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我在古代当公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长平三年、二月。
吏部尚书与礼部尚书联名上奏,太师、太傅、太尉、司空、司徒等高位官职空悬已久,请长平帝早日拔擢贤臣。
长平帝允二人所奏,问朝臣,谁堪担当重任。
这是新帝登基的第四个年头,蒋半朝已倒,司空和司徒门生尽散,从焱光朝留下的派系只剩下以崔太保为首的世家和以白千里为首的先帝心腹。
崔派之人当然不希望有人与崔太保平起平坐,甚至在名头上压崔太保半头,他们劝长平帝暂缓此事的理由非常正当。
自从前朝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空、司徒等职就逐渐变成虚职,手中的权力皆被三省分走,尚书令和六部尚书、门下侍中才是真正手握大权的人。
如果虚职封的太满,可能会出现位高权重的朝臣相互争权的现象,不利于朝堂稳定。
白派之人的想法与崔派的想法截然相反。
相比虚职是太保,实际手中的全力只有御史台的一亩三分地的崔太保。白千里身为中书令,号称‘内相’,手中的权利比崔太保更大,却始终碍于官品比崔太保矮半头。以至于不仅没办法压制崔太保,反而要时常对崔太保退让。
如此千载难逢,可以让白千里更进一步的机会,白派的人怎么可能轻易放过?
他们的理由也很正当,朝堂中除了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空、司徒等职皆为一品之外,只有爵位能到达一品甚至超品的品级。
如果空着一品官不封,岂不是要让朝臣永远在宗室和勋贵面前抬不起头?
张嘴就给反对封满这些职位的崔派,扣上打压朝臣,助长宗室和勋贵气焰的罪名。
崔派和白派整日为此事争吵,逐渐找回商州案尚且扑朔迷离时,崔派、白派和司空的门生整日为了黑锅的归属吵的天昏地暗的感觉。
宗室经过焱光朝漫长的黑暗,好不容易才等到长平帝这等愿意施恩于宗室的皇帝,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只有一句话。
‘陛下说的对!’
如果陛下没说话,那就和他们没关系。
他们中每代人皆有天生的爵位,都盼望着自家也能有人像清河郡王府的成郎君那般,得到长平帝的青眼,再去挣新的爵位。
因为拿到实打实的好处,宗室完全不在意白派与崔派吵架的时候张嘴‘助长宗室和勋贵的气焰’,闭嘴‘显得朝臣不如宗室和勋贵体面’。
他们或是面带奇异微笑的看着双方互扯官帽,或是闭上双眼光明正大的打瞌睡,打定主意不参与这件事。
勋贵却没有宗室的好气性。
他们自认身上的爵位是祖辈拼命博来的荣耀和尊贵,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有什么不对?
况且他们又没有反对陛下封满高品朝臣,凭什么认定陛下不封高品朝臣是因为他们?
朝堂乱起来的第五日,勋贵也加入白派和崔派的争吵。
他们只是看不惯双方将勋贵强行扯到这件事中,并没有希望长平帝最后做出什么决定的意思。
因此无差别打击白派和崔派的气焰,在本就头上冒火的白派和崔派官员头顶狠狠的浇了桶油。
可怜因为司空和司徒接连倒台才有幸被长平帝调入长安朝堂的外地官员,他们皆是头一次见到如此直白的‘政斗’,大开眼界的同时无法避免的产生自身是否能胜任京官的自我怀疑。
长平帝坐在高台的御案后将朝臣们的反应尽数收在眼底,态度一如既往的平和,似乎是在静等白派和崔派分出高下。
长平三年、五月。
去年派去江南彻查江南官场的钦差,终于送回调查结果。
已经畏罪自杀的豪商白家和浔阳府府尹乃首恶,另有诸多白家的姻亲故旧从商州案的利益网中获取暴利。
除此之外,还有九名知州、八名卫将军、二十六名知县、三十二名中郎将和数不尽的底层小官牵扯其中。
对比江南两道总共三十五州、二百零五个县,这份调查结果还算有诚意,起码在长平帝能接受的范围内。
钦差对江南官场的调查结果,暂时吸引走朝臣的注意力,对罪臣的捉拿和审问足足进行了两个月。
期间长平帝在所剩不多的可用底层官员中仔细筛选派去江南,接任罪臣官职的人。无人可用的情况下,长平帝在宗室和勋贵中提拔大量年轻人,并生出再度开恩科的心思。
这让崔派和白派再次将注意力放到之前相互扯官帽三个月的事上,连崔派都产生自我怀疑。
朝臣中缺乏高品大员的情况下,是不是真的会让朝臣的地位不如宗室和勋贵?
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崔派和白派头一次站在相同的立场,坚决不同意长平帝再开恩科。
长平帝已经在长平元年和长平二年连开恩科,再开恩科还不如直接改制!
无奈之下,长平帝只能继续缝缝补补的过日子。他疯狂轮转京畿附近的底层官员,想尽办法抽调人去补河南道和淮南道越来越大的官员缺口。
不知不觉间,长安中能用的底层官员越来越少,朝堂上靠近门口的官员同样在悄无声息的消失。
长平三年、七月。
江南钦差送回长安的折子声称找到襄临郡主仪宾的尸体。
襄临郡主仪宾失踪后,顺着水流飘到与世隔绝的村落处被村民捡到。
可惜襄临郡主仪宾当时已经是强弩之末,村中又没有良医和药材,终究还是没能等到正在寻找他的人。
该村所属的县令在十日后才知道襄临郡主仪宾已经亡故的消息,他怕襄临郡主无法接受仪宾已经亡故的现实迁怒于他,没敢将这件事上报,让人将襄临郡主仪宾的尸体安葬在村口,每年都会让衙役前去祭拜。
这桩发生在三十多年前的事没在朝堂引起任何波澜,只有曾经见识过楚探花风姿的老臣会在家中与后辈感叹几句。
长平三年、八月。
清河郡王世子上书,请长平帝效仿乾元帝,令江南虞氏举族迁往京畿。
长平帝允。
月末乃长平帝寿辰,这是长平帝出孝后的第一个寿辰。
金明公主为给长平帝庆祝寿辰,特意提前返回长安,进上她在封地亲手所种的小麦,又在寿辰当日送出亲自狩猎的熊皮所制的斗篷。
怀安公主和安武公主虽然仍在封地,但皆有大礼送回长安。
分别是怀安公主亲手绘制的万里长城图和出自安武公主之手的珐琅花瓶。
长平三年、九月。
突厥大王子携带大量金银踏入虞朝的土地,在庆州逗留数日后赶到长安,住进长平帝赐给他的府邸中。
虞朝与突厥正式签定十年和平协议,期间突厥每年都会进献给虞朝百万两白银和二十万两黄金。
长平三年、冬月。
怀安公主结束巡视封地赶回长安。
长平帝在最靠近皇宫的位置圈定两处空余的宅院,分别赐给怀安公主和宝鼎公主为公主府,命礼部和工部共同改建公主府,务必要让公主满意。
长平三年、腊月。
纪新雪陪着虞珩扶棺返回长安。
至此,于长平二年前往封地的三位公主皆返回长安。
长平四年,二月。
吏部尚书和礼部尚书时隔一年旧事重提,再次上奏请求长平帝拔擢贤臣,填补朝堂要职。
崔派的态度软化,请求长平帝先提崔太保为崔太师。
白派对此默不作声,颇有白千里有份就可以,并不在意具体占据哪个虚职的从容。
去年立刻答应会考虑这件事的长平帝却面露犹豫,似乎态度已经发生改变,三言两语的略过这件事,没有马上表态。
相互扯整年官帽的崔派官员和白派官员再次站在相同的立场,想尽办法的说服长平帝封高品朝臣。
宗室和勋贵有那么多的超品和一品,朝臣也必须有!
没过几天,朝堂又开始熟悉的扯管帽的环节,主要战斗力从崔派和白派,变成朝臣和勋贵。
长平四年,三月。
安业珐琅窑起火,无人受伤却烧毁所有工具和材料。即使珐琅窑的匠人完全还原曾经所用的工具,仍旧没办法成功烧出珐琅。
安武公主上折,请长平帝同意他回安业处理此事。
长平帝允。
朝臣以从未有皇子或公主连续四年巡视封地为理由,试图让长平帝改变主意。他们建议安武公主顺势拆毁安业珐琅窑,在长安新建珐琅窑。
又过半个月,宫中忽然传出安武公主身有弱症,在安业更适合调养身体,所以长平帝才会允许安武公主再次前往安业的传言。
因为长平帝忽然露出愿意封高品朝臣,填满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空、司徒之职的意思,朝臣们顿时不再关心安武公主的去留。
相比非嫡非长,母妃已经迁居皇庄的公主,朝臣们更关心除了崔太保和白千里,还有谁能高升。
长平四年、四月。
月初,安武公主和襄临郡王悄无声息的离开长安,再度赶往封地。
月中,闹腾许久的宝鼎公主也离开长安,前往位于河东道蒲州的封地。
长安内忽然流言四起,皆称安武公主并非公主而是皇子。
因为年岁见长,安武公主的身形和容貌逐渐脱离雌雄莫辩的模样,越来越像长平帝。长平帝无奈之下,才会再次安排安武公主去封地。
朝臣们皆对流言嗤之以鼻。
长平帝对先帝至孝,不仅因为钟淑妃没生出‘正阳’药引,冷落钟淑妃并迁怒安武公主,足有七年的时间对她们不闻不问。还因为觉得愧对先帝,在先帝宫外跪了几日,哪怕力竭被抬回王府,也要以鲜血为先帝抄写孝经,弥补他没能为先帝献上‘正阳’药引的遗憾。
试问天下为人儿女者,有几个人能做到这种程度?
这等骇人听闻的离谱传言,定是别有用心的人故意传出的消息。
他们纷纷警告亲族和后辈,不许私下议论流言,免得着了别人的道,影响大事。
长平帝已经下定决心,会一次填满高品朝臣的空缺,除了崔太保和白千里,至少还有四个一品大员的空缺。
别有用心的人在这个时候传出流言,定是想引诱傻子触怒长平帝,借此排除异己,终究还是为了一品大员的官职。
他们绝不能上当但可以借着这个东风,打击更多的人。
长平四年、六月。
有关安武公主是皇子而非公主的传言愈演愈烈,朝臣们却对此三缄其口。越是位高权重的朝臣,与他相关的人越是不敢提这件事,甚至不敢听别人提这件事。
大多数人听到有人正在议论这件事,皆会转头离开,并让仆人仔细打听议论此事的人都有谁,打定主意离这些人远点。
少数性格跋扈之人,甚至会命仆人将议论这件事的人撵出他的视线范围,并警告这些人不要乱说。
随着‘安武公主究竟是皇子还是公主’的问题传遍长安,百姓去摊子上吃口馄饨、在铺子里买些糕点、甚至是去河边洗衣都能听到周围的人讨论安武公主的性别。
大胆的游商和在外地有亲戚的百姓,又将这个猜测带到京畿和周围的道,安武公主以最短的时间在百姓的口口相传中扬名,成为全家仅次于长平帝的知名人物。
朝臣与家眷却形自上而下的怪圈。
因为越靠近长平帝,官品越高的人,越是对这件事三缄其口。受到他们的影响,中层官员也对这件事讳莫如深。久而久之,连负责把守长安大门的军卫都知道,他们可以听百姓讨论安武公主的性别,但绝不能与百姓搭话。
长平四年、八月。
远在封地的宝鼎公主和安武公主早早遣人送来给长平帝的寿礼。
宝鼎公主送了块千年古玉,古玉内杂质颇多,连中品的玉石都算不上。巧就巧在古玉内的杂质刚好组成个不太明显的‘渊’字,贴合长平帝的名讳。
安武公主的寿礼仍旧是珐琅花瓶,去年的珐琅花瓶只有成年男子的小臂高,这次的珐琅花瓶足有成年男子的腰高。
随着长平帝派往江南的钦差回到长安,牵扯甚广的商州案终于彻底结案。
包括山南东道、长安和江南在内,总共有百多名官员牵扯其中。大部分官员都被抄没家产,罚为矿奴,极少部分人判秋后问斩。
罚过罪人,自然也该论功行赏。
首先是先后从长安派往各地的钦差。
最先派往商州的钦差早就回到长安,他们因为效率低、没查到任何有用的东西,还曾被安武公主弹劾,几乎人人贬官,只有两个人小升半职。
派往山南东道的钦差整体表现优异,肃清山南东道的过程中几乎没出过差错。长平帝赐主事者赏银各两千两,余下之人赏银各五百两。主事者官升两级,余下之人皆升一级或调去实权更大的衙门。
最后是派到江南的钦差,因为在牢狱中自杀的江南罪臣过多,数量远胜于长安的罪臣和山南东道的罪臣,长平帝对去江南的钦差印象一般。
赏银仍旧是主事人赏银各两千两,余下之人赏银各五百两。
在升官方面,去江南的钦差却不如去山南东道的钦差。
只有个别在长平帝心中留下印象的人,才能得到与去山南东道的钦差相同的待遇。余下的人,皆对比山南东道的钦差待遇砍半。
赏过朝臣,长平帝又下旨给安武公主加食邑五千户,允许安武公主在安业范围内发布政令。
朝臣们立刻出言反对长平帝对安武公主的重赏。
虽然安武公主确实在商州案中贡献甚大,但讨价还价总不会错。
长平帝早就看透这些人在建兴朝和焱光朝养成的臭毛病。无论皇帝有什么命令,都会试图反驳,奢望出现主弱臣强的情况。
&nbs... -->>
长平三年、二月。
吏部尚书与礼部尚书联名上奏,太师、太傅、太尉、司空、司徒等高位官职空悬已久,请长平帝早日拔擢贤臣。
长平帝允二人所奏,问朝臣,谁堪担当重任。
这是新帝登基的第四个年头,蒋半朝已倒,司空和司徒门生尽散,从焱光朝留下的派系只剩下以崔太保为首的世家和以白千里为首的先帝心腹。
崔派之人当然不希望有人与崔太保平起平坐,甚至在名头上压崔太保半头,他们劝长平帝暂缓此事的理由非常正当。
自从前朝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空、司徒等职就逐渐变成虚职,手中的权力皆被三省分走,尚书令和六部尚书、门下侍中才是真正手握大权的人。
如果虚职封的太满,可能会出现位高权重的朝臣相互争权的现象,不利于朝堂稳定。
白派之人的想法与崔派的想法截然相反。
相比虚职是太保,实际手中的全力只有御史台的一亩三分地的崔太保。白千里身为中书令,号称‘内相’,手中的权利比崔太保更大,却始终碍于官品比崔太保矮半头。以至于不仅没办法压制崔太保,反而要时常对崔太保退让。
如此千载难逢,可以让白千里更进一步的机会,白派的人怎么可能轻易放过?
他们的理由也很正当,朝堂中除了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空、司徒等职皆为一品之外,只有爵位能到达一品甚至超品的品级。
如果空着一品官不封,岂不是要让朝臣永远在宗室和勋贵面前抬不起头?
张嘴就给反对封满这些职位的崔派,扣上打压朝臣,助长宗室和勋贵气焰的罪名。
崔派和白派整日为此事争吵,逐渐找回商州案尚且扑朔迷离时,崔派、白派和司空的门生整日为了黑锅的归属吵的天昏地暗的感觉。
宗室经过焱光朝漫长的黑暗,好不容易才等到长平帝这等愿意施恩于宗室的皇帝,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只有一句话。
‘陛下说的对!’
如果陛下没说话,那就和他们没关系。
他们中每代人皆有天生的爵位,都盼望着自家也能有人像清河郡王府的成郎君那般,得到长平帝的青眼,再去挣新的爵位。
因为拿到实打实的好处,宗室完全不在意白派与崔派吵架的时候张嘴‘助长宗室和勋贵的气焰’,闭嘴‘显得朝臣不如宗室和勋贵体面’。
他们或是面带奇异微笑的看着双方互扯官帽,或是闭上双眼光明正大的打瞌睡,打定主意不参与这件事。
勋贵却没有宗室的好气性。
他们自认身上的爵位是祖辈拼命博来的荣耀和尊贵,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有什么不对?
况且他们又没有反对陛下封满高品朝臣,凭什么认定陛下不封高品朝臣是因为他们?
朝堂乱起来的第五日,勋贵也加入白派和崔派的争吵。
他们只是看不惯双方将勋贵强行扯到这件事中,并没有希望长平帝最后做出什么决定的意思。
因此无差别打击白派和崔派的气焰,在本就头上冒火的白派和崔派官员头顶狠狠的浇了桶油。
可怜因为司空和司徒接连倒台才有幸被长平帝调入长安朝堂的外地官员,他们皆是头一次见到如此直白的‘政斗’,大开眼界的同时无法避免的产生自身是否能胜任京官的自我怀疑。
长平帝坐在高台的御案后将朝臣们的反应尽数收在眼底,态度一如既往的平和,似乎是在静等白派和崔派分出高下。
长平三年、五月。
去年派去江南彻查江南官场的钦差,终于送回调查结果。
已经畏罪自杀的豪商白家和浔阳府府尹乃首恶,另有诸多白家的姻亲故旧从商州案的利益网中获取暴利。
除此之外,还有九名知州、八名卫将军、二十六名知县、三十二名中郎将和数不尽的底层小官牵扯其中。
对比江南两道总共三十五州、二百零五个县,这份调查结果还算有诚意,起码在长平帝能接受的范围内。
钦差对江南官场的调查结果,暂时吸引走朝臣的注意力,对罪臣的捉拿和审问足足进行了两个月。
期间长平帝在所剩不多的可用底层官员中仔细筛选派去江南,接任罪臣官职的人。无人可用的情况下,长平帝在宗室和勋贵中提拔大量年轻人,并生出再度开恩科的心思。
这让崔派和白派再次将注意力放到之前相互扯官帽三个月的事上,连崔派都产生自我怀疑。
朝臣中缺乏高品大员的情况下,是不是真的会让朝臣的地位不如宗室和勋贵?
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崔派和白派头一次站在相同的立场,坚决不同意长平帝再开恩科。
长平帝已经在长平元年和长平二年连开恩科,再开恩科还不如直接改制!
无奈之下,长平帝只能继续缝缝补补的过日子。他疯狂轮转京畿附近的底层官员,想尽办法抽调人去补河南道和淮南道越来越大的官员缺口。
不知不觉间,长安中能用的底层官员越来越少,朝堂上靠近门口的官员同样在悄无声息的消失。
长平三年、七月。
江南钦差送回长安的折子声称找到襄临郡主仪宾的尸体。
襄临郡主仪宾失踪后,顺着水流飘到与世隔绝的村落处被村民捡到。
可惜襄临郡主仪宾当时已经是强弩之末,村中又没有良医和药材,终究还是没能等到正在寻找他的人。
该村所属的县令在十日后才知道襄临郡主仪宾已经亡故的消息,他怕襄临郡主无法接受仪宾已经亡故的现实迁怒于他,没敢将这件事上报,让人将襄临郡主仪宾的尸体安葬在村口,每年都会让衙役前去祭拜。
这桩发生在三十多年前的事没在朝堂引起任何波澜,只有曾经见识过楚探花风姿的老臣会在家中与后辈感叹几句。
长平三年、八月。
清河郡王世子上书,请长平帝效仿乾元帝,令江南虞氏举族迁往京畿。
长平帝允。
月末乃长平帝寿辰,这是长平帝出孝后的第一个寿辰。
金明公主为给长平帝庆祝寿辰,特意提前返回长安,进上她在封地亲手所种的小麦,又在寿辰当日送出亲自狩猎的熊皮所制的斗篷。
怀安公主和安武公主虽然仍在封地,但皆有大礼送回长安。
分别是怀安公主亲手绘制的万里长城图和出自安武公主之手的珐琅花瓶。
长平三年、九月。
突厥大王子携带大量金银踏入虞朝的土地,在庆州逗留数日后赶到长安,住进长平帝赐给他的府邸中。
虞朝与突厥正式签定十年和平协议,期间突厥每年都会进献给虞朝百万两白银和二十万两黄金。
长平三年、冬月。
怀安公主结束巡视封地赶回长安。
长平帝在最靠近皇宫的位置圈定两处空余的宅院,分别赐给怀安公主和宝鼎公主为公主府,命礼部和工部共同改建公主府,务必要让公主满意。
长平三年、腊月。
纪新雪陪着虞珩扶棺返回长安。
至此,于长平二年前往封地的三位公主皆返回长安。
长平四年,二月。
吏部尚书和礼部尚书时隔一年旧事重提,再次上奏请求长平帝拔擢贤臣,填补朝堂要职。
崔派的态度软化,请求长平帝先提崔太保为崔太师。
白派对此默不作声,颇有白千里有份就可以,并不在意具体占据哪个虚职的从容。
去年立刻答应会考虑这件事的长平帝却面露犹豫,似乎态度已经发生改变,三言两语的略过这件事,没有马上表态。
相互扯整年官帽的崔派官员和白派官员再次站在相同的立场,想尽办法的说服长平帝封高品朝臣。
宗室和勋贵有那么多的超品和一品,朝臣也必须有!
没过几天,朝堂又开始熟悉的扯管帽的环节,主要战斗力从崔派和白派,变成朝臣和勋贵。
长平四年,三月。
安业珐琅窑起火,无人受伤却烧毁所有工具和材料。即使珐琅窑的匠人完全还原曾经所用的工具,仍旧没办法成功烧出珐琅。
安武公主上折,请长平帝同意他回安业处理此事。
长平帝允。
朝臣以从未有皇子或公主连续四年巡视封地为理由,试图让长平帝改变主意。他们建议安武公主顺势拆毁安业珐琅窑,在长安新建珐琅窑。
又过半个月,宫中忽然传出安武公主身有弱症,在安业更适合调养身体,所以长平帝才会允许安武公主再次前往安业的传言。
因为长平帝忽然露出愿意封高品朝臣,填满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空、司徒之职的意思,朝臣们顿时不再关心安武公主的去留。
相比非嫡非长,母妃已经迁居皇庄的公主,朝臣们更关心除了崔太保和白千里,还有谁能高升。
长平四年、四月。
月初,安武公主和襄临郡王悄无声息的离开长安,再度赶往封地。
月中,闹腾许久的宝鼎公主也离开长安,前往位于河东道蒲州的封地。
长安内忽然流言四起,皆称安武公主并非公主而是皇子。
因为年岁见长,安武公主的身形和容貌逐渐脱离雌雄莫辩的模样,越来越像长平帝。长平帝无奈之下,才会再次安排安武公主去封地。
朝臣们皆对流言嗤之以鼻。
长平帝对先帝至孝,不仅因为钟淑妃没生出‘正阳’药引,冷落钟淑妃并迁怒安武公主,足有七年的时间对她们不闻不问。还因为觉得愧对先帝,在先帝宫外跪了几日,哪怕力竭被抬回王府,也要以鲜血为先帝抄写孝经,弥补他没能为先帝献上‘正阳’药引的遗憾。
试问天下为人儿女者,有几个人能做到这种程度?
这等骇人听闻的离谱传言,定是别有用心的人故意传出的消息。
他们纷纷警告亲族和后辈,不许私下议论流言,免得着了别人的道,影响大事。
长平帝已经下定决心,会一次填满高品朝臣的空缺,除了崔太保和白千里,至少还有四个一品大员的空缺。
别有用心的人在这个时候传出流言,定是想引诱傻子触怒长平帝,借此排除异己,终究还是为了一品大员的官职。
他们绝不能上当但可以借着这个东风,打击更多的人。
长平四年、六月。
有关安武公主是皇子而非公主的传言愈演愈烈,朝臣们却对此三缄其口。越是位高权重的朝臣,与他相关的人越是不敢提这件事,甚至不敢听别人提这件事。
大多数人听到有人正在议论这件事,皆会转头离开,并让仆人仔细打听议论此事的人都有谁,打定主意离这些人远点。
少数性格跋扈之人,甚至会命仆人将议论这件事的人撵出他的视线范围,并警告这些人不要乱说。
随着‘安武公主究竟是皇子还是公主’的问题传遍长安,百姓去摊子上吃口馄饨、在铺子里买些糕点、甚至是去河边洗衣都能听到周围的人讨论安武公主的性别。
大胆的游商和在外地有亲戚的百姓,又将这个猜测带到京畿和周围的道,安武公主以最短的时间在百姓的口口相传中扬名,成为全家仅次于长平帝的知名人物。
朝臣与家眷却形自上而下的怪圈。
因为越靠近长平帝,官品越高的人,越是对这件事三缄其口。受到他们的影响,中层官员也对这件事讳莫如深。久而久之,连负责把守长安大门的军卫都知道,他们可以听百姓讨论安武公主的性别,但绝不能与百姓搭话。
长平四年、八月。
远在封地的宝鼎公主和安武公主早早遣人送来给长平帝的寿礼。
宝鼎公主送了块千年古玉,古玉内杂质颇多,连中品的玉石都算不上。巧就巧在古玉内的杂质刚好组成个不太明显的‘渊’字,贴合长平帝的名讳。
安武公主的寿礼仍旧是珐琅花瓶,去年的珐琅花瓶只有成年男子的小臂高,这次的珐琅花瓶足有成年男子的腰高。
随着长平帝派往江南的钦差回到长安,牵扯甚广的商州案终于彻底结案。
包括山南东道、长安和江南在内,总共有百多名官员牵扯其中。大部分官员都被抄没家产,罚为矿奴,极少部分人判秋后问斩。
罚过罪人,自然也该论功行赏。
首先是先后从长安派往各地的钦差。
最先派往商州的钦差早就回到长安,他们因为效率低、没查到任何有用的东西,还曾被安武公主弹劾,几乎人人贬官,只有两个人小升半职。
派往山南东道的钦差整体表现优异,肃清山南东道的过程中几乎没出过差错。长平帝赐主事者赏银各两千两,余下之人赏银各五百两。主事者官升两级,余下之人皆升一级或调去实权更大的衙门。
最后是派到江南的钦差,因为在牢狱中自杀的江南罪臣过多,数量远胜于长安的罪臣和山南东道的罪臣,长平帝对去江南的钦差印象一般。
赏银仍旧是主事人赏银各两千两,余下之人赏银各五百两。
在升官方面,去江南的钦差却不如去山南东道的钦差。
只有个别在长平帝心中留下印象的人,才能得到与去山南东道的钦差相同的待遇。余下的人,皆对比山南东道的钦差待遇砍半。
赏过朝臣,长平帝又下旨给安武公主加食邑五千户,允许安武公主在安业范围内发布政令。
朝臣们立刻出言反对长平帝对安武公主的重赏。
虽然安武公主确实在商州案中贡献甚大,但讨价还价总不会错。
长平帝早就看透这些人在建兴朝和焱光朝养成的臭毛病。无论皇帝有什么命令,都会试图反驳,奢望出现主弱臣强的情况。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