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顺治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土尔扈特部落,大家应该熟悉的,东归英雄传,这里由于国家的强盛,提前了。
以及,某溪真的对不起大家,最近想钱想疯了,白天忙就算了,晚上还接了私活做,导致没有时间码字,很羞愧的顶锅盖遁走......
第一百二十一章
土尔扈特部落,是当年为了躲避战乱,寻找新的落脚之地,穿过哈萨克草原,渡过乌拉尔河,来到伏尔加河的。这片草原广袤富饶,他们在这里定居,建立了自己的土尔扈特汗国。
本来他们日子过得还算不错。沙俄地广人稀,本来这么一大块地方没有人住挺浪费的,他们住了下来,还定时交税,沙俄政府觉得挺好。可是欧洲大战之时,沙俄开始有了花花脑筋。
奥斯曼败了,败了啊!英格兰这种国家都抢了不少的钱,这就算了,问题是这些钱里面没有沙俄的份啊,沙俄看着这大笔大笔的钱眼睛都红了。原来奥斯曼是如此的富有,不打他,去打谁?趁着现在他是忙着打仗,去捞好处啊!
打仗是需要成本的。沙俄也一样卷入了欧洲大战,却不像英格兰那样发了许多战争财,而奥斯曼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所以,沙皇费尔多将眼睛落在了土尔扈特汗国的身上:这个部落看上去很不错的,人强马壮,可以拿来做冲锋嘛!
土尔扈特部落依旧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在夏秋交际的时候青壮年都要出去寻觅可以居住的新地方,留下了一堆老弱妇孺,正好被突袭的沙俄军人抓了个正着,用作人质,要求那些青壮年帮忙打仗去。
谁愿意去谁就是傻子。但人质在人家手上,土尔扈特族人没有办法,只好组织了一支队伍,给沙俄卖命。
欧洲大战相当激烈。此时的火器在福临不遗余力的发展下颇为完善。本来明朝是拥有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火器的,福临又将后世的一些概念引进,工部有个专门的火器部门,做得不亦乐乎,然后将好的自己留下来,差的拿出去卖高价。这些火器沙俄和奥斯曼都有,但奥斯曼和大清的关系更好些,手里拿到的也更多些。两方一打仗,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沙俄哪里可能把火器配备给土尔扈特部,部落的人用弓箭长枪和奥斯曼的火器对抗,想要不送死,只能采用远距离攻击。可沙俄的人看不惯他们躲在堡垒里不断放箭,一个劲的催促他们上前。到了近处,土尔扈特部只能做人肉盾牌了,伤亡惨重。
阿玉奇汗早就想要回故土了。由于大清的日益强盛,前些年喀尔喀各个部落都归服,在蒙古各民族里,只有自己和准噶尔还在顽抗了。更重要的,是土尔扈特并不如准噶尔强悍,身处大草原,又和莫斯科太近,被欺负了想要找个靠山都难。
回去吧,回到自己的故土,去到天山的那一边。阿玉奇汗将儿子们以及部落首领们都聚集了起来,开始商讨回乡事宜。
“大汗,我们早应该回去了!”他的侄子,阿拉布珠尔第一个站起来。他的父亲纳扎尔玛穆特在欧战中牺牲,他对沙俄恨到了骨头里。
“只是,此处水草丰美......”一个上了年纪的台吉喃喃道。对他这种人来说,能有安定的生活是最为重要的,并不想四处奔波。
阿玉奇道:“此处的确水草丰美,生活容易。但沙俄今日能抓我们的青年去打仗,明日就能抓我们的孩子去做奴隶。难道你愿意将来我们的孩子子子孙孙给沙俄人做奴吗?”
此话一出,帐篷内一片寂静。的确,欧战对他们造成的伤害太大了。看沙俄的模样,估计这种事情还会继续。若是再来这么几次,他们部落就该完了。
终于,阿玉奇做了决定:回去!他为人谨慎,先派了一个亲兵送信,如果能得到大清的支援,他们回国会事半功倍。而那个亲兵为了不惹人注意,穿了最普通的牧民的衣服,一路日夜不休,甚至遇到了好几次野兽和盗匪,终于到了京城,进了理藩院。
这封求救信在朝廷上引起一阵轩然大波,说什么的都有。反对的人说,土尔扈特部一开始就没有想到要依附大清,情愿跋山涉水的跑去那种鸟不拉屎的蛮夷之地(伏尔加河快哭了有没有,他那里的大地绝对富庶啊),证明就是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若是将他们接收回来,将来若是有个风吹草动他们肯定又要跑,没意思。同意的一方意见又不一样,他们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些人就算跑到天边去也是大清的子民,既然是子民,就应该无条件的接受。
双方吵得不亦乐乎。福临有些头疼。在他看来,凡是他的子民,在外面被欺负了,他就应该出面去帮助,没有任何原因,祖国就应该是在外游子的坚强后盾。但是,他也明白大家的顾虑。当年土尔扈特部落的土地是被蒙古几个部落瓜分了的,若是现在将土尔扈特部接回来,总要给他们一块立足之地吧?那么,这块地该从哪里来呢?
蒙古各部落真是坐不住了。皇帝的脾气他们都知道:护短。当沙俄入侵的时候,皇帝绝对会护着他们,惯得他们胆子越来越大,有时候还去骚扰骚扰沙俄的边境,皇帝表示一概不知道。所以,土尔扈特部求助的话,皇帝大概,可能,应该,也许,不会不管吧?
蒙古诸人终于发现,皇帝护短这件事,放在自己身上,好——可爱;放在别人身上,好——可恶!
福临不负众人所望的,护短了。不为别的,就为了土尔扈特是中国人。他为了两个道士都能挑起一场战争,没道理放着十几万的土尔扈特人不去救助。他一反常态,将接回土尔扈特部的好处一一列了出来。
第一,人家有十几万的人啊,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游牧民族还是在拼人口的时代,多一个青壮年多一份力量,这么多人回来了,该是多少劳动力啊!第二,人家在沙俄居住了这么久,对沙俄有充分的认识,将来若是国家再跟沙俄有点冲突什么的,知己知彼,多好。第三,我们毕竟是泱泱大国吧,若是连自己的子民都护不了,将来岂不是大家都会一窝蜂的上来欺负?
好吧,皇帝你学会讲道理了。不管是谁都表示非常欣慰。自从多尔衮去世后,皇帝异常的独断专行,大臣们搞罢工搞威胁完全没有用,这个皇帝是工作狂,能熬夜能不休息能不睡女人,一个人顶几个人用,而罢工了的... -->>
土尔扈特部落,大家应该熟悉的,东归英雄传,这里由于国家的强盛,提前了。
以及,某溪真的对不起大家,最近想钱想疯了,白天忙就算了,晚上还接了私活做,导致没有时间码字,很羞愧的顶锅盖遁走......
第一百二十一章
土尔扈特部落,是当年为了躲避战乱,寻找新的落脚之地,穿过哈萨克草原,渡过乌拉尔河,来到伏尔加河的。这片草原广袤富饶,他们在这里定居,建立了自己的土尔扈特汗国。
本来他们日子过得还算不错。沙俄地广人稀,本来这么一大块地方没有人住挺浪费的,他们住了下来,还定时交税,沙俄政府觉得挺好。可是欧洲大战之时,沙俄开始有了花花脑筋。
奥斯曼败了,败了啊!英格兰这种国家都抢了不少的钱,这就算了,问题是这些钱里面没有沙俄的份啊,沙俄看着这大笔大笔的钱眼睛都红了。原来奥斯曼是如此的富有,不打他,去打谁?趁着现在他是忙着打仗,去捞好处啊!
打仗是需要成本的。沙俄也一样卷入了欧洲大战,却不像英格兰那样发了许多战争财,而奥斯曼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所以,沙皇费尔多将眼睛落在了土尔扈特汗国的身上:这个部落看上去很不错的,人强马壮,可以拿来做冲锋嘛!
土尔扈特部落依旧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在夏秋交际的时候青壮年都要出去寻觅可以居住的新地方,留下了一堆老弱妇孺,正好被突袭的沙俄军人抓了个正着,用作人质,要求那些青壮年帮忙打仗去。
谁愿意去谁就是傻子。但人质在人家手上,土尔扈特族人没有办法,只好组织了一支队伍,给沙俄卖命。
欧洲大战相当激烈。此时的火器在福临不遗余力的发展下颇为完善。本来明朝是拥有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火器的,福临又将后世的一些概念引进,工部有个专门的火器部门,做得不亦乐乎,然后将好的自己留下来,差的拿出去卖高价。这些火器沙俄和奥斯曼都有,但奥斯曼和大清的关系更好些,手里拿到的也更多些。两方一打仗,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沙俄哪里可能把火器配备给土尔扈特部,部落的人用弓箭长枪和奥斯曼的火器对抗,想要不送死,只能采用远距离攻击。可沙俄的人看不惯他们躲在堡垒里不断放箭,一个劲的催促他们上前。到了近处,土尔扈特部只能做人肉盾牌了,伤亡惨重。
阿玉奇汗早就想要回故土了。由于大清的日益强盛,前些年喀尔喀各个部落都归服,在蒙古各民族里,只有自己和准噶尔还在顽抗了。更重要的,是土尔扈特并不如准噶尔强悍,身处大草原,又和莫斯科太近,被欺负了想要找个靠山都难。
回去吧,回到自己的故土,去到天山的那一边。阿玉奇汗将儿子们以及部落首领们都聚集了起来,开始商讨回乡事宜。
“大汗,我们早应该回去了!”他的侄子,阿拉布珠尔第一个站起来。他的父亲纳扎尔玛穆特在欧战中牺牲,他对沙俄恨到了骨头里。
“只是,此处水草丰美......”一个上了年纪的台吉喃喃道。对他这种人来说,能有安定的生活是最为重要的,并不想四处奔波。
阿玉奇道:“此处的确水草丰美,生活容易。但沙俄今日能抓我们的青年去打仗,明日就能抓我们的孩子去做奴隶。难道你愿意将来我们的孩子子子孙孙给沙俄人做奴吗?”
此话一出,帐篷内一片寂静。的确,欧战对他们造成的伤害太大了。看沙俄的模样,估计这种事情还会继续。若是再来这么几次,他们部落就该完了。
终于,阿玉奇做了决定:回去!他为人谨慎,先派了一个亲兵送信,如果能得到大清的支援,他们回国会事半功倍。而那个亲兵为了不惹人注意,穿了最普通的牧民的衣服,一路日夜不休,甚至遇到了好几次野兽和盗匪,终于到了京城,进了理藩院。
这封求救信在朝廷上引起一阵轩然大波,说什么的都有。反对的人说,土尔扈特部一开始就没有想到要依附大清,情愿跋山涉水的跑去那种鸟不拉屎的蛮夷之地(伏尔加河快哭了有没有,他那里的大地绝对富庶啊),证明就是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若是将他们接收回来,将来若是有个风吹草动他们肯定又要跑,没意思。同意的一方意见又不一样,他们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些人就算跑到天边去也是大清的子民,既然是子民,就应该无条件的接受。
双方吵得不亦乐乎。福临有些头疼。在他看来,凡是他的子民,在外面被欺负了,他就应该出面去帮助,没有任何原因,祖国就应该是在外游子的坚强后盾。但是,他也明白大家的顾虑。当年土尔扈特部落的土地是被蒙古几个部落瓜分了的,若是现在将土尔扈特部接回来,总要给他们一块立足之地吧?那么,这块地该从哪里来呢?
蒙古各部落真是坐不住了。皇帝的脾气他们都知道:护短。当沙俄入侵的时候,皇帝绝对会护着他们,惯得他们胆子越来越大,有时候还去骚扰骚扰沙俄的边境,皇帝表示一概不知道。所以,土尔扈特部求助的话,皇帝大概,可能,应该,也许,不会不管吧?
蒙古诸人终于发现,皇帝护短这件事,放在自己身上,好——可爱;放在别人身上,好——可恶!
福临不负众人所望的,护短了。不为别的,就为了土尔扈特是中国人。他为了两个道士都能挑起一场战争,没道理放着十几万的土尔扈特人不去救助。他一反常态,将接回土尔扈特部的好处一一列了出来。
第一,人家有十几万的人啊,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游牧民族还是在拼人口的时代,多一个青壮年多一份力量,这么多人回来了,该是多少劳动力啊!第二,人家在沙俄居住了这么久,对沙俄有充分的认识,将来若是国家再跟沙俄有点冲突什么的,知己知彼,多好。第三,我们毕竟是泱泱大国吧,若是连自己的子民都护不了,将来岂不是大家都会一窝蜂的上来欺负?
好吧,皇帝你学会讲道理了。不管是谁都表示非常欣慰。自从多尔衮去世后,皇帝异常的独断专行,大臣们搞罢工搞威胁完全没有用,这个皇帝是工作狂,能熬夜能不休息能不睡女人,一个人顶几个人用,而罢工了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