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军火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批满清遗老听闻后,一边赶紧收拾行囊悄然动身北上,一边涕泪交加地跪在溥仪的脚边表示忠心。新京一时人满为患,满大街都是盘着假辫子的满清余孽,仿佛一夜之间满洲又回到了民国前夜。
南京政府和已经迁往洛阳的救世军政府不约而同地发表通电,拒不承认满洲国的成立。盘踞在京畿地区的东北军,更是反映强烈。国际联盟中的英美法等国,并不愿意看到日本人胃口张得太大,一起拒绝承认满洲国的地位。结果在国际上输了名声的日本人,毫不理会国际联盟的抗议,干脆退出了这个软弱无用的国际组织。
唯一没有发表反对通电的国内军阀势力,就是北方军政府了。
在陈家庄的陈安,收到了现任满洲国皇帝,昔日满清皇帝溥仪的亲笔信。
拿到亲笔信的陈安如获至宝,当然不是信的内容珍贵无比,而是曾经的皇帝亲笔写给曾经的臣子一封信件确实难得一见呀。
“一定要帮我保存好,这可是传家宝呀。”陈安将溥仪的亲笔信交给大管家柳石,一再叮嘱此事。
柳石哼哼两声,嘀咕了一句,“还不如请那些老先生写几幅字来得名贵。”
陈安有些抓狂,恶狠狠地说,“要不这样,我给蒋光头、吴子玉等人都写一封亲笔信过去,然后他们觉得不好意思,只好也写一封亲笔信回我,那就可以建立一个名人亲笔信纪念馆了。”
柳石顿时无语了,少爷的恶趣味又来了。
林玉山没有纠结于名人亲笔信珍贵与否,而是若有所思地指着北方日报上刊登的满洲国成立新闻,“满洲国的范围包括了热河,你们怎么看?”
陈安摸摸鼻子,随口说道,“不是热河的汤玉鳞已经投靠了满洲国,就是日本人已经准备向热河发起进攻了。”
“那我们原来的计划是不是要考虑一下热河方面?”林玉山皱了皱眉头。
沉吟了片刻,陈安说道,“让参谋本部进行修改,锦州一带不是有一支我们掌控的游击队吗,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援,用他们的名义进行活动。一旦热河失守或叛变,就作为漠南进攻的前锋部队。”
“既然张学良不要东北了,那就我们把这块地方打下来。热河一旦有事,刚好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机会,割裂关内关外的联系。”陈安深深地呼吸了一口,缓缓说出这一句话。
虎子手上是几份待签发的命令,听到陈安的话语,不由得迟疑了一下,“少爷,那么现在已经准备就绪的海拉尔进攻命令,还要不要签发?”
陈安沉声道,“东西夹击北满的计划,参谋本部推演是完全可行的,自然要准时进行,至于锦州一带的方案只是增加安排而已,不需要对进攻北满的计划进行调整。”
几分钟后,陈安正式签署海拉尔进攻计划。
至于溥仪的来信,自然不外乎是向陈安表示善意罢了,隐隐约约包含着希望北方军政府向满洲国表示臣服的意味。
同样的五色旗,却一以贯之使用着蟠龙盾徽的标志,以及源之于清末的北方军称号,这让那些醉心于满清中兴的遗老遗少们都产生了误解。
不仅如此,很多生活在甘疆蒙藏的满清遗老,都或多或少地接到了满洲国勋贵古老的传话,纷纷悄然出来活动,希望能够影响到军政府的战略决策。只是军政府执政多年,威信日盛,没有人傻乎乎地去干推倒军政府的事宜,要么是希望军政府倒向满洲国,要么最多只是添堵罢了。
当然还有人看着北方日报上的新闻在沉思不已,复兴党思想理论的灵魂人物、兰州大学的刘师培忽然动笔也写了一封亲笔信给军政府大都督陈安。
第九十章醒中国论
“吾远测中国之前途,逆料中国民族之未来,吾惟有乐观。”
“则中国之在二十世纪必醒,醒必霸天下。”
“中国其既醒乎,则必尽复侵地,北尽西伯利亚,南尽于海。建强大之海军,以复南洋群岛中国固有之殖民地。”
“既醒之后,百艺俱兴,科学极盛,发明日富,今世界极盛之英德美不足与比也。”
??????
民国二十一年初,国学大师刘师培在给北方军政府大都督陈安的亲笔信中,再提复兴汉室发扬国粹一说。除了洋洋洒洒对未来的期盼之语外,刘师培在亲笔信中,很大部分却是转述美国人古德诺在所著新书《解析中国》的观点。
古德诺何许人也?当年袁世凯大总统复辟帝制,最主要的政治理论依据,就是时任北京政府法律顾问的古德诺所著《共和与君主论》。
作为臭名昭著的筹安会六君子之一的刘师培,当年也发表了另一篇鼓吹帝制的政治宣言《君政复古论》而名声大噪,自然同样被骂得狗血淋头。同病相怜的刘师培和古德诺经常往来信件,保持了相互联系。
回到美国之后,古德诺于民国十五年出版新书《解析中国》,其中很多思想耐人寻味。
经过长期对中国的政治状况的认识以及其后军阀各行其是、纷争不断的状况进行分析后,古德诺认为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不具备实行民主政治的条件,家族传统、故老风俗、权威崇拜、等级观念等传统文化中难以消除的因素,使中国有着一种顽强持续的专制政治传统,所谓的共和政体只能是一个徒有其表的虚壳。
客观地说,在古德诺写作《解析中国》这本书的时候,怀揣着皇帝梦的袁世凯已经失败了许久,古德诺本人早已成为一个局外之人。
但是,深悉中国现实的古德诺,却依然执著地认为中国可能的发展道路只能是期待出现一个真正强大的人,扫平军阀,国家归复统一,而这个真正强大的人也将得到类似于历史上的天子一样的权威。
如果换一种说法去理解,古德诺赞成的是有条件的君主制度。
也许早在民国十五年,也就是西历一九二六年,美国人古德诺就已经预测出了今后半个世纪内中国的政治格局,只是我们不得而知罢了。
或者,也许古德诺的预测亦或是如同流星一般,无比璀璨却又一次性短暂划过思想的天空。
就在陈安字字斟酌地看着这封刘师培亲笔信的时候,却不料在整个甘疆蒙藏的民众之间,已经掀起了轩然大波。
刘师培居然将这封亲笔信,同时寄了一封给北方日报,实在是太意外了。
君主与共和?这个诡异的话题,原本是亲满洲国一系悄然在甘疆蒙藏等地跳动起来,最初的本意不过是为了影响北方军政府向满洲国靠拢罢了。
但是民国成立已经二十多年了,忠于腐朽的满清王朝思想在国人心中早已灰色烟灭,声讨君主,拥护共和的浪潮几乎很快就压过了不成气候的亲满洲国势力话语。
这个时候,谁也没有料到复兴党的思想灵魂人物刘师培忽然重磅一击,抛出了一封放佛是以局外人观点介绍的亲笔信。一边倒的舆论氛围,忽然起了诡谲难辨的形势。
短暂沉寂之后,复兴党两位重量级人物同时给北方日报写去稿件。一贯以拥护共和为宗旨的北方日报,在重量级人物的投稿面前,被迫放弃了给非支持共和投稿擅加酸溜溜评语的习惯做法,一字不动地将原文刊登在了报纸头版上。
新闻事件是没有立场的,但是没有立场的报社是不存在的。只是当彭英甲、杨增新等巨头也向报社投稿的时候,再有立场的报社也不敢擅自加以评论了。
一时间,甘疆蒙藏等地的舆论批判偃旗息鼓,无论是保皇党、还是立宪派,亦或是革命党,或者是复兴党,都停下了各自的批判活动,第一时间派人翻译那本几乎无人所知的《解析中国》。
如果不能通读全文,如何可以进一步批判呢?这是各派系力量的统一见解。
只是复兴党的理论部门还多了一样任务,不仅要分析古德诺思想的正确与否,还要直接研判古德诺思想进一步贯彻实施的可能性。既然彭英甲、杨增新都已经出现思想倾向,那就更要完成党内思想统一了。
几天之后,一篇短短的文章小心翼翼地出现在了北方日报的偏僻角落,虽然没有加上评语,但是其排版的位置却说明了北方日报社的意见。
但是这一切小动作,都没有将刘师培亲笔信点燃的柴薪浇灭,反而最终扩散出来,出来满山烟火。
小文章的主要内容只有一个意思,从关内外的发展对比来看,合理稳定的强权政府是中华民族以最快速度脱离苦难深渊的唯一办法。
也许这篇始终只查出笔名,却没有人认领的小文章,并不是赞同君主立宪,而是隐晦地提出了最高执政官的想法。但是很快统一了内部思想的复兴党终于全力出手了,在林玉山的怂恿下,连篇累牍的理论文章出现在北方日报上。
以这篇笔名小文章为引,复兴党的理论高手们,结合几位大师的巨著,飞快地抛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终于再次引发全社会的论战。
大批满清遗老听闻后,一边赶紧收拾行囊悄然动身北上,一边涕泪交加地跪在溥仪的脚边表示忠心。新京一时人满为患,满大街都是盘着假辫子的满清余孽,仿佛一夜之间满洲又回到了民国前夜。
南京政府和已经迁往洛阳的救世军政府不约而同地发表通电,拒不承认满洲国的成立。盘踞在京畿地区的东北军,更是反映强烈。国际联盟中的英美法等国,并不愿意看到日本人胃口张得太大,一起拒绝承认满洲国的地位。结果在国际上输了名声的日本人,毫不理会国际联盟的抗议,干脆退出了这个软弱无用的国际组织。
唯一没有发表反对通电的国内军阀势力,就是北方军政府了。
在陈家庄的陈安,收到了现任满洲国皇帝,昔日满清皇帝溥仪的亲笔信。
拿到亲笔信的陈安如获至宝,当然不是信的内容珍贵无比,而是曾经的皇帝亲笔写给曾经的臣子一封信件确实难得一见呀。
“一定要帮我保存好,这可是传家宝呀。”陈安将溥仪的亲笔信交给大管家柳石,一再叮嘱此事。
柳石哼哼两声,嘀咕了一句,“还不如请那些老先生写几幅字来得名贵。”
陈安有些抓狂,恶狠狠地说,“要不这样,我给蒋光头、吴子玉等人都写一封亲笔信过去,然后他们觉得不好意思,只好也写一封亲笔信回我,那就可以建立一个名人亲笔信纪念馆了。”
柳石顿时无语了,少爷的恶趣味又来了。
林玉山没有纠结于名人亲笔信珍贵与否,而是若有所思地指着北方日报上刊登的满洲国成立新闻,“满洲国的范围包括了热河,你们怎么看?”
陈安摸摸鼻子,随口说道,“不是热河的汤玉鳞已经投靠了满洲国,就是日本人已经准备向热河发起进攻了。”
“那我们原来的计划是不是要考虑一下热河方面?”林玉山皱了皱眉头。
沉吟了片刻,陈安说道,“让参谋本部进行修改,锦州一带不是有一支我们掌控的游击队吗,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援,用他们的名义进行活动。一旦热河失守或叛变,就作为漠南进攻的前锋部队。”
“既然张学良不要东北了,那就我们把这块地方打下来。热河一旦有事,刚好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机会,割裂关内关外的联系。”陈安深深地呼吸了一口,缓缓说出这一句话。
虎子手上是几份待签发的命令,听到陈安的话语,不由得迟疑了一下,“少爷,那么现在已经准备就绪的海拉尔进攻命令,还要不要签发?”
陈安沉声道,“东西夹击北满的计划,参谋本部推演是完全可行的,自然要准时进行,至于锦州一带的方案只是增加安排而已,不需要对进攻北满的计划进行调整。”
几分钟后,陈安正式签署海拉尔进攻计划。
至于溥仪的来信,自然不外乎是向陈安表示善意罢了,隐隐约约包含着希望北方军政府向满洲国表示臣服的意味。
同样的五色旗,却一以贯之使用着蟠龙盾徽的标志,以及源之于清末的北方军称号,这让那些醉心于满清中兴的遗老遗少们都产生了误解。
不仅如此,很多生活在甘疆蒙藏的满清遗老,都或多或少地接到了满洲国勋贵古老的传话,纷纷悄然出来活动,希望能够影响到军政府的战略决策。只是军政府执政多年,威信日盛,没有人傻乎乎地去干推倒军政府的事宜,要么是希望军政府倒向满洲国,要么最多只是添堵罢了。
当然还有人看着北方日报上的新闻在沉思不已,复兴党思想理论的灵魂人物、兰州大学的刘师培忽然动笔也写了一封亲笔信给军政府大都督陈安。
第九十章醒中国论
“吾远测中国之前途,逆料中国民族之未来,吾惟有乐观。”
“则中国之在二十世纪必醒,醒必霸天下。”
“中国其既醒乎,则必尽复侵地,北尽西伯利亚,南尽于海。建强大之海军,以复南洋群岛中国固有之殖民地。”
“既醒之后,百艺俱兴,科学极盛,发明日富,今世界极盛之英德美不足与比也。”
??????
民国二十一年初,国学大师刘师培在给北方军政府大都督陈安的亲笔信中,再提复兴汉室发扬国粹一说。除了洋洋洒洒对未来的期盼之语外,刘师培在亲笔信中,很大部分却是转述美国人古德诺在所著新书《解析中国》的观点。
古德诺何许人也?当年袁世凯大总统复辟帝制,最主要的政治理论依据,就是时任北京政府法律顾问的古德诺所著《共和与君主论》。
作为臭名昭著的筹安会六君子之一的刘师培,当年也发表了另一篇鼓吹帝制的政治宣言《君政复古论》而名声大噪,自然同样被骂得狗血淋头。同病相怜的刘师培和古德诺经常往来信件,保持了相互联系。
回到美国之后,古德诺于民国十五年出版新书《解析中国》,其中很多思想耐人寻味。
经过长期对中国的政治状况的认识以及其后军阀各行其是、纷争不断的状况进行分析后,古德诺认为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不具备实行民主政治的条件,家族传统、故老风俗、权威崇拜、等级观念等传统文化中难以消除的因素,使中国有着一种顽强持续的专制政治传统,所谓的共和政体只能是一个徒有其表的虚壳。
客观地说,在古德诺写作《解析中国》这本书的时候,怀揣着皇帝梦的袁世凯已经失败了许久,古德诺本人早已成为一个局外之人。
但是,深悉中国现实的古德诺,却依然执著地认为中国可能的发展道路只能是期待出现一个真正强大的人,扫平军阀,国家归复统一,而这个真正强大的人也将得到类似于历史上的天子一样的权威。
如果换一种说法去理解,古德诺赞成的是有条件的君主制度。
也许早在民国十五年,也就是西历一九二六年,美国人古德诺就已经预测出了今后半个世纪内中国的政治格局,只是我们不得而知罢了。
或者,也许古德诺的预测亦或是如同流星一般,无比璀璨却又一次性短暂划过思想的天空。
就在陈安字字斟酌地看着这封刘师培亲笔信的时候,却不料在整个甘疆蒙藏的民众之间,已经掀起了轩然大波。
刘师培居然将这封亲笔信,同时寄了一封给北方日报,实在是太意外了。
君主与共和?这个诡异的话题,原本是亲满洲国一系悄然在甘疆蒙藏等地跳动起来,最初的本意不过是为了影响北方军政府向满洲国靠拢罢了。
但是民国成立已经二十多年了,忠于腐朽的满清王朝思想在国人心中早已灰色烟灭,声讨君主,拥护共和的浪潮几乎很快就压过了不成气候的亲满洲国势力话语。
这个时候,谁也没有料到复兴党的思想灵魂人物刘师培忽然重磅一击,抛出了一封放佛是以局外人观点介绍的亲笔信。一边倒的舆论氛围,忽然起了诡谲难辨的形势。
短暂沉寂之后,复兴党两位重量级人物同时给北方日报写去稿件。一贯以拥护共和为宗旨的北方日报,在重量级人物的投稿面前,被迫放弃了给非支持共和投稿擅加酸溜溜评语的习惯做法,一字不动地将原文刊登在了报纸头版上。
新闻事件是没有立场的,但是没有立场的报社是不存在的。只是当彭英甲、杨增新等巨头也向报社投稿的时候,再有立场的报社也不敢擅自加以评论了。
一时间,甘疆蒙藏等地的舆论批判偃旗息鼓,无论是保皇党、还是立宪派,亦或是革命党,或者是复兴党,都停下了各自的批判活动,第一时间派人翻译那本几乎无人所知的《解析中国》。
如果不能通读全文,如何可以进一步批判呢?这是各派系力量的统一见解。
只是复兴党的理论部门还多了一样任务,不仅要分析古德诺思想的正确与否,还要直接研判古德诺思想进一步贯彻实施的可能性。既然彭英甲、杨增新都已经出现思想倾向,那就更要完成党内思想统一了。
几天之后,一篇短短的文章小心翼翼地出现在了北方日报的偏僻角落,虽然没有加上评语,但是其排版的位置却说明了北方日报社的意见。
但是这一切小动作,都没有将刘师培亲笔信点燃的柴薪浇灭,反而最终扩散出来,出来满山烟火。
小文章的主要内容只有一个意思,从关内外的发展对比来看,合理稳定的强权政府是中华民族以最快速度脱离苦难深渊的唯一办法。
也许这篇始终只查出笔名,却没有人认领的小文章,并不是赞同君主立宪,而是隐晦地提出了最高执政官的想法。但是很快统一了内部思想的复兴党终于全力出手了,在林玉山的怂恿下,连篇累牍的理论文章出现在北方日报上。
以这篇笔名小文章为引,复兴党的理论高手们,结合几位大师的巨著,飞快地抛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终于再次引发全社会的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