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贼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打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大禹治水以来,世上经过了“夏、商、周”上古三代,随后是诸侯国割据,五霸七雄闹春秋,才引出了秦王挥剑扫六合,又使得楚汉相争夺天下。这其间也说不尽有多少改朝换代的兴衰变迁,直至明末八旗铁甲入关,一举踏平南北,定鼎了中原,满洲天子在北京坐了龙庭,免不了一番励精图治,好让老百姓们休养生息,其间也曾有过“康干盛世”一度海内无事。
可是到了清朝末年,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已经腐朽到了极点,外忧内患接踵而至,朝廷对内是横征暴敛,残酷镇压,对外则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逼得各地义军揭竿而起,天下大乱,其中以太平天国运动持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彻底撼动了满清王朝的统治。
太平天国起义从粤西爆发,迅速席卷了大半个天下,当时世上无事日久,兵甲懈怠,大清帝国的军事力量,早已不能和当初八旗入关之时相提并论,由“八旗”和“绿营”组成的正规军久疏战阵,根本难以应对大规模战争,皇帝不得不下旨-由各地官吏主持招募团勇,筹建新军,以此御敌平乱。
其实早在当年镇压“白莲教”的时候,朝廷就早已感觉到力不从心,经此开始大举兴办团练,用官府控制下的地方武装取代官兵作战,像清末比较有名的几支新军,诸如“湘军、淮军、楚军”等等,皆是藉着团练出身,营中兵勇或是父子兄弟,或为同乡同族,怎么打都打不散,所以战斗力极强。
单说那马天锡,本是区区一个知府,就因为组建团练平寇有功,才被朝廷破例升为巡抚,他不仅深通为官之道,更是满腹韬略兵机,其家又出身于当地根基深厚的名门望族,实有呼风唤雨的能为,但他在朝中却没有什么依靠,要放在太平岁月守文的时节里,可并非是有真本事就能够平步青云担当重任,像马天锡这种在朝中没有门路的官吏,顶而头也就能混上个臬司、藩司,至于巡抚、总督之类的大吏,可就连想都不敢想了。
恰好有粤寇作乱,马天锡施展才干的机会也就随之而来了,他亲自找来许多富商巨贾,晓以利害,让他们出钱出粮出丁,组建团练协助官军守城。
那些毫商巨富都是世辈经营,唯恐粤寇一到毁了自家基业,所以拚着倾家荡产,不惜血本地支援官府,当兵吃粮的人从来不少,更何况打着官家的旗号,只要是有粮饷,就可以迅速募集到大批团勇。
凭藉着灵州城里边钱粮充足,而且城防坚固,地势险要,与粤寇恶战经年,大小数十仗,非但没有丢失城池,反而牵制了几股粤寇主力,灵州团勇也逐渐成为了一支善战的劲旅。
皇上对此大为赏识,破格升了马天锡的官,让他总领治地内的军政事务,可马天锡心里跟明镜似的,常言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朝廷上许给的“顶戴花翎”只不过是个空头大愿。要想图个封侯拜相,关键还是得靠自已的实力,在尽力结交朝中权贵的同时,还要趁着眼下平乱之机,大举扩充团勇,手底下的军队愈多,将来升官的资本就愈多。
所以在马天锡手中,除了赏握着各大商贾支援的团练之外,还招安了几股人多势众的向马和水盗,并且利用关系暗中和洋人交易,购买了许多犀利的西洋火器,把个灵州城守备得好似铜梆铁底一般。
太平军接连打了灵州数次,都因为城高壕深,所以屡攻不克,如之军中粮草接济不足,也没办法持久围困,但此番卷土重来,大有志在必得之势,等到天刚破晓,一队队太平军便从四面八方聚集,先是放了一阵炮石,随后大队人马铺天盖地的向城墙扑来。
灵州城里的守军,早已剑拔弩张地等了一夜,见粤寇蜂拥而来,声势极壮,真是旌旗蔽野,刀枪如林,但城中团勇多是久经沙场,此刻并未急于应战,各营全都偃旗息鼓,静静伏在堞口后边一动不动。
城底下有三条壕沟,两边的沟里都插满了尖木桩子,当中一条深壕最宽,里面住满了污水,每条壕沟之间,都结着阻挡冲击力的鹿角刀栅。冲在最前边的太平军很快就到了沟前,被迫停下来拔去拦路的栅栏,还要再用竹梯搭桥,顿时有无数兵卒被沟障阻住,乱哄哄地在城下挤作了一团。
这时就听城头上一通梆子急响,伏在城上的团勇齐声发喊,把一排排抬枪和劈山炮打将下来,一时间硝烟弥漫,铅丸激射,那些挤在城下的太平军被打得血肉横飞,你推我挤乱成了一片,有许多人在混乱中掉进了壕沟,不是被木桩戳死,便是落在污水里淹死,中枪带伤折足断臂的更是不计其数,血呼呼倒在地上大声惨呼,但太平军前仆后继,仍然是不顾生死地拥上冲击城壁。>
自打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大禹治水以来,世上经过了“夏、商、周”上古三代,随后是诸侯国割据,五霸七雄闹春秋,才引出了秦王挥剑扫六合,又使得楚汉相争夺天下。这其间也说不尽有多少改朝换代的兴衰变迁,直至明末八旗铁甲入关,一举踏平南北,定鼎了中原,满洲天子在北京坐了龙庭,免不了一番励精图治,好让老百姓们休养生息,其间也曾有过“康干盛世”一度海内无事。
可是到了清朝末年,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已经腐朽到了极点,外忧内患接踵而至,朝廷对内是横征暴敛,残酷镇压,对外则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逼得各地义军揭竿而起,天下大乱,其中以太平天国运动持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彻底撼动了满清王朝的统治。
太平天国起义从粤西爆发,迅速席卷了大半个天下,当时世上无事日久,兵甲懈怠,大清帝国的军事力量,早已不能和当初八旗入关之时相提并论,由“八旗”和“绿营”组成的正规军久疏战阵,根本难以应对大规模战争,皇帝不得不下旨-由各地官吏主持招募团勇,筹建新军,以此御敌平乱。
其实早在当年镇压“白莲教”的时候,朝廷就早已感觉到力不从心,经此开始大举兴办团练,用官府控制下的地方武装取代官兵作战,像清末比较有名的几支新军,诸如“湘军、淮军、楚军”等等,皆是藉着团练出身,营中兵勇或是父子兄弟,或为同乡同族,怎么打都打不散,所以战斗力极强。
单说那马天锡,本是区区一个知府,就因为组建团练平寇有功,才被朝廷破例升为巡抚,他不仅深通为官之道,更是满腹韬略兵机,其家又出身于当地根基深厚的名门望族,实有呼风唤雨的能为,但他在朝中却没有什么依靠,要放在太平岁月守文的时节里,可并非是有真本事就能够平步青云担当重任,像马天锡这种在朝中没有门路的官吏,顶而头也就能混上个臬司、藩司,至于巡抚、总督之类的大吏,可就连想都不敢想了。
恰好有粤寇作乱,马天锡施展才干的机会也就随之而来了,他亲自找来许多富商巨贾,晓以利害,让他们出钱出粮出丁,组建团练协助官军守城。
那些毫商巨富都是世辈经营,唯恐粤寇一到毁了自家基业,所以拚着倾家荡产,不惜血本地支援官府,当兵吃粮的人从来不少,更何况打着官家的旗号,只要是有粮饷,就可以迅速募集到大批团勇。
凭藉着灵州城里边钱粮充足,而且城防坚固,地势险要,与粤寇恶战经年,大小数十仗,非但没有丢失城池,反而牵制了几股粤寇主力,灵州团勇也逐渐成为了一支善战的劲旅。
皇上对此大为赏识,破格升了马天锡的官,让他总领治地内的军政事务,可马天锡心里跟明镜似的,常言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朝廷上许给的“顶戴花翎”只不过是个空头大愿。要想图个封侯拜相,关键还是得靠自已的实力,在尽力结交朝中权贵的同时,还要趁着眼下平乱之机,大举扩充团勇,手底下的军队愈多,将来升官的资本就愈多。
所以在马天锡手中,除了赏握着各大商贾支援的团练之外,还招安了几股人多势众的向马和水盗,并且利用关系暗中和洋人交易,购买了许多犀利的西洋火器,把个灵州城守备得好似铜梆铁底一般。
太平军接连打了灵州数次,都因为城高壕深,所以屡攻不克,如之军中粮草接济不足,也没办法持久围困,但此番卷土重来,大有志在必得之势,等到天刚破晓,一队队太平军便从四面八方聚集,先是放了一阵炮石,随后大队人马铺天盖地的向城墙扑来。
灵州城里的守军,早已剑拔弩张地等了一夜,见粤寇蜂拥而来,声势极壮,真是旌旗蔽野,刀枪如林,但城中团勇多是久经沙场,此刻并未急于应战,各营全都偃旗息鼓,静静伏在堞口后边一动不动。
城底下有三条壕沟,两边的沟里都插满了尖木桩子,当中一条深壕最宽,里面住满了污水,每条壕沟之间,都结着阻挡冲击力的鹿角刀栅。冲在最前边的太平军很快就到了沟前,被迫停下来拔去拦路的栅栏,还要再用竹梯搭桥,顿时有无数兵卒被沟障阻住,乱哄哄地在城下挤作了一团。
这时就听城头上一通梆子急响,伏在城上的团勇齐声发喊,把一排排抬枪和劈山炮打将下来,一时间硝烟弥漫,铅丸激射,那些挤在城下的太平军被打得血肉横飞,你推我挤乱成了一片,有许多人在混乱中掉进了壕沟,不是被木桩戳死,便是落在污水里淹死,中枪带伤折足断臂的更是不计其数,血呼呼倒在地上大声惨呼,但太平军前仆后继,仍然是不顾生死地拥上冲击城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