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阿滢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新泰古时多泉,以泉为名的村庄就有几十个,名泉三十六,其中之冠为瑞珠泉,又称泉里泉、珍珠泉。泉水从沙际而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似串串珍珠,固有“古泉连珠”之称。明代初期全国大移民,有郭氏兄弟三人携家带口,从山西洪洞县移民至此,见此泉泉出平地,汩汩不竭,累累如贯珠,泉边林木交荫,与水光相掩映,乃天然之景。遂安家于此,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并定村名郭家泉。明代县令李上林在泉旁建亭,以供游人观泉休息之用。清乾隆四十八年,新泰知县蒋乾达续修新泰县志时,把“古泉连珠”定为新泰八景之一,文人墨客皆以诗词歌之赋之咏之叹之。
村北有一条河,叫柴汶河。中国的河流流向大都是自西向东,而此河却固执地向西流去。到大汶口与汶河交汇,流向东平湖。
河两岸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战场,村民从河岸取土时,刨出过青铜剑、枪、戈等兵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山东大学考古系的师生曾在此发掘了40多个古墓,有些原在沙底的墓穴被河水冲走不少,这些墓穴大小不一,墓穴中的尸骨有的已风化无存,有的残留骨骼,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鬲、盆、罐和剑、戈镞、铜舟等文物。
有两次事件使这个村受到了全县人民的广泛关注。一次是1958年“大跃进”全国都在大炼钢铁。郭家泉是全县的炼钢基地,大喇叭里高呼着“上至九十九,下到刚会走”的口号,把全县的男女老幼都发动起来,集中到了郭家泉,毁掉了正在生长的庄稼,占用土地数百亩,垒起了无数个“一脚蹬”的炼钢炉,老百姓家凡是铁制的东西都被收集起来,送到炼钢厂,农民都吃了食堂,家里做饭的铁锅也都被端走了,铁制的门鼻子都被拔了出来。农民们恍惚间都成了冶铁工人,土制的炼钢炉前,把成品铁和铁矿石放在一起冶炼,歇人不歇马,轮流作业,日夜不息,白天浓烟蔽日,晚上火光冲天,那气势似乎要在一夜之间,赶英超美,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大国。地里的庄稼成熟了,没人顾的上收割,玉米没人去掰,地瓜冻在地里。农民心疼但谁也不敢因收庄稼而影响社会主义建设。村中有一古杨树,相传自建村就有,高大挺拔,树围四人合抱,高30余米。树干虽枯,仍枝繁叶茂,树荫遮地亩余,有数十种鸟类栖息。为了保护古树,就传说,古时有人想杀古树,刚砍一刀,树身就有血流出,令人望而生畏,村人把古树供奉起来。但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被村人奉为神灵的古树还是没有逃过劫难,被砍伐后仍进了炼钢的炉膛。等中国人从钢铁梦中醒来时,那些本来很好的铁产品已都炼成了废铁石,中国人美好的梦想登时被制成残缺不全的标本,堆放的到处都是。
还有一次是在1978年,全国农业学大寨,县领导调集全县的农民到郭家泉村南的团山岭搞大会战,整修大寨田。村里住进了数千人的民工,家家户户都塞得满满的,村里一下子增添了这么多的人,热闹的像集市。团山岭上的大寨田成了样板,听说李先念副主席和陈永贵副总理要来团山岭视察,工程指挥部在团山岭突击修建了一处高标准的接待站,省领导怕李先念知道专门为他建接待站,会生气,就作指示用篷布全部盖住,周围又用苇席围了一圈,把接待站藏了起来。那天,李先念、陈永贵带领国家七部委和21个省市自治区的负责人视察了团山岭工地。公路上民兵全副武装,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据说,陈永贵走后,他坐过的一块石头,让一个农民抱回家珍藏起来。
村里有个老书记,一提起他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焦峪禄,亲切、自然、朴实,就像自己家里的一位大哥。一次突发的事故使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了,村南岭地势高,很难得到灌溉,庄稼只能靠天关照,雨水少了就会颗粒不收。经过多年的筹备,老书记决定带领村民修一条大型的水渠,把水引到南岭。这是一项大工程,他带领村民没白没黑苦战了几个月,建起的高九米,由三十多个弧碹组成的水渠即将竣工时,却突然倒塌了。工地上哭声一片,老书记欲哭无泪,受伤民工被迅速送往医院,急需血浆。老书记站在拖拉机上振臂一呼:“共产党员跟我来!”一声令下,两个拖拉机上都挤满了人,有党员,也有群众,那场面只有在电影里见过,让人终生难忘。在事故中有四位民工献出了生命,村里给这四位民工最高的荣誉,遗属享受烈属待遇。
老书记没有被突发的灾难压垮,他拖着疲惫的身躯组织人力物力,在废墟上重建了水渠。这是他一生中做成的最大的一件事,他深深懂得水是农业的命脉。
水渠成了这个村的标志性建筑,人们习惯地称之为“大碹”人们对它有了感情,别人问郭家泉在什么地方,这个村的人会自豪地说,蒙馆路上有大碹的村。问家在哪里,回答,大碹的东边。大碹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却,甚至成了人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成了人的精神依托。现在,这个让村民引以为傲的建筑,已被村里列入了拆除的计划,因为那曾哺育了两岸人民的柴汶河,已成了沿岸煤矿和化工企业的排污河道,散发着异味的有毒黑水已不能灌溉农田。年久失修的水渠横跨交通要道——蒙馆公路,并紧邻学校、农舍,已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每当新生事物出现的时候,都会对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但当它完成了自己的的历史使命时,就要及时退出历史舞台。否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随着拆除大碹号令的下达,被人们赋予了灵魂的大碹也会随之得到升华,有形的大碹拆除了,无形的大碹永远存在。
古泉连珠原不在县邑八景之内,世人知其名者亦不多。清乾隆年间,知县蒋乾达对此泉喜爱有加,瑞珠泉是县治内诸泉中最杰出者,但旧志中对此泉并无题咏,随发出了“可知山水留名亦有遇... -->>
新泰古时多泉,以泉为名的村庄就有几十个,名泉三十六,其中之冠为瑞珠泉,又称泉里泉、珍珠泉。泉水从沙际而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似串串珍珠,固有“古泉连珠”之称。明代初期全国大移民,有郭氏兄弟三人携家带口,从山西洪洞县移民至此,见此泉泉出平地,汩汩不竭,累累如贯珠,泉边林木交荫,与水光相掩映,乃天然之景。遂安家于此,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并定村名郭家泉。明代县令李上林在泉旁建亭,以供游人观泉休息之用。清乾隆四十八年,新泰知县蒋乾达续修新泰县志时,把“古泉连珠”定为新泰八景之一,文人墨客皆以诗词歌之赋之咏之叹之。
村北有一条河,叫柴汶河。中国的河流流向大都是自西向东,而此河却固执地向西流去。到大汶口与汶河交汇,流向东平湖。
河两岸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战场,村民从河岸取土时,刨出过青铜剑、枪、戈等兵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山东大学考古系的师生曾在此发掘了40多个古墓,有些原在沙底的墓穴被河水冲走不少,这些墓穴大小不一,墓穴中的尸骨有的已风化无存,有的残留骨骼,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鬲、盆、罐和剑、戈镞、铜舟等文物。
有两次事件使这个村受到了全县人民的广泛关注。一次是1958年“大跃进”全国都在大炼钢铁。郭家泉是全县的炼钢基地,大喇叭里高呼着“上至九十九,下到刚会走”的口号,把全县的男女老幼都发动起来,集中到了郭家泉,毁掉了正在生长的庄稼,占用土地数百亩,垒起了无数个“一脚蹬”的炼钢炉,老百姓家凡是铁制的东西都被收集起来,送到炼钢厂,农民都吃了食堂,家里做饭的铁锅也都被端走了,铁制的门鼻子都被拔了出来。农民们恍惚间都成了冶铁工人,土制的炼钢炉前,把成品铁和铁矿石放在一起冶炼,歇人不歇马,轮流作业,日夜不息,白天浓烟蔽日,晚上火光冲天,那气势似乎要在一夜之间,赶英超美,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大国。地里的庄稼成熟了,没人顾的上收割,玉米没人去掰,地瓜冻在地里。农民心疼但谁也不敢因收庄稼而影响社会主义建设。村中有一古杨树,相传自建村就有,高大挺拔,树围四人合抱,高30余米。树干虽枯,仍枝繁叶茂,树荫遮地亩余,有数十种鸟类栖息。为了保护古树,就传说,古时有人想杀古树,刚砍一刀,树身就有血流出,令人望而生畏,村人把古树供奉起来。但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被村人奉为神灵的古树还是没有逃过劫难,被砍伐后仍进了炼钢的炉膛。等中国人从钢铁梦中醒来时,那些本来很好的铁产品已都炼成了废铁石,中国人美好的梦想登时被制成残缺不全的标本,堆放的到处都是。
还有一次是在1978年,全国农业学大寨,县领导调集全县的农民到郭家泉村南的团山岭搞大会战,整修大寨田。村里住进了数千人的民工,家家户户都塞得满满的,村里一下子增添了这么多的人,热闹的像集市。团山岭上的大寨田成了样板,听说李先念副主席和陈永贵副总理要来团山岭视察,工程指挥部在团山岭突击修建了一处高标准的接待站,省领导怕李先念知道专门为他建接待站,会生气,就作指示用篷布全部盖住,周围又用苇席围了一圈,把接待站藏了起来。那天,李先念、陈永贵带领国家七部委和21个省市自治区的负责人视察了团山岭工地。公路上民兵全副武装,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据说,陈永贵走后,他坐过的一块石头,让一个农民抱回家珍藏起来。
村里有个老书记,一提起他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焦峪禄,亲切、自然、朴实,就像自己家里的一位大哥。一次突发的事故使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了,村南岭地势高,很难得到灌溉,庄稼只能靠天关照,雨水少了就会颗粒不收。经过多年的筹备,老书记决定带领村民修一条大型的水渠,把水引到南岭。这是一项大工程,他带领村民没白没黑苦战了几个月,建起的高九米,由三十多个弧碹组成的水渠即将竣工时,却突然倒塌了。工地上哭声一片,老书记欲哭无泪,受伤民工被迅速送往医院,急需血浆。老书记站在拖拉机上振臂一呼:“共产党员跟我来!”一声令下,两个拖拉机上都挤满了人,有党员,也有群众,那场面只有在电影里见过,让人终生难忘。在事故中有四位民工献出了生命,村里给这四位民工最高的荣誉,遗属享受烈属待遇。
老书记没有被突发的灾难压垮,他拖着疲惫的身躯组织人力物力,在废墟上重建了水渠。这是他一生中做成的最大的一件事,他深深懂得水是农业的命脉。
水渠成了这个村的标志性建筑,人们习惯地称之为“大碹”人们对它有了感情,别人问郭家泉在什么地方,这个村的人会自豪地说,蒙馆路上有大碹的村。问家在哪里,回答,大碹的东边。大碹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却,甚至成了人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成了人的精神依托。现在,这个让村民引以为傲的建筑,已被村里列入了拆除的计划,因为那曾哺育了两岸人民的柴汶河,已成了沿岸煤矿和化工企业的排污河道,散发着异味的有毒黑水已不能灌溉农田。年久失修的水渠横跨交通要道——蒙馆公路,并紧邻学校、农舍,已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每当新生事物出现的时候,都会对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但当它完成了自己的的历史使命时,就要及时退出历史舞台。否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随着拆除大碹号令的下达,被人们赋予了灵魂的大碹也会随之得到升华,有形的大碹拆除了,无形的大碹永远存在。
古泉连珠原不在县邑八景之内,世人知其名者亦不多。清乾隆年间,知县蒋乾达对此泉喜爱有加,瑞珠泉是县治内诸泉中最杰出者,但旧志中对此泉并无题咏,随发出了“可知山水留名亦有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