宋后,汝窑也随之消亡。其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的东西不多,在南宋时,汝瓷已经非常稀有,现今存世的汝瓷也不足百件,历朝历代都将汝瓷视为国宝。我想和珅生活在极其重视古玩收藏的清代,且又是饱读诗书之辈,绝对比一般人更了解汝瓷之珍贵,应该不会像电视剧里表现的那般轻松,随手就将国宝砸了,一定经过了一番激烈的内心斗争,权衡再三邪恶的念头占了上风,才将另一只砸碎的,剩下一只为天下唯一拿在自己手里。我一直在想,电视剧导演要是能把和珅此刻的邪恶心理表现出来,那和珅这个人物就更丰满了。
邪恶这个东西到底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学会的,中外见解颇有差异,我们有部三字经,开头两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生下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成长的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才有了善恶好坏的区分;西方基督教神学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人都是有罪的,说人自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有罪性,这种罪性是无法消除的,而且是一代传给一代,永无停止,这就是“原罪”这个争论的焦点就是性本善本恶的问题,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不过我还是倾向人性本恶的,我从少年时代起,每每手头有一根棍棒摸样的东西,常常会想像成一只冲锋枪端在胸前,面对着人群突突一阵子,无数鲜活的生命痛苦的倒下,心里便有一阵快感,我想这就应该人性本恶的表现吧。
举个小例子,说的是东北某座城市,有人想不开寻短见,就跑到楼顶去跳楼,便引来大量围观者在下面起哄,鼓动着那人往下跳,大家像过节一般,纷纷放下手里的活计,指指点点猜测这人敢不敢往下跳,岁数大的竟然搬来马扎安稳的坐着等着楼上的人跳下来,现场还有人售卖望远镜以供人清楚观看。一直挨到过了吃午饭的时间,其中有一位五十多岁中年妇女竟然说:“挨点饿吧,我害怕一回去她跳下来看不到了,不就白等吗?”
兔死尚且狐悲,为什么这么多人如此漠视生命呢?没有同情心没有怜悯之情呢?这个事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人说这是人性的冷漠,也有人说是人性的悲哀。我倒觉得仅仅用人性冷漠和悲哀来解释这个事情,实在分析的缺乏深度,这应该是人性邪恶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整个事件的过程,我们感觉到大家都在期盼楼上的人跳下来,无论男女老少,都想看一下别人痛苦死亡的过程。大凡善良的族类,面对别人死亡的时候,多会表现出同情和恻隐,少有围观和盼望他人死亡的,用别人的死亡来娱乐自己,在任何一个民族都是极少见的。我们不仅在围观还有人说风凉话,感觉不跳下去不过瘾似地,似乎都在等待用别人死亡的痛苦来满足自己内心的某种需求,邪恶之心表现的淋漓尽致。不可否认,每个人心中都隐藏着邪恶的念头,基督徒承认这个事实的存在,所以当他们有了邪恶念头的时候,多会去教堂找神父忏悔,在神父的抚慰下心灵就平静了,中国人没有建立这样一条通道,只好把邪恶埋藏在心中,随时随地都有爆发的可能,于是遇见别人痛苦死亡危险的时候,他们就会像过节看戏一样,自己邪恶的内心便获得了一些满足。记得鲁迅先生年轻时看过一部电影,里面有日本人杀中国人的镜头,旁边围观的中国人一个个笑嘻嘻的像是看热闹,鲁迅先生便给他们下了冷漠的定义,于是决定弃医从文,以拯救中国人的灵魂。鲁迅先生观人、著文、议事无不极具深度入木三分,但他在这个问题上看的实在不够准确,这岂止是中国人冷漠?这是中国人邪恶的内心缺少善良的光辉。
不久前,某地有一楼盘降价,先前买房的业主就不愿意了,联合起来砸了售楼部不准降价,这种奇怪的现象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细究起来颇值得玩味,就像市井小民一般,自己不小心掉进了窨井里面,就不许别人盖上井盖,希望天下所有的人都跟着他掉下去,所谓临死也要拉个垫背的,如此邪恶的心理昭然若揭,为何我们没有人觉得不正常呢?
2014年3月23日
据传和珅得到过两只价值连城的汝瓷洗,当着下人的面砸碎一只,弄的在场的人目瞪口呆,和珅呵呵一笑,把玩着剩下的一只说:“这一个比两个更值钱了。”这个场面在一部电视剧里表现过,导演似乎想通过这个镜头表现出和珅老谋深算,高人一筹的智慧,带有极大的欣赏态度。我想许多观众可能也会打心眼里赞许,钦佩和珅能耐了得、心机过人,深谙江湖之道,所以才能伴随乾隆皇帝几十年,要风有风要雨有雨,无不暗暗把他作为效仿的榜样。其实这个镜头仅仅表现出和珅的老谋深算实在有点过于肤浅了,这个故事更深层次的意义被导演欣赏的态度有意无意的掩盖了。汝瓷是宋代汝窑烧制的青瓷统称,汝窑创烧于北宋晚期,为宫廷御用瓷器,金灭北宋后,汝窑也随之消亡。其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的东西不多,在南宋时,汝瓷已经非常稀有,现今存世的汝瓷也不足百件,历朝历代都将汝瓷视为国宝。我想和珅生活在极其重视古玩收藏的清代,且又是饱读诗书之辈,绝对比一般人更了解汝瓷之珍贵,应该不会像电视剧里表现的那般轻松,随手就将国宝砸了,一定经过了一番激烈的内心斗争,权衡再三邪恶的念头占了上风,才将另一只砸碎的,剩下一只为天下唯一拿在自己手里。我一直在想,电视剧导演要是能把和珅此刻的邪恶心理表现出来,那和珅这个人物就更丰满了。
邪恶这个东西到底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学会的,中外见解颇有差异,我们有部三字经,开头两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生下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成长的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才有了善恶好坏的区分;西方基督教神学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人都是有罪的,说人自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有罪性,这种罪性是无法消除的,而且是一代传给一代,永无停止,这就是“原罪”这个争论的焦点就是性本善本恶的问题,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不过我还是倾向人性本恶的,我从少年时代起,每每手头有一根棍棒摸样的东西,常常会想像成一只冲锋枪端在胸前,面对着人群突突一阵子,无数鲜活的生命痛苦的倒下,心里便有一阵快感,我想这就应该人性本恶的表现吧。
举个小例子,说的是东北某座城市,有人想不开寻短见,就跑到楼顶去跳楼,便引来大量围观者在下面起哄,鼓动着那人往下跳,大家像过节一般,纷纷放下手里的活计,指指点点猜测这人敢不敢往下跳,岁数大的竟然搬来马扎安稳的坐着等着楼上的人跳下来,现场还有人售卖望远镜以供人清楚观看。一直挨到过了吃午饭的时间,其中有一位五十多岁中年妇女竟然说:“挨点饿吧,我害怕一回去她跳下来看不到了,不就白等吗?”
兔死尚且狐悲,为什么这么多人如此漠视生命呢?没有同情心没有怜悯之情呢?这个事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人说这是人性的冷漠,也有人说是人性的悲哀。我倒觉得仅仅用人性冷漠和悲哀来解释这个事情,实在分析的缺乏深度,这应该是人性邪恶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整个事件的过程,我们感觉到大家都在期盼楼上的人跳下来,无论男女老少,都想看一下别人痛苦死亡的过程。大凡善良的族类,面对别人死亡的时候,多会表现出同情和恻隐,少有围观和盼望他人死亡的,用别人的死亡来娱乐自己,在任何一个民族都是极少见的。我们不仅在围观还有人说风凉话,感觉不跳下去不过瘾似地,似乎都在等待用别人死亡的痛苦来满足自己内心的某种需求,邪恶之心表现的淋漓尽致。不可否认,每个人心中都隐藏着邪恶的念头,基督徒承认这个事实的存在,所以当他们有了邪恶念头的时候,多会去教堂找神父忏悔,在神父的抚慰下心灵就平静了,中国人没有建立这样一条通道,只好把邪恶埋藏在心中,随时随地都有爆发的可能,于是遇见别人痛苦死亡危险的时候,他们就会像过节看戏一样,自己邪恶的内心便获得了一些满足。记得鲁迅先生年轻时看过一部电影,里面有日本人杀中国人的镜头,旁边围观的中国人一个个笑嘻嘻的像是看热闹,鲁迅先生便给他们下了冷漠的定义,于是决定弃医从文,以拯救中国人的灵魂。鲁迅先生观人、著文、议事无不极具深度入木三分,但他在这个问题上看的实在不够准确,这岂止是中国人冷漠?这是中国人邪恶的内心缺少善良的光辉。
不久前,某地有一楼盘降价,先前买房的业主就不愿意了,联合起来砸了售楼部不准降价,这种奇怪的现象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细究起来颇值得玩味,就像市井小民一般,自己不小心掉进了窨井里面,就不许别人盖上井盖,希望天下所有的人都跟着他掉下去,所谓临死也要拉个垫背的,如此邪恶的心理昭然若揭,为何我们没有人觉得不正常呢?
2014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